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這兩個話題說起來都是十分有趣的。比如對於月球,以前人們一致認為月球形成於地球之後,阿波羅探月成功帶回的資料卻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以前的認識遠不能形成定論。再舉一個文化史學方面的例子,以前人們普遍認為我國古代大詩人屈原憂國憂民投江而死,並且留下了表明“以死報國”心跡的詩篇《懷沙》,現在有學者通過大量的民俗學研究以及藉助電子計算機分析《懷沙》的詞語模式,令人信服地“破譯”了屈原之死的真相,指出屈原死於一場謀殺,謀殺的背影則起源於屈原與楚懷王寵妃鄭袖的“婚外戀”。
從表面上看來,以文化史學來佐證歷史似乎虛無飄緲,給人以某種不真實之感,遠不如考古那樣明晰、直接。事實上,考古是後人對前人遺物遺蹟的分析,分析的主觀性是後人的;而文化史學則是前人留給後世的“密碼”,密碼的客觀性是屬於前人的。比如通過對“家”字的古文字釋意,我們可以得到遠古時豬與人是居於一室的。
文化史學包容的範圍煙波浩瀚,非常豐富,並且由於歷史的變遷,它的許多內容被蒙上了“文化”的面紗。因此,還原其本來面目就格外不易。比如有學者曾經說過,“每一則神話的背後都有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但若真正“破譯”神話,就得一層層仔細剝去其“文化”的面紗。
本書即是試圖通過對文化史學的破譯,來企圖尋求人類的由來與明天的歸宿。
神話都是幻想嗎?
在我們破解人類史前文明斷裂之謎的過程中,新的考古學、地質學、人類學、古生物學、天文學、歷史學的研究發現固然十分重要,但我們畢竟是在追尋過去的歷史,而在我們這代文明史中,最接近謎案的資料,不是文字,甚至不是已出土的實物,而是活生生的神話的傳說,這是歷史留給我們的豐厚遺產。
神話是什麼?許多人認為,神話是原始人幻想的傑作,是一個充滿鬼神的荒誕世界;而另外一些人則比較抽象地認為,神話是現實世界在原始人腦海中扭曲的反映。一句話,他們都把神話看成是純精神性的幻想產物,這公平嗎?
上一個世紀,德國考古學家哈因利希·舒里曼,他認為,神話並非都是虛幻的世界,其中包含了某種歷史的真實性。他以荷馬史詩中所隱含的模糊暗示為唯一線索,在各國尋找傳說中的特洛伊城,終於發現了它的廢墟,而在此以前,學術界一直認為荷馬史詩中特洛伊城是憑空虛構出來的。
居住在南美的印第安人中間至今流傳著一則古老的神話,說“一個火柱從天空中降了下來”,然而,地質學家依據這則神話提供的地點線索,在當地找到了一個隕石坑,從而證實神話傳說的某種真實性。
根據蘇美爾的泥板文獻,在大洪水以前曾經存在過埃利德烏、巴布奇比拉、拉拉克、希帕爾、休爾帕克五個城市。如果認為關於洪水的記載、傳說全屬虛構,那麼也一定會認為泥板文獻中所說的城市也是虛構的。但考古學家恰恰在泥板文字提供的地點上,找到了“洪水以前”五個城市中的三個。
中國最早期奴隸制社會是夏、商、周三代,這個排列順序見於甲骨文,也見於諸子的論著中。在中國上古神話中,不僅有大禹治水傳位夏啟,建立夏朝的記載,而且還有簡狄吞食玄鳥卵生出商場祖先契的傳說。但長期以來,史學界對以上記載抱有懷疑態度,認為夏、商兩代很可能不是真實的朝代,而是古人傳說中的理想社會。20世紀30年代,大規模的考古挖掘證實了上古記載及神話傳說的真實可靠性,從大量的出土文物中,人們不但確認了商朝的存在,同時也找到了夏文化層。
那麼,讓我們再回頭看一看,神話是什麼呢?我們能說神話都是幻想的傑作嗎?神話從本質上是信息積累和傳輸的手段,因此,把神話說成是歷史的一種形式似乎更加準確,因為我們相信,神話出現的早期並非出身某些人的有意編造,它應該是人類認識和經歷的真實再現。思格斯認為,原始宗教是自發的,而自發的宗教“在它產生的時候,並沒有欺騙的成份。”(《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第28頁)恩格斯對原始宗教的論述也一樣適用於神話。神話是口述歷史的一種形式。
當西方學者來到古老的非洲大陸的時候,他們很快便意識到,不論怎樣強調口述歷史的重要性都不過分。他們發現,落後的部族對口述歷史的重視程度遠遠超出現代人的想像之外,他們把口頭傳說不單單看成簡單的知識傳播,而是把它當成一項神聖而偉大的事業來做。一個部落中掌握口頭傳說內容和技巧的人一旦年老,部落就要舉行隆重的挑選接班人的儀式,被選中的人要接受長達二十幾年的訓練,既要背誦自己部落自古流傳下來的所有神話和傳說,又要有能力將本部落新發生的事情編入進去。西方學者的這一發現,為我們進一步證實了神話和傳說的可信性。
研究神話的人,幾乎都困惑於一種現象:在遠古時間,地區間的文化交流尚未形成,各地區的文明具有很大的獨立性。然而,人們卻發現,在各自封閉的早期神話傳說體系中,世界各地區、各民族的神話竟然存在驚人的相似之處,比如說,大洪水的記載,十日並出的記載,上帝造人的一致,使人們不得不懷疑它們出自相同的背影,是對同一事件的不同描述,這反過來證明,神話和傳說並非出於簡單的幻想。
從表面上看來,以文化史學來佐證歷史似乎虛無飄緲,給人以某種不真實之感,遠不如考古那樣明晰、直接。事實上,考古是後人對前人遺物遺蹟的分析,分析的主觀性是後人的;而文化史學則是前人留給後世的“密碼”,密碼的客觀性是屬於前人的。比如通過對“家”字的古文字釋意,我們可以得到遠古時豬與人是居於一室的。
文化史學包容的範圍煙波浩瀚,非常豐富,並且由於歷史的變遷,它的許多內容被蒙上了“文化”的面紗。因此,還原其本來面目就格外不易。比如有學者曾經說過,“每一則神話的背後都有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但若真正“破譯”神話,就得一層層仔細剝去其“文化”的面紗。
本書即是試圖通過對文化史學的破譯,來企圖尋求人類的由來與明天的歸宿。
神話都是幻想嗎?
