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頁
趙離的那點緊張全化作感動,自從母親去世以後,快三十年了,沒有誰這樣為自己掖過被子。又想起了當女孩時的種種情狀,後花園裡的丁香樹和木槿,同學們的夏令營。仿佛有誰齊頭拉過來一隻大布幔罩住了她,漸漸地滑入了夢鄉。
明天早上醒來,幾多天來頭一回睡得這麼香甜,疊積捲曲的倦意和鬱悶全像熨斗熨過一樣平平貼貼,惟有兩腿微酸,反而透著一種快意。早飯就著酸酸脆脆的醃鹽菜,一口氣喝了兩大海碗紅薯稀粥,邊吃邊向老村長問了一些計劃生育和群眾收入的事情,放下飯碗,才發現胸前背後都濕了。
上午和幾名幹部一起到村辦小學去看望陳老師。村小學在村子下面,一溜三間黑瓦屋,兩間作了教室,一間用秫箔隔起,作為教師辦公和生活的地方,趙離等人進了教室,裡面七高八低的幾排桌凳,十來個大小不齊的學生,有的高聲誦讀,有的俯首作業,陳老師正在彎腰對一個小女孩低語,看到趙離一行人進來,離開女孩兒―――到底是見過世面的―――伸手同眾人一一握過,那些小學生都扭過頭來竊笑。陳老師指著一個大些的學生說:「頭一節自習,你負責。」帶趙離進了裡屋。趙離看到沿門邊砌了一個矮矮的鍋台,靠鍋台擺著一桌一凳,桌子兼作辦公和切菜,因為上面放著小書架和砧板。秫箔牆上貼滿了年畫和課程表之類的表格,沿里牆放一張木床和一隻舊木櫃,除此別無長物了。陳老師有些難為情地說:「凳子不夠,坐床上吧,我來燒點水喝。」鄉黨委書記說:「你別忙了,趙書記來看看你。我們說說話吧。」
趙離問:「現在多少學生?」陳老師說:「有十五個,分四個年級。今天有一個生病沒來,暑期要給他補課。」趙離問:「村里孩子都能入學嗎?」陳老師說:「現在都能了,不過要一家一家地動員。他們一般讀到四年級,能認字打算盤就可以了,也有到山下完小接著讀的。」趙離問:「你一人教四個年級,課程怎麼安排呢?」陳老師說:「一般是第一節課三四年級自習,先教一二年級,一年級聽講,二年級就做頭天作業。第二節課教三四年級,也是這樣。開始有些難,經過這幾十年,慢慢習慣了。」趙離問:「學生住得最遠的有多遠?」陳老師說:「我這村有一百八十多口人,除了村部大陳市有十幾戶人家,別的都零星居住,最遠的有二十多里路,看,那兩個三年級學生就是。」趙離說:「他們這麼遠不害怕?」陳老師說:「怕!一二年級時都是我送,背了這個,那個在地上走,走累了再換著背。夜裡就在他們灣子裡歇,早上再跟他們一起來上學。不過現在好了,兒子成了家,我女人來了,起了伙,學生們和我一起歇,睡在教室里,星期六才回去。不這樣,他們爹媽不同意上學呀。」趙離激動地對大家說:「陳老師從五八年就開始在村里教書,幾十年紮根深山,教書育人,光接送學生就走了幾十萬里。什麼叫經州精神?這就是經州精神!我們到哪兒去找英雄模範?他就是英雄模範!要是我們的幹部都能像陳老師這樣工作,新城還有什麼事情辦不好呢?」鄉黨委書記有些赧然地說:「陳老師在我們鄉,首先是我們鄉全體幹部職工的學習榜樣。」趙離說:「你兩年都沒有來大陳市了,怕走路,小腳女人!」鄉黨委書記不安地倒騰著腳,說:「以後一定改正。」
