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謂的四大菩薩,在中國大陸是指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大智文殊師利法王子也就是文殊師利王菩薩、大行普賢王菩薩、大願地藏王菩薩。據說這四位菩薩法力高強,無所不能,更是有大神通的佛菩薩。觀世音菩薩有尋聲救苦的神通,只要信徒在遇到危難的時候信眾默念一聲“南無大慈大悲廣大靈感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就會得到觀世音菩薩的幫助。文殊師利王菩薩更是智慧的化身,有無上的靈感和智慧。普賢王菩薩行世間道,以事實證明一切,所以有“大行”的稱號。地藏王菩薩的功德最大,他看見地獄無數受苦眾生,就許下了“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宏偉大願,所以被世人稱之為“大願地藏王菩薩”。

  第七十六回 錯了嗎?六

  更新時間2012-9-22 8:39:29 字數:957

  我所親手雕刻的四大菩薩,代表著我心中四個敬重和思念的女人。悟道也就是陳圓圓沒有看錯,大行普賢王菩薩的樣子我是按照我的結髮妻子艷兒姐姐雕的。觀世音菩薩的樣子原型是我的最愛明霞公主,所以我雕的觀世音菩薩是一個比較年輕的菩薩像,舉手投足之間不但充滿著慈祥而且充滿著青春活力。菩薩像的眉宇之間,簡直就是活脫脫的明霞的樣子。大智文殊師利王菩薩像的原型是悟明也就是柳如是的生母張太后,張太后是最有智慧的女人,她的智慧一點也不比任何男人差。只可惜她不是一個男人,丈夫有死得太早了,沒有給她留下兒子的機會。大願地藏王菩薩像的原型是悟道也就是陳圓圓的母親阮沅。她為了生下孩子,寧願自己挨我的刀,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孩子的存活。她的行為大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境界。她是我所見的女人之中最堅強最有犧牲精神的一個。

  我把四大菩薩像雕好之後,才告訴悟道和悟明,這四個菩薩像的原型是誰。悟明也就是柳如是看著大智文殊師利王菩薩,雙眼含著淚光,她多少次在夢裡猜想過母親的樣子,特別是知道母親真實身份之後,她無數次猜想張太后的容貌。今天終於看見了原型,張太后,不,對於柳如是來說她是張嫣,不是什麼太后。張嫣真的好美麗好慈祥好有智慧。悟明決定有生之年將日夜供養這尊大智文殊師利王菩薩像,也算給張嫣盡孝心了。陳圓圓也看著自己母親為原型的地藏王菩薩像,心情也不能平復。四大菩薩像之中,不,應該說是這四個女人之中,明霞最青春,張嫣最高貴,艷兒姐姐最美麗,阮沅好像一點優點也沒有。但是陳圓圓知道自己的母親犧牲最大,為了自己的愛人和孩子,她幾乎犧牲了所有。但是她什麼也沒有得到,沒有尊嚴、沒有地位、沒有男人、沒有孩子,就連起碼的尊重也沒有。阮沅的一生充滿著遺憾和惋惜,她不能公開的承認自己的男人是誰,也不能承認自己是李夫人,雖然有了愛郎的孩子,但是不能得到婆家的祝福,雖然拼死生下了女兒,但是來不及好好看看自己的女兒,沒有給自己的女兒餵過一口奶水。陳圓圓幾乎完全能夠感覺到她母親的不幸和不甘。但是她聽我說過,阮沅走的時候很安詳,並沒有帶著遺憾和不滿離開人世。她帶走了所有的痛苦和災難,希望留給孩子最美好的一切。這才是大愛,這才是人世間最珍貴的親情,自己承受所有的痛苦和災難,也要留給孩子所有的幸福。這就是偉大的母愛,世界上最無私最不希望孩子回報和付出的母愛。

