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今天最高統帥部聲稱,它的部隊已經在瓦夫爾(Wavre)以南突破了比利時的代爾防線,並奪取了那慕爾要塞的“東北防線”。更為重要的是,它聲稱其部隊已經在100公里寬的前線上突破了馬其諾防線!即由莫伯日(Maubeuge)一直延伸至色當東南的卡里尼昂(Carignan)。這對盟軍來說實在是夠糟糕的。而且看上去似乎昨天羅斯福承諾向同盟提供的援助——特別是急需的飛機,德國主要是依靠優勢空軍力量才贏得了這場戰爭——已經來不及發揮作用了。除非德國立即放慢速度,並且被阻擋住。但是BBC承認說,德國人還未被擋住。它聲稱戰鬥繼續在勒泰耳(Rethel)地區進行,後者位於由色當去蘭斯(Reims)的半道上。我們這裡不知道德國人已經突破到那麼遠的地方。今晚在廣播公司,我注意到軍方人士首次談到“法國的潰敗”。
當我剛把公報譯成英文,便於凌晨3點半進行了附加的新聞廣播。隨後我返回美國使館,在那裡發現所有人都被事態發展搞得暈頭轉向。只有幾個人似乎受《德國大眾報》的一篇社論鼓舞而變得樂觀,那篇社論聲稱最後的決定還未作出,德國人民仍然面臨著漫長而艱難的道路。但是見鬼,這次攻勢開始才不過8天。而德國人已經占領了荷蘭和半個比利時,現在已經推進到由法國邊境到蘭斯的半道上!
對苔斯很擔心。今天中午給她打電話,催促她趕快帶著孩子起程,通過法國前往西班牙。現在,就是今晚,我又希望她還未成行,特別是法國人要求她們先向北到巴黎,以便去波爾多。在聽到今天的消息後,巴黎可不是適宜旅行的地方。德國人可能會在那裡碰到她。今晚我因無法打通她的電話而十分氣惱,這使我想到她可能已經動身去法國。我想對她而言,最好是在瑞士小山村里躲避一下。可能希特勒還不至於去轟炸一個瑞士小山村吧。
今天,天氣暖和起來,陽光燦爛。從在蒂爾加滕公園曬太陽的德國人那無動於衷、幾乎是懶洋洋的表情中,你很難看出這場戰爭中一場——可能會是決定性的——戰役正在進行。自從新攻勢開始後,這裡還沒有響過防空警報,雖然我們聽說魯爾區和萊茵區城鎮遭到了夜間轟炸。
補記:最高統帥部今天深夜宣布,德軍在日落時分進入布魯塞爾。白天,他們突破了盧萬南北的盟軍防線。事態發展速度似乎加快了。1914年,德國人攻抵布魯塞爾花了16天。這次,只用了8天。
FO5《柏林日記 一九四零年》 柏林,5月18日
明天去前線。最終得到了一個機會去看看這隻德軍巨獸是如何行動的,竟然如此迅速地打過了比利時、荷蘭和法國北部。
我在出發問題上還有些猶豫,擔心離開期間可能會發生與法國戰役有關的決定性事件,而在那種情況下真正重要的新聞可能會在柏林,而我將錯失良機。另外,自去年9月這場戰爭爆發後,德國人給我們安排了太多無用的旅行,而此次我們很有可能根本看不到任何有價值的東西。
我最後決定冒這個風險。我們將於明早10點起程,先開車前往亞琛。一行共9人:4名美國人,3名義大利人,1名西班牙人和1名日本人。
