第74頁
自己的信仰,至死不渝,這種節操使我們欽服。值得欣慰的是,晚年的錢先生已
承認現實,在心境怡和與天倫之樂中安度餘生。自始至終,他保持著敏銳的自然
智力,保持著令人不敢仰視的尊嚴。我多麼希望在9 年的共同生活中,我兒子身
上會烙下他祖父的印記。
世界太複雜了,越是深刻了解世界,越是對造物主心懷疑懼。誰敢自封為歷
史的評判者?也許一個孩子能看到大人不能自視的後背,也許低等智能中一個佼
佼者的直覺能勝過高等智能複雜而詳盡的推理判斷。不管怎麼說,至少我們新智
人已喪失了很多自然人的生趣,多了一些機器的特性。我們不得不尊重計算機的
選擇去向某位姑娘求愛,我們在男歡女愛的同時,清醒地了解荷爾蒙與激情的數
量關係——這實在是過於痛苦的清醒。我們在科學上的貢獻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植
入智能的BEL 級別,以及輸入知識的結構類型,就象吃蜂王漿的工蜂會變成蜂王,
這無疑是一種新的不公正……
只有一點是肯定的,我們將沿著造物主劃定之路不可逆轉地前進,不管是走
向天堂還是地獄。與恐龍不同的是,人類將始終頭腦清醒地尋找路標,拂去灰塵,
辨認字跡,然後一步步走向自己的歸宿。
20分鐘後,我將啟動第二智能。屆時,今晚這些暫時的心理迷亂和無用的感
傷會煙消雲散。謹以此文表示真誠的哀悼,願科學之父的靈魂在天安息。
十六、養蜂人
副研究員林達的死留下許多疑問。警方從一開始就不相信是自殺,但調查幾
個月後仍沒有他殺的證據,只好把卷宗歸到“未結疑案”中。引起懷疑的主要線
索是他(?)留在電腦屏幕上的一行字(他是在單身公寓的電腦椅上服用過量安
眠藥的),但這行字的意義撲朔迷離,晦澀難解。
養蜂人的諭旨。不要喚醒蜜蜂。
很多人認為這行字說明不了什麼,它是打在屏幕上的,不存在“筆跡鑑定”
的問題,因而可能是外人敲上的,甚至可能是通過網絡傳過來的。但懷疑派也有
他們的推理根據:這行字存入記憶的時刻是13日凌晨3 點15分,而法醫確定他的
致死時間大約是13日凌晨3 點半到4 點半,時間太吻合了。在這樣的深更半夜,
不會有好事者跑到這兒來敲上一行字。警方查了鍵盤上的指紋,只發現了林達和
他女友蘇小姐的。但後來了解到,蘇小姐有非常過硬的不在現場的證據——那晚
她一直在另一個男人的屋裡。
這麼著就只有兩種可能:或者,這行意義隱晦的字是林達自己敲上去的,可
能是為了向某人或警方示警;或者,是某個外人輸進去的,但他絕不會是遊戲之
舉而是懷著某種動機。不管哪種可能,都偏於支持“他殺”的結論。
調查人詢問的第一個是科學院的公孫教授,因為他曾是林達的博士導師,林
達死後又曾在同事中散布過林是“自殺”的猜測。調查人覺得,先對觀點與自己
相左的人進行調查是比較謹慎的,可以避免先入為主的弊病。當然這只是原因之
一,是那種比較講得出口的原因。實際上呢……人們都知道警方的一條原則:報
案人的作案可能性必須首先排除。
公孫教授的住宅很漂亮,他穿著白色的家居服,滿頭白髮,眉目疏朗。對林
達之死他連呼可惜,說林達是他最看重的人,一個敏感的熱血青年;他還算不上
最優秀的科學家(因為他太年輕),但他有最優秀的科學家頭腦,屬於那種幾十
年才能遇上一個的天才,他的死亡是科學界的巨大不幸。至於林達的研究領域,
他說是比較虛的,是研究電腦的智力和“窩石”。他的研究當然對人類很重要,
但那是從長遠的意義而言,並沒有近期的或軍事上的作用,“絕不會有敵對國家
為了他的研究而下毒手”。
談話期間他的表情很沉痛,但仍坦言“林達很可能是自殺”。因為天才往往
脆弱,他們比凡人更能看穿宇宙和人生的本質,也常常因此導致心理的失衡。隨
後他流暢地列舉了不少自殺的科學天才,名字都比較怪僻,調查人員未能記錄
(保存有錄音),只記得提到一人是美國氫彈之父費米的朋友,他搞計算不用數
學用表(那時還沒有計算機),因為數學用表上所有的數據他都能瞬間心算出來
(這個細節給調查人員的印象很深)。但此人30餘歲就因精神崩潰而自殺。
公孫教授說:“舉一個粗俗的例子,你們都是男人,天生知道追逐女人,生
兒育女,可你們絕不會盤根究底,追問這種動機是從哪兒來的。但天才能看透生
命的本質,他知道性慾來自荷爾蒙,母愛來自黃體胴,愛情只是‘基因們’為了
延續自身而設下的陷阱。當他的理智力量過於強大,戰勝了肉體的本能時,就有
可能造成精神上的崩潰。”
調查人員很有禮貌地聽他說完,問他這些話是否暗示林達的死“與男女關係
有關”。很奇怪的是,公孫教授的情緒在這時有一個突然的變化,他不耐煩地說,