趙離問鄉黨委書記:「這裡為什麼叫大陳市?」鄉黨委書記說:「可能這裡過去姓陳的多吧。」
陳老師說:「不是。說起來還是跟我有關係。原來這個灣叫黑溝,五八年『大躍進』,我跟著伐木隊進了山,天陰下雨時幫群眾掃盲,老老少少一起教。後來伐木隊下山,老村長說村裡的伢子們想接著讀,我就留了下來。再後來辦起了小學。」
趙離插話說:「你在這裡搞了幾十年,就沒想到下山過?你是怎麼想到要留下來的?」陳老師說:「開始也沒想到能幹這麼久,只說一年半載就下去的,誰曉得一搞二十多年。中間有幾次就要離開了,沒有人能接,看到這些伢兒們,不忍心走,又留下來了。」
大家連連說:「老實話,老實話。」
陳老師繼續說:「五八年辦起了小學,叫啥名字呢?黑溝小學,不好聽,黑溝,土匪窩似的,再說很快進入共產主義了,人人都在天堂里過日子,我就想,有一天黑溝要是建成大城市就好了,跟鄉親說,就把地名改成大城市。再到後來地名普查,鄉上的人說,哪有叫這個名字的,就改你那個陳吧。」
趙離說:「我覺得這個名字好,反映了山區人民的美好願望,又有你一個陳字,這是一個豐碑,是對你最好的褒揚。總有一天,我們這裡的群眾都要過得像大城市那樣,不,比大城市更好,大城市沒有你們這樣好的風景和空氣,還有水。」
老村長張開癟嘴,笑著說:「那倒好哩,幫你的金口,我們就等那一天了。」
趙離說:「我今天帶來了蘇區辦的同志,老陳,今天到大陳市,也是你陳家的光榮,你有什麼表示呀。」
蘇區辦陳主任說:「我們聽書記的。」
老村長說:「我們村要是通電通汽車就好了。」
趙離笑道:「你這裡離林場有四五十里路,通車是一項大工程,不是蘇區辦能解決的。我來的時候看到小河的落差很大,可以通過辦小水電,解決照明問題。今天沒有帶電業局的人來,回頭跟你們書記鄉長找他們去。」
明天早上醒來,幾多天來頭一回睡得這麼香甜,疊積捲曲的倦意和鬱悶全像熨斗熨過一樣平平貼貼,惟有兩腿微酸,反而透著一種快意。早飯就著酸酸脆脆的醃鹽菜,一口氣喝了兩大海碗紅薯稀粥,邊吃邊向老村長問了一些計劃生育和群眾收入的事情,放下飯碗,才發現胸前背後都濕了。
上午和幾名幹部一起到村辦小學去看望陳老師。村小學在村子下面,一溜三間黑瓦屋,兩間作了教室,一間用秫箔隔起,作為教師辦公和生活的地方,趙離等人進了教室,裡面七高八低的幾排桌凳,十來個大小不齊的學生,有的高聲誦讀,有的俯首作業,陳老師正在彎腰對一個小女孩低語,看到趙離一行人進來,離開女孩兒―――到底是見過世面的―――伸手同眾人一一握過,那些小學生都扭過頭來竊笑。陳老師指著一個大些的學生說:「頭一節自習,你負責。」帶趙離進了裡屋。趙離看到沿門邊砌了一個矮矮的鍋台,靠鍋台擺著一桌一凳,桌子兼作辦公和切菜,因為上面放著小書架和砧板。秫箔牆上貼滿了年畫和課程表之類的表格,沿里牆放一張木床和一隻舊木櫃,除此別無長物了。陳老師有些難為情地說:「凳子不夠,坐床上吧,我來燒點水喝。」鄉黨委書記說:「你別忙了,趙書記來看看你。我們說說話吧。」
