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
這場盛大壽典的花費,總計為1144297.5兩白銀,差不多比原先預算少了573703兩白銀,推測是因為熱情的滿洲族人、大臣、地方上的稅務官和地方官籌出補貼費用。許多官僚自願從俸銀中撥出一定比例的薪資,來幫忙支付這巨額的祝壽經費。
事後看來,這場盛大的壽典可能是在圓明園裡的最後一場真正的大狂歡;之後,清朝帝國就開始走下坡了。乾隆之後的兩位繼承人嘉慶和道光都飽受內部不穩和外來威脅之苦,無可避免地為豪華而歡愉的宮苑生活蒙上一層陰影。在咸豐登基的時候,清帝國的政治和財政狀況正在惡化之中。就這一點來說,咸豐一度覺得在圓明園裡居住會有罪惡感,但他最終還是回到園裡生活,並背上了一個逸樂君主的壞名聲。
咸豐畢竟享受到了豪華的宮苑生活,圓明園雖到了衰落時期,還是維持著一個美麗而愉悅的皇家花園的風貌。其實,咸豐需要極大的享樂來消除他內心的痛苦。圓明園裡的許多忠僕嘗試要讓他龍顏大悅,最引人注意的一次,就是為了討皇帝的歡心而找來十二個美麗的滿族少女到園裡去,其中一名葉赫那拉氏的少女,贏得咸豐的特別注意,最後成為惡名昭著、大權在握的慈禧太后(1835—1908),她主宰清朝超過四十年的時間。這段圓明園裡的皇家風流韻事被人寫成無數的虛構故事,還包括一名西方作者,這故事的重點是:
在早春的某一天,年輕的皇帝在圓明園裡的其中一個花園裡,無所事事地到處閒逛,就在這個時候他聽到清晰明亮的少女聲音,正在唱著嬌俏而通俗的歌曲。他停下來聆聽並當下決定一定要看看是誰用如此誘人的聲音在高唱。讓他感到欣喜的是,他在避暑別墅里發現一個身穿繡花衣、身材高挑的美貌少女。
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有一件事情是真的,那就是葉赫那拉氏的身材雖不算高但卻苗條,後來在1856年4月於九州里的一座殿堂生下了一個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同治皇帝。這對母子一直居住在圓明園之內,直到英法聯軍入侵為止。經過大劫之後,再也沒有人可以回到這座宮苑享受皇家生活了。咸豐在熱河駕崩之後,這對母子返回北京,唯一能看到的,僅僅是被燒毀後的圓明園。
---------------
嬉戲與娛樂(3)
---------------
圓明園裡有很多戲台,經證實在道光登基之後,園裡劇場的數量不斷增長。按照規定,二品以下的官員是不能陪伴皇帝在紫禁城內觀賞表演,但這條規定顯然不必在圓明園裡落實,咸豐皇帝特別要很多不管品位高低的人陪他看戲。至少有一個案例顯示,咸豐曾經抱怨陪他看戲的人太少,結果許多住在附近、已經退休的低品官員,一一被宣召至劇場,跟他一起看戲。
大約在圓明園陷落的前一年,一個夏日夜裡,咸豐正在福海一艘巡航的龍船上進晚膳,皇帝突然斥退身邊的藝人,找來一個會表演腹語的恩齡。這段插曲證實咸豐喜歡詼諧的獨角戲和滑稽戲。
慈禧對京劇也相當熱衷,在她取得權力之後,雖然圓明園已經被燒毀了,但她把清漪園改建成頤和園的時候,不忘又多建造了幾座戲台,今天遊客仍然能夠在頤和園裡看到一座巨大的戲院。
