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頁
“當初我從西津郊外的舊車庫下到地下植物王國,竟然走過了這樣長,又這樣艱難的路程!可我醒來時一點印象也沒有看來為保住我這條小命,韋德爾先生花費了不少心思,那時我卻還誤會他,真是該死!”
想起那段經歷,海歌的眼眶又濕潤了。
穿過莫霍界面,地心航行中可供觀賞的內容就豐富了起來,他又能見到各種閃光的晶體岩石了。那些岩石構建出繁星密布的視覺效果,地航式飛船仿佛飛進了無邊的宇宙,不過躲在暗處的,若隱若現的岩石,能證明飛船確實是在地下航行。
依照地質學家的推論,飛船每升高100米,溫度就會降低1攝氏度,穿過玄武岩層和花崗岩層後,導航儀顯示的船外溫度急劇降低,海歌已能見到從飛船頂部直射而下的日光。
“地面,久違的地面,我回來了。但我再也不是落魄的逃難乞兒,而是改頭換面,成了救贖之光組織里的一員。我肩負拯救地球的任務,就要開始一場漫長的航海之旅!”
海歌疲憊地念叨。幾個小時以來,他一直處於極度亢奮的狀態,無論舷窗外的景色多麼單調,也捨不得閉一閉眼。但當日光如白瀑般傾瀉而下,睏倦感捉住了他,他很不情願地睡著了
“咦,飛船里怎麼起風了?還有東西在往臉上撞,撞得臉頰生疼”
朦朦朧朧的,海歌想睜眼,但兩隻眼皮好像叫一股力量封住,耳邊還不停響起“嗚嗚”的呼號聲,那股力量應該是來自大風,而擊打在臉上的,應該是沙粒。
他揉著眼翻身坐起,很快記起導航儀上標註的地航式飛船目的地,就是一驚,他明白自己在哪兒了。
他眯起眼,費力地往四周瞧,發現這兒果然是茫茫的荒漠,不過遠處豎著幾棟低矮的房屋,說明至少不是荒無人煙。他到處找被風沙侵蝕的佛像,李正松告訴過他,從下飛船的地點一直向東走,能見到大規模刻鑿在懸崖壁上的石窟。每個石窟里都有形態各異的佛像,找到最大那一尊,從旁邊繞過去,就能抵達火車站了。
“哎又一個無法彌補的遺憾!”海歌煩惱地嘆息。
地航式飛船到站了也沒驚動他,只用機械手臂送他下船,就悄沒聲地沿原路返航了,他甚至找不到飛船鑽出地面的通道出口,所以壓根看不出自己是從地球最深處爬上來的!
他用力拍了拍頭,惱恨自己怎就那樣不爭氣,遲不睡早不睡,偏要在最後,也是最關鍵的時候睡過去。不過話說回來,地心之行有驚無險地結束了,他也該知足了。
沙漠裡的風真猛,一陣陣刮過來,就象鞭子抽打在人身上。細小的沙粒如沙霧般在空中飛旋,遮得遠景模糊不清。沙粒還不停往人的口鼻里鑽,不一會兒,海歌嘴裡就咬得嘎嘣作響了。
他豎起衣領遮住臉,搖搖晃晃地站穩,又從口袋裡掏出韋德爾留給他的車票。看看通訊器上顯示的時間,距離列車發車還剩三個小時,他必須快馬加鞭往火車站趕了。
他相信,這片表面看起來荒蕪的沙漠,下面一定隱藏著密道,韋德爾正是通過密道與全球各地的人士聯絡,並通過他們收集各類建立地球發動引擎必備的物資的。
他在想藉助那些密道,是否也能到達澳大利亞?韋德爾安排他從地面走,應該是出於安全考慮吧?這一定是韋德爾權衡再三而作出的最佳方案。如果有可能,海歌還真想去看看拉哈利人,以及由他們看護的冶鐵工坊,那兒可是地下植物王國的起源之地呢!
