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頁
在美國,製造原子彈的實驗提醒科學家由核裂變產生的熱可以作為推動潛艇的一種動力。一支獻身於海軍研究和發展的小分隊,在性情暴躁,但工作勤奮刻苦的天才人物海曼·里科弗的領導下,建造了潛艇“舡魚”號,這是所有潛艇中第一艘核動力潛艇。1955年1月17日,當它在核動力的驅動下在長島海峽開始航行時,海軍作戰就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1958年夏天,在威廉姆·R·安德遜的指揮下,“舡魚”號從珍珠港出發,在浮冰下穿越北極,到達英格蘭,對潛艇的巡航能力做了一次戲劇性的驗證。第二年,核動力潛艇“鰩魚”號在詹姆斯·卡爾弗特的率領下,不僅大大突破了“舡魚”號的巡航里程,而且還在北極點上穿透了12英尺厚的冰層,因而顯示了新型潛艇的堅固性,艇體結構的抗壓性使其可以深潛到水下1500英尺或者更深的水中。1960年,愛德華·L·比奇上校率領“海神”號循著麥哲倫的航線進行了環球潛航。
常規動力實驗潛艇“金槍魚”號的試驗證明,早期的核動力潛艇已經過時。“金槍魚”號艇身類似鯨魚,通體呈流線型,有一個又鈍又圓的艇首,潛航速度33節,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速度。它的艇體設計採取了核動力潛艇“鰹魚”級的結構。“鰹魚”號是1956年5月下水的,是該艦級中的第一艘,後來經過改進,這種艦級的所有潛艇都成為核動力戰略飛彈潛艇。
接著又在潛艇上安裝了魚雷發射管。魚雷配置了“聲響尋的”系統,發射方式也由原來的蒸汽發射改為水壓發射,因為蒸汽發射能顯示潛艇的存在,而且釋放的氣泡也會暴露潛艇的位置。從魚雷發射管還可以發射水下火箭。水下火箭離開水面能夠在空中飛行25-30英里,然後投下尋的魚雷或深水核炸彈。
海軍上將阿雷夫·伯克在1955年夏天晉升為海軍作戰部長後,不久就在海軍軍械局成立了一個特種科研處,挑選海軍少將威廉姆·F·雷伯恩領導這個機構。它的任務是研製從海上發射洲際彈道飛彈的裝置。艦基火箭能夠形成一種潛在威懾力量,它比艦載機的威懾力更迅捷,更有效。
雷伯恩的班子用陸軍研製的“朱庇特”中程彈道飛彈進行小心翼翼的試驗。然而,作為一種艦載的作戰武器,“朱庇特”所存在的難題是令人驚訝的。它的重量達 55噸,豎立起來有一座六層樓高。它的液態氧燃料箱是一個可怕的火災策源地。幸運的是,1956年有些試驗表明了固體火箭燃料的可用性。此後不長時間,原子能委員會就大大地縮減了核彈頭的體積和重量。海軍立刻著手將新的彈頭和固體燃料火箭結合在一起,生產了“北極星”飛彈,這種中程彈道飛彈長32英尺,重 15噸。
這是一種能夠裝備到新的核動力大型潛艇上去的飛彈。海軍停止了兩艘“鰹魚”級潛艇的建造,並且重新調整了艇體結構,在艇艏和艇艉之間留出了一塊130英尺的部位安裝帶有飛彈發射控制和慣性導航系統的雙排8管飛彈發射管。改進後的潛艇被命名為“喬治·華盛頓”號和“派屈克·亨利”號。1960年7月20 日,“喬治·華盛頓”號從水下發射了第一顆“北極星”飛彈。在此之前,美國空軍已經研製了“宇宙神”,這是美國最早的洲際彈道飛彈。這時,蘇聯海軍也有了他們自己的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艇。