在19世紀50年代,也就是圓明園的最後十年期間,許多清代學者流傳下來無數逸聞,說是有很多來自不同民族的美貌少女,到園裡取悅這位年輕卻苦惱的皇帝。其中一名滿洲少女,也就是未來的慈禧,無疑吸引了皇帝的注意。另有傳聞說,圓明園的總管大臣文豐買來四名漢人歌女,名為杏花春、武陵春、海棠春和牡丹春。她們每一個人各住一座別館來服侍咸豐,這四春再加上葉赫那拉氏就成為著名的“五春”。咸豐很迷戀這些女人,清代的大學者王運(1832—1916)在一首詩里就引用了上述的一些逸聞:
玉女擲壺強笑歌,
金杯擲酒連昏曉;
四時景物愛郊居,
玄冬入內望春初。
裊裊四春隨風輦,
沉沉五夜遞銅魚;
內裝頗學崔家髻,
諷諫頻除姜後耳。
王運的史詩反映了當時圓明園內多彩的宮廷起居,依舊進行著。所侍奉的食物跟以前一樣講究,在圓明園盛況的最後幾年,布置得最豪華的餐廳設於奉三無私殿裡,似乎已經取代了乾隆時代的同樂園餐廳。不過,宜人的宮苑環境,似乎無法再取悅咸豐,美食、妙韻和漂亮女子都被惱人的動亂時代所糟蹋了。
在圓明園裡尋歡作樂也許可以逃避殘酷的現實,但有時候反而讓咸豐更感痛苦。有一次他因為在圓明園裡宿醉而沒有出席早朝,為了顧全皇帝的顏面,皇后懲罰了那些在夜裡伺候皇帝的女人。不過,咸豐自己也感到慚愧,承認自己的過錯並承諾不再醉酒。咸豐勇於承認自己失當的行為,並願意負起責任,可知他依然有道德感。事實上,他於1860年取消在圓明園慶祝他的三十歲壽典,也表現出他在艱困時刻里,有謙卑的心。這是一個不尋常的決定,因為在圓明園舉行祝壽慶典是長久以來的一個傳統,他的真誠可以從另一個地方反映出來,就是他也禁止任何地方官員到北京來慶祝他的生辰。但沒過多久,外國軍隊就入侵,並且把圓明園燒毀,從此再沒有任何壽慶能夠在這座壯麗的宮苑裡舉行了。
事後看來,這場盛大的壽典可能是在圓明園裡的最後一場真正的大狂歡;之後,清朝帝國就開始走下坡了。乾隆之後的兩位繼承人嘉慶和道光都飽受內部不穩和外來威脅之苦,無可避免地為豪華而歡愉的宮苑生活蒙上一層陰影。在咸豐登基的時候,清帝國的政治和財政狀況正在惡化之中。就這一點來說,咸豐一度覺得在圓明園裡居住會有罪惡感,但他最終還是回到園裡生活,並背上了一個逸樂君主的壞名聲。
咸豐畢竟享受到了豪華的宮苑生活,圓明園雖到了衰落時期,還是維持著一個美麗而愉悅的皇家花園的風貌。其實,咸豐需要極大的享樂來消除他內心的痛苦。圓明園裡的許多忠僕嘗試要讓他龍顏大悅,最引人注意的一次,就是為了討皇帝的歡心而找來十二個美麗的滿族少女到園裡去,其中一名葉赫那拉氏的少女,贏得咸豐的特別注意,最後成為惡名昭著、大權在握的慈禧太后(1835—1908),她主宰清朝超過四十年的時間。這段圓明園裡的皇家風流韻事被人寫成無數的虛構故事,還包括一名西方作者,這故事的重點是:
在早春的某一天,年輕的皇帝在圓明園裡的其中一個花園裡,無所事事地到處閒逛,就在這個時候他聽到清晰明亮的少女聲音,正在唱著嬌俏而通俗的歌曲。他停下來聆聽並當下決定一定要看看是誰用如此誘人的聲音在高唱。讓他感到欣喜的是,他在避暑別墅里發現一個身穿繡花衣、身材高挑的美貌少女。
