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
袁木的臉變得蒼白,氣得眼珠都快迸出來了。
"那麼,那道石牆!"
"是的,你的紫禁隊就被關在了那道石牆裡,牆上是郭子儀將軍的三千僱傭兵。還有,沙漠商人會館裡的觀眾全部都是騎兵隊隊員。
"我為什麼沒有早點把你……"袁木說著,回頭望著朝衡。
"為什麼沒有早點把你幹掉,之後,再把你……"說著,抬頭看著真幸,"要在御花園把你殺了多好!"
這時,朝衡好像要對真幸說什麼。
但真幸假裝沒有聽到,他被小秋的聲音催促著,猛地把劍刺進了袁木的胸膛。
袁木的胸口上,血不停地流著,他睜著眼,嘴角似乎掛著微笑。
朝衡好像愣住了似的盯著真幸,真幸有些羞愧地向下看去,目光前方是袁木的那攤血。
高良跑了下來。
"紫禁隊投降了。有二十五人受傷……"
看著倒在地上的袁木,他又說道:"啊,終於把他幹掉了。"
朝衡忘記了在真幸要把劍刺進袁木胸膛之前那一刻自己想要說什麼。那是一瞬間閃過的想法,現在也懶得再去回想了。
使真幸發出最後一擊的是小秋那言不成句的短促聲音。其實,那並不是小秋的聲音,那只不過是為小秋哀傷的自己的聲音。
這次行動是朝衡周密策劃的。從玄宗親征和太子監國被葬送那時起,他就開始籌劃這次行動了。
支撐楊國忠專橫權力的基礎有三個:楊貴妃、楊國忠自己的財政經營能力、袁木。尤其是在現在的戰爭形勢下,依靠袁木的秘密警察而實施的恐怖統治癒來愈厲害。
不管是成是敗,朝衡之所以最終下定決心除掉袁木,是由於真幸被捕這件事。如同自己兒子一樣的這個年輕人,差一點就送了命。而讓他真切地明白了安祿山的悲傷與憤怒,也是在這個時候。
一知道吳強是密探之後,行動計劃便一下子具體化了。
就這樣,把政治家朝衡推向與袁木作生死一搏的是他的私憤,使一介武夫真幸把劍刺入袁木胸膛的是隱藏在他內心深處的小秋的聲音。
之後,戰場上飄蕩著一種奇異的空虛感。朝衡、真幸都把各自的想法藏在了心裡。
紫禁隊也把隊長的屍體和受傷者放在幾個馬車上,撤走了。
吳強在寬闊的草場上來回跑著,尋找同伴,最後勞而無功地回到了衛尉寺。當一切都明白後,就慌忙驅馬逃離了長安。
在御花園的監獄裡,楊國忠還在等著袁木。由於等得太久,他便派部下去沙漠商人會館打探,可部下帶來的消息卻把他打垮了。
第五部分 第136節:二十八、大決戰(1)
第二十八章大決戰
朝衡從上面下來了。
他首先拜訪了正在療養的哥舒翰,強烈希望他擔任防衛軍總司令,勸說他儘早趕往潼關赴任。
哥舒翰本來也是一名番將,但與安祿山是水火不容。他對安祿山的敵愾之心勝過對楊國忠。他牢牢地守衛著吐蕃和大唐的邊境,但由於沉溺於酒色,患腦梗塞病倒了,現在正在長安作機能恢復訓練。
看著本以為死去了的朝衡出現在眼前,哥舒翰大吃一驚,也鼓起了戰勝病痛的勇氣。他想:既然是軍人,那麼死只能是在戰場上。於是率領六萬援軍往潼關去了。六萬援軍中有很多士兵是哥舒翰自己召集回紇等各族人組成的番兵。
朝衡的復活在宮廷里也掀起了軒然大波。
被安南的太陽曬得黝黑的皮膚使他看上去年輕了十歲,但同時也帶來了某種不快的感覺。他當然還是秘書監、衛尉卿,但也被視為實質上的安南王,還常常這樣叫。
張鳩把朝衡從漂流到平定安南的經歷寫成了波瀾壯闊的冒險故事,在《無聲報》上連載,並讓報童們在長安的各個十字路口散發、朗讀,贏得了人們的好評。
袁木的死太突然了,但敵我雙方都鬆了一口氣。這一點是一樣的。御史台的報告書中寫道:由於騎兵隊與紫禁隊發生衝突意外致死。也是這樣上奏皇上的。
朝衡和楊國忠二人都把真相埋在了心裡。
楊國忠被砍掉了最可靠的一隻手臂,一時間確實被打垮了,但他很快就振作起來。什麼都不做,靜待暴風雨過去,對他這樣的天才政治家來說,也不是什麼難事。
五名將帥中最年輕的、隊歷最短的陳玄禮被提拔為新的紫禁隊隊長。
袁木是一個不擇手段的陰謀家,但他也拼命想成為一個謀略家。對楊國忠他至死忠誠,他一個勁地要別人背叛,但他卻不做。陳玄禮會怎麼樣呢?楊國忠期待著他成為第二個袁木。
但是,以袁木的死為界線,政府內部的氣氛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安祿山起兵的名義是針對楊國忠的。隨著戰爭的持續,人們逐漸意識到並深刻理解了這一點。這可對楊國忠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
不顧病痛堅持作戰的哥舒翰,他在潼關的英勇作戰得到稱讚,有的人甚至開始將其視為救國英雄。哥舒翰的分量一上升,根據政治力學法則,楊國忠的分量就下降了。
在此關頭,防守陝州的安祿山軍出現了令人費解的動向,探子也將此報告了唐軍。
天寶十五年(756年)六月一日,接到了陝州安祿山軍的奇怪動向報告後,重臣們緊急聚集到了興慶宮。
"那麼,那道石牆!"
