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嘉慶採取財政上的預防措施,調動10萬兩白銀到獲利甚豐的兩淮鹽局去賺取利息。富裕的鹽局給他的果然不只是可觀的利潤,而且還贈送窗框等珍貴物資去美化圓明園。園內的許多窗戶的框格,夏天是以紙糊或竹子製作,冬天就換上以毛皮做的帘子。嘉慶皇帝雖不像他的父親那樣揮霍,但他仍然需要巨額的金錢來維持園內的運作,以及保持它的體面。更何況嘉慶要在1772年就已併入圓明園而尚未多有興建的綺春園,花上大量金錢。綺春園的營造於1809年達到巔峰,因為在這一年內,有173間廂房、260條廊道、6座亭子和2座精美的牌樓完工,總共花費了328775.331兩白銀。嘉慶最後給綺春園命名了三十景。

  嘉慶在位期間,圓明園並沒有出現財政困難。就在1815年的上半年,也就是在極其失敗的阿美士德使節團訪華之後,嘉慶在園內的工程上花了四萬兩白銀。沒有一幢新建築由於缺錢而進度落後,每當一座新殿堂或樓閣完工時,來自熱心官員們的豐盛禮物也不會缺少,他們經常奉獻可以用作裝潢的珍貴檀香木料。在1819年,也就是嘉慶六十大壽的那一年,圓明園的行政部門仍然可以負擔一場盛會,鋪張的程度足可媲美嘉慶父祖輩們的壽辰慶典。

  繼承嘉慶的道光皇帝有謹慎、仁慈和儉樸的美譽;不過就圓明園而言,他仍然維持用一大筆預算去花費。他於登基後沒多久的1824年發現在圓明園的財政里,有一筆結餘;不過,這筆結餘並不實在,因為很多不足的差額都已由各級政府機關抵付。例如廣儲司有一次向圓明園挹注五萬兩白銀作為儲備。很清楚可以看到,單靠內務府已不能夠給圓明園供應充裕的資金。雖然如此,道光並沒有終止園內工程的打算。最讓人矚目的是,他在1830年花了巨資完成著名的“慎德堂”,一座位於九州的新寢宮。這座慎德堂於1836年10月4日被一場大火燒毀了三幢建築,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修復了所有的損壞。

  ---------------

  園政及其運作(3)

  ---------------

  圓明園的行政管理部門在處理日常事務上,並不會比其他重要的政府部門更有效率。讓皇帝和皇室成員在園裡居住時感到舒適,必然是最優先的關注,日常事務更是非常瑣細繁重。除了管理財政和監督工程之外,還要負責給新完工的建築物取名和維護園內的設施。加強園裡的安全、調查事故,以及把各種文件歸檔也是職責所在。行政管理部門也要負責執行禮儀,例如規定內外官員應如何表達謝主隆恩。圓明園兼併了綺春園和長春園之後,立刻碰到來自萬泉河的淡水供應不足問題。園裡的主事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著手進行新水道工程的計劃,把位於玉泉山下的大蓄水池─昆明湖─的水引進園裡。

  在所有行政管理的任務當中,以工程的監督最為勞累,因為園內的工程事實上從來沒有真正停止過。園裡的很多主事者確實都要承受這份負擔。他們要看管財務的運作、監督工人,以及簽收之前核查所負責的項目,每一項都是冗長而難以確定的程序。園工之重要導致一個名叫“督催所”的特殊機關創立,以便監控所有送到園內的文件和準時遞交清算好的帳目之手續。既定的規定是,任何超過一千兩白銀的帳目都要在一個月內清算,超過一萬兩白銀的帳目要在兩個月內清算,更大金額的帳目要在三個月內清算。這個機關要求所有的申請表、清單和帳目都先向其辦公室登記,以確保在期限之前能完成清算的工作。

  圓明園的行政管理層亦有其自己的銷算房去估算支出。舉例來說,這個部門在執行一項工程時,有責任在十天之內決定金額和材料兩大項目的估價,然後把結果送到督催所做登記。假設工程密集的話,這個部門的工作量就會增加至難以負荷的程度,所以1777年就制訂了一個簡化程序的辦法。此後,只需要一個計劃經過檔房送到督催所,也就是說在議定具體事情之前不必到督催所去登記。遇到緊急情況時,申請人可以提出由自己簽署的計劃,同時辦理必需的官府手續。

  ---------------

  圓明園內的器皿庫

  ---------------

  器皿庫旨在保持園內物質供應線的暢通。庫中儲存了大量可以用在日常瑣事上的供應品,包括紙張、掃帚、蠟燭、燈籠和火藥等小物品。供應品的申請無論數量或質量,都必須要事先得到批准,才可以取得;不過,很少會不被批准。例如在1752年這一年中,檔房從器皿庫那裡取得6300張紙、60枝毛筆和16盎司(約454克)的墨。同一年,大宮門取得270把大小不同的掃帚、27個畚箕和13枝大大小小的雞毛撣子。在文源閣完工之前,就已經需要62把掃帚、25枝撣子、42個畚箕和50碼(約46米)的布。在“鴻慈永祜”里的“安佑宮”,每天要消耗6.5磅(約2.95公斤)的木炭和13磅(約5.9公斤)的木柴,以確保所有茶壺的溫暖。這些少數例子透露出,供應圓明園內好幾百個單位,消耗的物品數量是極其驚人的。乾隆皇帝曾注意到過多的日常供應品,甚至浪費,他因而於1757年指示,要適度減少分配到圓明園內各處的煤炭和木柴。

  圓明園的行政管理部門毫無疑問十分認真對待園內的安全措施,防火這一項就是最重要的安全措施之一,因為園內的建築物大都是木造的。光是長春園一處就配備了75個巨型的激桶作為滅火之用。每年春秋兩季固定要舉行認真的救火演練。然而,儘管安全措施非常嚴密,火災意外仍然不時會發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