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從第二代企業家開始,就把參與社會改造、興辦公益作為自己的使命,在晚清到民國的歷史上,凡諸興學、辦教育、社區改造和建設事業,甚至國家的民主化進程,都有這些企業家的身影,抗戰時期企業家的"星期五聚餐會",是各界人士民主的懇談場所,為爭取民主,反對獨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可惜的是,中國歷史每代的成就,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候,大多會被清零,用IT的術語,就是給格式化了,然後大家從頭再來,從零做起。中國近代三代企業家,連同他們的經營方式、經驗和企業文化,乃至他們的精神、抱負,最後也都遭到了格式化的命運。等到中國人再一次需要從事市場經濟,培育自己的企業家的時候,基本上只好從頭開始,前輩的成果,僅僅剩下一點點的孑遺,剩下的老一輩人,只是在中信、光大和民生銀行的創建中,發揮了一點餘熱。其他的企業家,只能從頭摸索起,好像我們中國人,此前的百多年,都白過了似的。

  好友傅國涌,經過多年的資料爬梳和實地考察,把這些"大商人"中的一些的一麟一爪,給人們呈現出來,敘述嚴謹,有板有眼,文字如以往一樣清晰、耐讀,開卷有益。每個現在的中國實業家,或者有志於做實業家的人,都應該看一看。

  洋人的八股取士

  西方人在近代中國的口碑不好,這是自然的事,因為他們是打破中國大門進來的。

  在中國讀書人的筆下,洋人在中國做了很多很多的事,當然都是壞事。其中有一些事西方人雖然並沒有做,但也在他們的想像之內,比如我們的人說洋教士拍花、挖心肝做藥、取中國人的眼睛加鉛煉銀子,說早在萊特兄弟沒發明飛機之前洋兵就坐著能飛的東西在北京上空飛,還會放一種用氣流傷人的"氣槍"之類。但有一些安在洋人頭上的事情,是他們做夢也想不到的,洋人的八股取士就是一個。

  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英國人曾經短時間占據過浙江的定海,英國人在定海都幹了些什麼,朝廷大員們當時是一盆糨糊,糊裡糊塗,不過倒很快傳出洋人在那裡開科取士的消息,說的是有鼻子有眼:"庚子秋,聞夷逆酋長在定海開科,應試得四十餘人,只剔去未完卷之人,余皆中試。題系'中天下而立'二句,榜發後,飭各生領旗匾銀,每名領到數百元,酋長悉請入船,帶見國王,當即往粵東而去。"(劉長華:《鴉片戰爭史料》,《鴉片戰爭》第三冊,第147頁。)

  我們實在不能不佩服中國人的想像力,英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剛剛打下一個孤懸海外的小縣城,就開科取士,竟然還能用《四書章句》出題,只是錄取的時候有些草草,凡是答完了卷的統統取上。不知是嘲笑老外辦事不講規矩呢,還是羨慕人家的寬鬆。

  雖然英國人已經打上門來,而且把中國人打得臉面丟盡,一敗塗地,但是讓中國人尤其是讀書人睜開眼睛看看他們還是挺難。我們這些熟讀聖賢之書的學究們,非要想當然地以為紅頭髮藍眼睛的英國人也跟自己一樣,用的是方塊漢字,讀的是子曰詩云。雖然仗是我們敗了,但勝利者卻偏偏對中國的酸儒生青眼有加,亂七八糟取上一堆帶去見他們的國王,想必是有大用的。

  無獨有偶,事隔近60年後,八國聯軍再一次打將上來,這次不僅門被打破了,居然得寸進尺,在太和殿前跑起馬來了。於是乎消息又傳出來了,先是說我們京城那位曾經做過狀元如夫人的名妓賽金花泡上了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就睡在紫禁城裡,然後賽金花就跟瓦德西吹枕邊風,說是"滿清蒐人材,在八股試帖,將相於斯出焉"。老瓦還真的從諫如流,"瓦乃於金台書院考試,學期懸榜如昔,文題'以不教民戰',詩題'飛斾入秦中'。試日,人數溢額,瓦為評判甲乙,考得獎金者,咸忻忻然有喜色"(柴萼:《庚辛紀事》,《義和團》第一冊,第318頁)。似乎是由於有了賽名妓做參謀,老瓦的這次考試弄得比當年的英國人像樣得多,不僅考八股文,而且還有試帖詩,只是題目出得有點惡毒,文題雖然也出自四書,但卻有隻叫我們單方面愛好和平的意思,詩題就更惡,居然想打入秦中,明擺著是要毀我們逃到陝西的小朝廷。

  用西方文字有沒有可能做出八股文來?鄙人對語言學一竅不通,不敢下斷言,但至少西方人作不出來,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會有這根筋。什麼算"國粹"?如果是一國獨有而他國絕對沒有的就算國粹,那麼八股文篤定要算一個。這玩意兒是中國人自隋唐科舉取士以來,琢磨了幾百年才琢磨出來的,命題作文,起承轉合,兩兩對仗,句句壓韻,既要闡發題目,又不能碰到題目上的一個字,這樣奇妙的文字遊戲,試問這個世界上還能有哪一個民族能想得出來?但是,八股文能夠流行起來,甚至在幾乎所有有出息的文人的抵制下流行開來,關鍵是科舉考試的拉動。科舉這東西不僅讓天下的英雄盡入了皇帝的彀中,其實是連狗熊也鑽進去了。科舉考試與八股相結合,真是如虎添翼,使考試成了設有重重機關的貓捉老鼠的遊戲,只要進去了,沒有相當的定力就別想出來。明清兩代,從弱冠起,一直考到鬚髮盡白連個秀才也沒有考上卻生命不息考試不止的大有人在,據說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順天鄉試,有位叫黃章的考生已經達到了百歲,真的叫人沒法不佩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