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雖然道光是以穩重、仁慈和節儉著稱的君主,但以圓明園的花費而言,他不能被視為儉樸。事實上,他跟他的父祖們一樣熱衷於讓圓明園變得更盡善盡美。更何況在他登基之初圓明園的財務狀況仍然充裕,檢視1824年度圓明園的銀庫,仍然相當殷實。1818年園裡銀庫的會計記錄為結餘92343.925兩白銀,在其後的五年之內,園裡又累積了1486757兩現銀。此外,還有利錢和地租,以及從有錢單位進帳不少外快。廣儲司繼續撥給圓明園現銀作為儲備。
充裕的經費讓道光得以在1830年於“九州”內建造新的寢宮慎德堂。這座殿堂的外觀特色是在方形結構上有三層連接在一起呈波浪形的屋頂,這個波浪形屋頂的斗和出檐呈現出中國園林藝術活潑風格里的非凡特色,尤其在最常用的屋頂形態諸如“硬山”、“歇山”和“挑山”當中十分特別。這座新殿堂不如一般中國宮殿富麗堂皇,因為它在布局和設計上顯示出明確的特色,就是具有極大的自由度,明顯地超越了由僵硬的儒家理念所啟發的建築。當慎德堂於1831年完工時,總工程費用是252000兩白銀,遠超過原來估計的121700兩白銀的預算。雖然1836年10月4日的一場大火燒毀了這座新建殿堂的三個部分,但是不論當時的財政狀況如何,皇帝起居部分太重要了,必須很快重建出來。
由於道光對表演藝術有異乎尋常的熱愛,戲台就成為他最喜歡的建築物,他在圓明園內建造了許多戲台。道光不再滿足於嘉慶在1814年於長春園內淳化軒附近所建造的新戲台,於是他在舍衛城南邊的同樂園裡,建造一座巨大的戲樓。這座新戲樓有兩翼,北邊是兩層樓高的側廳而南邊是三層樓高的邊房。另外,他在綺春園裡的敷春堂增添了七個表演場地,以及一座擁有更大型戲台的三層高建築,據說可以在同一時間裡,容納數百名演員和女伶在台上表演。
有些證據顯示,道光在特別節慶時,無論過中國農曆新年、過自己或母后的壽辰,都會安排連台大戲。根據一則清宮秘史,某一年一場為慶祝道光母后生辰的大戲正在戲台上表演時,道光皇帝突然性起,化上裝,走到演員和女伶中間,跟他們一起同台表演。最引人注目的是,這位天子突然決定更改腳本,以至於場面變得狼狽和混亂,這場表演也因此而變成一場鬧劇,在喝彩與大笑聲中落幕。道光不單在圓明園內建造比父祖們更多的戲台,並且開啟了在御園裡上演大戲的傳統。
道光在位期間,大詩人龔自珍(1792—1841)於1823年的晚春時節,曾經遊覽圓明園,這座帝王宮苑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靈敏詩眼,捕捉了園裡幾個最美麗的景象。他尤其被具有江南風格的庭園所深深吸引,因為這勾起他對浙江故鄉的鄉愁。他發現這座豪華的宮苑,是一處真正的清幽之地,讓皇帝可以沉思、休閒和享樂,以及討皇太后的歡心。另外,他觀察到,道光皇帝經常在園裡設下盛宴,來招待包括外國訪客在內的貴賓。他也注意到,圓明園從雍正即位之初開始,至今已經大大地擴張了,更不用說園裡的松樹和柳樹都已成蔭了。對龔自珍來說,整體而言,圓明園的建築、內部裝潢,以及周圍的景象,都呈現在最好的狀態之中。
