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
他仍記得在影幻視界中見到的,那蔚為壯觀的宇宙奇觀,不計其數的繁星璀璨生輝,在黑絨似的宇宙背景上拉出綿長的星河,煙波浩渺地向未知的深空鋪展
地航景色,必定不輸太空,增加了熱情的鐵鎳熔漿,說不定景色更加綺麗呢!
海歌一廂情願地幻想,可等離開地核層,進入了古登堡不連續界面,他就發現自己大錯特錯了。
地核內核外包裹著固態鐵鎳金屬,金屬岩石光澤暗淡,全然不具備隱藏在正中心的地下植物王國里,晶石礦那種豐富多變的色彩。當穿過內核與外核的過渡層,海歌認為,飛船外的氣氛是時候沸騰起來了,電磁波發射筒搭建的光控走廊卻嚴格依照坐標出現在飛船正前方,變星飛船如只渺小的飛蟻般“嗖”一下,就鑽了進去。
這一次,由於是供飛船通過,光控走廊拓展成了一條隧道,海歌一心想欣賞的熱情的鐵鎳熔漿,完全被隔離在走廊之外,變星一號替代他那雙帶磁條的運動鞋,沿增寬的磁軌做規律的旋轉運動。舷窗外的景色一塵不變,儘管泛著七色光,也枯燥乏味得令人懨懨欲睡。
地核外核的總路程約2080公里,因為是旋轉而行,並且航速快不起來,變星飛船用了一個半小時才走完。這期間海歌沒睡,他出神地看著一圈接一圈從眼前飛閃即逝的虹光,不斷回憶幾天前的影幻之旅,以及與韋德爾共度的時光。
“孩子,你已通過溫度最高的熔漿地段,即將從古登堡界面進入下地幔層了。”
蒼老的聲音,從控制台的通話器中傳出來,正是李正松教授。
“哦”海歌從思緒中驚醒,那一聲“孩子”,驚得他險些跳起來,然而片刻後就意識到,說話者是老教授,而不是已不知所蹤的韋德爾。
“李教授,這這麼快就走完了光控走廊?”海歌喃喃地問。這段航程耗時不短,在他的感覺中卻快如一瞬,他有太多回憶要梳理,並且也捨不得與李正松說再見。
“孩子,不要難過,或許十年後,我們會再見面的,假如那時我還活著。”
李正松的面容出現在顯示屏上,海歌發現才分開幾小時,教授就又蒼老了不少。他花白的頭髮已經全白,如雪霜般蓋滿頭頂。額頭的皺紋也加深了,一層層摺疊起來,鐫刻了歲月的滄桑。海歌知道,喪子之痛本就是重大打擊,其中還夾雜良心的折磨,或許他永遠也擺不脫哀傷的糾纏了。
“李教授,您一定會健康長壽的,十年後,我們一定會再見!”海歌由衷地說,但他也清楚,這話只能算是一種祝福。
接下來的旅程,並不比通過地核層有趣多少。飛船經常會受到地震波衝擊,這種現象從穿越地心時就出現了。但不管多麼危險,變星一號也總能巧妙地避開衝擊,始終保持著平穩的飛行。
地幔段航程總長約3000公里,到達下地幔層時,海歌能見到流動狀的矽酸鹽岩石。這兒的溫度也不低,矽酸鹽材料因高溫而出現延展性,所以看起來象是流動的液體。
或許是因為這條通道打通的時間不短,但很少使用,所以道路艱險難行,不時會有岩石擋路。那些凸出的石塊,大概是道路鑿通後又新滾過來的。
變星一號儘量繞開堆疊得密集的岩石群,若遇到實在繞不過去的情況,就從飛船前端伸出一根類似鑿子的工具,輕易將攔路大石碎掉。
海歌看得直想拍巴掌叫好,這飛船不僅能通過高溫熔漿,還自帶路障清除功能,也太神奇了吧!
地幔層由緻密的造岩物質組成,縱然變星一號神通廣大,穿行速度也打了折扣,當飛船導航系統顯示即將到達上地幔的軟流層時,已過去了整整三個小時。
軟流層與地殼層相銜接,穿過它就意味離地面越來越近了。這時海歌才真正有了興奮的心情,但仍夾雜著感傷。他說不清再見地球表面的陽光,是應該叫做回家,還是離家。
然而導航儀上附加了說明,軟流層集中了大量放射元素,是地面火山岩漿的發源地,而此處已沒有光控走廊的保護,所以飛船通過時得加倍小心,千萬不要陷入高溫的岩石裂縫,否則萬一給卡住,後果不堪設想。
看來地心航行並非如最初想像的那樣安全,能躲過地核外核熔漿,躲過地震,還得小心應付張著大嘴準備吞噬過往飛船的岩石!
第一百三十八章 軟流層險境
海歌緊盯窗外,精神高度緊張。
變星一號也減速了,從導航屏幕上看,它收起了所有伸展出去的部分,變得象只泥鰍般光滑。
透過舷窗,能見到火紅的岩漿翻滾,如粘稠的血液包圍著飛船,以致它仿佛停止了前進,因為不管走出多遠,也望不見前方出路。
氣勢如此磅礴,照理說海歌很難從瘋狂奔涌的岩漿中見到岩石,可他還真隱約見到了一道道“劃痕”,在沸騰的殷紅色中閃光。飛船儘可能地遠離閃光點,他只能遠距離觀看那些裂縫。高密度的岩漿軟化視覺效果,裂縫似一條條軟體蟲般蠕動。海歌認為它們象吸飽了血的螞蝗,正吸附在岩石上打盹。地面的螞蝗只會吸血,這裡的“螞蝗”可能吞人!
