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且先不論這十二條罪名是否成立,罪犯論死尚且要三奏,就這樣殺一個太子太保?拆了“海外長城”,讓孫相他們寫的那麼多詩都成了祭文?估計滿朝文武把袁崇煥撕了吃了的心都有了。不過另外一邊皇太極卻是欣喜若狂,史載他“置酒高會”,大肆慶祝,祝酒詞應該是:“你毛文龍厲害,老子砍不贏你,但幫我收拾完鑲藍旗就沒利用價值了,要你死你就死!”

  令人吃驚的是,明思宗沒有從眾意懲處袁崇煥,反而幫他背了這個黑鍋。很簡單,他已經在袁崇煥身上寄託了太多希望,也投了太多銀子,現在撤掉袁崇煥,那之前的投資不都打水漂了嗎?不行,得讓他把局勢撈回來。這其實就是股票跌了一大截,明知還要繼續跌但也死活不肯割肉,非要等這支票解套的心情。但等解套的散戶往往會被套得更深,袁崇煥馬上就要給明思宗一個更大的驚喜——皇太極直接到北京城下問候您來了。

  崇禎二年(1629)十一月,皇太極率女真、蒙古兵馬近十萬,從長城喜峰口關突入,直接攻打了北京城!儘管沒有攻克,但在富裕的京畿爽搶了一個月,然後又安然退回關外。尤其重要的是,跟著他進來的蒙古諸部也搶了個盆滿缽滿。此舉的重大意義在於皇太極向後金聯盟,尤其是還有些猶豫的蒙古諸部展示了強大的實力——可以直薄北京,還可以帶著你們搶這麼多戰利品,以後就跟定我吧!遊牧部族最大的弱點就是聯盟鬆散,某個強人一死,很容易分崩離析。後金更面臨朝廷、林丹汗、小冰河期的多重圍剿,努爾哈赤的死——其實死前已經將這個聯盟送上了絕路,但皇太極的北京一月游解決了所有問題。

  然而,真正的問題在於——北京一月游又是如何做到的?

  這就好比一個乞丐快餓死了,體溫下降,脈搏下降,多糖下降,轉氨酶下降……總之就是要掛了。您給了一個解決方案:馬上吃二斤綠色環保無公害豬肉,所有問題都解決了。

  這不廢話嗎,有肉吃誰還餓死,關鍵就是沒有啊!同樣的道理,綠色環保無公害豬肉都知道帶大家搶關內的好處,關鍵是搶得到嗎?

  問題就在於皇太極搶到了——還是帶著大家搶到了。

  明太宗以天子守國門,河北、山西一代重重防禦,強大如阿魯台、也先、小王子,也不是說破就破,皇太極是怎麼帶著幾十個部落的十萬雜牌軍,悠哉游哉入關來逛一大圈,搶夠了又輕鬆回去的呢?這個問題非常關鍵,我們不得不詳探一番。

  崇禎二年(1629)十月初,皇太極率八旗精銳從遼陽出發,與蒙古諸部大會於蒙古喀喇沁部駐地喀喇城(今河北灤平),共集結兵力近十萬,這幾乎是後金乃至蒙古的全部家底。朝廷已經探知他要入關,袁崇煥對此進行了一系列部署,在東面的山海關、西面的密雲都部署了重兵。並且他親率關寧鐵騎鎮守喜峰口關—遵化—薊州—通州—北京的這條直線。

  從喜峰口入關後立即就要面對一座要塞三屯營,然後才是遵化,按常理薊遼督師首應派兵救援三屯營。袁崇煥首先派太子少傅、平遼將軍總兵官趙率教率四千精騎從山海關出發,急趨三屯營。其實三屯營離山海關有三百里,離喜峰口卻只有五十里,等趙率教趕到,別說三屯營,沒準兒遵化都早已陷落了。所以他只能考慮儘快趕到遵化,如果四千精兵入駐大城遵化,擋住金軍幾天,袁崇煥率主力趕到,皇太極就只能帶著他的旅遊團出關了。然而奇蹟發生了——趙率教晝夜兼程趕到遵化,卻發現後金連三屯營都還沒打!那他就應該將防線前移,入駐三屯營。結果三屯營總兵朱國彥卻不准他進城,沒辦法,只好又退往遵化。三屯營距遵化僅三十里,精騎一日可達,可就在這短短三十里,趙率教遭到後金精準的伏擊,前後堵截。近在咫尺的兩座要塞均未出援,趙率教全軍覆沒。

  在自己的國土上遭到這麼精準的大規模伏擊,是不是有點神奇?皇太極敢讓十萬大軍在關內兩座尚未攻克的要塞之間埋伏一個星期,是不是有點過於神奇?後金全殲趙率教這場戰役怎麼看都像是預先排演好的一樣。不可否認,皇太極的軍事功底是很強的,但他畢竟是人類,出現這種情況只有兩種可能:

  第一,皇太極事先和趙率教的同事們策劃好一條死路,放他去鑽。

  第二,趙率教忘了取手機電池,被後金的衛星定位追蹤了。

  兩者您至少採信其中一種,本來我是比較傾向於相信第二種的,但我發現了一件奇事:後金對朝廷的勝仗全都這樣贏的。

  沒錯,薩爾滸戰役、松錦戰役、趙率教戰役以及後來的大凌河戰役等,金(清)軍總是以精準的伏擊取勝。而且明軍往往會分成幾路,金(清)軍兵力不足,只能伏擊其中一路。沒關係,憑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伏擊完這場再去趕下一場就行了,反正你們跑不掉。當然,也不是絕對跑不掉,李成梁的兒子就能跑掉,袁崇煥自己更不會中伏,只有那些陝西人、甘肅人、四川人、浙江人才總是記不住取電池。

  甘肅人趙率教送死後,皇太極才開始攻打三屯營和遵化,在內應的幫助下輕鬆攻克。皇太極只留八百兵駐守遵化,大軍繼續南下。

  留八百兵駐守這麼重要的後路!瘋了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