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康熙想到這裡不由自主地緊挨著孝莊太皇太后,給老人披上了厚厚的大氅。

  康熙出生時母親十五歲,父親才十七歲。年輕的父母沒有給他帶來同享天倫之樂的孩提時代,那是一段不太愉快的回憶,幸虧有祖母孝莊太皇太后的悉心照料。小小年紀,完全不諳世事,就被摒出宮門,失去了父愛母愛,並成了宮廷鬥爭的犧牲品,似乎只有在祖母那兒康熙才能享受到一絲人間親情。可以說,祖母的悉心照料和教誨在他的一生中的關鍵時刻代替了他所需要的父母之愛。因此,年少的天子康熙對祖母孝莊太皇太后有著不尋常的深厚的依戀之情。每次太皇太后出行,康熙帝都要陪同前往,侍奉左右,這在歷代帝王中都是不多見的。即使是康熙獨自離宮,無論是親征、謁陵、臨幸五台山。避暑塞外或是木蘭圍場等,他都時刻掛念著祖母皇太后,在出行期間屢屢派人回京問安、探視,並進獻財物。在這方面,康熙對祖母稱得上是遵孝道。

  在少年天子的眼裡,太皇太后有著一副慈母慈祖母的柔腸,他感到萬分的幸福,卻始終不明白父皇與祖母間的隔閡與冷漠,他甚至為父皇沒有體驗到這一幸福而深為惋惜。所以,這一次康熙從五台山匆匆返京,就是想解開心中的這個謎團。有幾次話到嘴邊,他又咽了回去。老祖母一生中最大的失敗與錯誤都在她的親生兒子——自己的生身父親福臨——順治皇帝身上,畢竟母子連心哪。看得出來,祖母時常對她的兒子懷著思念與愧疚之情,尤其隨著時光的推移,這種愧疚與思念之情也變得愈加強烈。白髮人送黑髮人,祖母年輕時喪夫,中年時喪子,上天為什麼要這樣折磨她?每每發覺祖母陷於悲哀和不安之中時,康熙都會心如刀絞,他無法安慰祖母,他不明白這一切究竟是為了什麼?

  「皇孫兒,今日你陪我賞菊,怎麼心事重重的?」

  康熙一驚,連忙收住了紛亂的思緒:「太皇額娘,我有事還能瞞得了您老人家?您就一心一意地賞花吧。對了,剛才您問我那一片黃色的秋菊叫什麼名字。您總拿我當小孩子,這些花名我早爛記於心了。那是『黃海秋月』對吧?金燦燦的,黃澄澄的,夜晚則像明月般晶瑩柔和。」

  一席話逗得老太后心花怒放,她拍著巴掌,笑得十分開心:「皇孫兒,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黃菊的名堂可多呢。還有什麼『御帶飄香』,是那種大朵的高高在上的花;還有『兩色瑪瑙』,粉的花蕊金色的花瓣,別提多嬌艷了。還有『蜜西施』、『金紐絲』、『鶯乳黃』、『金芙蓉』,哎呀,簡直是數不勝數哪!」

  「太皇額娘的記憶力真好,不過,皇孫這些年陪伴在您身邊,多少也說得出一些菊花的名字。太皇額娘您聽好了,眼前的這片紅菊有的叫『狀元紅』,有的叫『醉貴妃』,還有的叫什麼『曉香紅』、『西山紅葉』、『晚霞紅』等等。那遠處的白菊花呢,則有『白牡丹』、『白鵝絨』、『白蓮花』、『青心白』、『八仙菊』、『冰美人』等等……」

  康熙掰著手指頭,一口氣報出了幾十種菊花名字,逗得老祖母眉開眼笑,合不攏嘴,笑出了眼淚。

  「太皇額娘,孫兒以為像這樣的菊海菊山反倒突不出菊花的個性。菊花乃花中逸品,宜少不宜多,如若將那色如白玉花香襲人的萃香菊插兩三校在一個胭脂色的細瓷花盆裡,或者是將那凌空舒袖,仿如萬里長空翩翩起舞的『嫦娥牡丹』插在一個方園的閃著珊瑚釉的花盆裡,您以為如何呢?」

  「美,簡直妙不可言!『膽瓶斜插兩三枝』,供諸窗前案頭十分雅致脫俗,更能體現菊花的個性。乖孫哪,這一點你很像你的父皇,每到重陽前後,你父皇就喜歡這樣賞菊,他的性相是喜靜不喜歡鬧呀!」

  孝莊太皇太后說著重重地嘆了口氣。康熙後悔得要命,自己為什麼要多一句嘴,讓老祖母想起從前的事呢?

  「『每逢佳節倍思親』,今日雖不是重陽,但哀家卻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你那英年早逝的父皇。有時我夢見福臨含著淚站在自己面前,分不清他臉上的表情是恨還是愛,醒來時他卻蹤跡沓然。對他,我虧欠得太多了,皇孫玄燁,你能體諒哀家的苦衷嗎?」

  看著孝莊太皇太后那發紅的眼圈,聽著她那苦悶的自責,康熙心頭一熱,抓住了祖母的手:「設無祖母無以成立,設無祖母無以至今日。太皇額娘,您的一生經歷了四個時代,大清從白山黑水間的一個小部落成了今天鼎定中原的強大國家。皇孫完全能夠體諒您為了自己的子孫和大清的基業,付出了多大的犧牲,忍受了多大的痛苦,承擔了多大的壓力!歷史是最好的見證,皇孫深深意識到了太皇額娘人格的偉大,您是天底下最慈祥仁愛最堅強勇敢的母親和祖母!只是,只是父王他走得太早,還沒來得及體驗到!」

  孝莊太皇太后摟住了皇孫,抽抽噎噎哭得像個孩子:「玄燁呀,難得你如此設身處地地為哀家著想呀,這幾十年來的酸甜苦辣,風風雨雨,真是一言難盡呀!上天早早地帶走了我的兒子福臨,竟不給我們母子一個勾通的機會。福臨我兒,快了,我們娘倆就要相見在九泉之下了,你的兒子玄燁如今已經主持朝政,天下繁榮昌盛,你我都可以安心了!」

  「太皇額娘,您老不要這樣!人已經不在這麼多年了,您總是這樣自責與內疚又有什麼用呢?父皇把自己放錯了位置,他忽略了自己是萬民之尊的地位,卻無所顧忌地去追求普通人的至愛真情,甚至,甚至還要落髮為僧。這一切,這樣的結局是大清的悲哀,可這又怨得了誰呢?這就是命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