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高適大人,請允許我行動。這是件重大的事,我要帶騎兵隊去樹林那一趟。"
衛尉寺騎兵隊立即改變方向,跟隨探子去了。他們走的是向南流經華山腳下、在桃林匯入黃河的鴻臚水邊的一條險路。
但是,就在真幸的騎兵隊一千人離開窪地好不容易來到鴻臚水邊,並沿路向東行進了幾公里之時,樹林就開始劇烈動起來了。
樹林其實就是陝州平原上被砍的樹,它們被運到唐軍進攻路途的山上,用來隱蔽安祿山的一萬名士兵。
唐軍先鋒的騎兵和戰車隊伍在發現了敵人的散兵線後,就一邊引來後續部隊,一邊打算橫向布開前哨陣地,以作好決戰的準備。可在此當頭,不知從哪兒傳來了敵人的陣鼓聲。
從蔚藍的天空上,被探子叫做樹林的幾萬根樹木,還有岩石塊,向著蜿蜒延伸在狹窄通道里的唐軍落了下來。
"不許退!前進!"
唐軍無處可逃,前方的敵人對著他們放箭,而後面的唐軍因為不知道前面發生了什麼事,還潮水般地往前涌。
衛尉寺騎兵隊抓住了一個逃過來的渾身是血的男子。
"怎麼了?發生了什麼事?"
"誰知道!全都死了,真他娘的,你們也會像老鼠一樣成堆地死去。"
衛尉寺騎兵隊跑到山丘上時,樹林早已消失無影了。往下一看,遍地的屍體把狹窄的路完全填埋住了。
唐軍前鋒司令王思禮總算逃到了黃河,上了哥舒翰的船。
首戰失利的哥舒翰訓斥了王思禮、李承光一通,準備下午重新布置陣勢,再次決戰。但敵將崔乾祐卻把滿載枯草的大批車輛推到狹路上,全部點著了。火焰乘著東風向唐軍捲來,旗幟著火了,戰車燒著了,士兵們在煙與火中東跑西竄,箭又像雨點般射來。士兵們弄不清敵人在哪裡,陷入了恐慌之中,錯把自己人當作敵人而開始互相殘殺,一直持續到了日落。
第五部分 第141節:二十八、大決戰(6)
亂了方寸而成一群烏合之眾的部分敗退唐軍,逃到了黃河邊,爭先恐後地往前來救援的糧草船上擠,因此,一百多條船也因過重而沉沒了。
暫時退回到窪地的高適拼命把殘兵匯集到了一起。他要與哥舒翰會合,無論如何也必須制定出死守潼關的作戰方針。好在渡過黃河的那三萬士兵還活著。
但此時,哥舒翰已經被打垮,回到了潼關。進攻陝州的十五萬軍隊幾乎全軍覆沒,黃河對岸的三萬士兵,目睹了河對岸唐軍的大敗,喪失了鬥志,不戰而潰,七零八散了。
哥舒翰癱瘓的身體直打哆嗦。
"打的什麼破仗!"
眼淚順著臉頰流了下來。
負責軍政事務的田良丘、打頭陣的王思禮和殿後的李承光三人開始互相推卸責任。
"這打的什麼破仗!"
哥舒翰氣昏了頭,想從椅子上站起來,卻摔倒了。沒有一個人過去把他扶起來。
渾身是泥、好不容易抓住椅子腳獨立站起來的哥舒翰說道:"真想砍了你們的頭。但首先得死守潼關。集合殘兵!"
這時,幕僚火拔歸仁闖了進來。
"安祿山的三萬人已逼近離潼關五公里的地方。總司令閣下,抵抗已是徒勞。閣下一戰就損失了二十萬大軍,皇帝陛下……"
"我知道!高仙芝、封常清被賜死了,我不會勞陛下之手。"
"不,自決之事絕不可為。請閣下考慮一下,我們是番將,安祿山也是番將,投降吧。安祿山也早想藉助閣下之力。"
"你……說的是什麼!"
哥舒翰想站起來,又氣得倒下了。
一隊騎兵衝進來,綁住了哥舒翰。火拔歸仁帶著哥舒翰作為見面禮,投降了安祿山。
就這樣,關乎天下存亡的大決戰之火剛剛點燃,隨即又註定滅亡地變成了悶煙。
真幸在哪裡呢?
他明白了樹林的詭計,一看到唐軍的慘敗就獨自決定,帶著騎兵隊的一千騎兵,在探子的帶領下,悄然向陝州進發了。
根據探子的報告,守衛陝州的敵軍總司令是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恐怕崔乾祐已將陝州軍隊的大部分帶到了潼關,這樣一來,守衛陝州的安慶緒就只有親兵隊的二千父子軍了。
好,那就殺了安慶緒。真幸打定了主意,又徵詢了高良他們的意見。
"同意!陝州本來就是漢人的城市。只要殺了安慶緒,那些漢人一旦知道了敵人總司令被殺,定會一起舉事。那時,即便是攻陷了潼關的崔乾祐,恐怕也會慌忙折回陝州的。"
"對,到時我們在陝州組織防衛軍迎擊崔乾祐,之後我們再向洛陽進發。"
"我的戰爭終於要來了。"真幸雀躍起來。
他們帶有十輛輜重車。在喝點酒、吃了火腿和餡餅後,天一黑就動身了。在後方的函谷關,唐軍的戰車和屍體還在燃燒著,把夜空下的稜線都燒得紅紅的。
部隊行進時不能發出聲音。為了不讓馬嘶鳴,給馬套上了馬嚼子,也沒有人高聲講話,只聽見輜重車吱吱的行進聲和馬蹄聲,在火勢被降到最小限度的深夜中低低迴響。
初升的太陽照著山谷間升起的霧氣。
"再走約七里就是陝州城了。"探子報告道。
衛尉寺騎兵隊立即改變方向,跟隨探子去了。他們走的是向南流經華山腳下、在桃林匯入黃河的鴻臚水邊的一條險路。
但是,就在真幸的騎兵隊一千人離開窪地好不容易來到鴻臚水邊,並沿路向東行進了幾公里之時,樹林就開始劇烈動起來了。
樹林其實就是陝州平原上被砍的樹,它們被運到唐軍進攻路途的山上,用來隱蔽安祿山的一萬名士兵。
唐軍先鋒的騎兵和戰車隊伍在發現了敵人的散兵線後,就一邊引來後續部隊,一邊打算橫向布開前哨陣地,以作好決戰的準備。可在此當頭,不知從哪兒傳來了敵人的陣鼓聲。
從蔚藍的天空上,被探子叫做樹林的幾萬根樹木,還有岩石塊,向著蜿蜒延伸在狹窄通道里的唐軍落了下來。
"不許退!前進!"
