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頁
葛楠情不自禁地說:"你做這麼大的文章?"
聞心源說:"我已經考慮好長時間,有些東西還在思考,我在想,這行業內出這麼多事,這麼多人頂著風犯罪,頂著風作案,我們的體制,我們的政策,我們的工作,是不是也存在問題,法規政策的不完善,體制改革不到位,產、供、銷長期嚴重錯位,無序的市場是不是客觀上給犯罪活動提供了作案的機會和可鑽的空子。"葛楠不無欣賞地說:"我發現人跟人就是不一樣,同樣是一個人,有的人的胸懷跟海一樣大,他總是憂國憂民,很少想自己的事情,他想的事情總是帶戰略性的。有的人的胸懷就小酒杯那麼點,他心裡裝的只有他自己那點陳芝麻爛穀子,一天到晚盤算的就個人那點小九九,就算考慮工作,他也只是想怎麼應付上面。這兩種人,一種眼光是這個社會應該做什麼和怎麼做,既是戰略的又有戰術的;另一種眼光充其量也只是自己的事情怎麼做,說好聽點也不過是策略,實際是怎麼混。可惜我們的領導和幹部部門,連我這樣眼光的人都太少了。"
聞心源很感興趣地聽著葛楠的話,他一直覺得她很有思想,他也很欣賞她,有時他也傻想,把葛楠的思想給江秀薇一點就好了,可他弄不明白,她怎麼會沒能影響沙一天。
葛楠看聞心源不出聲,她說:"我知道你在想什麼,可我今天不是來跟你探討這種事的,我有重要的事要跟你商量。"葛楠把那封信的內容告訴了他。
聞心源說:"了解一個人還是需要交往,更需要共事,不能光憑感覺或聽他說,聽人說。有的人做朋友可以,沒有利益關係,沒有利害衝突,相處得很好,可是一交往,一共事就完了,朋友往往反目成仇。只有交往,只有共事,才能真正了解一個人為人處事的原則。才能了解這個人的內心世界。"
葛楠接受了聞心源的意見,她覺得聞心源的話很有道理,她對沙一天就是缺少交往,也沒有共過事,雖然在一個局裡相處,但只是看到,只是聽說,所以對他的性格,對他的為人處事並不了解。於是她立即就給他回了信。
上面的聯合工作組是春節以後到的江都。葛楠接到電話時,感到莫名其妙,一個民營書店,居然要幾個部門組織聯合工作組來搞調查。葛楠放下電話就找了聞心源。聞心源立即給全國"掃黃辦"打電話詢問。接電話的副主任,支支吾吾似乎不好說。聞心源問長江書局究竟出了什麼事?那位副主任說他也不是太清楚,具體什麼事說不上,是上面讓調查的。
聞心源和葛楠一起去向趙文化和宣傳部新派來的曹局長匯報。曹局長說了十二個字:熱情接待,積極配合,實事求是。
晚上聞心源找了莫望山。莫望山隨即讓他妹妹和苗沐陽把華芝蘭、老翟、高文娟一起叫來。他們都感到奇怪,卡通連環畫《九龍珠》、《角鬥士》、《神馬》都有版權轉讓合同,後面正在生產的幾種書,合同也都已經寄去,只是日方還沒有寄回來,合作原則是一樣的;內容也沒有問題,都是童話、神話,也牽涉不到政治內容;要說合作出版,他們已經是希望出版社的一個編輯部,全國許多出版社都這麼在搞;定價也不高,稅也沒少交。要說問題就是印數問題,版權頁上不標印數不是他們的發明,中央的許多出版社從來不在版權頁上標印數。
到大家都沒有話說的時候老翟才開口,他說:"我的話可能要驗證了,你到現在也沒有去拜城隍菩薩。我早就提醒過你,凡事都要順其自然,不可違背天意。我們只能做自己分內的事,不能做分外的事。我就很不贊成你搞什麼杯優秀圖書獎。一個個體書商居然在人民大會堂給全國頒獎,這就過了,太過了,有人就看不慣,看不慣就不舒服,不舒服就要找事。別人找事,你就要遭事。事情既然來了還是要認真對待,第一是帳,第二是資產,第三是稅,好好準備準備吧。"
調查組又加進了省局"掃黃辦"、發行處、計財處、版權處和稅務所的人,還有希望出版社的人,呼呼啦啦開了三輛車,兩輛轎車,一輛中型麵包,動靜搞得很大,把批發市場上上下下全驚動了。長江書局出大事啦!上面來了龐大的工作組!這話傳遍了江都市的大街小巷,而且一夜之間傳遍了大江南北。朋友得到消息,都追來電話關心。也有不那麼地道的書商暗暗高興,暗喜欠長江的一大筆書款暫時不用還了,或許可以賴掉。
調查組在江都整整折騰了一個禮拜,看了長江書局所有的內部管理規定和工作程序,查了長江書局幾年的帳,盤了長江書局的資產,查了長江書局的稅單,到工廠一種書一種書核實了每一次的印數,一項一項列出了日本卡通連環畫每一種書的版稅支付情況,長江書局的每一個骨幹幾乎都談了話。讓人奇怪的是,工作組從進來到撤離,沒有一個人跟莫望山談話,也沒有對長江書局的經營作任何評價和限制。調查組走了,留給莫望山一個謎團,留給大家一個疑團,連省新聞出版局都沒弄明白調查組來調查究竟想證明什麼。莫望山夜夜失眠,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他對老翟的理論確實將信將疑,他不相信老翟有這麼神通,他怎麼會先知先覺?
