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嘻嘻!"
他還聽到隱隱約約的笑聲。這使他更加憤怒,也使他辭職的決心更加堅固了。晚上就寫信給何校長,只要說自己患了足疾。但是,倘來挽留,又怎麼辦呢?——也不去。女學堂真不知道要鬧到什麼樣子,自己又何苦去和她們為伍呢?犯不上的。他想。
他於是決絕地將《了凡綱鑑》搬開;鏡子推在一旁;聘書也合上了。正要坐下,又覺得那聘書實在紅得可恨,便抓過來和《中國歷史教科書》一同塞入抽屜里。
一切大概已經打疊停當,桌上只剩下一面鏡子,眼界清淨得多了。然而還不舒適,仿佛欠缺了半個魂靈,但他當即省悟,戴上紅結子的秋帽,徑向黃三的家裡去了。
"來了,爾礎高老夫子!"老缽大聲說。
"狗屁!"他眉頭一皺,在老缽的頭頂上打了一下,說。
"教過了罷?怎麼樣,可有幾個出色的?"黃三熱心地問。
"我沒有再教下去的意思。女學堂真不知道要鬧成什麼樣子。我輩正經人,確乎犯不上醬在一起……"
毛家的大兒子進來了,胖到像一個湯圓。
"阿呀!久仰久仰!……"滿屋子的手都拱起來,膝關節和腿關節接二連三地屈折,仿佛就要蹲了下去似的。
"這一位就是先前說過的高幹亭兄。"老缽指著高老夫子,向毛家的大兒子說。
"哦哦!久仰久仰!……"毛家的大兒子便特別向他連連拱手,並且點頭。
這屋子的左邊早放好一頂斜擺的方桌,黃三一面招呼客人,一面和一個小鴉頭布置著座位和籌馬。不多久,每一個桌角上都點起一枝細瘦的洋燭來,他們四人便入座了。
萬籟無聲。只有打出來的骨牌拍在紫檀桌面上的聲音,在初夜的寂靜中清徹地作響。
高老夫子的牌風並不壞,但他總還抱著什麼不平。他本來是什麼都容易忘記的,惟獨這一回,卻總以為世風有些可慮;雖然面前的籌馬漸漸增加了,也還不很能夠使他舒適,使他樂觀。但時移俗易,世風也終究覺得好了起來;不過其時很晚,已經在打完第二圈,他快要湊成"清一色"〔17〕的時候了。
一九二五年五月一日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五年五月十一日北京《語絲》周刊第二十六期。
〔2〕《袁了凡綱鑑》即《了凡綱鑑》,明代袁黃採錄朱熹《通鑑綱目》編纂而成,共四十卷,清末坊間有刻本流行。袁黃,字坤儀,號了凡,江蘇吳江人,明萬曆進士,還著有《曆法新書》、《群書備考》等。
〔3〕"人生識字憂患始"語見宋代蘇軾《石蒼舒醉墨堂》詩。
〔4〕jú月吉旦即夏曆九月初一。舊時常用花期來指稱月份,九月盛開jú花,稱為jú月。吉旦,初一。
〔5〕高爾基(M。bcdefgh,1868-1936)原名阿列克賽·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A。M。ijkfcl),蘇聯無產階級作家。著有長篇小說《福瑪·高爾傑耶夫》、《母親》和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作者在本篇中讓一個思想極端腐敗、連高爾基的姓名都不了解(以為姓高名爾基)的人物改名高爾礎,這是對當時中國社會上這一伙人醜態的辛辣諷刺,同時也是對於把外國人的姓譯作中國式姓名模樣的譯法的調侃。參看《華蓋集·咬文嚼字(一)》。