唐軍無處可逃,前方的敵人對著他們放箭,而後面的唐軍因為不知道前面發生了什麼事,還潮水般地往前涌。
衛尉寺騎兵隊抓住了一個逃過來的渾身是血的男子。
"怎麼了?發生了什麼事?"
"誰知道!全都死了,真他娘的,你們也會像老鼠一樣成堆地死去。"
衛尉寺騎兵隊跑到山丘上時,樹林早已消失無影了。往下一看,遍地的屍體把狹窄的路完全填埋住了。
唐軍前鋒司令王思禮總算逃到了黃河,上了哥舒翰的船。
首戰失利的哥舒翰訓斥了王思禮、李承光一通,準備下午重新布置陣勢,再次決戰。但敵將崔乾祐卻把滿載枯草的大批車輛推到狹路上,全部點著了。火焰乘著東風向唐軍捲來,旗幟著火了,戰車燒著了,士兵們在煙與火中東跑西竄,箭又像雨點般射來。士兵們弄不清敵人在哪裡,陷入了恐慌之中,錯把自己人當作敵人而開始互相殘殺,一直持續到了日落。
第五部分 第141節:二十八、大決戰(6)
亂了方寸而成一群烏合之眾的部分敗退唐軍,逃到了黃河邊,爭先恐後地往前來救援的糧草船上擠,因此,一百多條船也因過重而沉沒了。
暫時退回到窪地的高適拼命把殘兵匯集到了一起。他要與哥舒翰會合,無論如何也必須制定出死守潼關的作戰方針。好在渡過黃河的那三萬士兵還活著。
但此時,哥舒翰已經被打垮,回到了潼關。進攻陝州的十五萬軍隊幾乎全軍覆沒,黃河對岸的三萬士兵,目睹了河對岸唐軍的大敗,喪失了鬥志,不戰而潰,七零八散了。
哥舒翰癱瘓的身體直打哆嗦。
"打的什麼破仗!"
眼淚順著臉頰流了下來。
負責軍政事務的田良丘、打頭陣的王思禮和殿後的李承光三人開始互相推卸責任。
"這打的什麼破仗!"
哥舒翰氣昏了頭,想從椅子上站起來,卻摔倒了。沒有一個人過去把他扶起來。
渾身是泥、好不容易抓住椅子腳獨立站起來的哥舒翰說道:"真想砍了你們的頭。但首先得死守潼關。集合殘兵!"
這時,幕僚火拔歸仁闖了進來。
"安祿山的三萬人已逼近離潼關五公里的地方。總司令閣下,抵抗已是徒勞。閣下一戰就損失了二十萬大軍,皇帝陛下……"
"我知道!高仙芝、封常清被賜死了,我不會勞陛下之手。"
"不,自決之事絕不可為。請閣下考慮一下,我們是番將,安祿山也是番將,投降吧。安祿山也早想藉助閣下之力。"
"你……說的是什麼!"
哥舒翰想站起來,又氣得倒下了。
一隊騎兵衝進來,綁住了哥舒翰。火拔歸仁帶著哥舒翰作為見面禮,投降了安祿山。
就這樣,關乎天下存亡的大決戰之火剛剛點燃,隨即又註定滅亡地變成了悶煙。
真幸在哪裡呢?
他明白了樹林的詭計,一看到唐軍的慘敗就獨自決定,帶著騎兵隊的一千騎兵,在探子的帶領下,悄然向陝州進發了。
根據探子的報告,守衛陝州的敵軍總司令是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恐怕崔乾祐已將陝州軍隊的大部分帶到了潼關,這樣一來,守衛陝州的安慶緒就只有親兵隊的二千父子軍了。
好,那就殺了安慶緒。真幸打定了主意,又徵詢了高良他們的意見。
"同意!陝州本來就是漢人的城市。只要殺了安慶緒,那些漢人一旦知道了敵人總司令被殺,定會一起舉事。那時,即便是攻陷了潼關的崔乾祐,恐怕也會慌忙折回陝州的。"
"對,到時我們在陝州組織防衛軍迎擊崔乾祐,之後我們再向洛陽進發。"
"我的戰爭終於要來了。"真幸雀躍起來。
他們帶有十輛輜重車。在喝點酒、吃了火腿和餡餅後,天一黑就動身了。在後方的函谷關,唐軍的戰車和屍體還在燃燒著,把夜空下的稜線都燒得紅紅的。
部隊行進時不能發出聲音。為了不讓馬嘶鳴,給馬套上了馬嚼子,也沒有人高聲講話,只聽見輜重車吱吱的行進聲和馬蹄聲,在火勢被降到最小限度的深夜中低低迴響。
初升的太陽照著山谷間升起的霧氣。
"再走約七里就是陝州城了。"探子報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