安特衛普今天陷落。當德軍正在將比利時境內的盟軍向大海驅趕時,在莫伯日和色當之間的馬其諾防線(譯註:此說有誤,馬其諾防線並未向西延伸到此,只有色當位於防線西端,德軍實際上是“輕拂馬其諾防線的末梢”)實現突破的德軍迅速向巴黎挺進。軍事消息頗為靈通的《波森日報》有一篇報導暗示,現在由東北方面威脅巴黎的德軍可能不會立即奪取巴黎,正如1914年作的那樣,而是將朝西北方向的海峽港口前進,以便切斷英法之間的聯繫。另外還暗示,第二支部隊可能向相反方面前進,以便從後方攻占東面的馬其諾防線。
德國報導承認,盟軍在比利時和法國都進行了頑強抵抗,但又說其遠非龐大的德國部隊尤其是坦克和空軍的對手。可能過不了幾天,我就可以親眼目睹了。
FO5《柏林日記 一九四零年》 國際旅館,5月19日(午夜)
<b> 亞琛(Aachen),國際旅館,5月19日(午夜)</b>
魯爾區(Ruhr)——德國工業的心臟地區——最令人驚訝的是,盟軍飛機本應該(而且我們認為也能夠)在幾天內就將其炸個稀巴爛,但就我所看到的情況而言,英國人的夜間轟炸成效甚微。
我曾以為,對德國西部的夜間轟炸——自此次大規模攻勢開始後BBC曾就其效果進行過大肆吹噓——會影響到民眾士氣。但在整個下午乘車穿越魯爾區的過程中,我們看到德國人(特別是婦女們)站在橫跨大路的天橋上,朝著向比利時和法國進發的部隊歡呼。
我們穿過幾座魯爾區城鎮的市中心,盟軍聲稱在近幾個晚上對其進行了猛烈轟炸。我們當然不可能看到魯爾區所有工廠、橋樑和鐵路樞紐,但是我們還是看到了幾個,不過它們都完好無損。埃森和杜伊斯堡(Duisburg)附近有龐大的鐵路和橋樑網絡,倫敦聲稱對其進行了夜間轟炸,但也都毫髮未傷。科隆的幾座萊茵河橋依然挺立在那裡。整個魯爾區的工廠如同往日一樣在噴雲吐霧。
在漢諾瓦以東,我們抵達前幾小時英國轟炸機剛剛進行過夜間空襲。當地居民告訴我們,一座房子裡的20個人被炸死了。在漢諾瓦以東15英里,距高速公路大約200碼處,我們發現有一架漢德利-佩奇(HandleyPage)式轟炸機墜毀在地里。憲兵們告訴我們,它是被高射炮擊落的。5名機組人員乘降落傘逃生。其中4人已向附近城鎮的市長投降;還有1人仍然在逃,農民和憲兵們正在附近田野里搜索。我們察看了這架飛機。機槍手所在後艙非常小,而且無任何裝甲保護。前發動機和駕駛艙被摔得粉碎並燃起了大火。奇怪的是,後艙玻璃並未打碎。德國空軍機械師們正忙著拆掉設備和有用金屬。德國人需要所有能找著的東西。數百名農民站在旁邊,注視著這堆殘骸。他們似乎根本不緊張。
當我剛把公報譯成英文,便於凌晨3點半進行了附加的新聞廣播。隨後我返回美國使館,在那裡發現所有人都被事態發展搞得暈頭轉向。只有幾個人似乎受《德國大眾報》的一篇社論鼓舞而變得樂觀,那篇社論聲稱最後的決定還未作出,德國人民仍然面臨著漫長而艱難的道路。但是見鬼,這次攻勢開始才不過8天。而德國人已經占領了荷蘭和半個比利時,現在已經推進到由法國邊境到蘭斯的半道上!
