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
七月十五鬼節的時候,我已經為雪花預備了一大堆問題,來幫助她改變現在的境況。例如,為什麼她不能成為一個更好的妻子呢?為什麼她不能像我認為的那樣讓自己的丈夫感到快樂呢?為什麼她不把自己的臉蛋捏紅了來補充些血色呢?為什麼她不多吃些東西來增強精力呢?為什麼她不一回家就去向她的婆婆磕頭請安,為她做菜做飯,縫補衣物,唱歌給她聽,盡其所能地取悅於她,讓她得以安度晚年?為什麼她不能更努力地去讓事情變得更加順心呢?我自以為我給予雪花的都是切實可行的建議,但我忽略了雪花自身的憂慮和困擾。而且我又是盧夫人,我當然是正確的。
於是除了向雪花一一拋出她在自己家中所能去做的事。我還不斷地詢問她在我家中度過的時光。比如,和我在一起,她開不開心?她喜不喜歡我送她的綢緞衣服?她有沒有把盧家為了表達長久的感激之情而饋贈的禮品都呈獻給丈夫來取悅於他?她有沒有感激我為荊田村里像她兒子一般大的孩子們請了一位教授學問的先生?她有沒有意識到我們的女兒要是結成了老同,春月的命運就會像我當初一樣發生巨變?
如果她也像我愛她一樣愛我,那麼她為何不能像我一樣遵守婦女的守則,改變自己目前不利的境況呢?對於所有的這些問題,她只是一味地嘆氣和點頭。而她如此的反應讓我更加不耐煩了。我進而舉出了種種的道理來支持我的建議,直到她繳械投降,答應照我說的去做。但是事實卻是她並未這樣去做,我的失望之情也愈加尖銳明顯了。我無法理解雪花這樣一個童年時有著勇往直前的野馬精神的女人為何變得意志如此薄弱了呢?而我仍然堅信我一定能夠治癒雪花這樣一匹受傷的駿馬的。
咸豐六年農曆八月十五,我的生活發生了永久性的改變。中秋節到了,沒多久我們的女兒就要開始纏足了。今年雪花和她的女兒原本是要來我們家的,但她們卻沒有來,來的是蓮花,在山上時我們一同躲在樹下的一個婦人。我請她上樓喝杯茶水。
「謝謝,」她說道,「我還要回桐口的娘家去呢。」
「娘家人都歡迎出嫁的女兒回娘家看看的,「我客套話地應對道,「我相信見到你他們一定會很高興。」
「我也很高興見到他們。」她邊說,邊把手伸進裝著月餅的籃子裡,拿出一個狹長的用一小方我送給雪花的綢緞包裹的東西,遞到了我面前,「我們的朋友讓我把這個給你。」接著蓮花說了幾句祝福的話後,便搖搖晃晃地沿著小巷走了,消失在街角。
從東西的外型來看,我大概知道了是什麼,但我無法理解是的為什麼雪花自己不來,而是讓別人捎來了這把扇子。我拿著扇子上了樓,等著弟媳們出門向朋友們發月餅,我還把女兒也打發去了,叫她好好享受最後的一點可以外出玩耍的時光。她們一走,我便在窗前坐了下來,朦朧的光線透過窗格在書桌上映射出樹葉藤蔓的圖案,我冷冷地盯著包裹著的扇子看了許久,心裡有一股莫名的恐懼。我終於還是揭開了綢緞的一端,接著是另外的一端,直到整把扇子完全從先前包裹著它的綠色綢緞中暴露出來。我拿起了扇子,一折一折地將其打開。我們下山前那晚用炭水書寫的段落還在那裡,此時旁邊又多了一段新寫上的文字。
「我的麻煩太多了,」雪花寫道。還是她一貫的筆跡,她的字寫得要比我的好,每一筆觸都細小得如同蚊子的纖足,到了收筆時幾乎都化成了無有。「我無法成為你所期望的那樣。你不必再聽我的種種抱怨了。我現在有了三個義姐妹,她們答應接受現在的我,並且將她們的愛給予我。給我寫信,但不要再像以前那樣一味地安慰我,請你去回憶我們少女時代共同度過的美好時光吧。」
我的心仿佛被一把匕首狠狠地插了進去。對於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我的腸胃都被提了起來,我簡直就是難以置信。愛?她真的在我們的秘密扇子裡談論她和義姐妹間的愛嗎?我又把這段話從頭讀了一遍,我依然無法理解。她的義姐妹已經答應愛她。但是,雪花和我是老同啊,是最最真摯最最強烈的情感的結合,甚至超越了地域和空間的阻隔。我們之間的結合甚至比純粹的男女婚姻關係更為神聖。我們是發過誓的,保持對彼此的堅貞和坦誠直到死亡把我們分開。而她現在似乎是拋棄了所有的誓言,為了去追尋和義姐妹間新的結合,她的做法毫無道理可言,並且深深地傷害了我。更讓我震驚的是她居然還建議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還可以繼續是朋友。對我而言,她所寫下的話,比我丈夫現在走進來宣布他將娶第一小妾更致命。而且我也不是沒有機會締結婚後的義姐妹關係的。我的婆婆就曾經一再地敦促我這麼做,但是我卻一次次機智巧妙地躲避了過去,保住了雪花在我生命中的地位。可是現在她卻要把我甩開了?這讓我覺得,雪花這個我深愛的女人,我所珍愛的女人,我願意為之奉獻一生的女人,並不像我愛她一樣愛我。
最讓我難以接受的是,她所提及的義姐妹就是那三個我們在山裡避難時遇見的同樣來自荊田村的婦女。我腦海里一次次地回放著發生在那個冬天的每一個細節。難道在那個晚上她們就已經在密謀用歌聲把我的老同吸引過去?難道她也像新娶了比髮妻更年輕、更美艷。更惹人喜愛的小妾的丈夫一樣喜新厭舊?難道那些女人的床被更暖和,還有她們的身體更結實,故事更好聽?難道當她看著她們的臉時就沒有想起一點對我的責任感?
