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3月11日上午,守候的何香凝見孫中山的瞳孔已經開始散光了,就叫汪把遺囑拿出來簽字,大家怕宋慶齡再度悲泣,使孫中山不忍簽字,何香凝就把情況對宋進行了說明,宋慶齡說,已經到了這個時刻,我不但不阻止你們,還要幫助你們。大家走到榻前請示,宋慶齡含著淚,抬起孫中山顫抖的不能自持的手腕執鋼筆在三份遺囑書上簽字。此時,孫中山的英文秘書陳友仁,送上一份由陳友仁和鮑羅廷起草的致蘇俄遺書英文稿,由宋子文讀給孫中山聽。遺書表達了對蘇聯的敬意,希望國民黨在民族革命運動中與蘇俄“合力共作”。這一體現孫中山“中俄合作”思想的文件,最終也由孫中山簽字。
這時候,屋子裡的氣氛悲痛到極點,孫中山神情安詳,他對移開簽字桌的護士說,謝謝你,你的工作快完成了。周圍的人再也忍不住了,失聲痛哭。孫中山把孫科、女婿戴賽恩叫到床前,告訴他們要“善待夫人”,宋慶齡尤其悲痛到極點。
下午,他的病情持續惡化,他拉著何香凝的手,連說兩句“廖夫人”,何表示她知道孫改組國民黨的苦心,“孫先生一切主張,我也誓必遵守的,至於孫夫人,我也當盡我力量來愛護”。孫中山很吃力地說:“謝謝你。”旁邊的宋慶齡“哭聲慘切”,何一直不離左右。
11日晚,他處於昏睡狀態。深夜4點,他已經到了昏迷狀態,猝發妄語,讓衛兵一人抱頭,一人抱腳,把他放在地上,衛士不敢聽命,宋慶齡上前用英語問,“親愛的,你要幹什麼?”孫中山說:“我要在地上一睡。”宋慶齡說:“地上冰冷,睡不得的。”孫中山說胡話道:“我不怕冷,最好有冰更妙。”宋明白他在說胡話,側面垂淚,悲愴不已,孫中山說:“親愛的,你不要悲哀,我之所有即你之所有。”宋慶齡哭道:“我一切都不愛,愛的只有你而已。”眾人聽罷都忍不住垂淚。
這也是兩個人最後的對話,從孫中山發病到去世的3個月,也是宋慶齡一生中最痛苦的三個月,她基本是每夜守在病榻前照顧,害怕別人照顧不周到。兩人結婚十多年來,一直朝夕相處,感情非常之深。《家事遺囑》中,他將所有的書籍、衣物、住宅等全部留給宋慶齡作為紀念,但是,就物質而言,他留給宋的一切,只有2000本書,一些日用品,還有上海香山路由幾個愛國僑胞捐贈給他的一幢房子,而且這房子為了給革命籌款,先後典當過三次。
清晨,彌留之際的孫中山還用斷斷續續的語言說:“和平,奮鬥,救中國。”1925年3月12日9時30分,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一代偉人孫中山心臟停止了跳動,享年59歲。
------------
不盡的哀榮(1)
------------
孫中山逝世當天,段祺瑞政府發布下半旗誌哀令,並決定撥專款作為孫中山先生的葬費。此後數日,駐京蘇聯大使,以及德、英、比、丹、法、荷、西、瑞典、葡等國公使,都親臨弔唁,不少國家的政府或友好人士發來唁電。1925年3月13日,蘇聯共產黨、第三國際還分別給中國國民黨發來唁電,對孫中山先生的病逝表示哀悼,願先生開創的革命事業不朽。
孫中山逝世後,治喪處經過決議,打算長期保存遺體,首先在北京協和醫院做了防腐手術,入殮時,遺體穿西式襯衫,外罩民國大禮服,頭戴大禮帽,殮具用的是美國的楠木玻璃蓋棺材,以供大家瞻仰。但孫中山遺體入殮後不久,孔祥熙嫌這副楠木棺太小,又換了一副大的楠木棺。這副楠木棺為橢圓形,前端呈方形,棺中用玻璃作隔層,揭開棺蓋便可瞻仰孫中山的遺容。
3月19日,當孫中山靈柩從協和醫院移至中央公園(今中山公園)時,沿途護靈致哀的民眾約12萬人。靈柩停在中央公園後,24日開始公祭。靈堂設於中央公園社稷壇正中,上懸孫中山遺像及“有志竟成”橫匾,兩旁懸掛“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對聯。三天中前來致祭簽名的就有74萬人。各界贈送的輓聯、哀詞、祭文達6萬餘件。有一副輓聯寫道:
五千年帝制流毒,賴先生樹起五權憲法,三民主義,締造新邦,雙手轉立黃,創此空前事業;
四百兆民眾塗炭,看今日仍知強鄰群迫,軍閥私爭,內外交困,哲人頓萎謝,孰擎此後山河。
3月15日,中共中央致唁電給國民黨中央,並發布為孫中山先生之死告全國民眾書,在悼念孫中山先生病逝的同時,號召國民黨革命同志和全國民眾,繼承孫先生之事業,努力奮鬥,以竟其志。21日,中共中央機關刊物《嚮導》又出版了《孫中山特刊》,以示悼念。此後,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新中國建立之後,中國共產黨人一貫緬懷與紀念孫中山先生的偉大歷史功勳,並繼續與完成了他所未能完成的革命大業。
1925年3月21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為永久紀念孫中山,決定將“永豐”艦改名“中山”艦,將香山縣改名“中山縣”(4月16日正式改名)。5月16日,國民黨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接受總理遺囑,並發表宣言。在中國共產黨人和國際無產階級的幫助下,孫中山先生首創的國民黨曾一度完成先生遺志,完成了統一廣東及北伐大業。1940年4月,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崇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
