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銀漢:銀河。
暗度:悄悄渡過。
金風玉露:指秋風白露。李商隱《辛未七夕》: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忍顧:怎忍回視。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語出宋玉《高唐賦》。
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故事,漢魏以來一直吟唱不絕。《鵲橋仙》原是為歌頌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而創作的樂曲。而秦觀的這首《鵲橋仙》也正是吟詠這一神話的。
借牛郎織女的故事,以超人間的方式表現人間的悲歡離合,古已有之,如《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隱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歐陽修、柳永、蘇軾、張先等人也都曾吟詠過這一題材,雖然遣詞造句各異,卻都因襲了「歡娛苦短」的傳統主題,格調哀婉、淒楚。相形之下,秦觀的這首詞堪稱獨出機杼,立意高遠。能夠另闢蹊徑,融寫景、抒情和議論於一體,迥出前人之上。
纖細的彩雲在賣弄她的聰明才智,精巧的雙手編織出絢麗的圖案;隔著銀河的牛郎織女在等待著相見,暗暗傳遞著長期分別的愁怨。銀河啊,儘管你迢迢萬里邈無邊際,今夜,他們踏著鵲橋在你河邊會面。金色的秋風,珍珠般的甘露,一旦閃電似的相互撞擊便也會情意綿綿:哪怕每年只有這可憐的一次,也抵得上人間的千遍萬遍!攝魂奪魄的蜜意柔情,秋水般澄澈,長河般滔滔不斷;千盼萬盼盼來這難得的佳期,火一般熾熱卻又夢一般空幻。啊,怎能忍心回頭把歸路偷看——真希望喜鵲搭成的長橋又長又遠。只要兩個人心心相印——太陽般長久,宇宙般無限;儘管一年一度相聚,也勝過那朝朝歡會,夜夜相伴。
這首詞以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為依託,想像超出天外,而意境落在人間,構思極為巧妙。上闋重點敘寫兩星相會。「纖雲弄巧」的美景與七夕良辰彼此襯托。星流如飛,可以看出相會心情的迫切,畢竟一年一次,等待太久,因此疾飛之中,恨意未消。歇拍以二星秋夕相逢與人間長相廝守作為對比,揭示出二星七夕相會的意義其實遠在人間之上。上闋的境界輕柔超逸,寫愛寫恨都非常貼切到位。寫佳期相會的盛況,「纖雲弄巧」二句,為牛郎織女每年一度的聚會渲染氣氛,用墨經濟,筆觸輕盈。「銀漢迢迢暗度」寫牛郎織女渡河赴會的情節。「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則由敘述轉為議論,表達出詞人的愛情理想:他們雖然難得見面,仍然是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會,在那清涼的秋風白露中,他們互訴衷腸,傾吐心聲,是那樣富有詩情畫意!這豈不遠遠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下片則是寫兩星的依依惜別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織女纏綿此情,猶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夢」,既點出了歡聚的短暫,又真實地揭示了他們久別重逢後那種如夢似幻的心境。「忍顧鵲橋歸路」,寫牛郎織女臨別前的依戀與悵惘。不說「忍踏」而說「忍顧」,意思就變得更為曲折。「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對牛郎織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這一驚世駭俗、震聾發聵之筆,使全詞升華到了一個嶄新的思想境界。下面接著寫相會。「柔情似水、佳期如夢」二句,不但對仗精工,而且體物細微,極寫相會時的繾綣情態,讓人如夢如幻,如痴如醉。「忍顧」句意思急下。「忍顧」實是「不忍顧」,舊恨剛消,新恨又生,來路轉成舊路,佳期翻成記憶,故其惆悵如此,怨嘆如此。煞拍兩句復又振起,提出愛情的質量是以兩情相悅的長久來衡量的,而並非是以朝暮相守的形式為依據的。顯然,詞人否定的是朝歡暮樂的庸俗生活,歌頌的是天長地久的忠貞愛情。在他的精心提煉和巧妙構思下,古老的題材化為閃光的筆墨,迸發出耀眼的思想火花,從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這首詞將抒情、寫景、議論融為一體。意境新穎,設想奇巧,獨闢蹊徑。寫得自然流暢而又婉約蘊藉,餘味雋永。
全詞寫了牛郎織女的孤獨寂寞,但在寂寞中有提升;寫了牛郎織女的憂傷,但憂傷中又有超脫。這種有入有出的抒情方式明顯是受到蘇軾等人的影響。也許正是因為這一點,沉際飛《草堂詩餘正集》說:「七夕以雙星會少別多為恨,獨謂情長不在朝暮,化臭腐為神奇。」確實,古往今來涉及此題材的作品,大多哀怨滿紙,鮮有達觀之辭,或以七夕一會勝卻人間無數的,輾轉相承便成俗套。從這個角度說,沉際飛以「化臭腐為神奇」之語評說秦觀此詞,並非虛譽。
牛郎與織女
傳說很久以前,山里住著戶人家,老人們都死了,家裡只剩下兄弟倆。老大娶了媳婦,這媳婦心腸狠毒,總想獨占老人留下的家業。她找了個藉口,要和老二分家。老二是個有骨氣的人,就說:「分家可以,我什麼也不要,只要父母留下的那條老黃牛!」嫂嫂聽了很高興。於是,第二天,老二就趕著牛離開了家。走到一座山下,天色已經很晚了。老二想,乾脆就在這住下吧!他砍了好多樹枝,在山坡搭了個棚子,就和老黃牛在這兒落戶了,他和老黃牛相依為命,靠種地養活自己,於是大家都叫他「牛郎」。
