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老油看來,皇上乃佛心天子,若久修梵行,定能修成正果。」

  「朕有一事不明,還請大師解惑。」福臨認真地看著玉林琇:「從古治天下,皆是祖祖相傳,日理萬機,不得閒暇。朕祖上信天神,奉喇嘛,而朕卻好學佛法,這卻是為何?朕是從誰而傳?」

  玉林琇眼睛一亮,仿佛緊緊地攝住了福臨的魂魄,循循善誘:「老衲觀皇上乃是金輪王轉世,夙植大善根、大智慧,天然種性,故禮佛信佛不化而自善,不學而自明,故為天下之至尊,南面而有天下,向明而治也。」

  能得到高僧如此的誇讚,少年天子心裡好不得意!因此,福臨隨口說道:「朕已有皈依我佛之心,但一時又拋不開凡塵。請問大師,朕是了卻塵務再皈我佛,還是拋卻塵務,即皈我佛呢?」

  「塵務未了,凡心不淨,即便皈依,亦難成正果。以老衲之見,皇上不如了卻塵務之後,再皈佛門,日後一定可成正果。」

  福臨聽得直點頭。說得也是,他身為大清國皇帝,怎麼能放棄江山社稷呢?他一直還有志於與歷史上的明君們一比高下呢,未見分曉,他自然不甘心就這樣循入空門。可見,老和尚玉林誘很了解自己的心思。因此,福臨輕輕嘆了口氣:「朕極不幸。五歲時先太宗早已晏駕,皇太后僅生朕一身,又極嬌養無人教訓,因此年幼失學。直到九三謝世朕親理朝政時,才發覺讀不懂漢臣的奏章,那時候已經十三歲了。」

  小沙彌早已獻上了熱茶和幾盤水果點心,福臨趁熱喝了一口,頓覺唇齒留芳,一股熱流直涌心田。「好香,好茶!」

  玉林誘那過於嚴肅的臉上突然現出了笑意,揚聲喊道:「慈翁,將炭爐子搬進禪房來,再給皇上添一個狗皮褥子!」

  福臨一樂,撓著頭皮:「敢情方才大師是考驗朕?天神,若大師你在冰天雪地里讓朕跪聽訓戒,朕也不得不從啊!哈哈!」

  一位身披大紅銷金袈裟的和尚一手拎著一隻炭爐子應聲而入,頓時禪房裡變得暖和了許多。

  「皇上,這位是老衲的大弟子茆溪森,人稱慈翁和尚。」

  「茆溪森?朕好像在哪裡讀過你作的偈語,寫得實在是絕妙。人生如夢又如戲,生有何歡死何懼?如夢似幻何所依,夢醒卻又在夢裡。」

  茆溪森見自己的偈語竟被順治皇帝隨口吟出,心中一喜,樂得嘿嘿直笑。他的相貌比其師傅玉林誘要中看多了,但是,人不可以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

  玉林誘忽然說道:「人生百年,電光石火;本無一物,何染塵埃?隨心到處,便是樓台,逐意行時,自成寶相。老衲看來,皇上參禪悟道,決計不難。」

  福臨心頭一震,定定地看著玉林誘。其實,方才自己所說皈依佛門完全是一時之念,隨口說說而已。而現在,自己與玉林誘師徒二人竟是如此投緣,大有相見恨晚之意,這豈不是天意?豈不是緣?再說,這老和尚口口聲聲自己將來一定能得道,不如就拜他為師吧。於是,福臨也是一臉的認真:「老和尚收朕為弟子吧。」

  「這……似乎太早了些。」玉林誘沒想到順治皇帝竟會提出這樣的要求,臉上現出了猶豫之色。

  看來,佛教已經贏得了大清皇帝,盛極一時的基督教在京畿一帶已處於下風。可是,佛教內部卻並不是鐵板一塊,圍繞著讓大清皇帝接納哪一個門派,反使佛教各派系舊有矛盾更加激化,而這些少年天子福臨是不會知道的。禪宗自六世祖慧能之後,首先分出南嶽懷讓和青原行思兩派,以後南嶽系又分為溈仰、臨濟兩支,青原則分出曹洞、雲門、法眼三支,合稱五家。到宋代,臨濟再分出黃龍、楊岐兩派,至此,禪宗分裂為「五家七宗」。日後,以臨濟宗和曹洞宗二支獨秀,但學禪者又多信仰臨濟,於是曹洞遂成「孤宗」,因此清初佛界有「臨天下,曹一角」之說。

  自從臨濟宗諸憎得寵於順治之後,京師內外添建新寺,大小佛寺香火驟旺,而江浙一帶的禮佛修寺之風更是蔚為壯觀。在紫禁城,連孝莊皇太后也幾次派近侍到萬善殿,請和尚們開示參禪要領,宮裡太監宮女們參禪拜佛者更多了。這樣一來,臨濟宗覺得了不得啦,先由憨璞聰的法師費隱容寫了一部曲解禪宗世親的《五燈嚴統》,自詡臨濟宗為佛門正統,欲借朝廷勢力欺壓佛門別宗。玉林琇深知佛門對此已有異議,所以在順治面前大講佛法藉以籠絡少年天子,沒想到少年天子只定一心一意要禮佛,而並無意去管佛門的什麼「正宗」與「正統」,這怎能不令玉林誘喜出望外?

  玉林誘故意顯得遲遲疑疑,猶豫不決,實際上他又在玩他三番五次受了邀請之後才入京的老把戲了——少年天子太痴情,一心一意要鑽研佛典,只想在蓮台下求得精神解脫,他簡直純潔得近乎於痴傻了!對這麼一個痴情帝王,見多識廣,將三寶經律爛熟於心的玉林誘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讓他落髮為僧,循入佛門!但,玉林誘還不能這麼做,他怕急著將大清皇帝引入佛門會犯下眾怒和天譴!

  「求老和尚答應!」福臨見玉林誘遲遲不應,有些急了。

  「師父,收大清皇帝為徒,此乃佛門盛事呀。只是如此一來,慈翁將要與皇上同輩了,嘿嘿。」

  「你我一見如故,若成為同門師兄,豈不更好?」福臨一把抓住了茹溪森的大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