1961年8月服役的“伊桑·艾倫”號是美國建造的第一艘專門用來攜帶“北極星”飛彈的潛艇。“伊桑·艾倫”號和這個艦級的其他潛艇後來都被改裝以攜帶體積和射程都有所增加的“北極星”飛彈。為了攜載“海神”和“三叉戟”飛彈,不得不增加潛艇的體積。“海神”和“三叉戟”的射程分別為3200英里和 4000英里。在60年代後期和70年代,美國擁有41艘核動力飛彈潛艇,都以著名的美國人命名。每艘潛艇有兩組艇員,稱為“藍組”和“黃組”。這兩個組 60天一輪換,值勤期間大部分是在水下巡航。平時,有大約25艘潛艇在航值勤。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艇可以攜帶著預先瞄準的多彈頭飛彈用來攻擊地球上的任何一點,而敵方卻難以測定它的發射位置。它們已成為國家最可靠的威懾力量。
戰後為美國海軍建造的第一艘巡洋艦是“長灘”號,它於1957年12月建成,它是第一艘核動力水面戰艦,並且也是第一艘以飛彈作為主要武器的艦隻。它是一系列飛彈巡洋艦中的一種,有些飛彈巡洋艦是用二次大戰中的輕型或重型巡洋艦改裝的,而它們大部分是從龍骨開始重新設計建造的。新建的飛彈巡洋艦中有的也是核動力的,它們的主要作用是防護航母避免遭受飛機、飛彈和潛艇的攻擊。
驅逐艦仍是用途最廣的艦種。戰後的一些驅逐艦主要武備是艦炮,還有一些主要武備是非核飛彈。它們的任務由保護航母發展到攻擊潛艇,因為它們帶有一種威力強大的“阿斯洛克”反潛火箭。比驅逐艦航速慢,火力稍弱的是護衛艦,其建造意圖是給遠洋商船和兩棲部隊護航。
仁川的戰例使那些斷言大規模的兩棲作戰已經過時的人無話可說了。美國海軍陸戰隊及其所屬的空中力量被保留下來,海軍也開始建造各種類型的戰艦。一個新的艦種是兩棲攻擊艦,它集先前若干種艦艇的性能於一身。在60年代,有7艘“沖繩島”級兩棲攻擊艦下水。這些1.7萬噸的戰艦設有飛行甲板。它們可以搭載一個多營的陸戰隊,並使用直升機運送。70年代,5艘更大的“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建成。它們的噸位相當於二次大戰中的“埃塞克斯”級航母,作用也類似,主要是用來搭載短距垂直起降飛機和直升機。它可以用來運載一個陸戰隊加強營及其運輸工具,並有一個容納登陸艇和水陸兩用車輛的船塢艙。
1958年夏天,在威廉姆·R·安德遜的指揮下,“舡魚”號從珍珠港出發,在浮冰下穿越北極,到達英格蘭,對潛艇的巡航能力做了一次戲劇性的驗證。第二年,核動力潛艇“鰩魚”號在詹姆斯·卡爾弗特的率領下,不僅大大突破了“舡魚”號的巡航里程,而且還在北極點上穿透了12英尺厚的冰層,因而顯示了新型潛艇的堅固性,艇體結構的抗壓性使其可以深潛到水下1500英尺或者更深的水中。1960年,愛德華·L·比奇上校率領“海神”號循著麥哲倫的航線進行了環球潛航。
常規動力實驗潛艇“金槍魚”號的試驗證明,早期的核動力潛艇已經過時。“金槍魚”號艇身類似鯨魚,通體呈流線型,有一個又鈍又圓的艇首,潛航速度33節,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速度。它的艇體設計採取了核動力潛艇“鰹魚”級的結構。“鰹魚”號是1956年5月下水的,是該艦級中的第一艘,後來經過改進,這種艦級的所有潛艇都成為核動力戰略飛彈潛艇。
接著又在潛艇上安裝了魚雷發射管。魚雷配置了“聲響尋的”系統,發射方式也由原來的蒸汽發射改為水壓發射,因為蒸汽發射能顯示潛艇的存在,而且釋放的氣泡也會暴露潛艇的位置。從魚雷發射管還可以發射水下火箭。水下火箭離開水面能夠在空中飛行25-30英里,然後投下尋的魚雷或深水核炸彈。
海軍上將阿雷夫·伯克在1955年夏天晉升為海軍作戰部長後,不久就在海軍軍械局成立了一個特種科研處,挑選海軍少將威廉姆·F·雷伯恩領導這個機構。它的任務是研製從海上發射洲際彈道飛彈的裝置。艦基火箭能夠形成一種潛在威懾力量,它比艦載機的威懾力更迅捷,更有效。