〔6〕陽宅先生即所謂"堪輿家",俗稱"風水先生"。他們稱生人的住宅為"陽宅",稱墓地為"陰宅"。
〔7〕番"番餅"的簡稱。舊時我國某些地區稱從外國流入的銀幣為番餅(後來也泛指銀元)。
〔8〕"玉皇香案吏"舊時附庸風雅的文人,常從古人詩詞中摘取詞句作為別號。"玉皇香案吏"見於唐代元稹《以州宅夸於樂天》:"我是玉皇香案吏,謫居猶得住蓬萊。"
〔9〕乩壇扶乩的場所。扶乩是一種迷信活動,由二人扶一丁字形木架,使下垂一端在沙盤上劃字,假託為神鬼所示。
〔10〕蕊珠仙子道教傳說中的仙女,所居之處稱為蕊珠宮。唐代趙嘏《贈道者》:"華蓋飄飄綠鬢翁,往來朝謁蕊珠宮。"
〔11〕青眼《晉書·阮籍傳》載:晉代阮籍以白眼看他憎惡的人,用青眼看他器重的人。後來"加青眼"就被用作表示器重和喜愛。
〔12〕兩儀原指天地,見《易經·繫辭傳》。後也用以指稱男女。
〔13〕書腦線裝書打眼穿線的地方。
〔14〕石勒(274-333)羯族人,西晉末年於山東聚眾起兵,逐漸發展成割據勢力,後滅前趙,建立政權,史稱後趙。
〔15〕"淝水之戰"指公元三八三年,東晉軍隊在安徽淝水以八萬兵力大敗前秦苻堅近百萬大軍的戰役。據《晉書·苻堅載記》:在交戰中苻堅登城遠望;把八公山上的糙木都錯看成是晉軍。成語"糙木皆兵"即由此而來。
〔16〕拓跋氏古代鮮卑族的一支。公元三八六年拓跋[王圭]自立為魏王,後日益強大,據有黃河以北各地。公元三九八年,拓跋[王圭]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稱帝改元,史稱北魏。
示眾
首善之區〔2〕的西城的一條馬路上,這時候什麼擾攘也沒有。火焰焰的太陽雖然還未直照,但路上的沙土仿佛已是閃爍地生光;酷熱滿和在空氣裡面,到處發揮著盛夏的威力。許多狗都拖出舌頭來,連樹上的烏老鴉也張著嘴喘氣,——但是,自然也有例外的。遠處隱隱有兩個銅盞〔3〕相擊的聲音,使人憶起酸梅湯,依稀感到涼意,可是那懶懶的單調的金屬音的間作,卻使那寂靜更其深遠了。
只有腳步聲,車夫默默地前奔,似乎想趕緊逃出頭上的烈日。
"熱的包子咧!剛出屜的……"
十一二歲的胖孩子,細著眼睛,歪了嘴在路旁的店門前叫喊。聲音已經嘶嗄了,還帶些睡意,如給夏天的長日催眠。
他旁邊的破舊桌子上,就有二三十個饅頭包子,毫無熱氣,冷冷地坐著。
"荷阿!饅頭包子咧,熱的……"
像用力擲在牆上而反撥過來的皮球一般,他忽然飛在馬路的那邊了。在電桿旁,和他對面,正向著馬路,其時也站定了兩個人:一個是淡黃制服的掛刀的面黃肌瘦的巡警,手裡牽著繩頭,繩的那頭就拴在別一個穿藍布大衫上罩白背心的男人的臂膊上。這男人戴一頂新糙帽,帽檐四面下垂,遮住了眼睛的一帶。但胖孩子身體矮,仰起臉來看時,卻正撞見這人的眼睛了。那眼睛也似乎正在看他的腦殼。他連忙順下眼,去看白背心,只見背心上一行一行地寫著些大大小小的什麼字。
