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移,打擊一向遲緩的俄軍。為了完成德軍主力的快速調動,德國國內修建了完整的戰略鐵路網。該計劃的西線作戰提出打擊的重點在右翼,集中兵力從比利時、盧森堡攻入法國,側翼切割、包圍、殲滅法軍。雖然史里芬臨死的時候都在囑咐“切勿削弱我的右翼”可他的接任者-小毛奇還是修改了這個作戰方案。最終德國輸掉了一戰。

  第四十八章節

  ‘ARJ-21翔鳳’支線軍用客機的機艙內,雷石上將半窩在座椅上,閉目思謂。

  “我就不留你們了,作為兩隻重拳的指揮官,你們今天連夜就得趕回自己的司令部。”總長的話依稀而在耳邊“不管你用什麼樣的方法,10月1日,中央都要在東京舉行盛大閱兵式。”

  雷石抬手推開機艙窗戶蓋板,看著那密布在黑天鵝絨樣的夜幕中的星辰。雷石長長嘆息了一聲,閉起了眼。十年前的那幕又一次浮現在了眼前。

  那應該是第一次接觸總長吧,是在北京軍區司令部一間小小的辦公室。

  “陸軍第39集團軍第112機步師335團上校團長-雷石前來報到。”回想起自己當時的那副模樣,雷石仍不由的露出一絲笑意。就在那間小小的辦公室,還站立著其他四位年輕的軍人。

  “蔡興宇,南京軍區政治部的、鄭仁罡,國防大學的,他你應該認識的,你們是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的老同學了嘛、郜歸仁,南京國際公共關係學院,國際金融方面的高才、納蘭平初,總參二部的。這位就是在軍內有著新生指揮奇才之稱的雷石,剛剛他已經自我介紹過了”

  記憶中那一次的會面並不是很愉快,五個在各自領域都是翹楚的年輕人誰也不服誰,年紀最大的是蔡興宇;而最年輕的則是那個納蘭平初了,才20歲多一點,看上次還像個剛出校門的學生;臉色蒼白,總是一副書卷氣的鄭仁罡;帶著一身儒氣的郜歸仁;還有火氣嘭嘭的雷石,這樣的五個人似乎永遠都不可能合在一起,唯一的例外就是雷石和鄭仁罡了,因為在家莊陸軍指揮學院的時候,他們就已經是同學了。

  記得那個時候,對納蘭平初和郜歸仁的印象都不好,這兩個都在20餘歲的年輕人一個總參二部的,一個是南京國際公共關係學院的,不用說將來不是進二部就是去三部,雷石是打心眼裡對這些搞情報出身的軍官沒有什麼好感。感覺就跟影視作品裡的CIA、KGB一樣,整天到處搞破壞,玩暗殺、偷情報,看他們兩個那小白臉的模樣,定是靠著女人撈情報。

  想想這些往事,閉眼靜思的雷石露出了點點的笑容。而後便是長達兩個月時間的朝夕與共,一個寢室、一個課堂,從歐洲王室關係到新教徒登上美洲大陸,從裝甲合成指揮到各種槍械的射擊、拆卸。那兩個月的時間,雷石甚至在懷疑是不是總參二部準備將自己吸納進組織呢。

  更多的時間裡,則是留給了這五個年輕人,愛分析時政的蔡興宇、整天泡在一堆金融書籍內的郜歸仁、成天拿著鉛筆不知道什麼的在紙上畫著的納蘭元初、沒事就湊到一起搞作戰推理的雷石與鄭仁罡,五個人向著四個方向各自走著各自的道路。

  直到有一天,那是一個暴雨傾盆的夏夜,雷石記得格外的清楚,外面的雨嘩啦啦的如同傾覆的湖水一樣,一道又一道的閃電劃破雨幕,將暗黑照亮。就是在這個雨夜裡,不知誰先挑起了話頭,從美國的經濟衰退到伊拉克戰爭之間關係這個話題開始,拉開了一場激烈的辯論。

  雷石現在已經記不清當時的那場激辯是怎樣收場的,只知道從情報到經濟,從戰略到戰術,涉及了多重話題,軍事理論,戰術推理,當天色漸漸泛亮的時候,五個彼此都不服對方的年輕人驚訝地發現了原來和自己這麼多天來同居一室的戰友居然並不僅僅狹隘在自己的領域。

  擅長戰略布局的蔡興宇在做起政工的時候,同樣是很拿手,每一次五個人之間出現裂痕的時候,都是他出來調合。在國際關係學上,從分析到判斷,簡直就是環環相扣;奇∨書∨網對金融方面異常拿手的郜歸仁雖然射擊、格鬥等基礎課程不行,可縱略國際時政的眼光不比蔡興宇差;原以為只會搞陰謀破壞、情報搜集的納蘭平初在指揮作戰上同樣不輸於雷石几分;看起來病怏怏的鄭仁罡在格鬥上幾乎是變了個人,幾次都將納蘭平初揍翻了;而作為軍事指揮奇才的雷石看起來除了指揮之外,別的都不擅長,但他卻是擅長於融合諸人。

  當把不屑的目光換成了彼此欣賞的目光時,五個年輕人就這樣的走到了一起。“軍人不能學巴頓、張靈甫”這是短訓結束的時候,當時只是少將主任的總長送給這五個年輕人的話語。

  雖然是各自回到了各自的老部隊,但從那以後,雷石注意到了他們的軍旅軌跡驟然的發生了改變。似乎一切都在被安排好了的似的。“你們是中國軍隊未來的希望,國家需要你們的是以你們為開始,逐步打造起年輕一代軍人的脊骨,今天只是你們二十人,而明天將會是兩百個、兩千個,未來的中國軍隊的砥柱在哪裡,就在你們,在你們帶出來的新生代。”雷石依然清晰的記得那一天在晉升少將軍銜的內部典禮上,主席對他們這些新晉軍官們的講話。

  也許就是從他們五人開始,一大批年輕軍官挑起了中國強軍富國的重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