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正當我們睡得香甜的時候,一隻老母豬咕咕咕地走出來,啃著地上的稻草,在潘的頭前粗聲粗氣地咕嚕起來。“哪來的這隻豬?真糟糕!”透過門縫的亮光,看到潘一面趕豬,一面坐了起來,他的狼狽相使我不禁格格地笑了起來。笑聲剛停,我自己的難題也來了,原來晚上天氣突然變冷,我只穿一件單旗袍,一條短褲,冷得受不了,只得坐在被窩裡不起來。潘笑著對我說:“冷,是嗎?”我不作聲,心裡在嘀咕,不是說一到邊區就可換上軍裝的嗎?現在進入邊區已有幾十里路了,卻連一個穿軍裝的新四軍戰士還沒遇到。潘從他的手提皮箱裡拿出條薄呢的西裝褲說:“穿這褲子吧!”我還扭扭捏捏地不肯穿,大家說:“穿吧!穿吧!在這鄉下興許人們還以為這是城裡人的時興打扮哩!”我無可奈何地穿了,褲腳太長,潘還彎腰幫著把褲腳卷些起來。這時,他真象是大哥一樣。

  我們在新四軍二師淮南駐地步行了三天,吃飯是有一頓沒一頓的。有天夜裡說是有敵情,一連換了兩處房子,沒睡好,但誰也不覺得苦。我們先找到當時的儀征縣委書記李代耕,他把我們送到淮南區黨委,找到了黨委書記劉順元,然後到上海撤退幹部集中的顧家圩子。省委負責同志劉長勝、張登(即沙文漢)、劉寧一和許多同志都跑來歡迎我們,祝賀我們撤退的勝利,熱烈情景頗為激動人心。這是1942年11月6日。為什麼我記得這樣清楚呢?因為第二天是十月革命節,顧家圩子開了慶祝會,主持會議的是大王同志(學生方面的),開頭用俄語叫了聲同志們,然後慶祝史達林格勒反攻的勝利。潘在顧家圩子住了一個時期。

  1943年9月我第二次回淮南時,堯山調華中局組織部工作,駐大王莊。這是軍直政治部的駐地,潘住在我們隔壁的房子裡,有空的時候,總是聽他講山海經,他的山海經特多,聽來使人入神。

  有一天,潘漢年的交通員從上海帶來一位女同志,她身體結實而豐滿,中等個子,相貌一般,穿天藍色布旗袍,與潘隔張小桌面對面坐著,用廣東話交談。華中局組織部長曹山以為是老潘的部下來了,要我派個通訊員送她到招待所去住宿,我說慢慢看情況再說吧,老潘不是已和原配夫人離婚了嗎?後來才知道,她就是董慧,在老潘處住了半個月,天天學習整風文件。那時幹部們都各有一塊自己開墾出來的自留地,種出來的蔬菜交給伙房,這叫作生產自給。降霜期到了,董慧搶著收菜,翻曬後送到伙房去加工(這是冬季的主菜),得到了大家的稱讚。

  董慧是香港名門之女,其父董仲維是香港總商會會長,著名實業家。董慧1918年出生,1937年從廣州去北京報考大學,適遇七七事變,充滿抗戰熱情的董慧,不願進大學而寧願投奔延安。在延安馬列學院,她曾聽過潘漢年的報告。1939年董慧被派往香港,在潘漢年的領導下從事秘密工作。董慧對潘漢年既尊敬又崇拜,潘也暗暗地愛上了比自己小12歲的董慧。在了解了潘在婚姻與感情中的不幸與苦悶後,同情與愛慕使他倆結合了。但時間長了,董慧對這非正常的關係感到無法忍受,潘漢年自己也很尷尬。如今,這一煩惱的解決,出於他倆的意料,真是天作之合啊!

  董慧要回上海去了,潘親自送她直到儀揚邊區,眼看著交通員帶董慧跨過了封鎖線,才依依不捨地回到軍部。當他獨處寒室,情思董慧時,作《寒風曲》一首,詩云:“寒風吹曉月,大道鎖青霜。馬蹄聲聲得,方寸益惶惶。此別傷心處,無言淚幾行。”

  我和董慧做了半個多月的鄰居,深感她樸實厚道、思想單純、心地善良、勞動積極、作風正派。

  潘漢年繼續留在華中局任情報部長,主要負責上海、江蘇敵占區的情報工作,戰績累累。他在參加華中局甄別委員會工作時,幫助弄清了不少案件,特別是揚帆被康生誣陷為大特務頭子一案,也是在他的過問下平反的。這期間,他也受到挫折,在黃花塘事件中,饒漱石整陳毅,潘對此不滿,在高級幹部中為陳嗚不平,這樣他自己也被整成“小廣播”、“自由主義”。我很為他擔心,心想老潘就是心直口快,講話不擇對象,要知道自己人中,也有人愛搞小動作的喲!

  1946年8月2日,國民黨飛機轟炸延安,全面內戰已不可避免,周恩來安排潘漢年和夏衍撤離上海,於是潘、夏和董慧同乘一架飛機抵達香港。

  此時的香港表面上是一個自由港,但各情報機構密布,情況十分複雜。潘漢年有董慧為他所作的社會掩護和經濟援助,使他在香港的活動十分活躍和順利。家務均由董慧操持,如買菜和下山挑水等。董慧的父親明知女兒和潘的關係已非一般,但沒有正式結婚,這在香港上層社會人士眼裡是很丟面子的。於是在她父親的主持下,潘、董舉行了盛大的結婚典禮,時年董慧已29歲。

  潘漢年在香港一手抓情報,一手抓統戰,他在香港工商界和已解放的城市如煙臺、大連、天津的通航貿易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黨中央發出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的號召後,大批民主黨派領導人,工商、文化界人士,還有起義的國民黨軍長、西北軍的代表,至少在350人以上,都要從大陸各地轉道香港,再租船把他們送往青島、塘沽等地。此事歷時一年多,潘漢年在港英當局警戒森嚴,國民黨特務雲集的困難情況下,沒有一次失誤。在政治上為黨作出了突出的貢獻。用他的老搭檔夏衍同志的話說:“潘漢年在香港,兩年做了四五年的工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