李忠遠泄密後,地球人能深入的地下範圍內的通道,應該都已停用,海歌見到的那一排破敗的房屋,就是最好的證明。
從房屋前經過時,他特意往裡面張望了一番,發現大多數門窗已給大風吹垮,卻無人修繕,說明韋德爾在發現李忠遠行為不軌後,就撤走了在這裡接應物資的人。
不過屋前空場上,仍停著兩輛鏽跡斑斑的皮卡,車身陳舊不說,車輪還故意放了氣,軟軟地塌下去,象幾攤干硬的黑泥。這也算是一種偽裝,既然人跡罕至,地球人自然不會查到這兒來。
將唯一的後備出口設在沙漠裡,看得出韋德爾對沙漠情有獨鍾,始終視這種地方為最隱蔽、最安全的地下世界前哨。事實證明,他是對的。
只在沙漠裡站了一會兒,海歌就渴了。這裡風沙兇猛不說,日照之強烈,也堪比影幻里淪為褐土荒原的西津市。他取出露西嬸嬸放在背包里的水,連灌了幾大口,感嘆要沒有機器廚娘,這一趟他又得忍受饑渴了。
走了沒多遠,他就離開沙漠地帶,來到了李正松提過的石窟區。
抬眼望去,這兒莽山成群,但很難見到翠色,大多數山峰都露出焦黃的岩石,怎麼看都與沙漠一樣荒涼。
鑿刻在崖壁上的大大小小的石窟,數以千計,放置於石窟內的佛像風化現象嚴重,從頭到臉都斑禿成一塊塊的,但大多數的面目仍栩栩如生,遠望去令人浮躁漸散,心平氣和。
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聞報導
石窟區,過去是遊人如織的風景名勝區,但自從自然條件惡化後,就被當地政府關閉了,為的是保護古代石窟遺址不致進一步遭到破壞。
佛像石窟,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每一個石窟以及石窟中的每一尊佛像,都凝聚著人類的智慧與心血,以及貫穿了上下五千年的精神血脈。所以不管環境多麼惡劣,生活條件多麼艱苦,也依然有忠義人士願意留下來照看那些珍貴的遺蹟。
想起那段經歷,海歌的眼眶又濕潤了。
穿過莫霍界面,地心航行中可供觀賞的內容就豐富了起來,他又能見到各種閃光的晶體岩石了。那些岩石構建出繁星密布的視覺效果,地航式飛船仿佛飛進了無邊的宇宙,不過躲在暗處的,若隱若現的岩石,能證明飛船確實是在地下航行。
依照地質學家的推論,飛船每升高100米,溫度就會降低1攝氏度,穿過玄武岩層和花崗岩層後,導航儀顯示的船外溫度急劇降低,海歌已能見到從飛船頂部直射而下的日光。
“地面,久違的地面,我回來了。但我再也不是落魄的逃難乞兒,而是改頭換面,成了救贖之光組織里的一員。我肩負拯救地球的任務,就要開始一場漫長的航海之旅!”
海歌疲憊地念叨。幾個小時以來,他一直處於極度亢奮的狀態,無論舷窗外的景色多麼單調,也捨不得閉一閉眼。但當日光如白瀑般傾瀉而下,睏倦感捉住了他,他很不情願地睡著了
“咦,飛船里怎麼起風了?還有東西在往臉上撞,撞得臉頰生疼”
朦朦朧朧的,海歌想睜眼,但兩隻眼皮好像叫一股力量封住,耳邊還不停響起“嗚嗚”的呼號聲,那股力量應該是來自大風,而擊打在臉上的,應該是沙粒。
他揉著眼翻身坐起,很快記起導航儀上標註的地航式飛船目的地,就是一驚,他明白自己在哪兒了。
他眯起眼,費力地往四周瞧,發現這兒果然是茫茫的荒漠,不過遠處豎著幾棟低矮的房屋,說明至少不是荒無人煙。他到處找被風沙侵蝕的佛像,李正松告訴過他,從下飛船的地點一直向東走,能見到大規模刻鑿在懸崖壁上的石窟。每個石窟里都有形態各異的佛像,找到最大那一尊,從旁邊繞過去,就能抵達火車站了。
“哎又一個無法彌補的遺憾!”海歌煩惱地嘆息。
地航式飛船到站了也沒驚動他,只用機械手臂送他下船,就悄沒聲地沿原路返航了,他甚至找不到飛船鑽出地面的通道出口,所以壓根看不出自己是從地球最深處爬上來的!