龔自珍並非唯一一個把他的見聞說出來的學者,另一個文人不僅看到風景優美的宮苑擺設,還有許多建築物里華麗的內部裝飾,並且把他的觀察記錄如下:
所見珍物,已幾於目眩神迷,舌撟不能下矣。據所見僅玉器一類,有四方玉花瓶一,高十四五寸,色白逾乳,雕刻人物,極精細,疑非人工所為。有玉盤一,徑二尺許,上連冬松一本,葉綠根白,大與真者無異。有珊瑚樹數柯,高等身,粗如兒臂,紅潤照人眼,光灼灼不可逼視。有碧玉甜瓜一,蒂葉皆具,瓜上有一蚱蜢,蒼頭碧翅,作搖搖欲躍勢,色澤皆天然。此外若瑪瑙之碗,水晶之壺,琥珀之杯,質美而鏤工,多人間罕見物雲。
這個觀察足以一窺這座壯麗帝王宮苑所典藏的珍寶。除了玉石之外,還有在園內各處擺設的各式各樣的大量手工藝品、珍貴家具、無價字畫、稀有古書、精美絲織和古董等。
在1842年的冬天,在災難性的鴉片戰爭結束幾個月後,道光在圓明園的“山高水長”內檢閱他的軍隊。這可能是一次例行性的操演,儘管道光因為戰敗而對國防變得更為關注,但他並沒有完全領悟到這件歷史大事的意義。他沒有特别致力於加強海防,沒有就此提出重大的改變以應付史無前例的挑戰。最後,他於1850年初,也就是全國日漸動盪的關頭,安然地於其喜愛的慎德堂內去世。
十九歲的皇子在這個不幸的時代登基,成為咸豐皇帝,面對皇朝衰敗的悲慘命運。他因為帝國的種種困境而遭人責罵,對他所做的人身攻擊十分惡毒,例如他被說成是一個縱慾過度的人,老是在北京三教九流的地區、妓女聚集的花街柳巷及圓明園內,沉溺於難以啟齒的放蕩行徑。但是,皇帝是不可能出現在花街柳巷的,讓妓女跑到圓明園裡來,更是不可思議之事。可以肯定的是,咸豐跟他的父祖們一樣,擁有很多後宮嬪妃和在他喜愛的宮苑裡尋歡作樂,而這樣做並沒有不合規矩或是特別放縱。圓明園就是為清帝享樂而建造,但由於咸豐統治一個弊病叢生的帝國,因而被嚴厲地指責在園內尋歡作樂。在一個悽慘的時代里,即使是皇帝的享樂,看來也是不合時宜而應該受到譴責的。
充裕的經費讓道光得以在1830年於“九州”內建造新的寢宮慎德堂。這座殿堂的外觀特色是在方形結構上有三層連接在一起呈波浪形的屋頂,這個波浪形屋頂的斗和出檐呈現出中國園林藝術活潑風格里的非凡特色,尤其在最常用的屋頂形態諸如“硬山”、“歇山”和“挑山”當中十分特別。這座新殿堂不如一般中國宮殿富麗堂皇,因為它在布局和設計上顯示出明確的特色,就是具有極大的自由度,明顯地超越了由僵硬的儒家理念所啟發的建築。當慎德堂於1831年完工時,總工程費用是252000兩白銀,遠超過原來估計的121700兩白銀的預算。雖然1836年10月4日的一場大火燒毀了這座新建殿堂的三個部分,但是不論當時的財政狀況如何,皇帝起居部分太重要了,必須很快重建出來。
由於道光對表演藝術有異乎尋常的熱愛,戲台就成為他最喜歡的建築物,他在圓明園內建造了許多戲台。道光不再滿足於嘉慶在1814年於長春園內淳化軒附近所建造的新戲台,於是他在舍衛城南邊的同樂園裡,建造一座巨大的戲樓。這座新戲樓有兩翼,北邊是兩層樓高的側廳而南邊是三層樓高的邊房。另外,他在綺春園裡的敷春堂增添了七個表演場地,以及一座擁有更大型戲台的三層高建築,據說可以在同一時間裡,容納數百名演員和女伶在台上表演。