"是的,你的紫禁隊就被關在了那道石牆裡,牆上是郭子儀將軍的三千僱傭兵。還有,沙漠商人會館裡的觀眾全部都是騎兵隊隊員。
"我為什麼沒有早點把你……"袁木說著,回頭望著朝衡。
"為什麼沒有早點把你幹掉,之後,再把你……"說著,抬頭看著真幸,"要在御花園把你殺了多好!"
這時,朝衡好像要對真幸說什麼。
但真幸假裝沒有聽到,他被小秋的聲音催促著,猛地把劍刺進了袁木的胸膛。
袁木的胸口上,血不停地流著,他睜著眼,嘴角似乎掛著微笑。
朝衡好像愣住了似的盯著真幸,真幸有些羞愧地向下看去,目光前方是袁木的那攤血。
高良跑了下來。
"紫禁隊投降了。有二十五人受傷……"
看著倒在地上的袁木,他又說道:"啊,終於把他幹掉了。"
朝衡忘記了在真幸要把劍刺進袁木胸膛之前那一刻自己想要說什麼。那是一瞬間閃過的想法,現在也懶得再去回想了。
使真幸發出最後一擊的是小秋那言不成句的短促聲音。其實,那並不是小秋的聲音,那只不過是為小秋哀傷的自己的聲音。
這次行動是朝衡周密策劃的。從玄宗親征和太子監國被葬送那時起,他就開始籌劃這次行動了。
支撐楊國忠專橫權力的基礎有三個:楊貴妃、楊國忠自己的財政經營能力、袁木。尤其是在現在的戰爭形勢下,依靠袁木的秘密警察而實施的恐怖統治癒來愈厲害。
不管是成是敗,朝衡之所以最終下定決心除掉袁木,是由於真幸被捕這件事。如同自己兒子一樣的這個年輕人,差一點就送了命。而讓他真切地明白了安祿山的悲傷與憤怒,也是在這個時候。
一知道吳強是密探之後,行動計劃便一下子具體化了。
就這樣,把政治家朝衡推向與袁木作生死一搏的是他的私憤,使一介武夫真幸把劍刺入袁木胸膛的是隱藏在他內心深處的小秋的聲音。
之後,戰場上飄蕩著一種奇異的空虛感。朝衡、真幸都把各自的想法藏在了心裡。
紫禁隊也把隊長的屍體和受傷者放在幾個馬車上,撤走了。
吳強在寬闊的草場上來回跑著,尋找同伴,最後勞而無功地回到了衛尉寺。當一切都明白後,就慌忙驅馬逃離了長安。
在御花園的監獄裡,楊國忠還在等著袁木。由於等得太久,他便派部下去沙漠商人會館打探,可部下帶來的消息卻把他打垮了。
第五部分 第136節:二十八、大決戰(1)
第二十八章大決戰
朝衡從上面下來了。
他首先拜訪了正在療養的哥舒翰,強烈希望他擔任防衛軍總司令,勸說他儘早趕往潼關赴任。
哥舒翰本來也是一名番將,但與安祿山是水火不容。他對安祿山的敵愾之心勝過對楊國忠。他牢牢地守衛著吐蕃和大唐的邊境,但由於沉溺於酒色,患腦梗塞病倒了,現在正在長安作機能恢復訓練。
看著本以為死去了的朝衡出現在眼前,哥舒翰大吃一驚,也鼓起了戰勝病痛的勇氣。他想:既然是軍人,那麼死只能是在戰場上。於是率領六萬援軍往潼關去了。六萬援軍中有很多士兵是哥舒翰自己召集回紇等各族人組成的番兵。
朝衡的復活在宮廷里也掀起了軒然大波。
被安南的太陽曬得黝黑的皮膚使他看上去年輕了十歲,但同時也帶來了某種不快的感覺。他當然還是秘書監、衛尉卿,但也被視為實質上的安南王,還常常這樣叫。
張鳩把朝衡從漂流到平定安南的經歷寫成了波瀾壯闊的冒險故事,在《無聲報》上連載,並讓報童們在長安的各個十字路口散發、朗讀,贏得了人們的好評。
袁木的死太突然了,但敵我雙方都鬆了一口氣。這一點是一樣的。御史台的報告書中寫道:由於騎兵隊與紫禁隊發生衝突意外致死。也是這樣上奏皇上的。
朝衡和楊國忠二人都把真相埋在了心裡。
楊國忠被砍掉了最可靠的一隻手臂,一時間確實被打垮了,但他很快就振作起來。什麼都不做,靜待暴風雨過去,對他這樣的天才政治家來說,也不是什麼難事。
五名將帥中最年輕的、隊歷最短的陳玄禮被提拔為新的紫禁隊隊長。
袁木是一個不擇手段的陰謀家,但他也拼命想成為一個謀略家。對楊國忠他至死忠誠,他一個勁地要別人背叛,但他卻不做。陳玄禮會怎麼樣呢?楊國忠期待著他成為第二個袁木。
但是,以袁木的死為界線,政府內部的氣氛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安祿山起兵的名義是針對楊國忠的。隨著戰爭的持續,人們逐漸意識到並深刻理解了這一點。這可對楊國忠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
不顧病痛堅持作戰的哥舒翰,他在潼關的英勇作戰得到稱讚,有的人甚至開始將其視為救國英雄。哥舒翰的分量一上升,根據政治力學法則,楊國忠的分量就下降了。
在此關頭,防守陝州的安祿山軍出現了令人費解的動向,探子也將此報告了唐軍。
天寶十五年(756年)六月一日,接到了陝州安祿山軍的奇怪動向報告後,重臣們緊急聚集到了興慶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