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寫景至此,全是用的白描手法,下面則有所變化。「彩舟」、「星河」兩句一聯,頓時增添了明麗之色。然而詞拍已到了上片的歇處,故而筆墨就此斂住,以「畫圖難足」一句,抒發詞人讚美嗟賞的情懷,頗有大家風範。「彩舟雲淡」,寫日落江天;「星河鷺起」,描摹夕夜的洲渚。
詞的下闋,詞人的筆鋒一轉,另換一幅筆墨,感嘆六朝皆因荒淫而相繼滅亡的史實。悲恨榮辱,留作後人憑弔;往事無痕,唯見秋草淒碧,觸目驚心。「門外樓頭」,用杜牧《台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的句子加以點染,也是非常簡潔有力的。用「念往昔」三字拉開了時空的反差,指出六朝的統治者全都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以致陳後主,當敵軍已兵臨城下之時,他卻還在擁著一群嬪妃尋歡作樂。六朝君主就像走馬燈似地一個接一個地國破家亡,悲恨相繼不斷。對此詞人發出了深深的感嘆:古往今來人們懷古嘆今,不過都是空發興亡的感慨,六朝舊事隨著東逝的江水一去不復返了,剩下的只有幾縷寒煙和一片綠色的衰草。最後詞人借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詩意,指出六朝亡國的教訓已被人們忘記了。這結尾的三句借古諷今,寓意深刻。
此詞抒發攬金陵勝跡,懷古人之情,是詞人別創一格、非同凡響的傑作,這首詞作大約寫於詞人再次罷相、出任江寧知府的時候。詞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無聊的時候流連於自然風光的情懷。作為一個偉大的改革家、思想家,他站得高看得遠。這首詞通過對六朝歷史教訓的認識,表達了他對北宋社會現實的不滿,透露出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同時,這首詞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它體現了詞人「一洗五代舊習」的文學主張。北宋當時的詞壇雖然已有晏殊、柳永這樣一批著名的詞人,但是都沒有突破「詞為艷科」的藩籬,詞風柔弱無力。王安石的這首詞全篇意境開闊,把壯麗的景色和歷史內容和諧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歷代詩餘》引《古今詞話》說:「金陵懷古,諸公寄調《桂枝香》者三十餘家,惟王介甫為絕唱。」王安石一生雖然寫詞很少,但這首詞卻是可以千古傳唱的。
陳後主與《後庭花》
魏晉南北朝的最後一位皇帝陳後主,與其說他是一位政治家倒不如說他是一位天才的音樂家。陳後主名叫陳叔寶,是一個完全不懂國事,只知道喝酒享樂的人,陳後主寵愛的貴妃張麗華本是歌妓出身,史載她髮長七尺,光可鑑人,陳後主對她一見鍾情,據說即使是在朝堂之上,還常讓她坐在膝上與大臣共商國事。陳後主耽於享樂,大興土木,建造了三座豪華的樓閣,讓他的寵妃們住在裡面。身邊的宰相江總、尚書孔范等人,也只會逢迎拍馬,玩玩文字遊戲而已,從來不把國家大事放在心上。他們喝酒吟詩,製作俗艷的詩詞,如《玉樹後庭花》、《臨春樂》等,而且都配上曲子。陳後主還專門挑選了一千多個宮女,專門演唱他們「創作」出來的這些靡靡之音。
陳後主這樣窮奢極欲,他對百姓的搜刮當然非常殘酷。百姓被逼得過不了日子,流離失所,到處可見倒斃的屍體。大臣傅縡(音:宰)上奏章說:「現在已經到了天怒人怨、眾叛親離的境地了。這樣下去,恐怕我們的王朝就要完了。」陳後主一看奏章就火了,派人對傅縡說:「你能認錯改過嗎?如果願意改過,我就寬恕你。」傅縡說:「我的心同我的面貌一樣。如果我的面貌可以改,我的心才可以改。」陳後主惱羞成怒,就把傅縡殺了。
