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5月11日,孫中山與唐紹儀、章太炎、唐繼堯等人聯名致電黎元洪,要求懲辦滋擾國會的偽公民團,段祺瑞又唆使督軍團逼迫黎元洪解散國會,黎元洪因此免除段祺瑞職務,讓伍廷芳代理國務總理。在段的指使下,安徽、河南、山東、奉天、陝西、浙江、直隸等省的督軍相繼宣布獨立。
無力對付督軍團的黎元洪求助於有重兵駐紮在徐州的安徽督軍張勳,請他到北京保護自己。張勳6月7日率辮子軍5000人自徐州動身,到天津後卻逼迫黎元洪3天內解散國會。9日,辮子軍開始進入北京。引狼入室的黎元洪無奈宣布解散國會。翌日,張勳又把康有為叫到北京,住在張勳的私邸,共策復辟清室。
7月1日,張勳、康有為等入清宮擁立清廢帝溥儀再次登基,並將國號改稱為宣統九年。消息傳出,各省的督軍及各界人士一致聲討。段祺瑞自任“討逆軍總司令”打敗張勳,這齣復辟醜劇僅生存了十幾天便匆匆退場。
張勳復辟時,孫中山於7月4日召集在上海的唐紹儀、程璧光、章太炎等人商討討伐叛逆、維護辛亥革命的成果,孫中山主張成立臨時政府,決定邀請黎元洪南下繼續行使總統職權,並致電國會議員,請他們南下護法。7月8日,孫中山乘“海琛”艦由上海赴廣州,著手組建軍政府,準備在廣州建立護法根據地。
7月19日,孫中山電請國會議員南下開會,並致電段祺瑞,揭穿他非法復任國務總理,但段祺瑞對孫中山的警告置若罔聞,他自認是“再造共和”,不再召集國會,反而修改了國會組織法,重組國會。於是國會議員紛紛南下,25日,國會議員在廣州召開了國會非常會議,會議通過了《中華民國軍政府組織大綱》。
------------
新舊約法之爭與南下護法(2)
------------
9月1日,會議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軍政府大元帥,唐繼堯、陸榮廷為元帥。於是,中國分裂為南北兩個政府。同一天,非常國會還選舉了各部總長。孫中山任命章太炎為秘書長。章太炎以往反對孫中山最為激烈,但經歷這麼多年的風雨和波折,他終於被孫中山寬容的氣度所感動,最終成為孫中山領導的護法鬥爭中的積極一員。
當時的軍政府最需要的是能夠控制掌握的軍隊,所以孫中山在組織軍政府期間,曾多次致電留居在上海的岑春煊、廣西的陸榮廷和雲南的唐繼堯,請他們到廣州來“公商要政”,但都被對方稱病拒絕,這樣,孫中山只得到了海軍的支持,陸軍則完全不聽調遣。
此時,國內各省護法運動已漸成聲勢,北方的段祺瑞政府也準備動用武力進行鎮壓。
9月下旬,北洋軍在湖南與桂軍相持。10月,被孫中山派往湖南的程潛率軍進入長沙,推舉陸榮廷為“湘粵桂巡閱使”,譚浩明為湖南督軍。但陸榮廷對程潛出任省長十分不滿,於12月18日唆使譚浩明以武力迫使程潛辭職,自此牢牢地把湖南納入桂系的勢力範圍之內。
北洋軍在前線的失敗使段祺瑞陷入困境。1917年11月15日,他向馮國璋提出辭呈。由於段的下台,日本當局期望促成“南北議和”。而力圖擴充自己勢力的陸榮廷,在控制了湖南後,希望通過“南北議和”撈到更多好處,並飭令前線“響應”馮國璋的停戰令。北方段祺瑞的皖系勢力乘機反攻,捲土重來。吳佩孚率軍南下,連續攻陷岳陽、平江等地,粵桂聯軍迅速潰退,1918年3月長沙失守,聯軍退守湘南。
