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進入1949年,第一次對洞庫內潛艇的拆解工作開始了。在排空潛艇內的積水後,蓄電池,銅線以及柴油機零件等被拆走。1945年5月被鑿沉在洞庫入口處的 U-2501號被重新打撈起來,並在五十年代拆解。困在洞內的兩艘潛艇也在後來被作為廢鋼處理掉了。後來因為洞庫主體結構越來越不穩定,未避免人員傷害,拆解工作也逐步停頓下來。然而,好奇的“探險者”還是發現通過一些隱秘的入口可以進入殘破的建築里,特別是在低潮時,小艇都可以直接從水面進入洞庫內。
為了防止好奇者進入洞庫造成不必要的傷亡,六十年代政府曾嘗試拆除整座建築,最後因難度太大而做罷。直到1995年德國政府終於決心斥資3億德國馬克,徹底解決這一戰爭遺留建築。至1995年8月8日,該建築內部被上萬噸的沙土填實,殘留的兩艘潛艇也一併被埋葬在這水泥墓地里。
對餘下的建築,政府決定不再嘗試拆除,根據官方的說法,所有進出該建築的通道都已經被堵塞,但是人們的好奇心依舊存在。如今這做鋼筋混凝土建築依舊靜靜的矗立在漢堡港。
1945年10月,英國軍隊占領了毫髮無損的芬克II號洞庫,同樣英國人利用洞庫來銷毀繳獲的德國彈藥。英國工程兵在洞庫內安放了超過30噸未爆航彈,彈藥的爆炸摧毀了牆壁,頂蓋被炸塌。隨後直到漢堡市政府於1949年決定拆除芬克II號洞庫前,這裡一直是英軍的彈藥銷毀場。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當初建造芬克II號洞庫的承包商之一的“戴克霍夫&威特曼AG”承擔了拆除任務。
到七十年代,除部分小型建築外,整個芬克II號洞庫被移為平地,在原址上現在是一座新建的工廠。
基爾
位於基爾港的基連洞庫於1945年9月開始爆破拆除工作。英國工程兵用了數周時間在建築上開鑿成千上萬的炮眼並布置炸藥,同時他們還往洞庫里塞進了數量可觀的德國廢久彈藥。隨著一聲巨響,基連洞庫被炸塌,一艘XXI型潛艇U-4708號也被埋進了廢墟。直到1959年德國民間工程公司開始對廢墟進行進一步的清理工作。如今雖然建築主體已不復存在,然而建築的遺蹟還清晰可見,在退潮時原先船塢的分割牆也還能看到。從九十年代起,基連洞庫遺址開始對公眾開放。
在基爾港的其他洞庫在1946年被英國工程兵爆破拆除,遺址一直保留到六十年代,之後隨著港區的擴大,殘留的部分被完全清理。現在我們已經看不到這些洞庫的任何蹤跡了。
不萊梅
規模巨大的瓦倫丁洞庫群在戰爭後成為英國皇家空軍以及美國陸軍航空隊檢驗轟炸效果最好的例證,1945年3月間從洞庫里回收到的未爆彈為兩國航空炸彈的研製提供了寶貴的實戰經驗。處於某些原因,英國人沒有拆除瓦倫丁洞庫,除了該洞庫規模實在巨大以外,應該是看中了其潛在的軍事價值。1964年秋天,德國聯邦軍重新啟用該洞庫作為彈藥庫,至今建築內部仍不對外開放。
海爾格蘭德
戰爭結束時,海爾格蘭德洞庫連同其配套防禦設施還基本完好,武器裝備已經在戰爭中基本損壞殆盡。宣布停火時,該洞庫內還有4500多名德軍以及超過 1100名平民。德國軍事人員於1945年5月11日經過一個簡單的交接儀式後向英國皇家海軍古爾德將軍投降,隨後撤離。
為了進一步解除德國的武裝力量,1945年8月一隻主要由德國人組成的爆破工程隊在英國皇家海軍的指揮下開始拆除海爾格蘭德的防禦工事,同時也包括此地的潛艇洞庫。為此,英國人運來了成千上萬噸的炸藥,加上原來基地里的彈藥,海爾格蘭德基地成立一個巨大的火藥桶。
1947年4月8日,所有工程人員撤了該島,九海里外英國皇家海軍的戰艦向該島發射炮彈引爆島上的炸藥。這次爆破成為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常規彈藥爆炸,整座基地被完全摧毀,一座倖存的小樓後來被改建成燈塔。
卑爾根
戰爭結束後,英國工程兵隨即拆除了此地潛艇基地。至1949年挪威皇家海軍又重新修復並改建了此地的干船塢,同時填平了相鄰的4、5、6號船塢。原來基地的車間,現在也仍然被挪威皇家海軍所使用,因此,不對外開放。
特隆赫姆
此地的洞庫設施在戰爭結束時依舊完好,英國工程兵爆破拆除了多蘭II號的大部分,但是洞庫的車間部分被保留了下來,現在是一座民用船舶工廠。多蘭I號後被挪威皇家海軍作為潛艇基地一直使用到1955年,之後轉為民用,1988年在洞庫頂上修建了一座停車場。