軟流層不厚,所以雖然險情不斷,飛船還在低速緩行,也很快就通過了。海歌仍意猶未盡,卻已進入了上地幔層與地殼組成的岩石圈。
地航景色,必定不輸太空,增加了熱情的鐵鎳熔漿,說不定景色更加綺麗呢!
海歌一廂情願地幻想,可等離開地核層,進入了古登堡不連續界面,他就發現自己大錯特錯了。
地核內核外包裹著固態鐵鎳金屬,金屬岩石光澤暗淡,全然不具備隱藏在正中心的地下植物王國里,晶石礦那種豐富多變的色彩。當穿過內核與外核的過渡層,海歌認為,飛船外的氣氛是時候沸騰起來了,電磁波發射筒搭建的光控走廊卻嚴格依照坐標出現在飛船正前方,變星飛船如只渺小的飛蟻般“嗖”一下,就鑽了進去。
這一次,由於是供飛船通過,光控走廊拓展成了一條隧道,海歌一心想欣賞的熱情的鐵鎳熔漿,完全被隔離在走廊之外,變星一號替代他那雙帶磁條的運動鞋,沿增寬的磁軌做規律的旋轉運動。舷窗外的景色一塵不變,儘管泛著七色光,也枯燥乏味得令人懨懨欲睡。
地核外核的總路程約2080公里,因為是旋轉而行,並且航速快不起來,變星飛船用了一個半小時才走完。這期間海歌沒睡,他出神地看著一圈接一圈從眼前飛閃即逝的虹光,不斷回憶幾天前的影幻之旅,以及與韋德爾共度的時光。
“孩子,你已通過溫度最高的熔漿地段,即將從古登堡界面進入下地幔層了。”
蒼老的聲音,從控制台的通話器中傳出來,正是李正松教授。
“哦”海歌從思緒中驚醒,那一聲“孩子”,驚得他險些跳起來,然而片刻後就意識到,說話者是老教授,而不是已不知所蹤的韋德爾。
“李教授,這這麼快就走完了光控走廊?”海歌喃喃地問。這段航程耗時不短,在他的感覺中卻快如一瞬,他有太多回憶要梳理,並且也捨不得與李正松說再見。
“孩子,不要難過,或許十年後,我們會再見面的,假如那時我還活著。”
李正松的面容出現在顯示屏上,海歌發現才分開幾小時,教授就又蒼老了不少。他花白的頭髮已經全白,如雪霜般蓋滿頭頂。額頭的皺紋也加深了,一層層摺疊起來,鐫刻了歲月的滄桑。海歌知道,喪子之痛本就是重大打擊,其中還夾雜良心的折磨,或許他永遠也擺不脫哀傷的糾纏了。
“李教授,您一定會健康長壽的,十年後,我們一定會再見!”海歌由衷地說,但他也清楚,這話只能算是一種祝福。
接下來的旅程,並不比通過地核層有趣多少。飛船經常會受到地震波衝擊,這種現象從穿越地心時就出現了。但不管多麼危險,變星一號也總能巧妙地避開衝擊,始終保持著平穩的飛行。
地幔段航程總長約3000公里,到達下地幔層時,海歌能見到流動狀的矽酸鹽岩石。這兒的溫度也不低,矽酸鹽材料因高溫而出現延展性,所以看起來象是流動的液體。
或許是因為這條通道打通的時間不短,但很少使用,所以道路艱險難行,不時會有岩石擋路。那些凸出的石塊,大概是道路鑿通後又新滾過來的。
變星一號儘量繞開堆疊得密集的岩石群,若遇到實在繞不過去的情況,就從飛船前端伸出一根類似鑿子的工具,輕易將攔路大石碎掉。
海歌看得直想拍巴掌叫好,這飛船不僅能通過高溫熔漿,還自帶路障清除功能,也太神奇了吧!
地幔層由緻密的造岩物質組成,縱然變星一號神通廣大,穿行速度也打了折扣,當飛船導航系統顯示即將到達上地幔的軟流層時,已過去了整整三個小時。
軟流層與地殼層相銜接,穿過它就意味離地面越來越近了。這時海歌才真正有了興奮的心情,但仍夾雜著感傷。他說不清再見地球表面的陽光,是應該叫做回家,還是離家。
然而導航儀上附加了說明,軟流層集中了大量放射元素,是地面火山岩漿的發源地,而此處已沒有光控走廊的保護,所以飛船通過時得加倍小心,千萬不要陷入高溫的岩石裂縫,否則萬一給卡住,後果不堪設想。
看來地心航行並非如最初想像的那樣安全,能躲過地核外核熔漿,躲過地震,還得小心應付張著大嘴準備吞噬過往飛船的岩石!
第一百三十八章 軟流層險境
海歌緊盯窗外,精神高度緊張。
變星一號也減速了,從導航屏幕上看,它收起了所有伸展出去的部分,變得象只泥鰍般光滑。
透過舷窗,能見到火紅的岩漿翻滾,如粘稠的血液包圍著飛船,以致它仿佛停止了前進,因為不管走出多遠,也望不見前方出路。
氣勢如此磅礴,照理說海歌很難從瘋狂奔涌的岩漿中見到岩石,可他還真隱約見到了一道道“劃痕”,在沸騰的殷紅色中閃光。飛船儘可能地遠離閃光點,他只能遠距離觀看那些裂縫。高密度的岩漿軟化視覺效果,裂縫似一條條軟體蟲般蠕動。海歌認為它們象吸飽了血的螞蝗,正吸附在岩石上打盹。地面的螞蝗只會吸血,這裡的“螞蝗”可能吞人!
軟流層不厚,所以雖然險情不斷,飛船還在低速緩行,也很快就通過了。海歌仍意猶未盡,卻已進入了上地幔層與地殼組成的岩石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