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頁
外篇 懷著無比愧疚的心情,再寫了一個結局
建興十二年八月,秋風蕭瑟,五丈原的蜀漢軍營上空,籠罩著一層濃厚的悲涼氣息。原本是應該嘈雜的軍營,鴉雀無聲,就連戰馬也沒有嘶鳴,它們難道也知蜀漢的頂梁之柱,丞相諸葛命不長久了嗎?
中軍帳中諸葛孔明斜坐軟塌之上,身前侍立著姜維,楊儀二人,正在低聲囑咐著他身後之事。姜,楊二人眼含熱淚,屏氣凝神,認真的聽著孔明蚊蠅般的聲音:“我死之後,葬禮從簡,切不可鋪張浪費……”
“丞相。”帳外王平的一聲低喚,止住了孔明的說話。姜維不等孔明吩咐,便快步走出帳外,片刻迴轉,神色大變,低聲在孔明身前道:“丞相,營外有人求見。”
孔明看了看姜維,從他的神色之中,自然能看出求見之人不是一般,卻為何不敢明言?於是問道:“是誰?”
姜維思量片刻,才答道:“是十年前失蹤的大將軍李蘭。”
李蘭,多麼熟悉,卻又遙遠的名字。孔明原本已經黯淡的雙眼,又閃過一絲光亮:“快,快請進來。”姜維點頭出帳吩咐王平。楊儀進言道:“丞相,李蘭失蹤多年,如今前來求見,只怕來意不善。”
孔明微微搖頭,自從十年前,李蘭爭權敗在自己手中,便失蹤不見。當今之世,曹魏司馬,江東陸遜,還有就是這個李蘭,才是孔明心目中最優秀的對手,每此北伐的失敗,孔明都不禁會想起那張不老的容顏。如果有他去守御街亭,如果有他為自己分擔些肩上的重任,如果……,如果這一切的如果可以成立,那自己的北伐事業會這樣草草收場嗎?
“丞相大人。”當再一次看到李蘭的時候,竟然還如十年前一般,沒有絲毫模樣的改變,而孔明自己卻是病入膏肓,不久人世。以他的才幹或許還能接著自己未完成的事業,繼續走下去,孔明揮手示意姜維,楊儀二人出去。
帳中只剩下孔明,李蘭二人,互相看著對方,回想兩人數十年間的明爭暗鬥,恍若昨天。“經緯還是不曾變老?真是讓人艷羨。”孔明是真心的羨慕,如果再給自己一紀的壽命,那該多好?可惜天不假年。
李蘭微笑道:“面容雖然不改,身體卻已經衰退,世上哪能真有不死之人?”
“哦?”孔明聽到“死”字,心中越發的悲涼,人總是要死的,他是在譏諷自己麼?譏諷自己即便爭奪到了大權,卻仍然逃不脫死神的追捕?“經緯來見我,是知道我病重,來看笑話的麼?”
“不。”李蘭答道:“這些年你的所作所為,我都知道,也包括你命不長久,我也知道。我不是來看你的笑話,只是想來看看你,看看我兒時的偶像,後來的敵人。”
“兒時的偶像?”孔明簡直不能明白李蘭這句話的含義。而李蘭也不作解釋,繼續道:“孔明,我很佩服你,蜀漢地處西南,遠不能與曹魏相比,而你卻五此北伐,勝多敗少,確實不易。”
“佩服?”孔明回想著兩人的第一次見面,為了關羽,兩人舌戰一番。後來李蘭向先帝所獻的計謀,幾乎都與自己的不謀而合,取荊州,占益州,成就三分天下,絲毫不必自己差,何必要來佩服自己?
“你不恨我麼?”孔明咳嗽幾聲,問道:“是我把你排擠離開朝廷。”
“成王敗寇。”李蘭仍然微笑道:“我不如你多矣,自然無悔。”
“可是我悔。”孔明突然提高了音量,道:“我並不是要你離開,更不是要你去死,只是想讓你完全服從與我,如果我能掌握著舉國軍政,我就能早一日北伐,早一天一統中原,結束戰亂。”
李蘭怔了怔,良久才道:“你真是這樣想?”
“是。”孔明勉強要起身,李蘭急忙上前攙扶。孔明坐定之後,繼續道:“你心中一定認為我是篡權的亂臣。可我不是,誠如汝言,我國勢力遠遠不及曹魏,若能統一軍政,或者可以一搏,但若派系林立,百官只認自己心中的掌權者,指揮紊亂,如何與曹魏為敵?我千方百計地排擠法正與你,不就是冀望建立一套完善統一的政令體系麼?可是你們……”
“我們?是,我們都錯了。丞相後來不是已經得到舉國的權柄了麼?可曾北定中原,拯救萬民?”李蘭忽然道:“丞相可知桓,靈二帝之時,我中華有多少人口?而今卻又有多少?”孔明怔怔出神,這一句話問到了他的心內,又聽得李蘭低聲念道:“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李蘭俯視著面前這個垂垂老矣的將死之人,似乎可以看到他的生命之火如同風中殘燭,在三國紛爭的波濤之中搖曳,熄滅。
“變做了土?”孔明撇撇嘴角,似乎是在苦笑,又似有三分嘲弄。在他的腦海之中,隱隱浮現出一個模糊的身影。那是少年時代自己敬慕嚮往的偶像管仲。承君命、奉社稷、持宗廟,富國強兵、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自己提出的口號,只能以身作則充當表率,此中冷暖辛苦唯有己知。豈有先哲覺天下,英雄每被功業誤。自出茅廬以來二十七年,他無時無刻不是把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大業擺在生命中最要緊的位置。可沒想到如今卻落得個心力交瘁勞死軍中的下場,連同年輕時候那自比管樂的凌雲壯志,也都隨著吹角擊柝漸漸的消散了。
建興十二年八月,秋風蕭瑟,五丈原的蜀漢軍營上空,籠罩著一層濃厚的悲涼氣息。原本是應該嘈雜的軍營,鴉雀無聲,就連戰馬也沒有嘶鳴,它們難道也知蜀漢的頂梁之柱,丞相諸葛命不長久了嗎?
