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德齡離開清宮之前,光緒帝傾吐了自己的苦衷:

  "我沒有機會把我的意思宣布於外,或有所作為,所以外間都不大知道我。我不過是替人做樣子的,後來再有外人問你,只告訴他我現在所處地位實在的情形。我有意振興中國,但你知道我不能做主,不能如我的志。"(《清宮禁二年記》)

  這是怎樣的悲苦!這是怎樣的無奈!一切理想都已經破滅。光緒帝已深深地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不過是體現了慈禧這位"皇爸爸"權力上的需要罷了。

  從此以後,光緒帝的病日益加重,直至光緒三十四年,宮中御醫已無良方起此沉疴。

  四

  第103節:光緒賓天(4)

  【加入收藏】 【發表評論】 【文學論壇】 【大 中 小】

  沒有更多的史料記載她在光緒帝病情日益加重期間,慈禧是喜還是憂。但從這一期間軍機處下發的文件中,我們不難看出慈禧確曾採取了一些措施,為光緒帝治病。

  慈禧、光緒用藥底簿

  第一,遍求天下名醫。從光緒三十四年春天開始,軍機處又不斷下發文件,徵召天下名醫急速來京為皇上診治。於是,先後有陳秉鈞、曹元恆、呂用賓、周景濤、杜鍾駿、施煥、張鵬年等名醫來京。但經過名醫的諸多診治,病情非但不見好轉,且越來越重。

  第二,遍尋天下名藥。光緒三十四年的八月,軍機處電告各地迅速提供上等名藥,其中有廣陳皮、甘枸杞、川續斷、蘇芡實、北紅參、苡米、桑寄生、杭白芍、茯苓等紛紛被送至京城。

  此時,我們很難判斷慈禧這些舉措背後的真實目的。或許,在光緒帝病情加重的危殆時刻,為了昭示天下自己寬厚仁愛的特性,虛應故事,裝裝門面;或許,三十四年的"母子"感情,驅使她在光緒帝病情漸進發展的時候,母性的情懷不由得在潛意識中奔流而出,三十四年的感情積澱,使她無法坐視"兒子"在生死線上苦苦掙扎於不顧,在慈禧的人性中,在女人慈禧與權力慈禧之間,女人慈禧在這一刻稍占上峰;或者以上兩者兼而有之。

  然而,慈禧的努力並沒有挽回光緒帝年輕的生命。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子時,光緒帝進入生命的彌留狀態。御醫張仲元等人診得:

  青玉德宗景皇帝諡寶

  "皇上脈如絲欲絕。肢冷,氣險,二目上翻,神識已迷,牙齒緊閉,勢已將脫。謹擬生脈飲,以盡血忱:人參一錢、麥冬三錢、五味子一錢,水煎灌服。"

  隨後,又經御醫多方努力,卻回天無力,終於在十月二十一日酉正二刻三分(下午五時三十三分),光緒帝走完了他三十八年的人生歷程。著名學者朱金甫、周文泉通過對檔案資料的研究得出了其死亡的結論:

  "光緒帝自病重至臨終之時,其症狀演變屬進行性加劇,而無特殊或異常症狀出現。其臨終時的症候表現,乃是病情惡化之結果。因之,光緒帝是死於疾病。"(《從清宮醫案論光緒載湉之死》)

  光緒帝在悲苦與孤獨中離開了這個對他似乎十分偏愛卻實質十分冷漠和殘忍的世界,他的靈魂奔向了他渴望到達的天堂,或許那裡不再有"皇爸爸"的嚴厲呵斥與非人性懲罰,或許在那裡他可以實現與自己深深眷戀著的珍妃自由相愛的夢想。光緒帝生前在慈禧淫威下無法實現對自己的救贖,但願他死後真的能獲得靈魂上的解脫。第二十七講慈禧大葬第二十七講慈禧大葬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緒帝離開了人世,可是僅僅過了二十個小時,慈禧也暴死宮中。慈禧是怎麼死的?對於自己的死,慈禧是否有所預感?她又是如何安排自己的身後事呢?

  一

  據《慈禧外紀》記載,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晚,慈禧在獲知光緒帝已處於彌留之際的消息後,依然能"神氣安和"地安排光緒帝的後事,"至晚乃獲休息,雖極辛苦,而體氣反較佳。翌日,仍於六鍾起召見軍機與皇后、監國攝政王及其福晉即榮祿之女"。與眾人談話多時,以新帝之名諭示: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尊皇后為太后。並議籌大行皇帝(光緒帝)的喪儀,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尊號等問題。"至午時,太后方飯,忽然暈去,為時甚久"。醒來以後,自覺身體不支,急召皇太后(隆裕皇太后)等人安排後事。據記載,慈禧當時"吩咐各事,從容清晰,仍如每日辦理國事之狀"。隨後,體力漸漸不支,既而進入彌留狀態,御醫張仲元、戴家瑜"請得皇太后六脈已絕,於未正三刻(下午一點四十五分)升遐"。

  早晨還能從容處理朝政的慈禧未見任何足以致死的病症,為什麼下午就突然地死去?難道是她已經得了不治之症卻秘而不宣嗎?細細翻閱這一段歷史,我們發現慈禧對於自己的健康與長壽頗為自信,沒有發現她得了什麼絕症。有兩件事情特別說明問題。

  第104節:慈禧大葬(1)

  【加入收藏】 【發表評論】 【文學論壇】 【大 中 小】

  一件事情是慈禧對於自己能夠高壽非常自信。

  慈禧太后朝服像

  至光緒三十四年,慈禧已經操持國家大政四十七年,雖然期間也曾有過幾次患病的經歷,但直至晚年,身體也沒有什麼大恙。《慈禧外紀》載:慈禧"雖以七十之高年,而毫不呈衰老狀者也。然此外亦無大病,精神尚好,語言如昔,仍每日勤勞國政。太后常自言能享高壽"。慈禧即使已經到了七十的高壽,身體依然硬朗,精神依然矍鑠,沒有老態龍鐘的跡象。因此,她有足夠的信心認為自己可以長壽延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