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武臣於是和張耳、陳余北上去打燕國。一般來講,趙國打燕國,總是趙國贏,大約GDP(國內生產總值)優勝吧。但是這次,武臣在戰鬥空閒瞎出去溜達,被燕國的巡邏軍隊給抓去了。燕國人說:“分一半趙地給我們,我們就放趙王回去!”
趙國使者派去了十餘批,去談判,燕國用殺掉這些使者表達了自己沒有談判誠意的誠意。
最後,趙軍裡邊一個炊事兵說了:“我能把趙王從燕國說回來!”
跟他一個宿舍的人聽了,都把肚子笑疼了,說:你真不怕死啊,你有沒有最近的黑白照片啊,臨走留給我們啊?——總之是笑話他。
炊事兵笑嘻嘻地說:“我搖唇鼓舌,幾句話而已。時間不會太久,晚上我就趕著車把他帶回來了。”
大家都樂得直不起腰。炊事班長走過來,和藹可親地拍著他的肩膀說:“小毛,你要是嫌班長分給你的工作任務重,你可以提啊,不要採用這種自尋短見的辦法啊。”副炊事班長老高也過來批評他出名露頭思想嚴重。“小毛”急了,你們都不信我是吧!他急紅了臉,梗著脖子跟負責採購的大周借了一輛買菜蹬的古代三輪,就蹬著奔燕壘去了。
大家都目送著這個炊事兵往陰沉沉的燕壘去尋短見。
小毛見到燕國大將,就說:“你知道我是什麼目的嗎?”(河南口音)
第十章 項羽掐斷大秦最後一口氣(14)
“目的是要回趙王啊。”
小毛說:“那你知道我們指導員張耳和副指導員陳余的目的嗎?”
“也不過就是把你們連長要回去!——把你們趙王要回去。”燕將說。
燕將長著一臉試管刷似的黑鬍子,好像張飛一樣。
“非也非也!張耳、陳余不是這個目的。哈哈。”
“那是什麼目的?”
“張耳、陳余是北方知名的大賢人,”小毛說,“憑著他們的社會關係,揮著馬鞭子一走,就敲下趙國數十餘城池,這麼大的本事,豈是滿足當個指導員副指導員就到頭了的嗎?他們也是要南面稱王的!如今你們囚了趙王,張耳、陳余正巴不得你們殺了趙王呢!這樣他們兩個人就分趙自立,各立為王了。你這不是上敢著給人家幫忙嗎?到時候,張、陳兩王,左提右攜,北上討伐您殺趙王之罪,以此為藉口來滅您。本來燕國就弱小,一個趙國你們都對付不了,何況張、陳兩個王。到時候您被張、陳兩王滅了,這不是幫了他們的忙又不討好嗎?”
燕將“張飛”比較缺智商,“小毛”表達的意思是,一個趙國就已經夠燕國受的了,如果張、陳分裂為兩個趙國,左提右攜,燕國就更沒活路了。
其實這是說不通的,趙國就那麼大,分裂以後也不會就加倍,反倒分裂以後,張、陳勢力必有互相摩擦牽制,不易於滅燕。從保有燕國的角度來講,殺了武臣,促成趙國分裂,使張、陳各自而王,是上策。
但是“張飛”不知怎麼想的,只覺得“小毛”說得有理。他大約覺得一個趙王比兩個趙王少,一個趙王好對付,兩個自然不好對付吧。呵呵,但有時候,二未必比一大。不管怎麼樣,這個燕將竟然同意把趙王武臣放了。“小毛”一蹦一尺高,喜氣洋洋地蹬著三輪把趙王裝在小三輪的斗裡帶回來了。
炊事班長洪班長和副班長老高,還有小姜他們,都驚訝得眼睛瞪得全是眼白了。
武臣有一個從前的老上級,叫做李良,從名字上看很像現代人。這一天李良帶著自己的一班老部下,來投奔武臣,也要求參與反秦。
武臣給他一個任務,到常山地區去搶地盤——就是“常山趙子龍”的那個郡,在趙國西部太行山山根下。具體搶法不外乎類似陳余那樣,利用從前的社交關係拉出一些杆子,然後攻城略地。李良從前當的官可能還蠻大,不久就把常山全給圈下來了。武臣又命令他繼續西進,登上太行山,去山西太原郡搶地盤。
李良興沖沖剛要西進,卻被秦兵堵住了井陘口(太行山上東西向的孔道)。這支秦兵很可能是王離集團軍的一部分。
現在說說王離。我不知道人的DNA上是不是專門有一個片段負責打仗的,王離家族和蒙恬家族血脈里就流傳著這樣的片段。王氏、蒙氏三代都是一流名將。王翦、王賁、王離三輩人,以及蒙驁、蒙武、蒙恬三代人,並為秦國宿將家族,如果要把他們滅韓、魏,破燕、趙,夷齊、楚,兼六國之地,虜六國之王,細細地講來的話,恐怕要寫一整篇傳。總之,一句話,秦的江山,一半就是這兩大家族打下來的。
蒙恬被賜死在陽周監獄以後,秦二世就把北部邊防軍三十萬人的指揮大權給了原蒙恬的副將王離。其中至少十萬留下防範匈奴——因為就在秦二世繼位的當年,匈奴裡邊有個狠角色叫做冒頓的用響箭把自己的老爹和小媳婦都射殺了,開始了兼併統一匈奴諸部的征程。一旦匈奴走向統一,其勢將不可向爾。還有數萬邊防軍估計是離散逃亡了,所以比較可信的是王離手中大約有十多萬軍隊用於縱橫山西河北地區。現在他正在從山西地區向河北集結。
在井陘口駐紮的秦軍將官——大約是王離的部屬,是個有智謀的人,他給李良寫去了一封誘降信。鑑於李良是個愛面子的人,這封信是以秦二世的口氣寫的:
趙國使者派去了十餘批,去談判,燕國用殺掉這些使者表達了自己沒有談判誠意的誠意。
最後,趙軍裡邊一個炊事兵說了:“我能把趙王從燕國說回來!”
