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直到18世紀中葉,西歐的社會史和經濟史,實際上都是在重複羅馬在公元前最後的3個世紀所走的路。不過,由於歐洲的政治分裂,反對君主專制的政治動亂和平民的暴動持續發生,另外西歐知識分子又很容易地接受了機器觀念和新發明,這些都使得事態朝著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個方向發展。這個過程中,基督教使得人類團結一致的思想在新的歐洲世界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再加上政治權力不再那麼集中,使追求財富的人們腦子裡不再想著奴隸及其集體勞動,而是主動地將注意力轉向機械動力和機器上面。(機器革命,即機器發明和發現的過程,是人類發展的一個新生事物。開始時,人們並沒有意識到它將對社會、政治、經濟和工業帶來什麼影響。另一方面,與其他的人類社會事業一樣,工業革命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因機器革命對人類狀況持續不斷的作用和影響,而深刻地影響了人類生活。這種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羅馬共和國後期,財富聚積,小農和小商人破產,產生大規模的財政階段;另一方面,十八、九世紀,資本較小規模集中。)

  兩者雖極為相似,但是卻存在著本質上的差別。機器革命之後,勞動者的性質與以前截然不同。舊世界中,所有的動力基本上都是人力,大多數的生產勞動都是依靠被壓迫者的體力來完成的,只有很少的牲口勞動,如牛、馬等從事運輸工作。抬重物、鑿岩石需要人來勞動,耕種農田也是靠人和牛一起勞作,在羅馬,“輪船”的動力也是靠訓練有素的人。在古代文明中,多數的人都是被當作機器來使用的。即使在機器剛出現的時候,它也並未能把人類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開鑿運河、修建鐵路或是築堤壩等,都由大量的勞力來承擔。礦工的數量也急劇上升,但是,便利的設備和物品增加得更快。到了19世紀,形勢日漸明朗:人類不再被當作動力資源來使用了,人力工作被機器所代替,而且機器能夠做得更快更好。現在,只有在需要選擇和運用智慧的情況下才需要人。人類開始只作為一個人而存在。先前那些支撐著古代文明的勞力,只知道服從,從來不懂得用腦的人,對於人類的福祉而言,已經毫無用處了。

  這種情況不僅出現在新興的冶金業中,同時也出現在自古以來就有的行業,如農業和採礦業中。在耕種、播種和收割工作中,便捷的機器代替了人類。羅馬文明是建立在廉價的人力基礎之上的,而現代的文明則是建立在廉價的機器動力基礎上的。100年來,機器動力越來越便宜,而勞動力卻越來越昂貴。如果說曾經有段時間採礦業還沒有使用機器,那肯定是因為人力比機器動力更加便宜。

  這時的人類生活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以前,統治階級與資產階級最迫切的願望就是維持苦役勞工的供給。但是到了19世紀後,有頭腦的人越來越清楚,現在平民應該比苦力更值得珍惜。他們認為平民階級也應該受到教育,哪怕只是為了保障“工業效率”,他們也應該受到教育,他們必須了解自己在做什麼。自基督教開始傳教起,大眾教育就開始在歐洲緩慢地發展,就好像伊斯蘭教在亞洲傳播的時候,走到什麼地方就把平民教育帶到什麼地方一樣,因為他們必須即使信徒了解拯救他們的基本信仰,也需要使他們能讀懂一些使信仰可以得到傳播的經書。基督教的教義之爭開始後,雙方為了吸引信徒,都很重視平民教育。例如,1830年至1840年間的英格蘭,教派紛爭,為了吸引青年信徒,競相創設兒童教育機構,如國家教會學校、非國家教會學校、甚至成立了羅馬天主教小學等。19世紀後半期,整個西方平民教育發展迅速,不過上層社會的教育發展速度遠沒有這麼快——雖然有所發展,但毫無疑問,不能與平民相提並論——因此,以前社會中存在的讀書階級和非讀書階級的鴻溝,現在只剩下教育程度高低的微小差別。這種變化表面上與社會環境沒有多大關係,實際上卻是整個世界堅持不懈地從事建立一個沒有文盲的國度的偉大事業。

  羅馬的公民永遠無法真正理解羅馬共和國的經濟變革。普通的羅馬公民對自身所處環境變化,遠不像我們今天對自己的經歷了解得那樣清晰、全面。當工業革命進行到19世紀末期的時候,受其影響的一般大眾已經能夠把它當成一個整體的過程來理解了。因為現代人都能夠讀書、討論,並且有機會到處旅行、觀察,見到以前普通人不能見到的東西。

  第45章 現代政治與社會思想的發展

  古代文明的制度、風俗習慣和政治思想等等,都是隨著時間的發展慢慢形成的。這一過程既沒有人能夠設計,也沒有人能夠預見。直到人類社會發展到青春期,即公元前6世紀,人類才開始仔細考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在這一時期,人類第一次質疑固有的信仰、法律以及制度,並決心對它們進行變革和重整。

  前面我們已經講過,希臘和亞歷山大城在人類初期曾出現了知識的黎明,以及之後的奴隸制文明的崩潰,以及宗教迫害與專制政體的烏雲,如何遮蔽了黎明的曙光。直到15、16世紀,自由無畏的思想光芒才最終衝破歐洲的黑暗。我們還曾講述了阿拉伯的好奇心和蒙古人的遠征的狂風,吹散了歐洲大陸精神上的雲翳。起初,人類增長的知識主要是物質方面的。物質成就和物質力量是人類理性復甦的最早成果。而人際關係學、個體以至社會的心理學、教育學,以及經濟學,不但本身微妙複雜,而且還受到了許多情感因素的束縛,所以它們發展得非常緩慢,面臨著很大的阻力。人們往往願意靜心聆聽對星辰和原子之類的知識,但對於生活方式的理論卻常常會恍然而有所觸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