法國基地
在法國的德國潛艇基地幾乎都是完整的落入盟軍的手中,其中絕大多數保留到現在,成為了重要的民用設施及旅遊勝地。
為了防止好奇者進入洞庫造成不必要的傷亡,六十年代政府曾嘗試拆除整座建築,最後因難度太大而做罷。直到1995年德國政府終於決心斥資3億德國馬克,徹底解決這一戰爭遺留建築。至1995年8月8日,該建築內部被上萬噸的沙土填實,殘留的兩艘潛艇也一併被埋葬在這水泥墓地里。
對餘下的建築,政府決定不再嘗試拆除,根據官方的說法,所有進出該建築的通道都已經被堵塞,但是人們的好奇心依舊存在。如今這做鋼筋混凝土建築依舊靜靜的矗立在漢堡港。
1945年10月,英國軍隊占領了毫髮無損的芬克II號洞庫,同樣英國人利用洞庫來銷毀繳獲的德國彈藥。英國工程兵在洞庫內安放了超過30噸未爆航彈,彈藥的爆炸摧毀了牆壁,頂蓋被炸塌。隨後直到漢堡市政府於1949年決定拆除芬克II號洞庫前,這裡一直是英軍的彈藥銷毀場。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當初建造芬克II號洞庫的承包商之一的“戴克霍夫&威特曼AG”承擔了拆除任務。
到七十年代,除部分小型建築外,整個芬克II號洞庫被移為平地,在原址上現在是一座新建的工廠。
基爾
位於基爾港的基連洞庫於1945年9月開始爆破拆除工作。英國工程兵用了數周時間在建築上開鑿成千上萬的炮眼並布置炸藥,同時他們還往洞庫里塞進了數量可觀的德國廢久彈藥。隨著一聲巨響,基連洞庫被炸塌,一艘XXI型潛艇U-4708號也被埋進了廢墟。直到1959年德國民間工程公司開始對廢墟進行進一步的清理工作。如今雖然建築主體已不復存在,然而建築的遺蹟還清晰可見,在退潮時原先船塢的分割牆也還能看到。從九十年代起,基連洞庫遺址開始對公眾開放。
在基爾港的其他洞庫在1946年被英國工程兵爆破拆除,遺址一直保留到六十年代,之後隨著港區的擴大,殘留的部分被完全清理。現在我們已經看不到這些洞庫的任何蹤跡了。
不萊梅
規模巨大的瓦倫丁洞庫群在戰爭後成為英國皇家空軍以及美國陸軍航空隊檢驗轟炸效果最好的例證,1945年3月間從洞庫里回收到的未爆彈為兩國航空炸彈的研製提供了寶貴的實戰經驗。處於某些原因,英國人沒有拆除瓦倫丁洞庫,除了該洞庫規模實在巨大以外,應該是看中了其潛在的軍事價值。1964年秋天,德國聯邦軍重新啟用該洞庫作為彈藥庫,至今建築內部仍不對外開放。
海爾格蘭德
戰爭結束時,海爾格蘭德洞庫連同其配套防禦設施還基本完好,武器裝備已經在戰爭中基本損壞殆盡。宣布停火時,該洞庫內還有4500多名德軍以及超過 1100名平民。德國軍事人員於1945年5月11日經過一個簡單的交接儀式後向英國皇家海軍古爾德將軍投降,隨後撤離。
為了進一步解除德國的武裝力量,1945年8月一隻主要由德國人組成的爆破工程隊在英國皇家海軍的指揮下開始拆除海爾格蘭德的防禦工事,同時也包括此地的潛艇洞庫。為此,英國人運來了成千上萬噸的炸藥,加上原來基地里的彈藥,海爾格蘭德基地成立一個巨大的火藥桶。
1947年4月8日,所有工程人員撤了該島,九海里外英國皇家海軍的戰艦向該島發射炮彈引爆島上的炸藥。這次爆破成為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常規彈藥爆炸,整座基地被完全摧毀,一座倖存的小樓後來被改建成燈塔。
卑爾根
戰爭結束後,英國工程兵隨即拆除了此地潛艇基地。至1949年挪威皇家海軍又重新修復並改建了此地的干船塢,同時填平了相鄰的4、5、6號船塢。原來基地的車間,現在也仍然被挪威皇家海軍所使用,因此,不對外開放。
特隆赫姆
此地的洞庫設施在戰爭結束時依舊完好,英國工程兵爆破拆除了多蘭II號的大部分,但是洞庫的車間部分被保留了下來,現在是一座民用船舶工廠。多蘭I號後被挪威皇家海軍作為潛艇基地一直使用到1955年,之後轉為民用,1988年在洞庫頂上修建了一座停車場。
法國基地
在法國的德國潛艇基地幾乎都是完整的落入盟軍的手中,其中絕大多數保留到現在,成為了重要的民用設施及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