暗度:悄悄渡過。
金風玉露:指秋風白露。李商隱《辛未七夕》: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忍顧:怎忍回視。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語出宋玉《高唐賦》。
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故事,漢魏以來一直吟唱不絕。《鵲橋仙》原是為歌頌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而創作的樂曲。而秦觀的這首《鵲橋仙》也正是吟詠這一神話的。
借牛郎織女的故事,以超人間的方式表現人間的悲歡離合,古已有之,如《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隱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歐陽修、柳永、蘇軾、張先等人也都曾吟詠過這一題材,雖然遣詞造句各異,卻都因襲了「歡娛苦短」的傳統主題,格調哀婉、淒楚。相形之下,秦觀的這首詞堪稱獨出機杼,立意高遠。能夠另闢蹊徑,融寫景、抒情和議論於一體,迥出前人之上。
纖細的彩雲在賣弄她的聰明才智,精巧的雙手編織出絢麗的圖案;隔著銀河的牛郎織女在等待著相見,暗暗傳遞著長期分別的愁怨。銀河啊,儘管你迢迢萬里邈無邊際,今夜,他們踏著鵲橋在你河邊會面。金色的秋風,珍珠般的甘露,一旦閃電似的相互撞擊便也會情意綿綿:哪怕每年只有這可憐的一次,也抵得上人間的千遍萬遍!攝魂奪魄的蜜意柔情,秋水般澄澈,長河般滔滔不斷;千盼萬盼盼來這難得的佳期,火一般熾熱卻又夢一般空幻。啊,怎能忍心回頭把歸路偷看——真希望喜鵲搭成的長橋又長又遠。只要兩個人心心相印——太陽般長久,宇宙般無限;儘管一年一度相聚,也勝過那朝朝歡會,夜夜相伴。
這首詞以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為依託,想像超出天外,而意境落在人間,構思極為巧妙。上闋重點敘寫兩星相會。「纖雲弄巧」的美景與七夕良辰彼此襯托。星流如飛,可以看出相會心情的迫切,畢竟一年一次,等待太久,因此疾飛之中,恨意未消。歇拍以二星秋夕相逢與人間長相廝守作為對比,揭示出二星七夕相會的意義其實遠在人間之上。上闋的境界輕柔超逸,寫愛寫恨都非常貼切到位。寫佳期相會的盛況,「纖雲弄巧」二句,為牛郎織女每年一度的聚會渲染氣氛,用墨經濟,筆觸輕盈。「銀漢迢迢暗度」寫牛郎織女渡河赴會的情節。「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則由敘述轉為議論,表達出詞人的愛情理想:他們雖然難得見面,仍然是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會,在那清涼的秋風白露中,他們互訴衷腸,傾吐心聲,是那樣富有詩情畫意!這豈不遠遠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下片則是寫兩星的依依惜別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織女纏綿此情,猶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夢」,既點出了歡聚的短暫,又真實地揭示了他們久別重逢後那種如夢似幻的心境。「忍顧鵲橋歸路」,寫牛郎織女臨別前的依戀與悵惘。不說「忍踏」而說「忍顧」,意思就變得更為曲折。「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對牛郎織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這一驚世駭俗、震聾發聵之筆,使全詞升華到了一個嶄新的思想境界。下面接著寫相會。「柔情似水、佳期如夢」二句,不但對仗精工,而且體物細微,極寫相會時的繾綣情態,讓人如夢如幻,如痴如醉。「忍顧」句意思急下。「忍顧」實是「不忍顧」,舊恨剛消,新恨又生,來路轉成舊路,佳期翻成記憶,故其惆悵如此,怨嘆如此。煞拍兩句復又振起,提出愛情的質量是以兩情相悅的長久來衡量的,而並非是以朝暮相守的形式為依據的。顯然,詞人否定的是朝歡暮樂的庸俗生活,歌頌的是天長地久的忠貞愛情。在他的精心提煉和巧妙構思下,古老的題材化為閃光的筆墨,迸發出耀眼的思想火花,從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這首詞將抒情、寫景、議論融為一體。意境新穎,設想奇巧,獨闢蹊徑。寫得自然流暢而又婉約蘊藉,餘味雋永。
全詞寫了牛郎織女的孤獨寂寞,但在寂寞中有提升;寫了牛郎織女的憂傷,但憂傷中又有超脫。這種有入有出的抒情方式明顯是受到蘇軾等人的影響。也許正是因為這一點,沉際飛《草堂詩餘正集》說:「七夕以雙星會少別多為恨,獨謂情長不在朝暮,化臭腐為神奇。」確實,古往今來涉及此題材的作品,大多哀怨滿紙,鮮有達觀之辭,或以七夕一會勝卻人間無數的,輾轉相承便成俗套。從這個角度說,沉際飛以「化臭腐為神奇」之語評說秦觀此詞,並非虛譽。
牛郎與織女
傳說很久以前,山里住著戶人家,老人們都死了,家裡只剩下兄弟倆。老大娶了媳婦,這媳婦心腸狠毒,總想獨占老人留下的家業。她找了個藉口,要和老二分家。老二是個有骨氣的人,就說:「分家可以,我什麼也不要,只要父母留下的那條老黃牛!」嫂嫂聽了很高興。於是,第二天,老二就趕著牛離開了家。走到一座山下,天色已經很晚了。老二想,乾脆就在這住下吧!他砍了好多樹枝,在山坡搭了個棚子,就和老黃牛在這兒落戶了,他和老黃牛相依為命,靠種地養活自己,於是大家都叫他「牛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