莫望山悄悄地上了城隍廟,上了香,磕了頭,他站起來默默地看著城隍菩薩。城隍菩薩在朝他笑,他的笑一直是那樣一種程度。莫望山一直凝望著,看著看著,城隍菩薩突然哈哈大笑起來。莫望山搖了搖頭,城隍菩薩又恢復了原來那種程度的笑;他再凝望,城隍菩薩再一次哈哈大笑。莫望山沒再凝望下去。他覺得城隍在笑他,他忽然茅塞頓開,城隍是在笑他,笑他無知,笑他天真,笑他幼稚。他一路沉思,自己是太無知,太天真,太幼稚了,太異想天開了。這世上的東西,是你的才是你的,不是你的成了你的也不是你的,也得吐出來。夏文杰吐出來了,賈學毅吐出來了,沙一天也吐出來了,趙文化也吐出來了。他自然也得把不該得的東西吐出來。他得了一些不名譽的錢,更得了許多本不該屬於他的名譽和地位。老翟那天的話讓他不開心,是老翟的話戳到了他心裡的私處。從回城的那一天開始,他就一直咬著牙在為一個目標奮鬥,他要證明他不比別人差。他得到了,得了一個普通中學教師的兒子、一個普通的高中畢業生、一個三十五歲才回城的知青、一個個體書商不該得到的東西。
聞心源說:"我已經考慮好長時間,有些東西還在思考,我在想,這行業內出這麼多事,這麼多人頂著風犯罪,頂著風作案,我們的體制,我們的政策,我們的工作,是不是也存在問題,法規政策的不完善,體制改革不到位,產、供、銷長期嚴重錯位,無序的市場是不是客觀上給犯罪活動提供了作案的機會和可鑽的空子。"葛楠不無欣賞地說:"我發現人跟人就是不一樣,同樣是一個人,有的人的胸懷跟海一樣大,他總是憂國憂民,很少想自己的事情,他想的事情總是帶戰略性的。有的人的胸懷就小酒杯那麼點,他心裡裝的只有他自己那點陳芝麻爛穀子,一天到晚盤算的就個人那點小九九,就算考慮工作,他也只是想怎麼應付上面。這兩種人,一種眼光是這個社會應該做什麼和怎麼做,既是戰略的又有戰術的;另一種眼光充其量也只是自己的事情怎麼做,說好聽點也不過是策略,實際是怎麼混。可惜我們的領導和幹部部門,連我這樣眼光的人都太少了。"
聞心源很感興趣地聽著葛楠的話,他一直覺得她很有思想,他也很欣賞她,有時他也傻想,把葛楠的思想給江秀薇一點就好了,可他弄不明白,她怎麼會沒能影響沙一天。
葛楠看聞心源不出聲,她說:"我知道你在想什麼,可我今天不是來跟你探討這種事的,我有重要的事要跟你商量。"葛楠把那封信的內容告訴了他。
聞心源說:"了解一個人還是需要交往,更需要共事,不能光憑感覺或聽他說,聽人說。有的人做朋友可以,沒有利益關係,沒有利害衝突,相處得很好,可是一交往,一共事就完了,朋友往往反目成仇。只有交往,只有共事,才能真正了解一個人為人處事的原則。才能了解這個人的內心世界。"
葛楠接受了聞心源的意見,她覺得聞心源的話很有道理,她對沙一天就是缺少交往,也沒有共過事,雖然在一個局裡相處,但只是看到,只是聽說,所以對他的性格,對他的為人處事並不了解。於是她立即就給他回了信。
上面的聯合工作組是春節以後到的江都。葛楠接到電話時,感到莫名其妙,一個民營書店,居然要幾個部門組織聯合工作組來搞調查。葛楠放下電話就找了聞心源。聞心源立即給全國"掃黃辦"打電話詢問。接電話的副主任,支支吾吾似乎不好說。聞心源問長江書局究竟出了什麼事?那位副主任說他也不是太清楚,具體什麼事說不上,是上面讓調查的。
聞心源和葛楠一起去向趙文化和宣傳部新派來的曹局長匯報。曹局長說了十二個字:熱情接待,積極配合,實事求是。