陳後主又過了五年荒唐的生活。這時候,北方的隋朝漸漸強大起來,決心滅掉南方的陳朝。
公元588年,隋文帝造了大批大小戰船,派他的兒子晉王楊廣、丞相楊素擔任元帥,賀若弼、韓擒虎為大將,率領五十一萬大軍,分兵八路,準備渡江進攻陳朝。隋文帝親自下達討伐陳朝的詔書,宣布陳後主二十條罪狀,還把詔書抄寫了三十萬張,派人帶到江南各地去散發。陳朝的百姓已經恨透了陳後主,看到了隋文帝的詔書,人心更加動搖起來。
楊素率領的水軍從永安出發,乘幾千艘黃龍大船沿著長江東下,滿江都是旌旗,戰士的盔甲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陳朝的江防守兵看了,被嚇呆了,哪裡還有抵抗的勇氣。其它幾路隋軍也都順利地開到江邊。北路賀若弼的人馬到了京口,韓擒虎的人馬到了姑孰。江邊陳軍守將告急的警報接連不斷地送到建康。
陳後主正跟寵妃、大臣們醉得七顛八倒,他收到警報,連拆都沒有拆,就往床下一丟了事。後來,警報越來越緊了。有的大臣一再請求商議抵抗隋兵的事,陳後主才召集大臣商議。陳後主說:「東南是個福地,以前北齊來攻過三次,北周也來了兩次,都失敗了。這次隋兵來,還不是一樣來送死,沒有什麼可怕的。」
他的寵臣孔范也附和看說:「陛下說得對。我們有長江天險,隋兵又不長翅膀,難道能飛得過來!這一定是守江的官員想貪功,故意造出這個假情報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根本不把隋兵進攻當作一回事,笑話了一陣,又照樣叫歌女奏樂,喝起酒來。
公元589年正月,賀若弼的人馬從廣陵渡江,攻克京口;韓擒虎的人馬從橫江渡江到採石,兩路隋軍逼近建康。到了這個火燒眉毛的時候,陳後主才有些清醒。城裡的陳軍還有十幾萬人,但是陳後主手下的寵臣江總、孔范一夥都不懂得怎麼指揮。陳後主急得哭哭啼啼,手足無措。隋軍順利地攻進建康城,陳軍將士被俘的被俘,投降的投降。
詞的下闋,詞人的筆鋒一轉,另換一幅筆墨,感嘆六朝皆因荒淫而相繼滅亡的史實。悲恨榮辱,留作後人憑弔;往事無痕,唯見秋草淒碧,觸目驚心。「門外樓頭」,用杜牧《台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的句子加以點染,也是非常簡潔有力的。用「念往昔」三字拉開了時空的反差,指出六朝的統治者全都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以致陳後主,當敵軍已兵臨城下之時,他卻還在擁著一群嬪妃尋歡作樂。六朝君主就像走馬燈似地一個接一個地國破家亡,悲恨相繼不斷。對此詞人發出了深深的感嘆:古往今來人們懷古嘆今,不過都是空發興亡的感慨,六朝舊事隨著東逝的江水一去不復返了,剩下的只有幾縷寒煙和一片綠色的衰草。最後詞人借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詩意,指出六朝亡國的教訓已被人們忘記了。這結尾的三句借古諷今,寓意深刻。
此詞抒發攬金陵勝跡,懷古人之情,是詞人別創一格、非同凡響的傑作,這首詞作大約寫於詞人再次罷相、出任江寧知府的時候。詞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無聊的時候流連於自然風光的情懷。作為一個偉大的改革家、思想家,他站得高看得遠。這首詞通過對六朝歷史教訓的認識,表達了他對北宋社會現實的不滿,透露出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同時,這首詞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它體現了詞人「一洗五代舊習」的文學主張。北宋當時的詞壇雖然已有晏殊、柳永這樣一批著名的詞人,但是都沒有突破「詞為艷科」的藩籬,詞風柔弱無力。王安石的這首詞全篇意境開闊,把壯麗的景色和歷史內容和諧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歷代詩餘》引《古今詞話》說:「金陵懷古,諸公寄調《桂枝香》者三十餘家,惟王介甫為絕唱。」王安石一生雖然寫詞很少,但這首詞卻是可以千古傳唱的。