跟他一個宿舍的人聽了,都把肚子笑疼了,說:你真不怕死啊,你有沒有最近的黑白照片啊,臨走留給我們啊?——總之是笑話他。
炊事兵笑嘻嘻地說:“我搖唇鼓舌,幾句話而已。時間不會太久,晚上我就趕著車把他帶回來了。”
大家都樂得直不起腰。炊事班長走過來,和藹可親地拍著他的肩膀說:“小毛,你要是嫌班長分給你的工作任務重,你可以提啊,不要採用這種自尋短見的辦法啊。”副炊事班長老高也過來批評他出名露頭思想嚴重。“小毛”急了,你們都不信我是吧!他急紅了臉,梗著脖子跟負責採購的大周借了一輛買菜蹬的古代三輪,就蹬著奔燕壘去了。
大家都目送著這個炊事兵往陰沉沉的燕壘去尋短見。
小毛見到燕國大將,就說:“你知道我是什麼目的嗎?”(河南口音)
第十章 項羽掐斷大秦最後一口氣(14)
“目的是要回趙王啊。”
小毛說:“那你知道我們指導員張耳和副指導員陳余的目的嗎?”
“也不過就是把你們連長要回去!——把你們趙王要回去。”燕將說。
燕將長著一臉試管刷似的黑鬍子,好像張飛一樣。
“非也非也!張耳、陳余不是這個目的。哈哈。”
“那是什麼目的?”
“張耳、陳余是北方知名的大賢人,”小毛說,“憑著他們的社會關係,揮著馬鞭子一走,就敲下趙國數十餘城池,這麼大的本事,豈是滿足當個指導員副指導員就到頭了的嗎?他們也是要南面稱王的!如今你們囚了趙王,張耳、陳余正巴不得你們殺了趙王呢!這樣他們兩個人就分趙自立,各立為王了。你這不是上敢著給人家幫忙嗎?到時候,張、陳兩王,左提右攜,北上討伐您殺趙王之罪,以此為藉口來滅您。本來燕國就弱小,一個趙國你們都對付不了,何況張、陳兩個王。到時候您被張、陳兩王滅了,這不是幫了他們的忙又不討好嗎?”
燕將“張飛”比較缺智商,“小毛”表達的意思是,一個趙國就已經夠燕國受的了,如果張、陳分裂為兩個趙國,左提右攜,燕國就更沒活路了。
其實這是說不通的,趙國就那麼大,分裂以後也不會就加倍,反倒分裂以後,張、陳勢力必有互相摩擦牽制,不易於滅燕。從保有燕國的角度來講,殺了武臣,促成趙國分裂,使張、陳各自而王,是上策。
但是“張飛”不知怎麼想的,只覺得“小毛”說得有理。他大約覺得一個趙王比兩個趙王少,一個趙王好對付,兩個自然不好對付吧。呵呵,但有時候,二未必比一大。不管怎麼樣,這個燕將竟然同意把趙王武臣放了。“小毛”一蹦一尺高,喜氣洋洋地蹬著三輪把趙王裝在小三輪的斗裡帶回來了。
炊事班長洪班長和副班長老高,還有小姜他們,都驚訝得眼睛瞪得全是眼白了。
武臣有一個從前的老上級,叫做李良,從名字上看很像現代人。這一天李良帶著自己的一班老部下,來投奔武臣,也要求參與反秦。
武臣給他一個任務,到常山地區去搶地盤——就是“常山趙子龍”的那個郡,在趙國西部太行山山根下。具體搶法不外乎類似陳余那樣,利用從前的社交關係拉出一些杆子,然後攻城略地。李良從前當的官可能還蠻大,不久就把常山全給圈下來了。武臣又命令他繼續西進,登上太行山,去山西太原郡搶地盤。
李良興沖沖剛要西進,卻被秦兵堵住了井陘口(太行山上東西向的孔道)。這支秦兵很可能是王離集團軍的一部分。
現在說說王離。我不知道人的DNA上是不是專門有一個片段負責打仗的,王離家族和蒙恬家族血脈里就流傳著這樣的片段。王氏、蒙氏三代都是一流名將。王翦、王賁、王離三輩人,以及蒙驁、蒙武、蒙恬三代人,並為秦國宿將家族,如果要把他們滅韓、魏,破燕、趙,夷齊、楚,兼六國之地,虜六國之王,細細地講來的話,恐怕要寫一整篇傳。總之,一句話,秦的江山,一半就是這兩大家族打下來的。
蒙恬被賜死在陽周監獄以後,秦二世就把北部邊防軍三十萬人的指揮大權給了原蒙恬的副將王離。其中至少十萬留下防範匈奴——因為就在秦二世繼位的當年,匈奴裡邊有個狠角色叫做冒頓的用響箭把自己的老爹和小媳婦都射殺了,開始了兼併統一匈奴諸部的征程。一旦匈奴走向統一,其勢將不可向爾。還有數萬邊防軍估計是離散逃亡了,所以比較可信的是王離手中大約有十多萬軍隊用於縱橫山西河北地區。現在他正在從山西地區向河北集結。
在井陘口駐紮的秦軍將官——大約是王離的部屬,是個有智謀的人,他給李良寫去了一封誘降信。鑑於李良是個愛面子的人,這封信是以秦二世的口氣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