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有一件事情是真的,那就是葉赫那拉氏的身材雖不算高但卻苗條,後來在1856年4月於九州里的一座殿堂生下了一個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同治皇帝。這對母子一直居住在圓明園之內,直到英法聯軍入侵為止。經過大劫之後,再也沒有人可以回到這座宮苑享受皇家生活了。咸豐在熱河駕崩之後,這對母子返回北京,唯一能看到的,僅僅是被燒毀後的圓明園。
---------------
嬉戲與娛樂(3)
---------------
圓明園裡有很多戲台,經證實在道光登基之後,園裡劇場的數量不斷增長。按照規定,二品以下的官員是不能陪伴皇帝在紫禁城內觀賞表演,但這條規定顯然不必在圓明園裡落實,咸豐皇帝特別要很多不管品位高低的人陪他看戲。至少有一個案例顯示,咸豐曾經抱怨陪他看戲的人太少,結果許多住在附近、已經退休的低品官員,一一被宣召至劇場,跟他一起看戲。
大約在圓明園陷落的前一年,一個夏日夜裡,咸豐正在福海一艘巡航的龍船上進晚膳,皇帝突然斥退身邊的藝人,找來一個會表演腹語的恩齡。這段插曲證實咸豐喜歡詼諧的獨角戲和滑稽戲。
慈禧對京劇也相當熱衷,在她取得權力之後,雖然圓明園已經被燒毀了,但她把清漪園改建成頤和園的時候,不忘又多建造了幾座戲台,今天遊客仍然能夠在頤和園裡看到一座巨大的戲院。
在19世紀50年代,也就是圓明園的最後十年期間,許多清代學者流傳下來無數逸聞,說是有很多來自不同民族的美貌少女,到園裡取悅這位年輕卻苦惱的皇帝。其中一名滿洲少女,也就是未來的慈禧,無疑吸引了皇帝的注意。另有傳聞說,圓明園的總管大臣文豐買來四名漢人歌女,名為杏花春、武陵春、海棠春和牡丹春。她們每一個人各住一座別館來服侍咸豐,這四春再加上葉赫那拉氏就成為著名的“五春”。咸豐很迷戀這些女人,清代的大學者王運(1832—1916)在一首詩里就引用了上述的一些逸聞:
玉女擲壺強笑歌,
金杯擲酒連昏曉;
四時景物愛郊居,
玄冬入內望春初。
裊裊四春隨風輦,
沉沉五夜遞銅魚;
內裝頗學崔家髻,
諷諫頻除姜後耳。
王運的史詩反映了當時圓明園內多彩的宮廷起居,依舊進行著。所侍奉的食物跟以前一樣講究,在圓明園盛況的最後幾年,布置得最豪華的餐廳設於奉三無私殿裡,似乎已經取代了乾隆時代的同樂園餐廳。不過,宜人的宮苑環境,似乎無法再取悅咸豐,美食、妙韻和漂亮女子都被惱人的動亂時代所糟蹋了。
在圓明園裡尋歡作樂也許可以逃避殘酷的現實,但有時候反而讓咸豐更感痛苦。有一次他因為在圓明園裡宿醉而沒有出席早朝,為了顧全皇帝的顏面,皇后懲罰了那些在夜裡伺候皇帝的女人。不過,咸豐自己也感到慚愧,承認自己的過錯並承諾不再醉酒。咸豐勇於承認自己失當的行為,並願意負起責任,可知他依然有道德感。事實上,他於1860年取消在圓明園慶祝他的三十歲壽典,也表現出他在艱困時刻里,有謙卑的心。這是一個不尋常的決定,因為在圓明園舉行祝壽慶典是長久以來的一個傳統,他的真誠可以從另一個地方反映出來,就是他也禁止任何地方官員到北京來慶祝他的生辰。但沒過多久,外國軍隊就入侵,並且把圓明園燒毀,從此再沒有任何壽慶能夠在這座壯麗的宮苑裡舉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