中軍帳中諸葛孔明斜坐軟塌之上,身前侍立著姜維,楊儀二人,正在低聲囑咐著他身後之事。姜,楊二人眼含熱淚,屏氣凝神,認真的聽著孔明蚊蠅般的聲音:“我死之後,葬禮從簡,切不可鋪張浪費……”
“丞相。”帳外王平的一聲低喚,止住了孔明的說話。姜維不等孔明吩咐,便快步走出帳外,片刻迴轉,神色大變,低聲在孔明身前道:“丞相,營外有人求見。”
孔明看了看姜維,從他的神色之中,自然能看出求見之人不是一般,卻為何不敢明言?於是問道:“是誰?”
姜維思量片刻,才答道:“是十年前失蹤的大將軍李蘭。”
李蘭,多麼熟悉,卻又遙遠的名字。孔明原本已經黯淡的雙眼,又閃過一絲光亮:“快,快請進來。”姜維點頭出帳吩咐王平。楊儀進言道:“丞相,李蘭失蹤多年,如今前來求見,只怕來意不善。”
孔明微微搖頭,自從十年前,李蘭爭權敗在自己手中,便失蹤不見。當今之世,曹魏司馬,江東陸遜,還有就是這個李蘭,才是孔明心目中最優秀的對手,每此北伐的失敗,孔明都不禁會想起那張不老的容顏。如果有他去守御街亭,如果有他為自己分擔些肩上的重任,如果……,如果這一切的如果可以成立,那自己的北伐事業會這樣草草收場嗎?
“丞相大人。”當再一次看到李蘭的時候,竟然還如十年前一般,沒有絲毫模樣的改變,而孔明自己卻是病入膏肓,不久人世。以他的才幹或許還能接著自己未完成的事業,繼續走下去,孔明揮手示意姜維,楊儀二人出去。
帳中只剩下孔明,李蘭二人,互相看著對方,回想兩人數十年間的明爭暗鬥,恍若昨天。“經緯還是不曾變老?真是讓人艷羨。”孔明是真心的羨慕,如果再給自己一紀的壽命,那該多好?可惜天不假年。
李蘭微笑道:“面容雖然不改,身體卻已經衰退,世上哪能真有不死之人?”
“哦?”孔明聽到“死”字,心中越發的悲涼,人總是要死的,他是在譏諷自己麼?譏諷自己即便爭奪到了大權,卻仍然逃不脫死神的追捕?“經緯來見我,是知道我病重,來看笑話的麼?”
“不。”李蘭答道:“這些年你的所作所為,我都知道,也包括你命不長久,我也知道。我不是來看你的笑話,只是想來看看你,看看我兒時的偶像,後來的敵人。”
“兒時的偶像?”孔明簡直不能明白李蘭這句話的含義。而李蘭也不作解釋,繼續道:“孔明,我很佩服你,蜀漢地處西南,遠不能與曹魏相比,而你卻五此北伐,勝多敗少,確實不易。”
“佩服?”孔明回想著兩人的第一次見面,為了關羽,兩人舌戰一番。後來李蘭向先帝所獻的計謀,幾乎都與自己的不謀而合,取荊州,占益州,成就三分天下,絲毫不必自己差,何必要來佩服自己?
“你不恨我麼?”孔明咳嗽幾聲,問道:“是我把你排擠離開朝廷。”
“成王敗寇。”李蘭仍然微笑道:“我不如你多矣,自然無悔。”
“可是我悔。”孔明突然提高了音量,道:“我並不是要你離開,更不是要你去死,只是想讓你完全服從與我,如果我能掌握著舉國軍政,我就能早一日北伐,早一天一統中原,結束戰亂。”
李蘭怔了怔,良久才道:“你真是這樣想?”
“是。”孔明勉強要起身,李蘭急忙上前攙扶。孔明坐定之後,繼續道:“你心中一定認為我是篡權的亂臣。可我不是,誠如汝言,我國勢力遠遠不及曹魏,若能統一軍政,或者可以一搏,但若派系林立,百官只認自己心中的掌權者,指揮紊亂,如何與曹魏為敵?我千方百計地排擠法正與你,不就是冀望建立一套完善統一的政令體系麼?可是你們……”
“我們?是,我們都錯了。丞相後來不是已經得到舉國的權柄了麼?可曾北定中原,拯救萬民?”李蘭忽然道:“丞相可知桓,靈二帝之時,我中華有多少人口?而今卻又有多少?”孔明怔怔出神,這一句話問到了他的心內,又聽得李蘭低聲念道:“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李蘭俯視著面前這個垂垂老矣的將死之人,似乎可以看到他的生命之火如同風中殘燭,在三國紛爭的波濤之中搖曳,熄滅。
“變做了土?”孔明撇撇嘴角,似乎是在苦笑,又似有三分嘲弄。在他的腦海之中,隱隱浮現出一個模糊的身影。那是少年時代自己敬慕嚮往的偶像管仲。承君命、奉社稷、持宗廟,富國強兵、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自己提出的口號,只能以身作則充當表率,此中冷暖辛苦唯有己知。豈有先哲覺天下,英雄每被功業誤。自出茅廬以來二十七年,他無時無刻不是把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大業擺在生命中最要緊的位置。可沒想到如今卻落得個心力交瘁勞死軍中的下場,連同年輕時候那自比管樂的凌雲壯志,也都隨著吹角擊柝漸漸的消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