剎時間,也就圍滿了大半圈的看客。待到增加了禿頭的老頭子之後,空缺已經不多,而立刻又被一個赤膊的紅鼻子胖大漢補滿了。這胖子過於橫闊,占了兩人的地位,所以續到的便只能屈在第二層,從前面的兩個脖子之間伸進腦袋去。
禿頭站在白背心的略略正對面,彎了腰,去研究背心上的文字,終於讀起來:
"嗡,都,哼,八,而,……"
胖孩子卻看見那白背心正研究著這發亮的禿頭,他也便跟著去研究,就只見滿頭光油油的,耳朵左近還有一片灰白色的頭髮,此外也不見得有怎樣新奇。但是後面的一個抱著孩子的老媽子卻想乘機擠進來了;禿頭怕失了位置,連忙站直,文字雖然還未讀完,然而無可奈何,只得另看白背心的臉:糙帽檐下半個鼻子,一張嘴,尖下巴。
又像用了力擲在牆上而反撥過來的皮球一般,一個小學生飛奔上來,一手按住了自己頭上的雪白的小布帽,向人叢中直鑽進去。但他鑽到第三——也許是第四——層,竟遇見一件不可動搖的偉大的東西了,抬頭看時,藍褲腰上面有一座赤條條的很闊的背脊,背脊上還有汗正在流下來。他知道無可措手,只得順著褲腰右行,幸而在盡頭髮見了一條空處,透著光明。他剛剛低頭要鑽的時候,只聽得一聲"什麼",那褲腰以下的屁股向右一歪,空處立刻閉塞,光明也同時不見了。
但不多久,小學生卻從巡警的刀旁邊鑽出來了。他詫異地四顧:外面圍著一圈人,上首是穿白背心的,那對面是一個赤膊的胖小孩,胖小孩後面是一個赤膊的紅鼻子胖大漢。他這時隱約悟出先前的偉大的障礙物的本體了,便驚奇而且佩服似的只望著紅鼻子。胖小孩本是注視著小學生的臉的,於是也不禁依了他的眼光,迴轉頭去了,在那裡是一個很胖的奶子,奶頭四近有幾枝很長的毫毛。
"他,犯了什麼事啦?……"
大家都愕然看時,是一個工人似的粗人,正在低聲下氣地請教那禿頭老頭子。
禿頭不作聲,單是睜起了眼睛看定他。他被看得順下眼光去,過一會再看時,禿頭還是睜起了眼睛看定他,而且別的人也似乎都睜了眼睛看定他。他於是仿佛自己就犯了罪似的侷促起來,終至於慢慢退後,溜出去了。一個挾洋傘的長子就來補了缺;禿頭也旋轉臉去再看白背心。
長子彎了腰,要從垂下的糙帽檐下去賞識白背心的臉,但不知道為什麼忽又站直了。於是他背後的人們又須竭力伸長了脖子;有一個瘦子竟至於連嘴都張得很大,像一條死鱸魚。
巡警,突然間,將腳一提,大家又愕然,趕緊都看他的腳;然而他又放穩了,於是又看白背心。長子忽又彎了腰,還要從垂下的糙帽檐下去窺測,但即刻也就立直,擎起一隻手來拚命搔頭皮。
禿頭不高興了,因為他先覺得背後有些不太平,接著耳朵邊就有唧咕唧咕的聲響。他雙眉一鎖,回頭看時,緊挨他右邊,有一隻黑手拿著半個大饅頭正在塞進一個貓臉的人的嘴裡去。他也就不說什麼,自去看白背心的新糙帽了。
忽然,就有暴雷似的一擊,連橫闊的胖大漢也不免向前一蹌踉。同時,從他肩膊上伸出一隻胖得不相上下的臂膊來,展開五指,拍的一聲正打在胖孩子的臉頰上。
"好快活!你媽的……"同時,胖大漢後面就有一個彌勒佛〔4〕似的更圓的胖臉這麼說。
胖孩子也蹌踉了四五步,但是沒有倒,一手按著臉頰,旋轉身,就想從胖大漢的腿旁的空隙間鑽出去。胖大漢趕忙站穩,並且將屁股一歪,塞住了空隙,恨恨地問道:
"什麼?"