  第七十七回 錯了嗎?七

  更新時間2012-9-23 7:58:23 字數:1333

  我建好了庵堂,也處理了吳之芳和夏侯相國之後,我帶著小熊回到了昆明。這時候張小花的遺體也運回了昆明。二皇子親自看好了一塊墳地,親手主持了張小花的葬禮。因為種種原因張小花的墓碑是空的,因為不管是二皇子還是張小花的名字都不能寫上去,二皇子也不願意在自己的妻子墓碑上寫上其他人的名字。所以我和二皇子決定墓碑上不留名字,反正我和二皇子知道裡面的認識誰就可以了。二皇子告訴我,他將在張小花的墓碑不遠的地方建一個茅廬,為張小花守墓三年。孩子就托我照顧了,他要在茅廬裡面為張小花抄錄經文,晚上抄寫,白天在張小花墓碑前念誦和火化。我只好任由二皇子這麼做,當然我也會時常帶著他的孩子去看望他和孩子的母親。孩子的名字二皇子也想好了,張小花在的時候總是說“平安是福”。所以二皇子決定給孩子取名為平安,意思是希望孩子平安的長大,平安的過完一生。

  一年之後張天師帶信給我,朝廷已經漸漸不信任張天師,秘密準備了一場鬥法大會。雙方是龍虎山的張天師一派,一邊是西藏黃教中人。目的就是希望雙方拼個魚死網破,朝廷好借這個機會對付雙方的勢力。張天師知道我和黃教的關係不錯,希望我能夠提醒對方,不要中了清政府的計。同時張天師也準備將部分勢力轉移到雲貴,其中張玉的兒子和夫人會第一批來雲貴。只要他們家的後人活著,張家就有希望,張默這個孩子比他父親張玉更有領導才能,更像一個張天師,所以張天師決定將來不傳位給張玉,直接把道宗傳給孫子張默。

  我沒有告訴張天師,張玉其實要回來了。草原那裡出了大問題,我的勢力估計要退出草原了。念恩是一個蒙古男人,雖然受過我的教育,但是更多的繼承了蒙古人的秉性。他的豪爽還有好客是他的優點同樣也是他的致命缺點。幾年前,也就是我剛剛南遷後不久,念恩救了一個蒙古男人。這個男人自稱是遇上了馬匪,家人和手下都遇了難了。念恩看在同是蒙古人的面子上收留了這個男人,漸漸發現這個男人與眾不同。不但有一手好的馴馬本領,而且有天生的領導才能。念恩就和他潔白做了安答,也就是我們漢人的兄弟。漸漸地念恩放權給他,他也漸漸地有了自己的勢力。夠好我的手下和蒙古人發生了一些小矛盾,這個男人利用這個機會拉攏了一些蒙古人,這些蒙古人都是念恩的親信手下。漸漸地蒙古人和漢人有了隔閡和摩擦,念恩也不再那麼有威信。兩年前第一股蒙古人要求驅趕漢人開始,我的手下在蒙古的生活越來越艱難。蒙古人說我的手下漢人在侵占他們的家園,要是念恩不敢走漢人的話,他們就自己離開。念恩和念慈雖然多次勸說大家和睦相處,但是由於大家生活習慣的不同,還有一些人的有意破壞,雙方的關係越來越僵。一年前那個蒙古人不再隱藏自己的實力,在念恩的大本營明目張胆的拉幫結派。念恩帶人去責問,沒想到那個男人一點也不迴避,他的目的就是要搶走念恩的一切。原來他是一個被念恩打敗的蒙古部落首領的兒子,他一個人暗中監視了念恩好幾年,終於找到了一個機會,終於可以實現他的多年夢想了。念恩要是為了自己,為了他一家人的話,應該帶著我的手下和這個男人一較高下。但是念恩不希望看見自己人打自己人,再說他本人也是蒙古人,不希望看見漢人殺蒙古人。所以他和妻子念慈商量後決定放棄大本營,帶上我的手下和願意和他離開的蒙古人去投奔我。他們要離開了,做為我留在那裡的總教官張玉當然也要回來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