承認現實,在心境怡和與天倫之樂中安度餘生。自始至終,他保持著敏銳的自然
智力,保持著令人不敢仰視的尊嚴。我多麼希望在9 年的共同生活中,我兒子身
上會烙下他祖父的印記。
世界太複雜了,越是深刻了解世界,越是對造物主心懷疑懼。誰敢自封為歷
史的評判者?也許一個孩子能看到大人不能自視的後背,也許低等智能中一個佼
佼者的直覺能勝過高等智能複雜而詳盡的推理判斷。不管怎麼說,至少我們新智
人已喪失了很多自然人的生趣,多了一些機器的特性。我們不得不尊重計算機的
選擇去向某位姑娘求愛,我們在男歡女愛的同時,清醒地了解荷爾蒙與激情的數
量關係——這實在是過於痛苦的清醒。我們在科學上的貢獻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植
入智能的BEL 級別,以及輸入知識的結構類型,就象吃蜂王漿的工蜂會變成蜂王,
這無疑是一種新的不公正……
只有一點是肯定的,我們將沿著造物主劃定之路不可逆轉地前進,不管是走
向天堂還是地獄。與恐龍不同的是,人類將始終頭腦清醒地尋找路標,拂去灰塵,
辨認字跡,然後一步步走向自己的歸宿。
20分鐘後,我將啟動第二智能。屆時,今晚這些暫時的心理迷亂和無用的感
傷會煙消雲散。謹以此文表示真誠的哀悼,願科學之父的靈魂在天安息。
十六、養蜂人
副研究員林達的死留下許多疑問。警方從一開始就不相信是自殺,但調查幾
個月後仍沒有他殺的證據,只好把卷宗歸到“未結疑案”中。引起懷疑的主要線
索是他(?)留在電腦屏幕上的一行字(他是在單身公寓的電腦椅上服用過量安
眠藥的),但這行字的意義撲朔迷離,晦澀難解。
養蜂人的諭旨。不要喚醒蜜蜂。
很多人認為這行字說明不了什麼,它是打在屏幕上的,不存在“筆跡鑑定”
的問題,因而可能是外人敲上的,甚至可能是通過網絡傳過來的。但懷疑派也有
他們的推理根據:這行字存入記憶的時刻是13日凌晨3 點15分,而法醫確定他的
致死時間大約是13日凌晨3 點半到4 點半,時間太吻合了。在這樣的深更半夜,
不會有好事者跑到這兒來敲上一行字。警方查了鍵盤上的指紋,只發現了林達和
他女友蘇小姐的。但後來了解到,蘇小姐有非常過硬的不在現場的證據——那晚
她一直在另一個男人的屋裡。
這麼著就只有兩種可能:或者,這行意義隱晦的字是林達自己敲上去的,可
能是為了向某人或警方示警;或者,是某個外人輸進去的,但他絕不會是遊戲之
舉而是懷著某種動機。不管哪種可能,都偏於支持“他殺”的結論。
調查人詢問的第一個是科學院的公孫教授,因為他曾是林達的博士導師,林
達死後又曾在同事中散布過林是“自殺”的猜測。調查人覺得,先對觀點與自己
相左的人進行調查是比較謹慎的,可以避免先入為主的弊病。當然這只是原因之
一,是那種比較講得出口的原因。實際上呢……人們都知道警方的一條原則:報
案人的作案可能性必須首先排除。
公孫教授的住宅很漂亮,他穿著白色的家居服,滿頭白髮,眉目疏朗。對林
達之死他連呼可惜,說林達是他最看重的人,一個敏感的熱血青年;他還算不上
最優秀的科學家(因為他太年輕),但他有最優秀的科學家頭腦,屬於那種幾十
年才能遇上一個的天才,他的死亡是科學界的巨大不幸。至於林達的研究領域,
他說是比較虛的,是研究電腦的智力和“窩石”。他的研究當然對人類很重要,
但那是從長遠的意義而言,並沒有近期的或軍事上的作用,“絕不會有敵對國家
為了他的研究而下毒手”。
談話期間他的表情很沉痛,但仍坦言“林達很可能是自殺”。因為天才往往
脆弱,他們比凡人更能看穿宇宙和人生的本質,也常常因此導致心理的失衡。隨
後他流暢地列舉了不少自殺的科學天才,名字都比較怪僻,調查人員未能記錄
(保存有錄音),只記得提到一人是美國氫彈之父費米的朋友,他搞計算不用數
學用表(那時還沒有計算機),因為數學用表上所有的數據他都能瞬間心算出來
(這個細節給調查人員的印象很深)。但此人30餘歲就因精神崩潰而自殺。
公孫教授說:“舉一個粗俗的例子,你們都是男人,天生知道追逐女人,生
兒育女,可你們絕不會盤根究底,追問這種動機是從哪兒來的。但天才能看透生
命的本質,他知道性慾來自荷爾蒙,母愛來自黃體胴,愛情只是‘基因們’為了
延續自身而設下的陷阱。當他的理智力量過於強大,戰勝了肉體的本能時,就有
可能造成精神上的崩潰。”
調查人員很有禮貌地聽他說完,問他這些話是否暗示林達的死“與男女關係
有關”。很奇怪的是,公孫教授的情緒在這時有一個突然的變化,他不耐煩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