胖孩子就像小鼠子落在捕機里似的,倉皇了一會,忽然向小學生那一面奔去,推開他,衝出去了。小學生也返身跟出去了。
他還聽到隱隱約約的笑聲。這使他更加憤怒,也使他辭職的決心更加堅固了。晚上就寫信給何校長,只要說自己患了足疾。但是,倘來挽留,又怎麼辦呢?——也不去。女學堂真不知道要鬧到什麼樣子,自己又何苦去和她們為伍呢?犯不上的。他想。
他於是決絕地將《了凡綱鑑》搬開;鏡子推在一旁;聘書也合上了。正要坐下,又覺得那聘書實在紅得可恨,便抓過來和《中國歷史教科書》一同塞入抽屜里。
一切大概已經打疊停當,桌上只剩下一面鏡子,眼界清淨得多了。然而還不舒適,仿佛欠缺了半個魂靈,但他當即省悟,戴上紅結子的秋帽,徑向黃三的家裡去了。
"來了,爾礎高老夫子!"老缽大聲說。
"狗屁!"他眉頭一皺,在老缽的頭頂上打了一下,說。
"教過了罷?怎麼樣,可有幾個出色的?"黃三熱心地問。
"我沒有再教下去的意思。女學堂真不知道要鬧成什麼樣子。我輩正經人,確乎犯不上醬在一起……"
毛家的大兒子進來了,胖到像一個湯圓。
"阿呀!久仰久仰!……"滿屋子的手都拱起來,膝關節和腿關節接二連三地屈折,仿佛就要蹲了下去似的。
"這一位就是先前說過的高幹亭兄。"老缽指著高老夫子,向毛家的大兒子說。
"哦哦!久仰久仰!……"毛家的大兒子便特別向他連連拱手,並且點頭。
這屋子的左邊早放好一頂斜擺的方桌,黃三一面招呼客人,一面和一個小鴉頭布置著座位和籌馬。不多久,每一個桌角上都點起一枝細瘦的洋燭來,他們四人便入座了。
萬籟無聲。只有打出來的骨牌拍在紫檀桌面上的聲音,在初夜的寂靜中清徹地作響。
高老夫子的牌風並不壞,但他總還抱著什麼不平。他本來是什麼都容易忘記的,惟獨這一回,卻總以為世風有些可慮;雖然面前的籌馬漸漸增加了,也還不很能夠使他舒適,使他樂觀。但時移俗易,世風也終究覺得好了起來;不過其時很晚,已經在打完第二圈,他快要湊成"清一色"〔17〕的時候了。
一九二五年五月一日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五年五月十一日北京《語絲》周刊第二十六期。
〔2〕《袁了凡綱鑑》即《了凡綱鑑》,明代袁黃採錄朱熹《通鑑綱目》編纂而成,共四十卷,清末坊間有刻本流行。袁黃,字坤儀,號了凡,江蘇吳江人,明萬曆進士,還著有《曆法新書》、《群書備考》等。
〔3〕"人生識字憂患始"語見宋代蘇軾《石蒼舒醉墨堂》詩。
〔4〕jú月吉旦即夏曆九月初一。舊時常用花期來指稱月份,九月盛開jú花,稱為jú月。吉旦,初一。
〔5〕高爾基(M。bcdefgh,1868-1936)原名阿列克賽·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A。M。ijkfcl),蘇聯無產階級作家。著有長篇小說《福瑪·高爾傑耶夫》、《母親》和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作者在本篇中讓一個思想極端腐敗、連高爾基的姓名都不了解(以為姓高名爾基)的人物改名高爾礎,這是對當時中國社會上這一伙人醜態的辛辣諷刺,同時也是對於把外國人的姓譯作中國式姓名模樣的譯法的調侃。參看《華蓋集·咬文嚼字(一)》。
