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頁
負責軍政要務的田良丘將軍剛開始反駁,陳玄禮就打斷了他的話,繃著的臉上露著淡淡的嘲笑,說道:"立即出擊!說的是立即!這是聖旨,若不服從,將視為叛逆罪。"
哥舒翰終於舉起了可以活動的左手,做了一個安撫陳玄禮的動作。
"望你轉告陛下,我軍後天早上出擊,全軍出動。"
雖然只是一瞬間,但哥舒翰的眼裡向陳玄禮射出了犀利的目光。
"不再理會敵人的動向,我們將奮勇前進,衝鋒到底,奪回洛陽。這樣轉奏可以吧?你是姓陳吧?"
陳玄禮氣鼓鼓地退了出去,並立刻帶著一百名隨從回長安去了。
高適把真幸引見給了哥舒翰,哥舒翰只是閉著眼點了點頭,連話都沒說。只是聽到朝衡的名字時,才微微動了動眉頭,但仍是一言不發。
對總司令疑惑不解的真幸和高適並肩向第三騎兵隊的營帳走去。他自己也意識到,剛一見面就對人品頭論足是輕薄,所以只是默默地走著。
"終於到了要出擊的境地。要是以前的總司令,即便是聖旨,也不會對不合情理的命令點頭的。"
高適覺察到了真幸的困惑,對他說道。
"即便是大將軍,也有因膽怯而逃離戰場的時候。但這次情形相反,是感到厭煩了而要往死里跳。"
真幸消除了緊張,鬆了口氣。
"這次出擊真的沒有道理嗎?"
"不,倒也不能那麼說,不過……"
就在這時,看到高良迎面跑了過來。
"吳強那傢伙給逮住了。他從長安逃出來,躲在這兒的戰車隊裡。"
真幸一邊走,一邊向高適簡單說明了與吳強、袁木較量的來龍去脈。
營帳前,吳強被眾多騎士圍著,跪在泥里。他被打過,臉還是腫的。
吳強就算爛成泥,也還有武士的骨氣。他知道,即便回到紫禁隊,袁木的事情也說不清楚,自己肯定會被懷疑是雙重間諜,將會受到什麼樣的對待也不知道。躲到鄉下過不自由而慘澹的日子,那還不如在戰場上作為一名士兵戰死,這樣建立戰功更好。想到這些,他跑到了潼關來。
第五部分 第140節:二十八、大決戰(5)
真幸疾步走到吳強跟前,把他扶了起來。
"好好站著!"
吳強的臉一陣痙攣,在被高良打的時候,他就得知了袁木的死。而那個戰勝了恐怖統治者袁木的男子現在就在自己眼前,吳強做好了死的準備。
"喂,來人,給他搬把椅子。"
吳強在椅子上坐好後,真幸把手放在他的肩上。
"你現在還是衛尉寺騎兵隊的騎兵,這沒有變,是吧?"
吳強茫然若失地抬眼看著真幸,對視兩三秒後,吳強的眼裡湧出了大顆的淚珠,他拼命抑制著不哭出聲,喉嚨里發出嚶嚶的聲音,肩膀顫抖著。
"戰鬥馬上就要開始了,大家聽著!"
真幸轉身對隊員說道。
"吳強回來了,他也是向敵人射出的一箭!"
吶喊聲響了起來。
六月七日正午,唐軍向陝州發起了攻擊。沿著狹窄道路向東前進了約27公里,於深夜到達了函谷關西邊的入口,面臨黃河的低洼地。
唐軍的作戰計劃和軍隊調配是這樣的。
決戰將在位於狹窄通道呈扇形展開的函谷關東邊入口處到靈寶、桃林一帶黃河南岸坡度舒緩的小丘陵地帶展開。它在潼關以東約50公里處,也是從安祿山軍所占據的陝州向西35公里的地方。以不擅長險地作戰即在狹窄地帶作戰的騎兵為主力的安祿山軍隊,無疑會在靈寶、桃林迎擊唐軍。
作為在靈寶、桃林決戰的主力,哥舒翰派出了十五萬大軍。打先鋒的是王思禮麾下的戰車隊和騎兵,共五萬人;後陣是主力軍步兵十萬,由矛兵、槍兵、戟兵組成。
另外還有一支三萬步兵的機動部隊,他們乘船到達黃河北岸,在靈寶、桃林的對面牽制敵軍。哥舒翰自己則在船上指揮。
第二天,六月八日,在黎明前,陣鼓響了起來。各部隊趕赴指定位置的人聲、馬蹄聲也響了起來,王思禮的先鋒部隊開始行動了。兩匹馬拉的三人乘戰車,再在左右各配有二十五名步兵,組成隊形,一隊接一隊地向函谷關的狹窄通道行進,他們就像被吸入漏斗里的沙子一樣消失不見了。
在函谷關狹窄的通道里,唐軍隊伍蜿蜒延伸著。先頭部隊總算到了出口附近,望見了前方田野里敵人的散兵線。而此時,後衛真幸的騎兵隊還沒有離開最初的窪地。
兩個探子騎馬奔了進來。
"總司令在嗎?總司令在哪裡?"
高適走了出去。
"總司令已經出發了。發生了什麼事?"
兩匹馬已經吐血倒下了。
"出了怪事!在函谷關向靈寶展開的兩側的山很奇怪。那一帶本應是小麥田和蕎麥田,但現在卻覆蓋著槐樹林、桐樹林和楓樹林!"
"果真蹊蹺,你們是說小麥和蕎麥突然變成了樹林?隊長,你怎麼看?"
