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
罩在我頭上的鐵幕緊縮了起來。說服在穩健地步步進逼。我閉上眼睛,最後的幾句話終於掃清了原先似乎已堵塞的道路。我所做的工作本來只是那麼模模糊糊,零零碎碎,經他一說便顯得簡明扼要,經他親手塑造便變得形態畢現了。他等候著回答。我要求他給我一刻鐘思考,才能再冒昧地答覆他。
“非常願意,”他回答道。一邊站了起來,快步朝隘口走了一小段路,猛地躺倒在一塊隆起的歐石南地上,靜靜地躺著。
“我不得不看到並承認,我可以做他要我做的事,”我沉思起來,“如果能讓我活命的話。但我覺得,在印度的太陽照射下,我活不了太久——那又怎麼樣呢?他又不在乎。我的死期來臨時,他會平靜而神聖地把我交付給創造了我的上帝。我面前的情況非常明白。離開英國,就是離開一塊親切而空蕩的土地——羅切斯特先生不在這裡。而即使他在,同我又有什麼關係呢?現在我就是要沒有他而活下去。沒有比這麼日復一日地苟延殘喘更荒唐更軟弱了,仿佛我在等待不可能發生的情況變化,從而把我和他連結在一起。當然(如聖·約翰曾說過的那樣)我得在生活中尋找新的樂趣,來替代己經失去的。而他現在所建議的工作,豈不正是人所能接受,上帝所能賜予的最好的工作?從其高尚的目的和崇高的結果來看,豈不是最適合來填補撕裂的情感和毀滅的希望所留下的空白?我相信我必須說,是的——然而我渾身發抖了。哎呀!要是我跟著他,我就拋棄了我的一半。我去印度就是走向過早的死亡。
而離開英國到印度和離開印度到墳墓之間的空隙,又是如何填補呢?我也看得清清楚楚。為了使聖·約翰滿意,我會忙個不停,直弄得肌肉酸痛。我會使他滿意——做得絲毫不辜負他的希望。要是我真的跟他去了——要是我真的作出他所慫恿的犧牲,那我會做得很徹底。我會把一切心靈和肉體——都扔到聖壇上,作出全部犧牲。他決不會愛我,但他會讚許我的做法。我會向他顯示他尚未見過的能力和他從不表示懷疑的才智。不錯,我會像他那樣奮力工作,像他那樣毫無怨言。”
“那麼有可能同意他的要求了,除了一條,可怕的一條。也就是他要我做他的妻子,而他那顆為丈夫的心,並不比那邊峽谷中小溪泛起泡沫流過的陰沉的巨岩強多少。他珍視我就象士兵珍視一個好的武器,僅此而已。不同他結婚,這決不會使我擔憂。可是我能使他如願以償——冷靜地將計劃付諸實踐——舉行婚禮嗎?我能從他那兒得到婚戒,受到愛的一切禮遇(我不懷疑他會審慎地做到)而心裡卻明白完全缺乏心靈的交流?我能忍受他所給予的每份愛是對原則的一次犧牲這種意識嗎?不,這樣的殉道太可怕了。我決不能承受。我可以作為他的妹妹,而不是他的妻子來陪伴他,我一定要這麼告訴他。”
我朝土墩望去,他躺在那裡,一動不動,像根倒地的柱子。他的臉朝著我,眼睛閃著警覺銳利的光芒。他猛地立起向我走來。
“我準備去印度,要是我可以自由自在地去。”
“你的回答需要解釋一下,”他說,“不清楚。”
“你至今一直是我的義兄,而我是你的義妹。讓我們這麼過下去吧,你我還是不要結婚好。”
他搖了搖頭。“在這種情況下義兄義妹是行不通的。如果你是我的親妹妹,那便是另外一回事了,我會帶著你,而不另找妻子。而現在的情況是,我們的結合要麼非得以婚姻來奉獻和保證,要麼這種結合就不能存在。現實的障礙不允許有其他打算。你難道沒有看到這一點嗎,簡?考慮一下吧——你的堅強的理智會引導你。”
我的確考慮了。我的理智雖然平庸,卻替我指出了這樣的事實:我們並沒有象夫妻那麼彼此相愛,因而斷言我們不應當結婚。於是我這麼說。“聖,約翰,”我回答,“我把你當作哥哥——你把我當作妹妹,就讓我們這麼繼續下去吧。”
“我們不能——我們不能,”他毅然決然地回答,“這不行。你已經說過要同我一起去印度。記轉—你說過這話。”
“有條件的。”