〔6〕陽宅先生即所謂"堪輿家",俗稱"風水先生"。他們稱生人的住宅為"陽宅",稱墓地為"陰宅"。
〔7〕番"番餅"的簡稱。舊時我國某些地區稱從外國流入的銀幣為番餅(後來也泛指銀元)。
〔8〕"玉皇香案吏"舊時附庸風雅的文人,常從古人詩詞中摘取詞句作為別號。"玉皇香案吏"見於唐代元稹《以州宅夸於樂天》:"我是玉皇香案吏,謫居猶得住蓬萊。"
〔9〕乩壇扶乩的場所。扶乩是一種迷信活動,由二人扶一丁字形木架,使下垂一端在沙盤上劃字,假託為神鬼所示。
〔10〕蕊珠仙子道教傳說中的仙女,所居之處稱為蕊珠宮。唐代趙嘏《贈道者》:"華蓋飄飄綠鬢翁,往來朝謁蕊珠宮。"
〔11〕青眼《晉書·阮籍傳》載:晉代阮籍以白眼看他憎惡的人,用青眼看他器重的人。後來"加青眼"就被用作表示器重和喜愛。
〔12〕兩儀原指天地,見《易經·繫辭傳》。後也用以指稱男女。
〔13〕書腦線裝書打眼穿線的地方。
〔14〕石勒(274-333)羯族人,西晉末年於山東聚眾起兵,逐漸發展成割據勢力,後滅前趙,建立政權,史稱後趙。
〔15〕"淝水之戰"指公元三八三年,東晉軍隊在安徽淝水以八萬兵力大敗前秦苻堅近百萬大軍的戰役。據《晉書·苻堅載記》:在交戰中苻堅登城遠望;把八公山上的糙木都錯看成是晉軍。成語"糙木皆兵"即由此而來。
〔16〕拓跋氏古代鮮卑族的一支。公元三八六年拓跋[王圭]自立為魏王,後日益強大,據有黃河以北各地。公元三九八年,拓跋[王圭]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稱帝改元,史稱北魏。
示眾
首善之區〔2〕的西城的一條馬路上,這時候什麼擾攘也沒有。火焰焰的太陽雖然還未直照,但路上的沙土仿佛已是閃爍地生光;酷熱滿和在空氣裡面,到處發揮著盛夏的威力。許多狗都拖出舌頭來,連樹上的烏老鴉也張著嘴喘氣,——但是,自然也有例外的。遠處隱隱有兩個銅盞〔3〕相擊的聲音,使人憶起酸梅湯,依稀感到涼意,可是那懶懶的單調的金屬音的間作,卻使那寂靜更其深遠了。
只有腳步聲,車夫默默地前奔,似乎想趕緊逃出頭上的烈日。
"熱的包子咧!剛出屜的……"
十一二歲的胖孩子,細著眼睛,歪了嘴在路旁的店門前叫喊。聲音已經嘶嗄了,還帶些睡意,如給夏天的長日催眠。
他旁邊的破舊桌子上,就有二三十個饅頭包子,毫無熱氣,冷冷地坐著。
"荷阿!饅頭包子咧,熱的……"
像用力擲在牆上而反撥過來的皮球一般,他忽然飛在馬路的那邊了。在電桿旁,和他對面,正向著馬路,其時也站定了兩個人:一個是淡黃制服的掛刀的面黃肌瘦的巡警,手裡牽著繩頭,繩的那頭就拴在別一個穿藍布大衫上罩白背心的男人的臂膊上。這男人戴一頂新糙帽,帽檐四面下垂,遮住了眼睛的一帶。但胖孩子身體矮,仰起臉來看時,卻正撞見這人的眼睛了。那眼睛也似乎正在看他的腦殼。他連忙順下眼,去看白背心,只見背心上一行一行地寫著些大大小小的什麼字。
剎時間,也就圍滿了大半圈的看客。待到增加了禿頭的老頭子之後,空缺已經不多,而立刻又被一個赤膊的紅鼻子胖大漢補滿了。這胖子過於橫闊,占了兩人的地位,所以續到的便只能屈在第二層,從前面的兩個脖子之間伸進腦袋去。