在我們破解人類史前文明斷裂之謎的過程中,新的考古學、地質學、人類學、古生物學、天文學、歷史學的研究發現固然十分重要,但我們畢竟是在追尋過去的歷史,而在我們這代文明史中,最接近謎案的資料,不是文字,甚至不是已出土的實物,而是活生生的神話的傳說,這是歷史留給我們的豐厚遺產。
神話是什麼?許多人認為,神話是原始人幻想的傑作,是一個充滿鬼神的荒誕世界;而另外一些人則比較抽象地認為,神話是現實世界在原始人腦海中扭曲的反映。一句話,他們都把神話看成是純精神性的幻想產物,這公平嗎?
上一個世紀,德國考古學家哈因利希·舒里曼,他認為,神話並非都是虛幻的世界,其中包含了某種歷史的真實性。他以荷馬史詩中所隱含的模糊暗示為唯一線索,在各國尋找傳說中的特洛伊城,終於發現了它的廢墟,而在此以前,學術界一直認為荷馬史詩中特洛伊城是憑空虛構出來的。
居住在南美的印第安人中間至今流傳著一則古老的神話,說“一個火柱從天空中降了下來”,然而,地質學家依據這則神話提供的地點線索,在當地找到了一個隕石坑,從而證實神話傳說的某種真實性。
根據蘇美爾的泥板文獻,在大洪水以前曾經存在過埃利德烏、巴布奇比拉、拉拉克、希帕爾、休爾帕克五個城市。如果認為關於洪水的記載、傳說全屬虛構,那麼也一定會認為泥板文獻中所說的城市也是虛構的。但考古學家恰恰在泥板文字提供的地點上,找到了“洪水以前”五個城市中的三個。
中國最早期奴隸制社會是夏、商、周三代,這個排列順序見於甲骨文,也見於諸子的論著中。在中國上古神話中,不僅有大禹治水傳位夏啟,建立夏朝的記載,而且還有簡狄吞食玄鳥卵生出商場祖先契的傳說。但長期以來,史學界對以上記載抱有懷疑態度,認為夏、商兩代很可能不是真實的朝代,而是古人傳說中的理想社會。20世紀30年代,大規模的考古挖掘證實了上古記載及神話傳說的真實可靠性,從大量的出土文物中,人們不但確認了商朝的存在,同時也找到了夏文化層。
那麼,讓我們再回頭看一看,神話是什麼呢?我們能說神話都是幻想的傑作嗎?神話從本質上是信息積累和傳輸的手段,因此,把神話說成是歷史的一種形式似乎更加準確,因為我們相信,神話出現的早期並非出身某些人的有意編造,它應該是人類認識和經歷的真實再現。思格斯認為,原始宗教是自發的,而自發的宗教“在它產生的時候,並沒有欺騙的成份。”(《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第28頁)恩格斯對原始宗教的論述也一樣適用於神話。神話是口述歷史的一種形式。
當西方學者來到古老的非洲大陸的時候,他們很快便意識到,不論怎樣強調口述歷史的重要性都不過分。他們發現,落後的部族對口述歷史的重視程度遠遠超出現代人的想像之外,他們把口頭傳說不單單看成簡單的知識傳播,而是把它當成一項神聖而偉大的事業來做。一個部落中掌握口頭傳說內容和技巧的人一旦年老,部落就要舉行隆重的挑選接班人的儀式,被選中的人要接受長達二十幾年的訓練,既要背誦自己部落自古流傳下來的所有神話和傳說,又要有能力將本部落新發生的事情編入進去。西方學者的這一發現,為我們進一步證實了神話和傳說的可信性。
研究神話的人,幾乎都困惑於一種現象:在遠古時間,地區間的文化交流尚未形成,各地區的文明具有很大的獨立性。然而,人們卻發現,在各自封閉的早期神話傳說體系中,世界各地區、各民族的神話竟然存在驚人的相似之處,比如說,大洪水的記載,十日並出的記載,上帝造人的一致,使人們不得不懷疑它們出自相同的背影,是對同一事件的不同描述,這反過來證明,神話和傳說並非出於簡單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