有些證據顯示,道光在特別節慶時,無論過中國農曆新年、過自己或母后的壽辰,都會安排連台大戲。根據一則清宮秘史,某一年一場為慶祝道光母后生辰的大戲正在戲台上表演時,道光皇帝突然性起,化上裝,走到演員和女伶中間,跟他們一起同台表演。最引人注目的是,這位天子突然決定更改腳本,以至於場面變得狼狽和混亂,這場表演也因此而變成一場鬧劇,在喝彩與大笑聲中落幕。道光不單在圓明園內建造比父祖們更多的戲台,並且開啟了在御園裡上演大戲的傳統。
道光在位期間,大詩人龔自珍(1792—1841)於1823年的晚春時節,曾經遊覽圓明園,這座帝王宮苑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靈敏詩眼,捕捉了園裡幾個最美麗的景象。他尤其被具有江南風格的庭園所深深吸引,因為這勾起他對浙江故鄉的鄉愁。他發現這座豪華的宮苑,是一處真正的清幽之地,讓皇帝可以沉思、休閒和享樂,以及討皇太后的歡心。另外,他觀察到,道光皇帝經常在園裡設下盛宴,來招待包括外國訪客在內的貴賓。他也注意到,圓明園從雍正即位之初開始,至今已經大大地擴張了,更不用說園裡的松樹和柳樹都已成蔭了。對龔自珍來說,整體而言,圓明園的建築、內部裝潢,以及周圍的景象,都呈現在最好的狀態之中。
龔自珍並非唯一一個把他的見聞說出來的學者,另一個文人不僅看到風景優美的宮苑擺設,還有許多建築物里華麗的內部裝飾,並且把他的觀察記錄如下:
所見珍物,已幾於目眩神迷,舌撟不能下矣。據所見僅玉器一類,有四方玉花瓶一,高十四五寸,色白逾乳,雕刻人物,極精細,疑非人工所為。有玉盤一,徑二尺許,上連冬松一本,葉綠根白,大與真者無異。有珊瑚樹數柯,高等身,粗如兒臂,紅潤照人眼,光灼灼不可逼視。有碧玉甜瓜一,蒂葉皆具,瓜上有一蚱蜢,蒼頭碧翅,作搖搖欲躍勢,色澤皆天然。此外若瑪瑙之碗,水晶之壺,琥珀之杯,質美而鏤工,多人間罕見物雲。
這個觀察足以一窺這座壯麗帝王宮苑所典藏的珍寶。除了玉石之外,還有在園內各處擺設的各式各樣的大量手工藝品、珍貴家具、無價字畫、稀有古書、精美絲織和古董等。
在1842年的冬天,在災難性的鴉片戰爭結束幾個月後,道光在圓明園的“山高水長”內檢閱他的軍隊。這可能是一次例行性的操演,儘管道光因為戰敗而對國防變得更為關注,但他並沒有完全領悟到這件歷史大事的意義。他沒有特别致力於加強海防,沒有就此提出重大的改變以應付史無前例的挑戰。最後,他於1850年初,也就是全國日漸動盪的關頭,安然地於其喜愛的慎德堂內去世。
十九歲的皇子在這個不幸的時代登基,成為咸豐皇帝,面對皇朝衰敗的悲慘命運。他因為帝國的種種困境而遭人責罵,對他所做的人身攻擊十分惡毒,例如他被說成是一個縱慾過度的人,老是在北京三教九流的地區、妓女聚集的花街柳巷及圓明園內,沉溺於難以啟齒的放蕩行徑。但是,皇帝是不可能出現在花街柳巷的,讓妓女跑到圓明園裡來,更是不可思議之事。可以肯定的是,咸豐跟他的父祖們一樣,擁有很多後宮嬪妃和在他喜愛的宮苑裡尋歡作樂,而這樣做並沒有不合規矩或是特別放縱。圓明園就是為清帝享樂而建造,但由於咸豐統治一個弊病叢生的帝國,因而被嚴厲地指責在園內尋歡作樂。在一個悽慘的時代里,即使是皇帝的享樂,看來也是不合時宜而應該受到譴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