“行呵——行呵。在關鍵的問題上——同我一起離開英國,在未來的工作中同我合作——你沒有反對。你已經等於把你的手放在犁軛下了,你說話算數,不會縮回去。你面前只有一個目標——如何把你做的工作出色地做好,把你複雜的興趣、情感、想法、願望、目標弄得更單純一點吧,把一切考慮匯成一個目的:全力以赴,有效地完成偉大的主的使命。要這麼做,你得有個幫手——不是一個兄長,那樣的關係太鬆散,而是一個丈夫。我也不需要一個妹妹。妹妹任何時候都可以從我身邊帶走。我要的是妻子,我生活中能施予有效影響的唯一伴侶,一直維持到死亡。”
他說話的時候我顫抖著。我感覺到他的影響透入我骨髓——他捆住了我的手腳。
“別在我身上動腦筋了,到別的地方找一個吧,聖·約翰。找一個適合你的。”
“你的意思是一個適合我目標的——適合我天職的。我再次告訴你,我不是作為微不足道的個人——一個帶著自私自利觀念的男人,而希望結婚的,卻是作為一個傳教士。”
“我會把我的精力獻給傳教士——他所需要的就是這個——而不是我本人。我對於他來說,無非等於是把果殼加到果仁上,而他並不需要果殼一類的東西:我要把它們保留著。”
“你不能——也不應該。你想上帝會對半心半意的獻身表示滿意嗎?他會接受部份的犧牲嗎?我所擁護的是上帝的事業,我是把你招募到他的旗幟下的。我不能代表上帝接受三心二意的忠誠,非得死心塌地不可。”
“呵!我會把我的心交給上帝,”我說,“你並不需要它。”
讀者呵,我不能保證我說這句話的語氣和伴隨著的感情里,有沒有一種克制的嘲弄。我向來默默地懼怕聖·約翰,因為我不了解他。他使我感到敬畏,因為總能讓我吃不准。他身上有多少屬於聖人,有多少屬於凡人,我一直難以分辨。但這次談話卻給了我啟示,在我眼皮底下展開著對他本性的剖析。我看到了他的錯誤,並有所理解。我明白,我坐在歐石南岸邊那個漂亮的身軀後面時,我是坐在一個同我一樣有錯的男人跟前。面罩從他冷酷和專橫的面孔上落下。我一旦覺得他身上存在著這些品質,便感到他並非完美無缺了,因而也就鼓起了勇氣。我與一位同等的人在一起——我可以與他爭辯——如果認為妥當,還可以抗拒。
我說了最後一句話後,他沉默了。我立刻大膽地抬頭去看他的面容。他的目光對著我,既表示子驚訝,又露出了急切的探詢之情。“她可在嘲弄?是嘲弄我嗎?”這目光仿佛說。
“非常願意,”他回答道。一邊站了起來,快步朝隘口走了一小段路,猛地躺倒在一塊隆起的歐石南地上,靜靜地躺著。
“我不得不看到並承認,我可以做他要我做的事,”我沉思起來,“如果能讓我活命的話。但我覺得,在印度的太陽照射下,我活不了太久——那又怎麼樣呢?他又不在乎。我的死期來臨時,他會平靜而神聖地把我交付給創造了我的上帝。我面前的情況非常明白。離開英國,就是離開一塊親切而空蕩的土地——羅切斯特先生不在這裡。而即使他在,同我又有什麼關係呢?現在我就是要沒有他而活下去。沒有比這麼日復一日地苟延殘喘更荒唐更軟弱了,仿佛我在等待不可能發生的情況變化,從而把我和他連結在一起。當然(如聖·約翰曾說過的那樣)我得在生活中尋找新的樂趣,來替代己經失去的。而他現在所建議的工作,豈不正是人所能接受,上帝所能賜予的最好的工作?從其高尚的目的和崇高的結果來看,豈不是最適合來填補撕裂的情感和毀滅的希望所留下的空白?我相信我必須說,是的——然而我渾身發抖了。哎呀!要是我跟著他,我就拋棄了我的一半。我去印度就是走向過早的死亡。
而離開英國到印度和離開印度到墳墓之間的空隙,又是如何填補呢?我也看得清清楚楚。為了使聖·約翰滿意,我會忙個不停,直弄得肌肉酸痛。我會使他滿意——做得絲毫不辜負他的希望。要是我真的跟他去了——要是我真的作出他所慫恿的犧牲,那我會做得很徹底。我會把一切心靈和肉體——都扔到聖壇上,作出全部犧牲。他決不會愛我,但他會讚許我的做法。我會向他顯示他尚未見過的能力和他從不表示懷疑的才智。不錯,我會像他那樣奮力工作,像他那樣毫無怨言。”