高適回頭看著真幸。
"麥子半年就能長熟,但木要長成林可要幾十年啊……你們能帶我們從原路返回嗎?"
真幸問道,兩個探子同時點了點頭。
哥舒翰終於舉起了可以活動的左手,做了一個安撫陳玄禮的動作。
"望你轉告陛下,我軍後天早上出擊,全軍出動。"
雖然只是一瞬間,但哥舒翰的眼裡向陳玄禮射出了犀利的目光。
"不再理會敵人的動向,我們將奮勇前進,衝鋒到底,奪回洛陽。這樣轉奏可以吧?你是姓陳吧?"
陳玄禮氣鼓鼓地退了出去,並立刻帶著一百名隨從回長安去了。
高適把真幸引見給了哥舒翰,哥舒翰只是閉著眼點了點頭,連話都沒說。只是聽到朝衡的名字時,才微微動了動眉頭,但仍是一言不發。
對總司令疑惑不解的真幸和高適並肩向第三騎兵隊的營帳走去。他自己也意識到,剛一見面就對人品頭論足是輕薄,所以只是默默地走著。
"終於到了要出擊的境地。要是以前的總司令,即便是聖旨,也不會對不合情理的命令點頭的。"
高適覺察到了真幸的困惑,對他說道。
"即便是大將軍,也有因膽怯而逃離戰場的時候。但這次情形相反,是感到厭煩了而要往死里跳。"
真幸消除了緊張,鬆了口氣。
"這次出擊真的沒有道理嗎?"
"不,倒也不能那麼說,不過……"
就在這時,看到高良迎面跑了過來。
"吳強那傢伙給逮住了。他從長安逃出來,躲在這兒的戰車隊裡。"
真幸一邊走,一邊向高適簡單說明了與吳強、袁木較量的來龍去脈。
營帳前,吳強被眾多騎士圍著,跪在泥里。他被打過,臉還是腫的。
吳強就算爛成泥,也還有武士的骨氣。他知道,即便回到紫禁隊,袁木的事情也說不清楚,自己肯定會被懷疑是雙重間諜,將會受到什麼樣的對待也不知道。躲到鄉下過不自由而慘澹的日子,那還不如在戰場上作為一名士兵戰死,這樣建立戰功更好。想到這些,他跑到了潼關來。
第五部分 第140節:二十八、大決戰(5)
真幸疾步走到吳強跟前,把他扶了起來。
"好好站著!"
吳強的臉一陣痙攣,在被高良打的時候,他就得知了袁木的死。而那個戰勝了恐怖統治者袁木的男子現在就在自己眼前,吳強做好了死的準備。
"喂,來人,給他搬把椅子。"
吳強在椅子上坐好後,真幸把手放在他的肩上。
"你現在還是衛尉寺騎兵隊的騎兵,這沒有變,是吧?"
吳強茫然若失地抬眼看著真幸,對視兩三秒後,吳強的眼裡湧出了大顆的淚珠,他拼命抑制著不哭出聲,喉嚨里發出嚶嚶的聲音,肩膀顫抖著。
"戰鬥馬上就要開始了,大家聽著!"
真幸轉身對隊員說道。
"吳強回來了,他也是向敵人射出的一箭!"
吶喊聲響了起來。
六月七日正午,唐軍向陝州發起了攻擊。沿著狹窄道路向東前進了約27公里,於深夜到達了函谷關西邊的入口,面臨黃河的低洼地。
唐軍的作戰計劃和軍隊調配是這樣的。
決戰將在位於狹窄通道呈扇形展開的函谷關東邊入口處到靈寶、桃林一帶黃河南岸坡度舒緩的小丘陵地帶展開。它在潼關以東約50公里處,也是從安祿山軍所占據的陝州向西35公里的地方。以不擅長險地作戰即在狹窄地帶作戰的騎兵為主力的安祿山軍隊,無疑會在靈寶、桃林迎擊唐軍。
作為在靈寶、桃林決戰的主力,哥舒翰派出了十五萬大軍。打先鋒的是王思禮麾下的戰車隊和騎兵,共五萬人;後陣是主力軍步兵十萬,由矛兵、槍兵、戟兵組成。
另外還有一支三萬步兵的機動部隊,他們乘船到達黃河北岸,在靈寶、桃林的對面牽制敵軍。哥舒翰自己則在船上指揮。
第二天,六月八日,在黎明前,陣鼓響了起來。各部隊趕赴指定位置的人聲、馬蹄聲也響了起來,王思禮的先鋒部隊開始行動了。兩匹馬拉的三人乘戰車,再在左右各配有二十五名步兵,組成隊形,一隊接一隊地向函谷關的狹窄通道行進,他們就像被吸入漏斗里的沙子一樣消失不見了。
在函谷關狹窄的通道里,唐軍隊伍蜿蜒延伸著。先頭部隊總算到了出口附近,望見了前方田野里敵人的散兵線。而此時,後衛真幸的騎兵隊還沒有離開最初的窪地。
兩個探子騎馬奔了進來。
"總司令在嗎?總司令在哪裡?"
高適走了出去。
"總司令已經出發了。發生了什麼事?"
兩匹馬已經吐血倒下了。
"出了怪事!在函谷關向靈寶展開的兩側的山很奇怪。那一帶本應是小麥田和蕎麥田,但現在卻覆蓋著槐樹林、桐樹林和楓樹林!"
"果真蹊蹺,你們是說小麥和蕎麥突然變成了樹林?隊長,你怎麼看?"
高適回頭看著真幸。
"麥子半年就能長熟,但木要長成林可要幾十年啊……你們能帶我們從原路返回嗎?"
真幸問道,兩個探子同時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