皖系的勝利,使段祺瑞有了復出的資本。以曹錕為首的15省3特區的督軍聯名要求段出山組閣,日本方面暗中支持奉系張作霖表態支持。3月23日,段祺瑞終於再次復出掌權。陸榮廷為了保住他在兩廣的統治權,背著孫中山與吳佩孚簽訂了停戰協定。
陸榮廷一直視孫中山在廣州建立軍政府之舉為搶奪其地盤,想方設法削弱軍政府的權力。軍政府與廣東督軍府的矛盾越來越大,怕廣東人反桂情緒高漲,陸榮廷又任親信莫榮新擔任廣東督軍。
莫榮新當了廣東督軍後,進一步從事反孫中山、反軍政府的活動,接連以“匪徒”名義捕殺大元帥府衛隊數十名官兵。為了護法目的一直對軍閥忍讓再三的孫中山終於忍無可忍,他令陳炯明、程璧光等討伐莫榮新,但沒有得到回應。氣憤已極的孫中山於是率領衛士及部分將領登上“同安”、“豫章”兩艦,親自指揮向督軍署開炮,炮手連續向觀音山督軍府發射炮彈70餘發,廣州全城為之震動。迫於壓力的莫榮新最後只好到大元帥府“道歉”。
早在1917年10月,陸榮廷就與唐繼堯暗中策劃成立另一個機構,以代替軍政府。次年1月5日,他們在廣州成立各省聯合會議,像伍廷芳、唐紹儀、唐繼堯、程璧光、陸榮廷等都在其中任外交、財政、軍事要職,這已經在事實上形成了和軍政府對峙的局面,孫中山雖然一再通電錶示反對,但軍政府被閹割局勢已難以挽回。
1918年2月26日發生了海軍總長程璧光被刺殺案,海軍內部開始分化,一些官兵不安於護法,企圖脫離軍政府回上海,孫中山又失去了一支有力的依賴力量。
4月,桂系與政學會分子活動改組軍政府。5月20日,非常國會在廣州再次開會,選舉七位總裁,孫中山是七總裁之一;陸榮廷與唐繼堯推舉岑春煊擔任“主席總裁”,西南政局已完全被桂滇軍閥所把持,軍政府名存實亡。
無力對付督軍團的黎元洪求助於有重兵駐紮在徐州的安徽督軍張勳,請他到北京保護自己。張勳6月7日率辮子軍5000人自徐州動身,到天津後卻逼迫黎元洪3天內解散國會。9日,辮子軍開始進入北京。引狼入室的黎元洪無奈宣布解散國會。翌日,張勳又把康有為叫到北京,住在張勳的私邸,共策復辟清室。
7月1日,張勳、康有為等入清宮擁立清廢帝溥儀再次登基,並將國號改稱為宣統九年。消息傳出,各省的督軍及各界人士一致聲討。段祺瑞自任“討逆軍總司令”打敗張勳,這齣復辟醜劇僅生存了十幾天便匆匆退場。
張勳復辟時,孫中山於7月4日召集在上海的唐紹儀、程璧光、章太炎等人商討討伐叛逆、維護辛亥革命的成果,孫中山主張成立臨時政府,決定邀請黎元洪南下繼續行使總統職權,並致電國會議員,請他們南下護法。7月8日,孫中山乘“海琛”艦由上海赴廣州,著手組建軍政府,準備在廣州建立護法根據地。
7月19日,孫中山電請國會議員南下開會,並致電段祺瑞,揭穿他非法復任國務總理,但段祺瑞對孫中山的警告置若罔聞,他自認是“再造共和”,不再召集國會,反而修改了國會組織法,重組國會。於是國會議員紛紛南下,25日,國會議員在廣州召開了國會非常會議,會議通過了《中華民國軍政府組織大綱》。
------------
新舊約法之爭與南下護法(2)
------------