他用力拍了拍頭,惱恨自己怎就那樣不爭氣,遲不睡早不睡,偏要在最後,也是最關鍵的時候睡過去。不過話說回來,地心之行有驚無險地結束了,他也該知足了。
沙漠裡的風真猛,一陣陣刮過來,就象鞭子抽打在人身上。細小的沙粒如沙霧般在空中飛旋,遮得遠景模糊不清。沙粒還不停往人的口鼻里鑽,不一會兒,海歌嘴裡就咬得嘎嘣作響了。
他豎起衣領遮住臉,搖搖晃晃地站穩,又從口袋裡掏出韋德爾留給他的車票。看看通訊器上顯示的時間,距離列車發車還剩三個小時,他必須快馬加鞭往火車站趕了。
他相信,這片表面看起來荒蕪的沙漠,下面一定隱藏著密道,韋德爾正是通過密道與全球各地的人士聯絡,並通過他們收集各類建立地球發動引擎必備的物資的。
他在想藉助那些密道,是否也能到達澳大利亞?韋德爾安排他從地面走,應該是出於安全考慮吧?這一定是韋德爾權衡再三而作出的最佳方案。如果有可能,海歌還真想去看看拉哈利人,以及由他們看護的冶鐵工坊,那兒可是地下植物王國的起源之地呢!
李忠遠泄密後,地球人能深入的地下範圍內的通道,應該都已停用,海歌見到的那一排破敗的房屋,就是最好的證明。
從房屋前經過時,他特意往裡面張望了一番,發現大多數門窗已給大風吹垮,卻無人修繕,說明韋德爾在發現李忠遠行為不軌後,就撤走了在這裡接應物資的人。
不過屋前空場上,仍停著兩輛鏽跡斑斑的皮卡,車身陳舊不說,車輪還故意放了氣,軟軟地塌下去,象幾攤干硬的黑泥。這也算是一種偽裝,既然人跡罕至,地球人自然不會查到這兒來。
將唯一的後備出口設在沙漠裡,看得出韋德爾對沙漠情有獨鍾,始終視這種地方為最隱蔽、最安全的地下世界前哨。事實證明,他是對的。
只在沙漠裡站了一會兒,海歌就渴了。這裡風沙兇猛不說,日照之強烈,也堪比影幻里淪為褐土荒原的西津市。他取出露西嬸嬸放在背包里的水,連灌了幾大口,感嘆要沒有機器廚娘,這一趟他又得忍受饑渴了。
走了沒多遠,他就離開沙漠地帶,來到了李正松提過的石窟區。
抬眼望去,這兒莽山成群,但很難見到翠色,大多數山峰都露出焦黃的岩石,怎麼看都與沙漠一樣荒涼。
鑿刻在崖壁上的大大小小的石窟,數以千計,放置於石窟內的佛像風化現象嚴重,從頭到臉都斑禿成一塊塊的,但大多數的面目仍栩栩如生,遠望去令人浮躁漸散,心平氣和。
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聞報導
石窟區,過去是遊人如織的風景名勝區,但自從自然條件惡化後,就被當地政府關閉了,為的是保護古代石窟遺址不致進一步遭到破壞。
佛像石窟,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每一個石窟以及石窟中的每一尊佛像,都凝聚著人類的智慧與心血,以及貫穿了上下五千年的精神血脈。所以不管環境多麼惡劣,生活條件多麼艱苦,也依然有忠義人士願意留下來照看那些珍貴的遺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