禿頭站在白背心的略略正對面,彎了腰,去研究背心上的文字,終於讀起來:
"嗡,都,哼,八,而,……"
胖孩子卻看見那白背心正研究著這發亮的禿頭,他也便跟著去研究,就只見滿頭光油油的,耳朵左近還有一片灰白色的頭髮,此外也不見得有怎樣新奇。但是後面的一個抱著孩子的老媽子卻想乘機擠進來了;禿頭怕失了位置,連忙站直,文字雖然還未讀完,然而無可奈何,只得另看白背心的臉:糙帽檐下半個鼻子,一張嘴,尖下巴。
又像用了力擲在牆上而反撥過來的皮球一般,一個小學生飛奔上來,一手按住了自己頭上的雪白的小布帽,向人叢中直鑽進去。但他鑽到第三——也許是第四——層,竟遇見一件不可動搖的偉大的東西了,抬頭看時,藍褲腰上面有一座赤條條的很闊的背脊,背脊上還有汗正在流下來。他知道無可措手,只得順著褲腰右行,幸而在盡頭髮見了一條空處,透著光明。他剛剛低頭要鑽的時候,只聽得一聲"什麼",那褲腰以下的屁股向右一歪,空處立刻閉塞,光明也同時不見了。
但不多久,小學生卻從巡警的刀旁邊鑽出來了。他詫異地四顧:外面圍著一圈人,上首是穿白背心的,那對面是一個赤膊的胖小孩,胖小孩後面是一個赤膊的紅鼻子胖大漢。他這時隱約悟出先前的偉大的障礙物的本體了,便驚奇而且佩服似的只望著紅鼻子。胖小孩本是注視著小學生的臉的,於是也不禁依了他的眼光,迴轉頭去了,在那裡是一個很胖的奶子,奶頭四近有幾枝很長的毫毛。
"他,犯了什麼事啦?……"
大家都愕然看時,是一個工人似的粗人,正在低聲下氣地請教那禿頭老頭子。
禿頭不作聲,單是睜起了眼睛看定他。他被看得順下眼光去,過一會再看時,禿頭還是睜起了眼睛看定他,而且別的人也似乎都睜了眼睛看定他。他於是仿佛自己就犯了罪似的侷促起來,終至於慢慢退後,溜出去了。一個挾洋傘的長子就來補了缺;禿頭也旋轉臉去再看白背心。
長子彎了腰,要從垂下的糙帽檐下去賞識白背心的臉,但不知道為什麼忽又站直了。於是他背後的人們又須竭力伸長了脖子;有一個瘦子竟至於連嘴都張得很大,像一條死鱸魚。
巡警,突然間,將腳一提,大家又愕然,趕緊都看他的腳;然而他又放穩了,於是又看白背心。長子忽又彎了腰,還要從垂下的糙帽檐下去窺測,但即刻也就立直,擎起一隻手來拚命搔頭皮。
禿頭不高興了,因為他先覺得背後有些不太平,接著耳朵邊就有唧咕唧咕的聲響。他雙眉一鎖,回頭看時,緊挨他右邊,有一隻黑手拿著半個大饅頭正在塞進一個貓臉的人的嘴裡去。他也就不說什麼,自去看白背心的新糙帽了。
忽然,就有暴雷似的一擊,連橫闊的胖大漢也不免向前一蹌踉。同時,從他肩膊上伸出一隻胖得不相上下的臂膊來,展開五指,拍的一聲正打在胖孩子的臉頰上。
"好快活!你媽的……"同時,胖大漢後面就有一個彌勒佛〔4〕似的更圓的胖臉這麼說。
胖孩子也蹌踉了四五步,但是沒有倒,一手按著臉頰,旋轉身,就想從胖大漢的腿旁的空隙間鑽出去。胖大漢趕忙站穩,並且將屁股一歪,塞住了空隙,恨恨地問道:
"什麼?"
胖孩子就像小鼠子落在捕機里似的,倉皇了一會,忽然向小學生那一面奔去,推開他,衝出去了。小學生也返身跟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