9月1日,會議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軍政府大元帥,唐繼堯、陸榮廷為元帥。於是,中國分裂為南北兩個政府。同一天,非常國會還選舉了各部總長。孫中山任命章太炎為秘書長。章太炎以往反對孫中山最為激烈,但經歷這麼多年的風雨和波折,他終於被孫中山寬容的氣度所感動,最終成為孫中山領導的護法鬥爭中的積極一員。
當時的軍政府最需要的是能夠控制掌握的軍隊,所以孫中山在組織軍政府期間,曾多次致電留居在上海的岑春煊、廣西的陸榮廷和雲南的唐繼堯,請他們到廣州來“公商要政”,但都被對方稱病拒絕,這樣,孫中山只得到了海軍的支持,陸軍則完全不聽調遣。
此時,國內各省護法運動已漸成聲勢,北方的段祺瑞政府也準備動用武力進行鎮壓。
9月下旬,北洋軍在湖南與桂軍相持。10月,被孫中山派往湖南的程潛率軍進入長沙,推舉陸榮廷為“湘粵桂巡閱使”,譚浩明為湖南督軍。但陸榮廷對程潛出任省長十分不滿,於12月18日唆使譚浩明以武力迫使程潛辭職,自此牢牢地把湖南納入桂系的勢力範圍之內。
北洋軍在前線的失敗使段祺瑞陷入困境。1917年11月15日,他向馮國璋提出辭呈。由於段的下台,日本當局期望促成“南北議和”。而力圖擴充自己勢力的陸榮廷,在控制了湖南後,希望通過“南北議和”撈到更多好處,並飭令前線“響應”馮國璋的停戰令。北方段祺瑞的皖系勢力乘機反攻,捲土重來。吳佩孚率軍南下,連續攻陷岳陽、平江等地,粵桂聯軍迅速潰退,1918年3月長沙失守,聯軍退守湘南。
皖系的勝利,使段祺瑞有了復出的資本。以曹錕為首的15省3特區的督軍聯名要求段出山組閣,日本方面暗中支持奉系張作霖表態支持。3月23日,段祺瑞終於再次復出掌權。陸榮廷為了保住他在兩廣的統治權,背著孫中山與吳佩孚簽訂了停戰協定。
陸榮廷一直視孫中山在廣州建立軍政府之舉為搶奪其地盤,想方設法削弱軍政府的權力。軍政府與廣東督軍府的矛盾越來越大,怕廣東人反桂情緒高漲,陸榮廷又任親信莫榮新擔任廣東督軍。
莫榮新當了廣東督軍後,進一步從事反孫中山、反軍政府的活動,接連以“匪徒”名義捕殺大元帥府衛隊數十名官兵。為了護法目的一直對軍閥忍讓再三的孫中山終於忍無可忍,他令陳炯明、程璧光等討伐莫榮新,但沒有得到回應。氣憤已極的孫中山於是率領衛士及部分將領登上“同安”、“豫章”兩艦,親自指揮向督軍署開炮,炮手連續向觀音山督軍府發射炮彈70餘發,廣州全城為之震動。迫於壓力的莫榮新最後只好到大元帥府“道歉”。
早在1917年10月,陸榮廷就與唐繼堯暗中策劃成立另一個機構,以代替軍政府。次年1月5日,他們在廣州成立各省聯合會議,像伍廷芳、唐紹儀、唐繼堯、程璧光、陸榮廷等都在其中任外交、財政、軍事要職,這已經在事實上形成了和軍政府對峙的局面,孫中山雖然一再通電錶示反對,但軍政府被閹割局勢已難以挽回。
1918年2月26日發生了海軍總長程璧光被刺殺案,海軍內部開始分化,一些官兵不安於護法,企圖脫離軍政府回上海,孫中山又失去了一支有力的依賴力量。
4月,桂系與政學會分子活動改組軍政府。5月20日,非常國會在廣州再次開會,選舉七位總裁,孫中山是七總裁之一;陸榮廷與唐繼堯推舉岑春煊擔任“主席總裁”,西南政局已完全被桂滇軍閥所把持,軍政府名存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