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同時只有擴大馬克思主義的文學理論的宣傳,才能更快的摧毀一切反動文學理論的存在,減少其麻醉與緩和革命鬥爭的作用。現在資產階級的御用走狗、學者及小資產階級虛無主義的詭辯家,不是正在積極的向我們做各種方式上的進攻嗎?我們絲毫不能忽略這一理論的鬥爭!

  2.確立中國無產階級的文學運動理論的指導:我們單是發展文學本身的理論還不夠,一定要注意到中國文學運動的實際理論的指導,就是說文學運動與政治鬥爭任務的聯繫的實際要怎樣?舉例說,中國革命的兩大任務:反對帝國主義與封建勢力,過去我們的運動與這配合是非常不夠;其他如:我們要怎樣去發掘反動者的思想根源?要怎樣去突破反動階級防禦的戰線?要注意怎樣去指導與批判新進作家的理論與實際?怎樣去幫助或發動青年文學團體的活動?……總言之,要確立鬥爭的策略與路線。在過去因為沒有統一運動理論的指導,其發展非常遲緩與散漫,便不能在中國無產階級解放鬥爭過程中,顯示出文學運動的力量。

  3.發展大眾化的理論與實際:作品大眾化應該成為目前運動的中心口號,但困於文學理論的沒有健全發展以及中國一般文化現狀的特殊情形,這個問題,許多人以為無產階級藝術與作品大眾化是兩個東西,換句話講:大眾化的作品好像不是無產階級文學,實在仍舊被藝術至上主義所蒙蔽,形成了無產階級文學的二元論!目前中國工農鬥爭的勃發,正需要我們創製合於他們文化水準的作品,就是說,經過文學藝術的煽動與教育,加緊的鼓勵他們鬥爭的勇氣和情緒,當然,同時我們並不取消爭取與鼓動知識分子的小資產階級的工作,但是在目前工農大眾鬥爭長足發展的時候,用合於他們文化水準的文化藝術去鼓勵與煽動,是迫切主要的工作。假如我們的文學家,編撰一支民謠村歌曲形式(文字顯淺明白,音調和諧順口)似的鼓動鬥爭或暴露壓迫階級的作品,其藝術價值絕對不在皮面洋裝、道林紙精印、專供大學生們所閱讀的作品之下。

  可是我們這些出身小資產階級的分子,要取得大眾化作品的藝術形式與內容,不是憑空可以創造,一定要有大眾化的生活的實際,才能做到,所以這裡就馬上關聯著一個無產階級文學運動者生活大眾化的一個問題,在理論上我們先要指出生活大眾化,不簡單是為了文學而生活,是為了無產階級文學家應該有決心成為工農大眾鬥爭隊伍中的戰士,遂能產生大眾化的作品,換句話說,我們不是為了觀察大眾化的生活,創造大眾化的作品,而是為了參加工農大眾的實際鬥爭,才能創造大眾化的作品。

  一切從事文學運動的同志們!全中國城市工人的鬥爭如雨後春筍一般的勃發,全國農村中的農民鬥爭風起雲湧而轉變為游擊戰爭的紅軍發展,以及蘇維埃政府的成立,客觀的環境告訴我們文學運動者目前的中心任務:加緊大眾化作品的創作,是如何的迫切!

  4.自我批判的必要:自己陣營內工作的檢討與批判,將加強我們運動的成果。要防止整個陣營中發生那些不正確的錯誤傾向的發展,只有堅決實行自我批判,才能夠不歪曲我們前進的大道。自我批判不是鬧著個人的意氣,而是鞏固與加強我們鬥爭的陣線;不論在理論上,作品上,運動的行為上,都需要大家站在整個運動的立場上,經常不斷的執行自我批判,誰要反對或懼怕自我批判與理論鬥爭,他便不是無產階級文學運動中的忠實勇敢的戰士!也只有實行自我批判與理論鬥爭,才能克服與結算每個人一切舊有的小資產階級意識!

  我想關於左翼作家聯盟的任務,絕對不限於我上面所舉的4點。我不過根據目前革命的階段,擇其要者而言,因時間及篇幅所限,容有忽略與錯誤之處,希望大家予以補充與糾正。

  第03章 在隱蔽戰線上

  3.1 為周恩來闢謠①

  ①本文原載《模糊的螢屏》,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版。題目為編者所加。

  李一氓

  1932年2月16日至21日,上海《時報》、《新聞報》、《申報》、《時事新報》忽然連續刊出:

  伍豪等243人脫離共產黨啟事:

  “敝人等深信中國共產黨目前所取之手段,所謂發展紅軍牽制現政府者,無異消殺中國抗日之力量,其結果必為日本之傀儡,而陷於中國民族於萬劫不回之境地,有違本人從事革命之初衷。況該黨所采之國際路線,乃蘇聯利己之政策。蘇聯聲聲口口之要反對帝國主義而自己卻與帝國主義妥協。試觀目前日本侵略中國,蘇聯不但不嚴守中立,而且將中東路借日運兵,且與日本訂立互不侵犯條約,以助長其侵略之氣焰。平時所謂扶助弱小民族者,皆為欺騙國人之口號。敝人本良心之覺悟,特此退出國際指導之中國共產黨。”(原文照抄)

  當時,周恩來已離滬去江西蘇區,用伍豪名義登的脫離啟事,顯然是國民黨特務偽造出來反蘇反共的,這必須想個辦法加以澄清。經過大家商量,決定由潘漢年找當時法租界巡捕房的律師陳志皋,代表伍豪登一個否定的啟事。但陳說他雖然在巡捕房工作,總是中國人,出面不方便。國民黨要是找到他,他難以解釋。他建議代我們找一個法國律師巴和,代表周少山登一個緊要啟事。

  “茲據周少山君來所聲稱:渠撰投文稿曾用別名伍豪二字;近日報載伍豪等243人脫離共產黨啟事一則,辱勞國內外親戚友好函電存問;惟渠伍豪之名除撰述文字外,絕未用作對外活動,是該伍豪君定系另有其人。所謂243人同時脫離共黨之事,實與渠無關;事關個人名譽,多滋誤會,更恐有不肖之徒,顛倒是非,藉端生事;特委請貴律師代為聲明,並答謝戚友之函電存問者云云前來。據此,合行代為登報如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