這時候,屋子裡的氣氛悲痛到極點,孫中山神情安詳,他對移開簽字桌的護士說,謝謝你,你的工作快完成了。周圍的人再也忍不住了,失聲痛哭。孫中山把孫科、女婿戴賽恩叫到床前,告訴他們要“善待夫人”,宋慶齡尤其悲痛到極點。
下午,他的病情持續惡化,他拉著何香凝的手,連說兩句“廖夫人”,何表示她知道孫改組國民黨的苦心,“孫先生一切主張,我也誓必遵守的,至於孫夫人,我也當盡我力量來愛護”。孫中山很吃力地說:“謝謝你。”旁邊的宋慶齡“哭聲慘切”,何一直不離左右。
11日晚,他處於昏睡狀態。深夜4點,他已經到了昏迷狀態,猝發妄語,讓衛兵一人抱頭,一人抱腳,把他放在地上,衛士不敢聽命,宋慶齡上前用英語問,“親愛的,你要幹什麼?”孫中山說:“我要在地上一睡。”宋慶齡說:“地上冰冷,睡不得的。”孫中山說胡話道:“我不怕冷,最好有冰更妙。”宋明白他在說胡話,側面垂淚,悲愴不已,孫中山說:“親愛的,你不要悲哀,我之所有即你之所有。”宋慶齡哭道:“我一切都不愛,愛的只有你而已。”眾人聽罷都忍不住垂淚。
這也是兩個人最後的對話,從孫中山發病到去世的3個月,也是宋慶齡一生中最痛苦的三個月,她基本是每夜守在病榻前照顧,害怕別人照顧不周到。兩人結婚十多年來,一直朝夕相處,感情非常之深。《家事遺囑》中,他將所有的書籍、衣物、住宅等全部留給宋慶齡作為紀念,但是,就物質而言,他留給宋的一切,只有2000本書,一些日用品,還有上海香山路由幾個愛國僑胞捐贈給他的一幢房子,而且這房子為了給革命籌款,先後典當過三次。
清晨,彌留之際的孫中山還用斷斷續續的語言說:“和平,奮鬥,救中國。”1925年3月12日9時30分,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一代偉人孫中山心臟停止了跳動,享年59歲。
------------
不盡的哀榮(1)
------------
孫中山逝世當天,段祺瑞政府發布下半旗誌哀令,並決定撥專款作為孫中山先生的葬費。此後數日,駐京蘇聯大使,以及德、英、比、丹、法、荷、西、瑞典、葡等國公使,都親臨弔唁,不少國家的政府或友好人士發來唁電。1925年3月13日,蘇聯共產黨、第三國際還分別給中國國民黨發來唁電,對孫中山先生的病逝表示哀悼,願先生開創的革命事業不朽。
孫中山逝世後,治喪處經過決議,打算長期保存遺體,首先在北京協和醫院做了防腐手術,入殮時,遺體穿西式襯衫,外罩民國大禮服,頭戴大禮帽,殮具用的是美國的楠木玻璃蓋棺材,以供大家瞻仰。但孫中山遺體入殮後不久,孔祥熙嫌這副楠木棺太小,又換了一副大的楠木棺。這副楠木棺為橢圓形,前端呈方形,棺中用玻璃作隔層,揭開棺蓋便可瞻仰孫中山的遺容。
3月19日,當孫中山靈柩從協和醫院移至中央公園(今中山公園)時,沿途護靈致哀的民眾約12萬人。靈柩停在中央公園後,24日開始公祭。靈堂設於中央公園社稷壇正中,上懸孫中山遺像及“有志竟成”橫匾,兩旁懸掛“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對聯。三天中前來致祭簽名的就有74萬人。各界贈送的輓聯、哀詞、祭文達6萬餘件。有一副輓聯寫道:
五千年帝制流毒,賴先生樹起五權憲法,三民主義,締造新邦,雙手轉立黃,創此空前事業;
四百兆民眾塗炭,看今日仍知強鄰群迫,軍閥私爭,內外交困,哲人頓萎謝,孰擎此後山河。
3月15日,中共中央致唁電給國民黨中央,並發布為孫中山先生之死告全國民眾書,在悼念孫中山先生病逝的同時,號召國民黨革命同志和全國民眾,繼承孫先生之事業,努力奮鬥,以竟其志。21日,中共中央機關刊物《嚮導》又出版了《孫中山特刊》,以示悼念。此後,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新中國建立之後,中國共產黨人一貫緬懷與紀念孫中山先生的偉大歷史功勳,並繼續與完成了他所未能完成的革命大業。
1925年3月21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為永久紀念孫中山,決定將“永豐”艦改名“中山”艦,將香山縣改名“中山縣”(4月16日正式改名)。5月16日,國民黨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接受總理遺囑,並發表宣言。在中國共產黨人和國際無產階級的幫助下,孫中山先生首創的國民黨曾一度完成先生遺志,完成了統一廣東及北伐大業。1940年4月,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崇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