對苔斯很擔心。今天中午給她打電話,催促她趕快帶著孩子起程,通過法國前往西班牙。現在,就是今晚,我又希望她還未成行,特別是法國人要求她們先向北到巴黎,以便去波爾多。在聽到今天的消息後,巴黎可不是適宜旅行的地方。德國人可能會在那裡碰到她。今晚我因無法打通她的電話而十分氣惱,這使我想到她可能已經動身去法國。我想對她而言,最好是在瑞士小山村里躲避一下。可能希特勒還不至於去轟炸一個瑞士小山村吧。
今天,天氣暖和起來,陽光燦爛。從在蒂爾加滕公園曬太陽的德國人那無動於衷、幾乎是懶洋洋的表情中,你很難看出這場戰爭中一場——可能會是決定性的——戰役正在進行。自從新攻勢開始後,這裡還沒有響過防空警報,雖然我們聽說魯爾區和萊茵區城鎮遭到了夜間轟炸。
補記:最高統帥部今天深夜宣布,德軍在日落時分進入布魯塞爾。白天,他們突破了盧萬南北的盟軍防線。事態發展速度似乎加快了。1914年,德國人攻抵布魯塞爾花了16天。這次,只用了8天。
FO5《柏林日記 一九四零年》 柏林,5月18日
明天去前線。最終得到了一個機會去看看這隻德軍巨獸是如何行動的,竟然如此迅速地打過了比利時、荷蘭和法國北部。
我在出發問題上還有些猶豫,擔心離開期間可能會發生與法國戰役有關的決定性事件,而在那種情況下真正重要的新聞可能會在柏林,而我將錯失良機。另外,自去年9月這場戰爭爆發後,德國人給我們安排了太多無用的旅行,而此次我們很有可能根本看不到任何有價值的東西。
我最後決定冒這個風險。我們將於明早10點起程,先開車前往亞琛。一行共9人:4名美國人,3名義大利人,1名西班牙人和1名日本人。
安特衛普今天陷落。當德軍正在將比利時境內的盟軍向大海驅趕時,在莫伯日和色當之間的馬其諾防線(譯註:此說有誤,馬其諾防線並未向西延伸到此,只有色當位於防線西端,德軍實際上是“輕拂馬其諾防線的末梢”)實現突破的德軍迅速向巴黎挺進。軍事消息頗為靈通的《波森日報》有一篇報導暗示,現在由東北方面威脅巴黎的德軍可能不會立即奪取巴黎,正如1914年作的那樣,而是將朝西北方向的海峽港口前進,以便切斷英法之間的聯繫。另外還暗示,第二支部隊可能向相反方面前進,以便從後方攻占東面的馬其諾防線。
德國報導承認,盟軍在比利時和法國都進行了頑強抵抗,但又說其遠非龐大的德國部隊尤其是坦克和空軍的對手。可能過不了幾天,我就可以親眼目睹了。
FO5《柏林日記 一九四零年》 國際旅館,5月19日(午夜)
<b> 亞琛(Aachen),國際旅館,5月19日(午夜)</b>
魯爾區(Ruhr)——德國工業的心臟地區——最令人驚訝的是,盟軍飛機本應該(而且我們認為也能夠)在幾天內就將其炸個稀巴爛,但就我所看到的情況而言,英國人的夜間轟炸成效甚微。
我曾以為,對德國西部的夜間轟炸——自此次大規模攻勢開始後BBC曾就其效果進行過大肆吹噓——會影響到民眾士氣。但在整個下午乘車穿越魯爾區的過程中,我們看到德國人(特別是婦女們)站在橫跨大路的天橋上,朝著向比利時和法國進發的部隊歡呼。
我們穿過幾座魯爾區城鎮的市中心,盟軍聲稱在近幾個晚上對其進行了猛烈轟炸。我們當然不可能看到魯爾區所有工廠、橋樑和鐵路樞紐,但是我們還是看到了幾個,不過它們都完好無損。埃森和杜伊斯堡(Duisburg)附近有龐大的鐵路和橋樑網絡,倫敦聲稱對其進行了夜間轟炸,但也都毫髮未傷。科隆的幾座萊茵河橋依然挺立在那裡。整個魯爾區的工廠如同往日一樣在噴雲吐霧。
在漢諾瓦以東,我們抵達前幾小時英國轟炸機剛剛進行過夜間空襲。當地居民告訴我們,一座房子裡的20個人被炸死了。在漢諾瓦以東15英里,距高速公路大約200碼處,我們發現有一架漢德利-佩奇(HandleyPage)式轟炸機墜毀在地里。憲兵們告訴我們,它是被高射炮擊落的。5名機組人員乘降落傘逃生。其中4人已向附近城鎮的市長投降;還有1人仍然在逃,農民和憲兵們正在附近田野里搜索。我們察看了這架飛機。機槍手所在後艙非常小,而且無任何裝甲保護。前發動機和駕駛艙被摔得粉碎並燃起了大火。奇怪的是,後艙玻璃並未打碎。德國空軍機械師們正忙著拆掉設備和有用金屬。德國人需要所有能找著的東西。數百名農民站在旁邊,注視著這堆殘骸。他們似乎根本不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