陳後主與《後庭花》
魏晉南北朝的最後一位皇帝陳後主,與其說他是一位政治家倒不如說他是一位天才的音樂家。陳後主名叫陳叔寶,是一個完全不懂國事,只知道喝酒享樂的人,陳後主寵愛的貴妃張麗華本是歌妓出身,史載她髮長七尺,光可鑑人,陳後主對她一見鍾情,據說即使是在朝堂之上,還常讓她坐在膝上與大臣共商國事。陳後主耽於享樂,大興土木,建造了三座豪華的樓閣,讓他的寵妃們住在裡面。身邊的宰相江總、尚書孔范等人,也只會逢迎拍馬,玩玩文字遊戲而已,從來不把國家大事放在心上。他們喝酒吟詩,製作俗艷的詩詞,如《玉樹後庭花》、《臨春樂》等,而且都配上曲子。陳後主還專門挑選了一千多個宮女,專門演唱他們「創作」出來的這些靡靡之音。
陳後主這樣窮奢極欲,他對百姓的搜刮當然非常殘酷。百姓被逼得過不了日子,流離失所,到處可見倒斃的屍體。大臣傅縡(音:宰)上奏章說:「現在已經到了天怒人怨、眾叛親離的境地了。這樣下去,恐怕我們的王朝就要完了。」陳後主一看奏章就火了,派人對傅縡說:「你能認錯改過嗎?如果願意改過,我就寬恕你。」傅縡說:「我的心同我的面貌一樣。如果我的面貌可以改,我的心才可以改。」陳後主惱羞成怒,就把傅縡殺了。
陳後主又過了五年荒唐的生活。這時候,北方的隋朝漸漸強大起來,決心滅掉南方的陳朝。
公元588年,隋文帝造了大批大小戰船,派他的兒子晉王楊廣、丞相楊素擔任元帥,賀若弼、韓擒虎為大將,率領五十一萬大軍,分兵八路,準備渡江進攻陳朝。隋文帝親自下達討伐陳朝的詔書,宣布陳後主二十條罪狀,還把詔書抄寫了三十萬張,派人帶到江南各地去散發。陳朝的百姓已經恨透了陳後主,看到了隋文帝的詔書,人心更加動搖起來。
楊素率領的水軍從永安出發,乘幾千艘黃龍大船沿著長江東下,滿江都是旌旗,戰士的盔甲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陳朝的江防守兵看了,被嚇呆了,哪裡還有抵抗的勇氣。其它幾路隋軍也都順利地開到江邊。北路賀若弼的人馬到了京口,韓擒虎的人馬到了姑孰。江邊陳軍守將告急的警報接連不斷地送到建康。
陳後主正跟寵妃、大臣們醉得七顛八倒,他收到警報,連拆都沒有拆,就往床下一丟了事。後來,警報越來越緊了。有的大臣一再請求商議抵抗隋兵的事,陳後主才召集大臣商議。陳後主說:「東南是個福地,以前北齊來攻過三次,北周也來了兩次,都失敗了。這次隋兵來,還不是一樣來送死,沒有什麼可怕的。」
他的寵臣孔范也附和看說:「陛下說得對。我們有長江天險,隋兵又不長翅膀,難道能飛得過來!這一定是守江的官員想貪功,故意造出這個假情報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根本不把隋兵進攻當作一回事,笑話了一陣,又照樣叫歌女奏樂,喝起酒來。
公元589年正月,賀若弼的人馬從廣陵渡江,攻克京口;韓擒虎的人馬從橫江渡江到採石,兩路隋軍逼近建康。到了這個火燒眉毛的時候,陳後主才有些清醒。城裡的陳軍還有十幾萬人,但是陳後主手下的寵臣江總、孔范一夥都不懂得怎麼指揮。陳後主急得哭哭啼啼,手足無措。隋軍順利地攻進建康城,陳軍將士被俘的被俘,投降的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