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青銅很孤獨。一隻鳥獨自擁有天空的孤獨,一條魚獨自擁有大河的孤獨,一匹馬獨自擁有草原的孤獨。

  卻在這時,一個女孩出現了。

  葵花的出現,使青銅知道了這一點:原來,他並不是世界上最孤獨的孩子。

  從此,青銅總牽著他的牛出現在大河邊。

  而葵花的爸爸總是說:“去大河邊玩吧。”

  青銅與葵花都有了一個伴,雖然各自的伴都在對岸。

  葵花坐在老榆樹下,將下巴放在屈起的雙膝之間,靜靜地望著對岸。

  青銅看上去,與往常放牛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照樣地割他的草,照樣地指點牛該吃哪裡的草不該吃哪裡的草。但,他會不時地抬一下頭,看一看對岸。

  這是一個無聲的世界。

  《葵花田》2(2)

  清純的目光越過大河,那便是聲音。

  一天一天地過去了,青銅覺得自己應該為對岸的葵花多做些事情。他應當為葵花唱支歌——大麥地的孩子們唱的歌,但他卻無法唱歌。他應當問葵花:“你想去蘆盪撿野鴨蛋嗎?”但他卻無法向她表達。後來,他將他的這一邊,變成了一個大舞台。他要在這個大舞台上好好地表演。

  觀眾只有一個。這個觀眾似乎永遠是那個姿勢:將下巴放在屈起的雙膝之間。

  青銅騎到了牛背上,然後收緊韁繩,用腳後跟猛一敲牛的肚子,牛便沿著河岸飛跑起來。四蹄不停地掀動,將一塊又一塊泥土掀到空中。

  葵花依然坐在那裡,但腦袋卻因目光的追隨而慢慢地轉動著。

  牛在蘆葦叢中跑動著,蘆葦嘩啦啦倒向兩邊。

  就在葵花快要看不到青銅和牛的身影時,青銅卻一收韁繩,掉轉牛頭,只見牛又哧通哧通地跑了回來。

  這種跑動是威武雄壯、驚心動魄的。

  有時,牛會哞地對天大吼一聲,河水似乎都在發顫。

  來回幾次之後,青銅翻身下牛,將手中韁繩隨便一扔,躺到了草叢中。

  牛喘息了一陣,扇動了幾下大耳朵,便低下頭去,安閒地吃著草。

  就在一片安靜之中,葵花聽到了一種從未聽到過的聲音。那是青銅用蘆葦葉做成的口哨發出的。這口哨就這樣一直不停地吹著。

  葵花抬頭看看天空,一群野鴨正往西邊飛去。

  接下來,青銅又再次爬到牛背上。他先是吹著口哨,站在牛背上。牛開始走動,葵花擔心他會從牛背上滑落下來,而青銅卻始終穩穩噹噹地站著。

  再接下來,青銅扔掉了口哨,竟然倒立在牛的腦袋上。他將兩條腿舉在空中,一會兒併攏在一起,一會兒分開。

  葵花入迷地看著。

  青銅突然地從牛的腦袋上滑落了下去。

  葵花一驚,站了起來。

  半天,青銅出現了。但卻從頭到腳一身爛泥——他跌到了一口爛泥塘里。臉上也都是泥,只有一雙眼睛露在外面,樣子很滑稽,葵花笑了。

  一天過去了,當太陽沉到大河盡頭的水面上時,兩個孩子開始往家走。葵花一邊蹦跳著,一邊在嘴裡唱著歌。青銅也唱著歌,在心裡唱著……

  《葵花田》3

  夏天的夜晚,南風輕輕地吹著,葵花的爸爸聞到了一股葵花的香味。那香味是從大河那邊的大麥地飄來的。在所有的植物中,爸爸最喜歡的就是向日葵。他非常熟悉葵花的氣味。這種氣味是任何一種花卉都不具備的。這種含著陽光氣息的香味,使人感到溫暖,使人陶醉,並使人精神振奮。

  爸爸與葵花之間,是生死之約,是不解之緣。

  作為雕塑家的爸爸,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就是葵花——用青銅製作成的葵花。他覺得,呈現葵花的最好材料就是青銅。它永遠閃耀著清冷而古樸的光澤,給人無限的深意。暖調的葵花與冷調的青銅結合在一起,氣韻簡直無窮。一片生機,卻又是一片肅穆,大概是爸爸最喜愛的境界了。他在這個境界裡流連忘返。

  爸爸所在的那個城市,最著名的雕塑就是青銅葵花。

  它坐落在城市廣場的中央。這座城市的名字與青銅葵花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青銅葵花,是這座城市的象徵。

  爸爸的幾乎所有作品,都是青銅葵花,高有一丈多的,矮的,卻只有幾寸,甚至一寸左右的。有單株的,有雙株的,有三五株或成片的。角度各異,造型各異。它後來成了這個城市的裝飾品。賓館的大門上鑲嵌著它,一些建築的大牆上鑲嵌著它,廊柱上鑲嵌著它,公園的欄杆上鑲嵌著它。再後來,它成了這座城市的工藝品。它們由大大小小的作坊製作而出,五花八門,但卻一律為青銅,擺在商店的工藝品櫃檯上,供到這座城市遊覽的遊客們購買。

  爸爸儘管覺得這樣未免太泛濫了,但爸爸管不了這些。

  爸爸對葵花的鐘愛,導致了他為女兒起了一個鄉下女孩的名字。但在爸爸的心目中,這是一個最好聽的名字。他叫起來,覺得是那麼的親切,那麼的陽光四射、天下一派明亮。

  女兒似乎也很喜歡這個名字。每當爸爸呼喚這個名字時,她聽到了,就會大聲地答道:“爸爸,我在這兒哪!”有時,她自己稱自己為葵花:“爸爸,葵花在這兒哪!”

  葵花成了爸爸靈魂的一部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