雷伯恩的班子用陸軍研製的“朱庇特”中程彈道飛彈進行小心翼翼的試驗。然而,作為一種艦載的作戰武器,“朱庇特”所存在的難題是令人驚訝的。它的重量達 55噸,豎立起來有一座六層樓高。它的液態氧燃料箱是一個可怕的火災策源地。幸運的是,1956年有些試驗表明了固體火箭燃料的可用性。此後不長時間,原子能委員會就大大地縮減了核彈頭的體積和重量。海軍立刻著手將新的彈頭和固體燃料火箭結合在一起,生產了“北極星”飛彈,這種中程彈道飛彈長32英尺,重 15噸。
這是一種能夠裝備到新的核動力大型潛艇上去的飛彈。海軍停止了兩艘“鰹魚”級潛艇的建造,並且重新調整了艇體結構,在艇艏和艇艉之間留出了一塊130英尺的部位安裝帶有飛彈發射控制和慣性導航系統的雙排8管飛彈發射管。改進後的潛艇被命名為“喬治·華盛頓”號和“派屈克·亨利”號。1960年7月20 日,“喬治·華盛頓”號從水下發射了第一顆“北極星”飛彈。在此之前,美國空軍已經研製了“宇宙神”,這是美國最早的洲際彈道飛彈。這時,蘇聯海軍也有了他們自己的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艇。
1961年8月服役的“伊桑·艾倫”號是美國建造的第一艘專門用來攜帶“北極星”飛彈的潛艇。“伊桑·艾倫”號和這個艦級的其他潛艇後來都被改裝以攜帶體積和射程都有所增加的“北極星”飛彈。為了攜載“海神”和“三叉戟”飛彈,不得不增加潛艇的體積。“海神”和“三叉戟”的射程分別為3200英里和 4000英里。在60年代後期和70年代,美國擁有41艘核動力飛彈潛艇,都以著名的美國人命名。每艘潛艇有兩組艇員,稱為“藍組”和“黃組”。這兩個組 60天一輪換,值勤期間大部分是在水下巡航。平時,有大約25艘潛艇在航值勤。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艇可以攜帶著預先瞄準的多彈頭飛彈用來攻擊地球上的任何一點,而敵方卻難以測定它的發射位置。它們已成為國家最可靠的威懾力量。
戰後為美國海軍建造的第一艘巡洋艦是“長灘”號,它於1957年12月建成,它是第一艘核動力水面戰艦,並且也是第一艘以飛彈作為主要武器的艦隻。它是一系列飛彈巡洋艦中的一種,有些飛彈巡洋艦是用二次大戰中的輕型或重型巡洋艦改裝的,而它們大部分是從龍骨開始重新設計建造的。新建的飛彈巡洋艦中有的也是核動力的,它們的主要作用是防護航母避免遭受飛機、飛彈和潛艇的攻擊。
驅逐艦仍是用途最廣的艦種。戰後的一些驅逐艦主要武備是艦炮,還有一些主要武備是非核飛彈。它們的任務由保護航母發展到攻擊潛艇,因為它們帶有一種威力強大的“阿斯洛克”反潛火箭。比驅逐艦航速慢,火力稍弱的是護衛艦,其建造意圖是給遠洋商船和兩棲部隊護航。
仁川的戰例使那些斷言大規模的兩棲作戰已經過時的人無話可說了。美國海軍陸戰隊及其所屬的空中力量被保留下來,海軍也開始建造各種類型的戰艦。一個新的艦種是兩棲攻擊艦,它集先前若干種艦艇的性能於一身。在60年代,有7艘“沖繩島”級兩棲攻擊艦下水。這些1.7萬噸的戰艦設有飛行甲板。它們可以搭載一個多營的陸戰隊,並使用直升機運送。70年代,5艘更大的“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建成。它們的噸位相當於二次大戰中的“埃塞克斯”級航母,作用也類似,主要是用來搭載短距垂直起降飛機和直升機。它可以用來運載一個陸戰隊加強營及其運輸工具,並有一個容納登陸艇和水陸兩用車輛的船塢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