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黃昏日落,暮色蒼茫,這獨立郊外、無人問津的梅花,何以能夠承受這淒涼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獨自愁」,這與上句的「寂寞」相呼應。驛外斷橋、暮色、黃昏,本已寂寞愁苦不堪,卻又更添淒風冷雨,孤苦之情也就更深一層。「更著」這兩個字力重千鈞,前三句似是將梅花困苦的處境描寫已盡,但第二句「更著風和雨」猶如一記重錘將前面的「極限」打得粉碎。這種愁苦仿佛無人能夠承受,至此感情的渲染已達到高潮,然而儘管環境是如此的冷峻,它還是「開」了!它,「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道源);它,「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楊維楨)。上闋四句,都是在描寫梅花處境的惡劣、但是只一個「開」字,梅花的倔強、頑強就已不言自明。

  春天,百花怒放,爭奇鬥豔,而梅花卻不去「苦爭春」,凌寒先發,只有迎春報春的赤誠。梅花並非有意相爭,即使「群芳」有嫉妒的心思,那也是它們自己的事情,就讓它們去嫉妒吧。在這裡,寫物與寫人,完全交織在了一起。草木無情,花開花落,是自然現象。其中卻暗含著詞人的不幸遭遇,同時也對那些苟且偷安者的無恥行徑進行了揭露和抨擊。說「爭春」,是暗喻人事,因為「妒」是草木所不能有的。這兩句表現出陸游性格的孤高,決不與爭寵邀媚、阿諛逢迎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崚嶒傲骨。

  最後幾句,把梅花的「獨標高格」,又推進了一層:「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闋的寂寞無主、黃昏日落、風雨交侵等悽慘的境遇。這句七個字卻有四次頓挫,梅花不堪雨驟風狂的摧殘,紛紛凋落了。落花委地,與泥水混雜,難以分辨何者是花,何者是泥。從「碾」字,顯示出摧殘者的無情,被摧殘者的悽慘境遇,這是第三層。結果呢,梅花被摧殘、被踐踏而化作了灰塵。梅花的命運是如此悲慘,簡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讀者已經融入了詞作所透露出的情感之中。但是詞人的目的決不是僅僅為了寫梅花的悲慘遭遇,引起人們的同情,這些仍然只是鋪墊,是蓄勢,是為了把下句的詞意推上最高峰。雖說梅花凋落了,被踐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塵灰了,但它依然香如故,仍然不屈服於寂寞無主、風雨交侵的處境,只是儘自己所能,一絲一毫也不會改變。

  詩人筆下的梅花

  古往今來詠花的詩詞歌賦,以梅為題材的最多,或者是讚嘆梅花風韻獨勝,或者是讚嘆梅花神形俱清,或者是讚嘆梅花標格秀雅,或者是讚嘆梅花節操凝重。南朝宋人陸凱在《贈范曄》詩中,以梅花作為傳達友情的信物,別具一格: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唐人的詠梅詩,除了寫閨怨、傳友情、寄託身世之外,出現了雖以模擬物象為主,但卻含有美好意蘊的佳作。詠梅的作品到了宋代以後,借梅傳友情抒閨怨的逐漸減少,而寫梅花意象之美,贊梅花標格之貞的則日漸增多。

  宋人喜歡梅花蔚然成風,並且為後世留下了不少植梅、賞梅、畫梅、寫梅的趣聞佳話。眾所周知的有那位卜居西湖的林和靖處士,他的一聯「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有如石破天驚,為兩宋以來的詩壇所傾倒,成了遺響千古的梅花絕唱,以致於「疏影」、「暗香」二詞還成了後人填寫梅詞的調名。南宋詩人王十朋甚至斷言:「暗香和月入佳句,壓盡千古無侍才。」何以反響如此之大呢?蓋因以「疏影」、「暗香」寫梅,形神兼備,曲盡梅之風姿;又以水、月陪襯,更能凸顯梅花耐孤寂寒冷,不趨時附勢的高貴品格。「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陸游的這句名詩,可視為宋人愛梅心態的生動寫照。在這股強大的熱潮推動下,宋代的詩人詞客大多有多首梅花詩詞存世。如陳亮有梅詞9首,蘇軾有梅詩50餘首,更有那位堪稱「詠梅專業戶」的張道洽,一生寫梅詩300多首,且「篇有意,句有韻」(元代詩人方回贊語),被傳為詠梅史上的佳話。據載,南宋初有個叫黃大輿的,搜集諸詠家梅詞400多闕,輯為《梅苑》詞集,可見當時文人詠梅風氣之盛。而建炎以後,詞家填寫的梅詞就更多了。

  詠家蜂起,名流加盟,詩詞並茂,量多質好,可以視為兩宋詠梅熱中的一大亮點。從更深的層次看,一種時代風尚的形成,總是有其社會根源的。唐代人喜歡牡丹,而宋代人則偏愛梅花,看似只是時尚的差異,其實所折射出來的是唐代的輝煌與宋代的貧弱。盛唐時期的中國,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國富民安,因此象徵著華美富貴的牡丹便走進了人們的審美視野,從而催生出了「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詩句)的時尚盛況來。與唐代相比,宋代是一個積貧積弱的王朝,開國伊始就處在外強的凌辱之下,南遷以後,更是江河日下,風雨飄搖。於是,長期生活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中,內心敏感脆弱的文化人,便對堅貞不屈、孤傲自潔的梅花產生了日趨濃烈的欽佩感,把她視為抒懷詠志的最佳對象。如果說生活在南宋中前期的陸游、陳亮、辛棄疾等人,他們以梅花的標格來比擬自己,意在表現抗金圖存的愛國之志的話;那麼到了南宋末年在宋亡已成定局的情勢下,很多正直文人的詠梅之作,則是在表達他們學習梅花潔身自好,寧可當亡宋遺民也不願意委身事元的悲苦無奈的心態。正因為有這樣動盪變化的社會背景,宋代文人才生發出了化不開的梅花情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