“那麼有可能同意他的要求了,除了一條,可怕的一條。也就是他要我做他的妻子,而他那顆為丈夫的心,並不比那邊峽谷中小溪泛起泡沫流過的陰沉的巨岩強多少。他珍視我就象士兵珍視一個好的武器,僅此而已。不同他結婚,這決不會使我擔憂。可是我能使他如願以償——冷靜地將計劃付諸實踐——舉行婚禮嗎?我能從他那兒得到婚戒,受到愛的一切禮遇(我不懷疑他會審慎地做到)而心裡卻明白完全缺乏心靈的交流?我能忍受他所給予的每份愛是對原則的一次犧牲這種意識嗎?不,這樣的殉道太可怕了。我決不能承受。我可以作為他的妹妹,而不是他的妻子來陪伴他,我一定要這麼告訴他。”
我朝土墩望去,他躺在那裡,一動不動,像根倒地的柱子。他的臉朝著我,眼睛閃著警覺銳利的光芒。他猛地立起向我走來。
“我準備去印度,要是我可以自由自在地去。”
“你的回答需要解釋一下,”他說,“不清楚。”
“你至今一直是我的義兄,而我是你的義妹。讓我們這麼過下去吧,你我還是不要結婚好。”
他搖了搖頭。“在這種情況下義兄義妹是行不通的。如果你是我的親妹妹,那便是另外一回事了,我會帶著你,而不另找妻子。而現在的情況是,我們的結合要麼非得以婚姻來奉獻和保證,要麼這種結合就不能存在。現實的障礙不允許有其他打算。你難道沒有看到這一點嗎,簡?考慮一下吧——你的堅強的理智會引導你。”
我的確考慮了。我的理智雖然平庸,卻替我指出了這樣的事實:我們並沒有象夫妻那麼彼此相愛,因而斷言我們不應當結婚。於是我這麼說。“聖,約翰,”我回答,“我把你當作哥哥——你把我當作妹妹,就讓我們這麼繼續下去吧。”
“我們不能——我們不能,”他毅然決然地回答,“這不行。你已經說過要同我一起去印度。記轉—你說過這話。”
“有條件的。”
“行呵——行呵。在關鍵的問題上——同我一起離開英國,在未來的工作中同我合作——你沒有反對。你已經等於把你的手放在犁軛下了,你說話算數,不會縮回去。你面前只有一個目標——如何把你做的工作出色地做好,把你複雜的興趣、情感、想法、願望、目標弄得更單純一點吧,把一切考慮匯成一個目的:全力以赴,有效地完成偉大的主的使命。要這麼做,你得有個幫手——不是一個兄長,那樣的關係太鬆散,而是一個丈夫。我也不需要一個妹妹。妹妹任何時候都可以從我身邊帶走。我要的是妻子,我生活中能施予有效影響的唯一伴侶,一直維持到死亡。”
他說話的時候我顫抖著。我感覺到他的影響透入我骨髓——他捆住了我的手腳。
“別在我身上動腦筋了,到別的地方找一個吧,聖·約翰。找一個適合你的。”
“你的意思是一個適合我目標的——適合我天職的。我再次告訴你,我不是作為微不足道的個人——一個帶著自私自利觀念的男人,而希望結婚的,卻是作為一個傳教士。”
“我會把我的精力獻給傳教士——他所需要的就是這個——而不是我本人。我對於他來說,無非等於是把果殼加到果仁上,而他並不需要果殼一類的東西:我要把它們保留著。”
“你不能——也不應該。你想上帝會對半心半意的獻身表示滿意嗎?他會接受部份的犧牲嗎?我所擁護的是上帝的事業,我是把你招募到他的旗幟下的。我不能代表上帝接受三心二意的忠誠,非得死心塌地不可。”
“呵!我會把我的心交給上帝,”我說,“你並不需要它。”
讀者呵,我不能保證我說這句話的語氣和伴隨著的感情里,有沒有一種克制的嘲弄。我向來默默地懼怕聖·約翰,因為我不了解他。他使我感到敬畏,因為總能讓我吃不准。他身上有多少屬於聖人,有多少屬於凡人,我一直難以分辨。但這次談話卻給了我啟示,在我眼皮底下展開著對他本性的剖析。我看到了他的錯誤,並有所理解。我明白,我坐在歐石南岸邊那個漂亮的身軀後面時,我是坐在一個同我一樣有錯的男人跟前。面罩從他冷酷和專橫的面孔上落下。我一旦覺得他身上存在著這些品質,便感到他並非完美無缺了,因而也就鼓起了勇氣。我與一位同等的人在一起——我可以與他爭辯——如果認為妥當,還可以抗拒。
我說了最後一句話後,他沉默了。我立刻大膽地抬頭去看他的面容。他的目光對著我,既表示子驚訝,又露出了急切的探詢之情。“她可在嘲弄?是嘲弄我嗎?”這目光仿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