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良將軍,以前你曾經替我做事,得到了顯貴(可能是做到了秦二世的郡一級的幹部)。現在你誤入歧途,做了叛軍之將。但是你若能誠心反趙為秦,我赦你全家之罪,並且再次給你顯貴!”

  第十章 項羽掐斷大秦最後一口氣(15)

  李良拿了這封信,當然不敢輕信,但是作為機會主義者,他又確實覺得章邯、王離現在已經處於嚴重上風,常乘勝逐北,武臣、張耳這幫末流拘在河北只是待收之鱉,大秦的強兵攻擊他們,好比用千鈞強弩去沖一個潰爛的毒瘡。

  太行山口瀉出一道白水,像一隻蝴蝶推開兩翅叮住陽光下的一條長藤。江山是多麼的美啊,李良望著山景怔怔地發傻——為了安全地看信,他步出營外來了。就像第一次拿到情書的男生,都跑到野外去看一樣。

  李良拿著情書,覺得自己還是正經回去念書比較好,於是不再心猿意馬,帶著一撥人回歸邯鄲,打算問趙王武臣再要一些兵。否則無法攻破井陘。

  到了邯鄲郊外,看見一個人前呼後擁帶著數百騎侍衛,在大道上嗒嗒地奔馳而來。這是趙王姐姐出去跟人吃飯去。也奇怪了,吃飯為什麼往郊外跑呢?難道是吃農家樂嗎?邯鄲本是個燈紅酒綠的消遣場所,但是在這樣的季世,酒樓大約也式微了,趙王姐姐只好出去吃農家樂?

  李良從道旁望見,嘖嘖說道:“趙王好有氣質啊。”

  李良誤以為車上的是趙王了。按照當時的禮儀,李良和自己的從官們都趕緊下馬,俯伏在道路兩旁,向“趙王”拜首。對於李良這樣的將軍,趙王應該過來親自施禮答謝。

  可是等到騎隊走過,也不見有動靜,只有一騎卒子過來。原來,趙王姐姐已經喝多了,以為這跪著的不過是一撥士兵,就叫一個騎士過去,自己則繼續紅著臉前行。“哎,你可以起來了!王姐請你們不必客氣!”騎士說。

  李良一下子跪在那裡,“汗”了三道!

  我這是給一個女人下跪了!

  當時的女人可不如現在的女人有地位。李良極端搓火。更要命的是,趙王姐姐都沒有親自過來。當著旁邊的從官,李良的臉沒處放了。李良以前是個貴人,曾經事奉秦二世而得顯貴,而貴人都是好面子的。

  騎士卒子走了以後,李良紅著臉不敢看自己的從官,哆嗦了好一分鐘,氣得好像一壺燒開了的水,他抬起頭吐著泡說:“看來不反是不行了!”

  他想起秦人的情書來了,就在自己的兜中。

  從官有一人說:“將軍,趙王從前也是您的屬下,如今他闊氣了,其婦人居然都不為將軍下車。我們不能忍受。我請追殺了她王姐!”

  李良點點頭,於是把大拇指豎了起來(這是同時期古羅馬皇帝的殺人手勢,拇指往下一按,人頭落地)。在這公元前207年的太行山一萬公里以西的羅馬,羅馬皇帝正在肅清原地中海霸主迦太基人在西班牙的最後勢力。

  當李良把大拇指倒轉指向地面時,從官小校立刻呼嘯上馬,一拔寶劍,一拍馬臀,一窩蜂似的朝著王姐的煙塵馬隊叮過去了。

  王姐還在回味農家菜的一番樂趣呢,就聽耳後馬蹄甚急,不等回頭,寒光已到,啊了一聲,好好一個吃飯傢伙,隨著劍鋒,向地上滾了一轉,寂靜無聲了。

  騎士大亂,且戰且走,李良不叫走漏了風聲,盡數把這百餘騎戰士斬殺,絕腹斷首的死人斃馬撲倒一路。

  死馬看見,李良的一干將校,飛馬朝著邯鄲城內馳去。

  李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進王府,把正在吃晚飯的趙王武臣殺死在豬肉旁。

  趙王武臣也算是陳勝依賴的故人,在此風雲亂世還盤算著由千里之王致萬乘之帝呢,卻糊裡糊塗直落得身首異處,煙消雲滅。

  在這九死一生的競爭中,能挺到最後笑到最後的,不是人尖精豪,又是什麼呢?

  張耳陳余得到別人報信,在眾人掩護下,死命逃出邯鄲。邯鄲遂為李良所占。

  張耳、陳余從他城收羅了萬餘人,向北保據邢台。然後立趙王歇為王(原趙國王族的後代,趙王遷的親戚),陳余進兵戰敗李良一次,李良遂以邯鄲降順章邯。

  章邯這時候以二十萬餘眾移師進入趙地,同時王離十多萬大軍也同步從山西躍過太行山擁入趙國。張耳數萬人與趙王歇見秦軍勢大,倉皇走保巨鹿小城。王離大軍立刻將巨鹿城層層圍住,巨鹿好像大海渦流中的一隻小島。

  第十章 項羽掐斷大秦最後一口氣(16)

  陳余則往西北常山郡(此郡已屬趙)去收得數萬趙兵,回到巨鹿以北紮營,看著被圍困的巨鹿城裡自己的“父親”張耳,進退不敢略動。

  巨鹿城,位於今天邢台地區平鄉縣境內。公元前207年秋季,王離坐在大車上,傳令攻城。

  於是數萬秦軍在大地上如蝗蟲般匯淹過來。走在最前鋒的秦軍,推著從附近森林砍來的圓木製作的飛橋。飛橋是保障攻城部隊通過護城河的,兩根長圓木,上面橫鋪木板,下面還有一對木輪,可以推動。秦軍吱吱嘎嘎推動著十幾輛飛橋,直水走進齊胸深的護城河裡,把飛橋架通。於是數萬秦軍像螞蟻一樣緣橋而過。

  張耳在城頭拿著望遠鏡說:“不用射擊,壕溝是保不住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