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孝莊太后的思緒被禮炮的轟響聲給打斷了,她掀開帘子定睛一看,原來大隊人馬已經到了天壇,司禮各官,早已鵠候兩旁,焚起了香燭,點燃了禮炮。孝莊太后由侍女攙著下了轎子,她的眼睛一直盯著乘坐在龍輦上的兒子順治。天子,順治下了御輦!

  神采奕奕的順治龍行虎步地走近了香案,對天行禮,諸貝勒大臣以及外藩各使恭恭敬敬地向上行三跪九叩首禮,黑壓壓地跪了一地,山呼萬歲,撼天動地。然後,宣詔大臣手捧滿。漢、蒙三種表文,站立壇東,布告大眾,幼主即日起臨朝親政。禮畢,順治慢慢地下壇,仍由眾貝勒大臣扈蹕還宮。此時正是艷陽高照,紫禁城裡一片輝煌之色,金鑾殿更是金碧輝煌,殿頂那重檐的「廡殿式」黃色琉璃瓦熠熠生輝。

  這 金鑾殿是紫禁城裡三大殿中最大的殿,明朝稱作皇極殿,清順治二年便改名為太和殿,全殿橫闊十一間,進深五間,外有廊柱一列,殿內外立有朱紅大柱八十四根,為全國最大的木構大殿。大凡節日慶賀、朝會大典、皇帝即位都在這裡舉行。順治帝當然也不例外,當年他在這裡舉行了第一次登基大典,現在又進行了親政儀式,一切都如從前一樣,唯一不同的就是少年天子的身旁已經沒了操縱權柄的玩偶人了。

  此時此刻,少年天子不會想不到那位坐在他身邊好幾年的,身材細瘦一臉虬須的皇父攝政王多爾袞。當福臨漸漸地意識到自己不過是一個供皇父攝政王玩耍的傀儡,不過是一個有名無實的兒皇帝時,一種強大的自卑感以及莫名的仇恨便一直在他心頭縈繞著,鞭笞著他也折磨著他。皇父攝政王的陰影始終籠罩在他的心頭,皇父攝政王既掌握了朝綱,又占有了福臨的生母,已然成了萬人之上的太上皇,但卻讓少年天子感到丟盡了臉面!他要報復,要將皇父攝政王曾帶給他的恥辱、恐懼和不安全都掃除乾淨,將籠罩在皇宮七年之久的陰霾之氣全都清除出去!有道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少年天子從即位到親政的八年間,複雜的宮廷生活,早已使他成熟得很早,或者說是合而不露,與皇父攝政王那瘦削而略顯蒼白的面龐和體態相比,福臨覺得皇父太宗皇太極簡直太魁梧太高大了,父皇的大手一揮,八旗將士立即勇往直前。父皇哪怕只是輕聲的一咳嗽,滿朝的文武大臣們也要嚇得膽戰心驚,人人自危。儘管福臨已經記不清太多父皇的言行,但他知道,父皇曾經是一言九鼎的皇帝!作為父皇的兒子,他福臨為什麼不能做一個名副其實的至尊無上的天子呢?他福臨為什麼不能做出一番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呢?

  「今天朕雖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但總算已經定鼎中原了。此後,朕只要兢兢業業,定能團結八旗王公大臣,完成統一全中國的大業,做一個既守成又創業的明君。哈,我福臨已經時來轉運,要大刀闊斧地幹了!」

  少年天子心中思緒萬千,感慨萬分,激動萬分。

  「啟稟聖上,英王阿濟格與攝政王之親信鬧翻了,他強勒清王從他,請王一氣之下,遂派撥兵役,擒捕了英王,現押在午門外候旨!」

  福臨心中一喜:這真是天賜良機呀,他們之間起了內訌,不有利於我奪回大權嗎?

  「鄭親王,朕年尚幼,不知當如何處置此事,請你拿主意吧!」

  「謝主隆恩!」濟爾哈朗發白的臉上頓時現出了紅光,他激動得聲音有些顫抖了:「英王素有叛逆之心,先是趁攝政王屍骨未寒之時擅派三百騎從喀喇城急馳入京,意欲圖謀不軌,幸虧我主英明將他們一網打盡。今英王又企圖強迫白旗諸王,思謀奪政,實乃罪不容赦!」

  福臨一言不發,靜靜地聽著濟爾哈朗的「揭發」。他明白鄭親王在攝政王多爾袞在位時倍受限制和排擠,早已對多爾袞三兄弟恨之入骨了,此刻由鄭親王出面來了斷多爾袞三兄弟中唯一尚存的老大英王阿濟格是最合適不過的了。自睿王死後鄭王在群臣中的威望激升,自然而然成了諸王之首。現在自己雖已臨朝,但年紀尚小,手中無實權,爭取到鄭親王,就能左右王公大臣,而鄭王自然也會對自己感恩戴德。因此在痛懲仇敵,削弱白旗勢力方面,雙方是一拍即合,福臨樂得在一旁看熱鬧。

  「卑職以為英王早就犯下了大逆之罪!他曾經口口聲聲當面稱幼主為無知小兒,罪當砍頭!」吏部尚書譚泰「響應」鄭王的號召,也站起來揭發英王阿濟格的罪行了。

  譚泰是太宗皇太極去世後擁立皇子為帝的八大臣之一,後雖投靠了睿王,但他並不像鞏阿岱、冷僧機那樣為虎作倀,飛揚跋扈。他身為正黃旗重臣,久任護軍統領,固山額真,實權在握,因此,福臨不計前嫌,仍委以重任,譚泰對幼主的感激之情便可想而知了。

  在被議政王大臣們遵諭議推出的尚書譚泰、朝岱、濟席哈、陳泰、鰲拜、噶達渾等六人中,有正黃旗兩人,即吏部尚書譚泰和刑部尚書濟席哈;此外幾人分屬鑲黃、正紅、正藍、鑲白,沒有一人是正白旗。正黃、鑲黃原為太宗親領之旗,正藍雖被多爾袞強行借走,但多爾袞一死,顯然也非其嗣子多爾博所能控制了。鑲白旗原由豫王多鋒掌握,多鋒死後由其子親王多尼承襲,但多尼年幼又無軍功,難以駕御,後又被調往正藍旗,以朝岱為固山額真,以揭發英王的阿爾津為護軍統領,這樣正藍旗和鑲白旗實際上已成為無王之旗,當然要歸朝廷調遣。於是,威脅幼主福臨的正白、鑲白以及正藍三旗的力量大為減弱,而隸屬於他的兩黃旗迅速恢復了元氣,人才濟濟,皆效忠幼主,形勢正向著有利於少年天子乾綱獨斷的方向發展。福臨這一次之所以平心靜氣,任由鄭王出面處置英王,就因為他已經胸有成竹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