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備並非不知道劉琮的用意,只是天子駕崩之後,他已經沒有可能和曹操講和了。如果他和曹操講和的話,對長期以來所經營的人望,將會造成極為嚴重的打擊。這是劉備賴以生存的法寶,豈能輕易失去?

  到現在雖然形式愈發危急,可劉備很清楚,越是如此,越不可能和曹操講和。他只能寄希望於劉琮速度攻破鄴城,繼而揮軍北上消滅曹操所有的殘餘力量。

  然而荊州軍在攻破陳留之後,卻勒兵不前,整整休整了兩個月。

  劉備在這兩個月內損失極為慘重。屢戰屢敗也還罷了,關鍵的是失去了冀州和青州的大片土地,也就意味著失去了土地上的人口和糧草。對於根基單薄的劉備來說,這種打擊無疑是非常致命的。

  實際上劉備現在也很清楚,即便劉琮消滅了曹操,難道就會放過自己嗎?對於志在天下的劉琮而言,是不會允許再有割據勢力存在的。

  一直以來劉備都只以為,劉琮要做光武帝那樣的人物。直到現在劉備逐漸明白了,劉琮不僅僅是要做光武帝,甚至還要做高祖,甚至始皇帝那樣的人物!

  從劉琮在荊州所施行的種種新政,就不難發現劉琮的野心。如果說修耕植、蓄軍資還只是為了在亂世中自保或稱雄,那麼抑世家、造新貴則是在瓦解這個時代的基礎,在奠定新時代的根基。

  劉備最引以為憾的,便是未曾早點得到沮授這些人的幫助。在那些顛沛流離的日子裡,劉備始終在思考,為何自己始終無立足之地?當他遇到沮授之後才終於明白,一切不過是世家大族的選擇罷了。

  出身寒門的自己,雖然頂著漢室宗親的名頭,但那些高高在上世家,可曾有人選擇了自己?無論是糜竺還是孫乾,都是和自己一樣出身寒門。所以他們才會堅定不移的選擇並支持自己。而之所以能夠獲得沮授的支持,不能不說是一種巧合。

  在得到冀州之後劉備卻不能學習劉琮,非不願,實不能也。他好不容易得到了河北世家大族的認可和支持,怎麼可能在立足未穩之時,就向他們舉起屠刀呢?

  好在劉備在底層階層的聲望很高,所以他也沒有必要,這麼早就對世家大族下手。然而雙方的蜜月期還沒度完,曹操便領兵北上,來搶奪地盤了。

  沮授等人對此也頗為無奈。他雖然智計百出,對於大勢把握也非常精準,可劉琮突然來這麼一手,使得沮授立即感受到巨大的壓力。

  在沮授眼裡,劉琮是個非常可怕的敵人——他自始至終都未曾將劉琮視為劉備的盟友。不過是利益驅使而已,哪裡有那麼多盟友呢?

  然而形勢發展的太快,他根本來不及幫組劉備完全在冀州站穩腳跟,曹操便在劉琮的巨大壓力下,選擇了先北後南的戰略。到了現在,沮授其實也很清楚,即便曹操和劉備罷兵言和,甚至聯合起來,也已經不是劉琮的對手了。

  ☆、第二百二十三章 韜光養晦不可得

  建安九年春,經過了兩個月的休整之後,荊州軍在劉琮的率領下,自陳留北上。

  趙雲親領的兩萬餘人馬,也已經從河內東進,準備攻打牧野,然後切斷延津、平丘、白馬等地與河北曹軍的聯繫。

  根據特衛營密探送回的情報來看,鄴城內現在有曹軍三萬五千餘,其餘黎陽、延津等地則有兩萬餘眾。而統領全軍的則是曹仁和荀彧二人,至於曹操,正率領其他各路人馬向幽州分進合擊。

  春雨已歇,道路卻依舊泥濘。天色初晴,寒風卻仍然凜冽。行進在路上的荊州軍將士們,並沒有因為天氣寒冷而畏畏縮縮,他們輕鬆的交談著,議論著,憧憬著。

  看得出來經過兩個月的休整之後,荊州軍將士們大多精神飽滿,氣色很好。

  一個紅臉膛的壯漢,正笑著對身前的伍長說道:“俺們這次打下鄴城,消滅了曹賊,大將軍登基當了皇帝,以後就天下太平了吧?”

  那伍長頭也不回的說道:“哪裡有這麼簡單?”

  壯漢納悶道:“難道不是如此嗎?”

  “消滅了曹賊,咱們大將軍也未必就會立即登基當皇帝啊。”伍長搖了搖頭,接著說道:“咱們只管聽令行事便是了,想這麼多作甚?”

  步卒們的行軍速度並不快,但也很快到了黃河岸邊,由於軍械營從去年冬季就一直準備,所以渡河對荊州軍來說並不困難。

  負責防守鄴城的曹仁沒有將兵力分散布置在黃河沿線。他很清楚以己方當前的兵力和戰鬥力,是無法將荊州軍阻擊在黃河以南的。他唯有將有限的兵力集中起來,使用在關鍵的地點,以求能夠完成防守鄴城的任務。

  去年的徐州之戰讓曹仁損兵折將,也嚴重的打擊了他的信心。不過事已至此,他也只能勉強打起精神應對。

  在曹仁看來,荊州軍經過這兩個月的休整之後,軍心士氣必然會再度提高,而反觀己方將士,士氣則極為低落。若不是曹操在北線取得了一連串的勝利,恐怕將士們早就沒有鬥志了。

  越是在這種情況下,曹仁便覺得越要給將士們以信心和激勵。

  荊州軍渡過黃河之後,駐守在延津、平丘、白馬等地的曹軍便陸續主動放棄,除了大部分往黎陽、濮陽之外,其餘的人馬都撤回了鄴城。

  小規模的戰鬥並不能影響整個戰局,隨著荊州軍陸續抵近黎陽,守衛黎陽的曹軍頓時感受到了極大的壓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