晚上聞心源找了莫望山。莫望山隨即讓他妹妹和苗沐陽把華芝蘭、老翟、高文娟一起叫來。他們都感到奇怪,卡通連環畫《九龍珠》、《角鬥士》、《神馬》都有版權轉讓合同,後面正在生產的幾種書,合同也都已經寄去,只是日方還沒有寄回來,合作原則是一樣的;內容也沒有問題,都是童話、神話,也牽涉不到政治內容;要說合作出版,他們已經是希望出版社的一個編輯部,全國許多出版社都這麼在搞;定價也不高,稅也沒少交。要說問題就是印數問題,版權頁上不標印數不是他們的發明,中央的許多出版社從來不在版權頁上標印數。
到大家都沒有話說的時候老翟才開口,他說:"我的話可能要驗證了,你到現在也沒有去拜城隍菩薩。我早就提醒過你,凡事都要順其自然,不可違背天意。我們只能做自己分內的事,不能做分外的事。我就很不贊成你搞什麼杯優秀圖書獎。一個個體書商居然在人民大會堂給全國頒獎,這就過了,太過了,有人就看不慣,看不慣就不舒服,不舒服就要找事。別人找事,你就要遭事。事情既然來了還是要認真對待,第一是帳,第二是資產,第三是稅,好好準備準備吧。"
調查組又加進了省局"掃黃辦"、發行處、計財處、版權處和稅務所的人,還有希望出版社的人,呼呼啦啦開了三輛車,兩輛轎車,一輛中型麵包,動靜搞得很大,把批發市場上上下下全驚動了。長江書局出大事啦!上面來了龐大的工作組!這話傳遍了江都市的大街小巷,而且一夜之間傳遍了大江南北。朋友得到消息,都追來電話關心。也有不那麼地道的書商暗暗高興,暗喜欠長江的一大筆書款暫時不用還了,或許可以賴掉。
調查組在江都整整折騰了一個禮拜,看了長江書局所有的內部管理規定和工作程序,查了長江書局幾年的帳,盤了長江書局的資產,查了長江書局的稅單,到工廠一種書一種書核實了每一次的印數,一項一項列出了日本卡通連環畫每一種書的版稅支付情況,長江書局的每一個骨幹幾乎都談了話。讓人奇怪的是,工作組從進來到撤離,沒有一個人跟莫望山談話,也沒有對長江書局的經營作任何評價和限制。調查組走了,留給莫望山一個謎團,留給大家一個疑團,連省新聞出版局都沒弄明白調查組來調查究竟想證明什麼。莫望山夜夜失眠,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他對老翟的理論確實將信將疑,他不相信老翟有這麼神通,他怎麼會先知先覺?
莫望山悄悄地上了城隍廟,上了香,磕了頭,他站起來默默地看著城隍菩薩。城隍菩薩在朝他笑,他的笑一直是那樣一種程度。莫望山一直凝望著,看著看著,城隍菩薩突然哈哈大笑起來。莫望山搖了搖頭,城隍菩薩又恢復了原來那種程度的笑;他再凝望,城隍菩薩再一次哈哈大笑。莫望山沒再凝望下去。他覺得城隍在笑他,他忽然茅塞頓開,城隍是在笑他,笑他無知,笑他天真,笑他幼稚。他一路沉思,自己是太無知,太天真,太幼稚了,太異想天開了。這世上的東西,是你的才是你的,不是你的成了你的也不是你的,也得吐出來。夏文杰吐出來了,賈學毅吐出來了,沙一天也吐出來了,趙文化也吐出來了。他自然也得把不該得的東西吐出來。他得了一些不名譽的錢,更得了許多本不該屬於他的名譽和地位。老翟那天的話讓他不開心,是老翟的話戳到了他心裡的私處。從回城的那一天開始,他就一直咬著牙在為一個目標奮鬥,他要證明他不比別人差。他得到了,得了一個普通中學教師的兒子、一個普通的高中畢業生、一個三十五歲才回城的知青、一個個體書商不該得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