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何以所見!”總長悠然問到

  “跟ISI(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以及總參二部方面交流相關情報的時候,我就感覺到這件事的風格太像平初的手筆了!”蔡興宇望了一眼坐在自己身邊,下巴頦都快掉下來的雷石,掛著淡笑說“什麼塔利班,儘管具體襲擊無法知道,但我估計那伙武裝份子應該是ISI的人吧,而這種大手筆的機動、火力與伏擊太像是平初的風格了。

  雷石簡直愕然了“阿富汗的事件?納蘭平初?我最多估摸著是你在……”

  總長站起身來,望著寫字檯上的地球儀“平初的確是去了阿富汗,所謂的塔利班復甦也只是我們和伊斯蘭瑪巴德共同策劃的,除了平初,歸仁也去了那裡。”

  “郜歸仁(‘終局只是開始’第25章節)不是在上海嗎?”雷石和蔡興宇這一次都愕然了“他這個經濟上的能手去那裡幹什麼?總參二部的‘哼哈二將’都出馬了……”

  “平初在伊斯蘭瑪巴德主要是具體指揮ISI協調阿富汗的抵抗組織,畢竟這一次的動靜不小嘛!”總長笑了笑“至于歸仁,安排他去則是幫助伊斯蘭瑪巴德制定出一個整套的秘密援助計劃。沒有我們和巴基斯坦的幫助,阿富汗的那些抵抗組織僅僅憑藉著宗教熱情能夠抵擋的住歐洲軍團的掃蕩嗎?一文一武,有平初和歸仁在,就不用太去擔心什麼了!”

  “讓納蘭平初和郜歸仁都去了伊斯蘭瑪巴德,是為了遏制歐洲?”雷石問到“這潭水到底有多深”

  總長轉過地球儀“寫有《海權論》的美國地緣政治學家以海軍史學家、海軍上將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不是說過‘誰控制了印度洋,誰就控制了亞洲’這句話嗎?對於我們來說,西太平洋的空間足夠了,在現有的力量下,我們還不足以進入中、東太平洋去和美國人磕碰,但印度洋,我們卻是不得不去的。記得國防大學不是有位學員寫過這樣這樣一篇文章嗎?《印度洋需要中國海軍》”總長別有深意的看著地圖笑著說到。

  “是的,是巴基斯坦海軍上校-阿薩德-汗。他當時是國防大學的外籍學員”雷石補充到。

  “唔,且不管這篇文章寫得好與不好,單是這個話題就很是別有一番意思。”總長笑了笑“美國在大陸戰爭之後,實力遭到了很大的削弱,而事實上他們的衰落自從本世紀初就開始了。這個世界上哪有那千秋萬代的永恆帝國。即便是那揚威立武,南擊蠻、北驅胡、剿東夷、滅西戎的漢唐盛世之朝,到頭來還不是一樣暮日斜陽。美國人不能明白,可歐洲人明白,因為他們已經衰落過了。和我們現在一樣,當我們想重複漢唐盛世的時候,歐洲何嘗不是!”

  “法國人做著‘大地中海聯盟’的美夢,德國人也想重拾‘漢薩同盟’的往昔,英國人一心要重新構建起以自己為中心的‘盎格魯-撒克遜’體系。甚至就是俄羅斯都在想重回‘彼得大帝’的時代。每一個曾經輝煌過的帝國誰都是想這樣。”總長微微皺了皺眉頭。

  蔡興宇接過總長的話語“而英國人的最終跨越點將會是通過巴爾幹,沿著希臘而下,打壓土耳其,進入外高加索,到達黑海、裏海之間,與克里米亞半島形成呼應之勢。而這個點所需要的就是盤活阿富汗這步棋。”總長的手指落在了地球儀的阿富汗這邊。“俄國人從阿斯特拉罕至阿爾漢格爾斯克這條生命線的南起點-阿斯特拉罕距離外高加索太近了,所以莫斯科也不會坐看著英國人這樣做的。而巴基斯坦也不會容忍自己的後背插上一把西方的軍刀。”

  總長點了點頭“所以如果加上法國人的‘大地中海聯盟、德國‘新漢薩同盟’,未來的歐洲將會是在中亞、東南歐、非洲等地與我們、與美國、與俄羅斯發生衝撞。而這個戰場將不會是東南亞。你還認為‘龍吟’作戰案是中國版的‘史里芬計劃’嗎?”總長笑問著雷石。

  “事實上,阿富汗這個地方只是一個死棋而已,美國人早就已經意識到了,所以華盛頓撤出了他們的力量。而歐洲卻不得不去盤活這盤死棋。但只要有伊朗、巴基斯坦、以及上海合作組織的四面重圍,歐洲拿什麼來盤活這盤棋?不入圈幊便是好的了”蔡興宇說到

  “郜歸仁在上海主導的那場經濟大戰已經從根本上對東南亞的經濟體系形成了致命打擊。”總長沉吟了半刻“未來干預東南亞的伏筆已經被埋下了,綜合總參情報部門的資料看來,要不了多長時間,這邊畢定會生變故,到那個時候你需要的天時也有了。”總長笑看著雷石“日本那邊有仁罡在,你接下來就得多注意注意東南亞的局勢嘍。”

  “老師的意思是讓我……”雷石指了指自己,有些愕然到。

  註解1:史里芬計劃-由德軍參謀總長史里芬為了準備歐戰而擬訂的作戰計劃,該計劃在1905年完成,根據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所闡述的思想,史里芬把集中優勢兵力、速戰速決作為德軍作戰的最高原則。考慮到將來會在東西兩線同時和英、法聯軍、俄軍作戰,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史里芬計劃提出90%的兵力放在西線,4閃電擊潰法軍,而後主力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