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姐姐們想一想,咱們都穿著那又薄又軟帶著本色亮花的錦袍,走起路來,風拂楊柳似的,右手持一把檀香扇,左手拿一方絲帕,就這樣,裊裊婷婷的,飄飄的像仙女兒似的,好看不好看呢?」

  「哇!好看死了!」「我做夢都想呢!」女人們又是一陣嘻嘻哈哈的亂笑,笑得花枝亂顫。福臨臉上也現出了笑意,忍不住嘆息著:「女人瘋起來也真熱鬧,無怪人說三個女人一台戲,她們這又說又笑還帶表演的,可不比看戲還熱鬧?連靜妃都笑得那麼開心,她要是一直這麼斯斯文文的倒也不讓人煩。咦,今兒個康妃顯得特別精神,紅撲撲的臉兒很有神韻,自她生了玄燁之後,整個人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整天蔫不拉幾的倒像是被霜打了的茄子。瞧瞧,連田貴人今兒個也那麼嬌艷,眉間和兩鬢上貼著指甲蓋大小的紅點點,顧盼生輝,也仿佛換了個人兒似的。她們笑得多開心哪!嗯,好像後宮的幾位娘娘都齊了,怎的不見董鄂妃?」

  「董鄂妃此時憋在儲秀宮做什麼?」這麼一想,福臨臉上的笑容便消失了。幾個月的朝夕相處,他與董鄂妃也算是心心相印,情投意合,可自從秋獵回來之後,福臨發現烏雲珠變得寡言少語,眉目之間時常有一種淡淡的憂鬱。她這是怎麼啦?

  儲秀宮正門前,早有太監稟報,董鄂妃率領宮裡的嬪、貴人、常在、答應等跪了一地。

  「烏雲珠,皇后她們正在慈寧宮裡說話賞花呢,沒邀你嗎?」

  「哦……臣妾身子不爽,故此……」烏雲珠的神情有些黯然,低頭避開了福臨的目光。其實,淑妃康妃她們視自己為敵人,皇后表面上雖和善,可對自己也是不冷不熱的,烏雲珠每日去坤寧宮向皇后請安自然明了皇后對自己的態度,唉,自己也沒招惹她們,怎麼就把她們得罪了?

  「以後多去皇后那裡坐坐,總比一個人悶在屋裡好吧?朕覺得你的臉色不太好看。」

  福臨的關心使烏雲珠感到溫暖,她心裡一熱,臉頰鮮紅:「謝陛下關心。陛下請歇息片刻,臣妾去為陛下預備晚膳。」

  烏雲珠畢恭畢敬地回答,令福臨有些掃興:「喂,晚膳自有御膳房的人伺候又何勞你費心呢?朕怎麼覺得這些日子以來你變得有些怪怪的?」

  「沒有。臣妾只是覺得陛下您愛吃臣妾做的包兒飯,臣妾想……」

  「好啦好啦,你抬起頭來說話好不好?這兒又沒有別人,你怎麼變得縮手縮腳的那麼呆板了呢?這到底是為什麼?」

  烏雲珠勉強一笑:「這是宮裡,臣妾得守著宮裡的規矩,免得她們說閒話,如果傳到太后那兒,臣妾就擔當不起了。」

  「哼哼,那麼你難道不知道朕不喜歡你這副縮手縮腳的樣子嗎?烏雲珠,你現在身份已經早變了,是朕的妃子,名正言順的,難道還怕誰瞎議論不成?你真讓朕失望。」

  「臣妾……」烏雲珠垂下了眼皮躬身回答,卻被福臨粗暴地打斷了:「好啦,既然你喜歡這樣,朕又何必強人所難呢?當然,你也許有不得已的苦衷,罷,罷,過些日子朕再來見你好了。吳良輔,起駕,回宮!」

  「皇上!」烏雲珠臉色微變,跪倒在地,眼睛裡溢出了淚水,滿是祈求的神色。

  福臨發現烏雲珠情不自禁流露出的失望,心裡稍覺不忍,語氣緩和了些:「起來吧,朕要回去批閱奏本。」說著舉步便走,明知烏雲珠正在眼巴巴地看著自己,可福臨硬是鐵了心決不回頭。真沒意思,怎麼她們一個個的,入了宮便沒了先前的天真和活潑,故作高貴,顯示端重,逆來順受,低眉順眼的,她們以為這樣就能討得朕的歡心嗎?早先是佟佳氏,那麼一個嬌小玲找活潑稚氣的小姑娘,一旦頻頻地召幸了之後便整個變了個人兒,一本正經,開口賢淑敬謹,閉口才德容止,令人生厭。想不到烏雲珠也是如此!當初的依依之情,無拘無束的歡悅之情都到哪裡去了?活見鬼,這死氣沉沉的大內深宮,真令人壓抑和煩悶!「活人還能被尿憋死?」不知是哪個太監說過的一句玩笑話,此時倒令福臨眼睛一亮:「吳良輔,咱們出宮到天橋找樂子去!」

  順治皇帝--37.乾門聽政至尊無上

  37.乾門聽政至尊無上

  乾清門聽政時的順治,給臣民的印象是那麼英睿強幹,只有太后知道,這時的順治,已被佛經達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入夜之後,正陽門(即今前門)外的大柵欄便成了城內最繁華熱鬧的地方。此時京城的內城各門早已關閉,燈光寥落,人聲漸息,而南城卻是燈火通明,人聲鼎沸。棋盤街、大柵欄、廊房頭、二、三條胡同、燈市、花市、菜市、書場、珠寶市等以及日用百貨、吃的喝的,應有盡有。而大柵欄因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更加繁華熱鬧,街市上有櫛比的店鋪、酒樓茶館和戲園子,還有五光十色的花市和燈市,的確是一條人群熙攘、燈火輝煌的地方。

  自打明朝的燕王朱棣成了明成祖之後,在永樂元年(1403)他就把早先元朝的大都改成了順天府,建北京,當然他是迷上了北京這座「沃野千里,山川形勝,足以挖四夷、制天下,成帝王萬世之都也」。

  明代都城北京是在元代大都城基礎上改建和擴充而成的,明初為了便於防禦,將城北比較空曠地區劃出城外,也就是把城的北部城垣向南移了五里左右,永樂十七年又向南移了一里左右,形成了今日內城的規模,而皇城(包括紫禁城)又占去了內城的大半,故而商民交易、店市大多集中在前門外一帶,而且前門外又是外地人入京的必經之地,京、津一帶的農副產品運到京城時先到南城;從南方來的商賈貨物也大多以南城為集散地,成為南北物資交流的總場地,南來北往的商賈操著各地方言熙熙攘攘,皆為財富來來往往,行色匆匆。明代中葉以來由於會館的興起,在前門與宣武門之間聚集著從全國各地來的文士官人,故而酒館、茶肆和妓館煙館比比皆是。清初為了京城的治安,不斷地清理內城,使居民商賈大多遷到了外城,也使南城的繁華大增。如順治五年就規定漢人要居南城,「凡漢官及商民人等盡徙南城居住,原房拆去另蓋,均聽,每間給銀四兩。」故而,前門日復一日地繁華起來,正可謂五方雜處,百貨雲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