趙離問:「現在多少學生?」陳老師說:「有十五個,分四個年級。今天有一個生病沒來,暑期要給他補課。」趙離問:「村里孩子都能入學嗎?」陳老師說:「現在都能了,不過要一家一家地動員。他們一般讀到四年級,能認字打算盤就可以了,也有到山下完小接著讀的。」趙離問:「你一人教四個年級,課程怎麼安排呢?」陳老師說:「一般是第一節課三四年級自習,先教一二年級,一年級聽講,二年級就做頭天作業。第二節課教三四年級,也是這樣。開始有些難,經過這幾十年,慢慢習慣了。」趙離問:「學生住得最遠的有多遠?」陳老師說:「我這村有一百八十多口人,除了村部大陳市有十幾戶人家,別的都零星居住,最遠的有二十多里路,看,那兩個三年級學生就是。」趙離說:「他們這麼遠不害怕?」陳老師說:「怕!一二年級時都是我送,背了這個,那個在地上走,走累了再換著背。夜裡就在他們灣子裡歇,早上再跟他們一起來上學。不過現在好了,兒子成了家,我女人來了,起了伙,學生們和我一起歇,睡在教室里,星期六才回去。不這樣,他們爹媽不同意上學呀。」趙離激動地對大家說:「陳老師從五八年就開始在村里教書,幾十年紮根深山,教書育人,光接送學生就走了幾十萬里。什麼叫經州精神?這就是經州精神!我們到哪兒去找英雄模範?他就是英雄模範!要是我們的幹部都能像陳老師這樣工作,新城還有什麼事情辦不好呢?」鄉黨委書記有些赧然地說:「陳老師在我們鄉,首先是我們鄉全體幹部職工的學習榜樣。」趙離說:「你兩年都沒有來大陳市了,怕走路,小腳女人!」鄉黨委書記不安地倒騰著腳,說:「以後一定改正。」
趙離問鄉黨委書記:「這裡為什麼叫大陳市?」鄉黨委書記說:「可能這裡過去姓陳的多吧。」
陳老師說:「不是。說起來還是跟我有關係。原來這個灣叫黑溝,五八年『大躍進』,我跟著伐木隊進了山,天陰下雨時幫群眾掃盲,老老少少一起教。後來伐木隊下山,老村長說村裡的伢子們想接著讀,我就留了下來。再後來辦起了小學。」
趙離插話說:「你在這裡搞了幾十年,就沒想到下山過?你是怎麼想到要留下來的?」陳老師說:「開始也沒想到能幹這麼久,只說一年半載就下去的,誰曉得一搞二十多年。中間有幾次就要離開了,沒有人能接,看到這些伢兒們,不忍心走,又留下來了。」
大家連連說:「老實話,老實話。」
陳老師繼續說:「五八年辦起了小學,叫啥名字呢?黑溝小學,不好聽,黑溝,土匪窩似的,再說很快進入共產主義了,人人都在天堂里過日子,我就想,有一天黑溝要是建成大城市就好了,跟鄉親說,就把地名改成大城市。再到後來地名普查,鄉上的人說,哪有叫這個名字的,就改你那個陳吧。」
趙離說:「我覺得這個名字好,反映了山區人民的美好願望,又有你一個陳字,這是一個豐碑,是對你最好的褒揚。總有一天,我們這裡的群眾都要過得像大城市那樣,不,比大城市更好,大城市沒有你們這樣好的風景和空氣,還有水。」
老村長張開癟嘴,笑著說:「那倒好哩,幫你的金口,我們就等那一天了。」
趙離說:「我今天帶來了蘇區辦的同志,老陳,今天到大陳市,也是你陳家的光榮,你有什麼表示呀。」
蘇區辦陳主任說:「我們聽書記的。」
老村長說:「我們村要是通電通汽車就好了。」
趙離笑道:「你這裡離林場有四五十里路,通車是一項大工程,不是蘇區辦能解決的。我來的時候看到小河的落差很大,可以通過辦小水電,解決照明問題。今天沒有帶電業局的人來,回頭跟你們書記鄉長找他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