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沒瘋。現在全東北的明軍都被袁督師集結在山海關,而且袁崇煥只會拼命堵皇太極的前路,又不會抄皇太極的後路,八百兵只是用來維持治安而已。

  沒錯,袁崇煥向朝廷奏報,他已率關寧鐵騎拼命堵截金軍,最初計劃在遵化阻截,結果晚了一步沒擋住。於是袁崇煥又在薊州設防,可惜被皇太極繞過去了。然後袁崇煥又在通州設防,又被繞過去了。這就不給力了,才繞這麼幾個小城,把北京、太原、西安都繞過去,繞成都去搶川妹子啊!

  千里奔援,明軍總是被金軍精準地伏擊,袁崇煥卻是被精準地繞過去。對此《明史》的解釋是皇太極害怕袁督師的關寧鐵騎,不敢正面碰他,所以只能繞過去。

  其實皇太極突破遵化後明思宗已經坐不住了,詔令袁崇煥必須在薊州堵住金軍,就算被金軍繞過,也不能再離開,以斷其後路。而且在袁崇煥之前,右僉都御史,總理薊、遼、保定軍務劉策已率重兵從保定趕到薊州。

  這個雲南人真是礙手礙腳,不是說好了中線我袁督師親自守嗎?誰讓你擅離職守?袁督師一紙軍令,讓劉策帶著薊州—通州一線的部隊都滾到密雲去,薊州他親自守。然後,當然就是被繞過去了。

  之後皇太極又繞過通州,這時袁崇煥沒辦法了,只能率軍直趨北京城下,準備背靠北京城以捍金軍。這時,又一個奇蹟發生了:袁崇煥比皇太極早一天到北京。

  不是說他繞過你嗎?怎麼你先到呢?

  其實此時太子太師、大同總兵滿桂已率宣府、大同守軍趕到北京,五千精騎背城列陣,可以先抵住皇太極的正面進攻,然後袁崇煥的九千關寧鐵騎正好腹背夾擊,把天聰汗做成汗羓,袁督師怎麼偏偏要早一天到呢?一時城內紛紛傳言是袁崇煥率關寧鐵騎引金軍入關。別誤會,這只是傳言,至於十五年後,袁崇煥的弟子吳三桂真的率這支關寧鐵騎引清軍入關,那只是個巧合——只能說太巧了。

  不過朝廷命令袁崇煥留在薊州,袁崇煥非要到北京,而且來得這麼可疑,這可是很危險的,連袁崇煥的副將都勸他不要這樣做。但袁督師慷慨陳詞:“君父有急,何遑他恤?苟得濟事,雖死無憾(皇上要掛了,我哪還顧得其他?只要能幫上忙,雖死無憾)。”袁督師這種不顧職場潛規則,寧肯自己受猜忌,也要忠心為國的精神極大地打動了後人,很多人正是抓住這一點拼命讚美這位奮不顧身的大忠臣,把無數人感動得淚流滿面。

  接下來,袁崇煥、滿桂便在城下與金軍奮戰。據說關寧鐵騎個個奮勇,袁大人更是身先士卒,身中十餘箭,還好盔甲厚,沒受傷。而宣大軍呢?人家文官出身的袁大人中了十幾箭都沒死,滿桂這個精壯的蒙古漢子居然死在了陣前!五千宣大軍被十萬金軍打成了蜂窩。關寧鐵騎號稱友軍黑洞,杜松的秦軍、戚繼光的浙軍、秦良玉的川軍,都曾威震一方,但只要做了關寧鐵騎的友軍,一律撲街,宣大軍也不能搞特殊。現在毛帥掛了,趙帥掛了,滿帥也掛了,能與後金一戰的就剩袁督師了,然而袁督師說:“不能打,要議和。”

  明思宗坐不住了,皇太極十萬重兵突掠京城,這是有點嚇人,但也不至於攻克吧?多挺幾天,勤王軍聚集個十萬、二十萬的還怕他?如果能堵死他的退路,沒準兒還是個一舉殲滅的機會,怎麼能議和呢?

  然而袁崇煥就是要議和,不但要議和,還要違制讓關寧軍進城(明朝祖制外鎮兵必須在城下死戰,不得入城),甚至偷偷帶蒙古喇嘛進城來議和。更恐怖的是,滿桂在城下奮戰時,挨了一些箭,上面刻著關寧軍的標誌……城內都在傳言,是袁督師故意把皇太極放進關,威嚇北京,以達到議和的目的,至於滿桂這種拼死抵抗的,袁督師就要做了他,跟毛文龍、趙率教一個道理。

  這終於突破了明思宗的底線,這個黑鍋背不下去了,他下令將袁崇煥下獄。這時更大的奇蹟發生了,唯一可以仰仗的袁督師下獄了,皇太極反而撤軍了!那關寧鐵騎趕緊從背後追擊金軍呀。但這時關寧鐵騎又像來的時候一樣,衝到了金軍前面。遼東總兵祖大壽怒吼:“你們居然把這麼忠義的袁督師抓了?不跟你們玩兒了!”率關寧鐵騎猛衝到山海關,從關內攻破了此關。本來山海關大量駐軍正在籌劃斷皇太極後路,被祖大壽突然沖亂,皇太極從容帶兵出關。

  帶進來還負責帶出去?你這個團還是雙飛?你袁崇煥這次嘴再大怕也是說不清了。經過八個月的漫長審訊,朝廷終以“袁崇煥咐托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及至城下,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罪名處以碟刑,傳首九邊。你五年平遼,第二年就平到北京城下?北京市民又何曾見過敵軍打到皇城根下的場面。行刑時市民擁塞刑場,付錢買袁崇煥的肉片生吃,可見民憤之大,古今罕見!當然,這種死法比岳飛更慘,所以袁督師的冤屈比岳武穆更大,更加震撼心靈!而殺他的明思宗和群臣,包括買他刺身吃的百姓,居然這樣對待這麼偉大的一個英雄!良心大大地壞了!直到今天,還有無數小說、網文甚至論文在為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鳴冤灑淚,造就了無數袁督師的擁躉。

  袁崇煥死後十五年,清朝就建立了。清人創作了很多大忠臣袁崇煥的故事,其中最搞笑的一個莫過於皇太極山寨蔣干盜書的反間計。有些史料語焉不詳地記載了袁崇煥下獄後,皇太極率軍北返,他故意安排人在兩個被俘的太監面前說話,透露他和袁崇煥之間的密謀,然後故意放這兩人逃掉,傳話給明思宗。明思宗一聽,立即相信袁崇煥確實和皇太極有勾結,冤殺了赤膽忠心的袁督師。但周瑜的火燒連環船在現實中都是行不通的,蔣干盜書又怎麼可能。然而這個故事又頗具可讀性(能入選《三國演義》的當然有可讀性),茶餘飯後聊聊還不錯,於是就擴散開了。這個故事更凸顯了袁督師天大的冤屈,也更強烈地控訴了昏庸刻薄猜忌的明思宗。儘管正常人稍一動腦就會覺得這事兒不那麼靠譜,但已經被強烈主觀感情充塞的讀者哪還有空去動這點腦筋。類似這種吹捧袁崇煥、控訴明思宗的故事還很多,都很容易讓大多數沒認真讀過這段歷史的人所接受。當然,這和編造誅十族的原理一樣,主要不是為了吹捧袁督師,而是控訴明思宗等明朝君臣的昏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