於是除了向雪花一一拋出她在自己家中所能去做的事。我還不斷地詢問她在我家中度過的時光。比如,和我在一起,她開不開心?她喜不喜歡我送她的綢緞衣服?她有沒有把盧家為了表達長久的感激之情而饋贈的禮品都呈獻給丈夫來取悅於他?她有沒有感激我為荊田村里像她兒子一般大的孩子們請了一位教授學問的先生?她有沒有意識到我們的女兒要是結成了老同,春月的命運就會像我當初一樣發生巨變?
如果她也像我愛她一樣愛我,那麼她為何不能像我一樣遵守婦女的守則,改變自己目前不利的境況呢?對於所有的這些問題,她只是一味地嘆氣和點頭。而她如此的反應讓我更加不耐煩了。我進而舉出了種種的道理來支持我的建議,直到她繳械投降,答應照我說的去做。但是事實卻是她並未這樣去做,我的失望之情也愈加尖銳明顯了。我無法理解雪花這樣一個童年時有著勇往直前的野馬精神的女人為何變得意志如此薄弱了呢?而我仍然堅信我一定能夠治癒雪花這樣一匹受傷的駿馬的。
咸豐六年農曆八月十五,我的生活發生了永久性的改變。中秋節到了,沒多久我們的女兒就要開始纏足了。今年雪花和她的女兒原本是要來我們家的,但她們卻沒有來,來的是蓮花,在山上時我們一同躲在樹下的一個婦人。我請她上樓喝杯茶水。
「謝謝,」她說道,「我還要回桐口的娘家去呢。」
「娘家人都歡迎出嫁的女兒回娘家看看的,「我客套話地應對道,「我相信見到你他們一定會很高興。」
「我也很高興見到他們。」她邊說,邊把手伸進裝著月餅的籃子裡,拿出一個狹長的用一小方我送給雪花的綢緞包裹的東西,遞到了我面前,「我們的朋友讓我把這個給你。」接著蓮花說了幾句祝福的話後,便搖搖晃晃地沿著小巷走了,消失在街角。
從東西的外型來看,我大概知道了是什麼,但我無法理解是的為什麼雪花自己不來,而是讓別人捎來了這把扇子。我拿著扇子上了樓,等著弟媳們出門向朋友們發月餅,我還把女兒也打發去了,叫她好好享受最後的一點可以外出玩耍的時光。她們一走,我便在窗前坐了下來,朦朧的光線透過窗格在書桌上映射出樹葉藤蔓的圖案,我冷冷地盯著包裹著的扇子看了許久,心裡有一股莫名的恐懼。我終於還是揭開了綢緞的一端,接著是另外的一端,直到整把扇子完全從先前包裹著它的綠色綢緞中暴露出來。我拿起了扇子,一折一折地將其打開。我們下山前那晚用炭水書寫的段落還在那裡,此時旁邊又多了一段新寫上的文字。
「我的麻煩太多了,」雪花寫道。還是她一貫的筆跡,她的字寫得要比我的好,每一筆觸都細小得如同蚊子的纖足,到了收筆時幾乎都化成了無有。「我無法成為你所期望的那樣。你不必再聽我的種種抱怨了。我現在有了三個義姐妹,她們答應接受現在的我,並且將她們的愛給予我。給我寫信,但不要再像以前那樣一味地安慰我,請你去回憶我們少女時代共同度過的美好時光吧。」
我的心仿佛被一把匕首狠狠地插了進去。對於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我的腸胃都被提了起來,我簡直就是難以置信。愛?她真的在我們的秘密扇子裡談論她和義姐妹間的愛嗎?我又把這段話從頭讀了一遍,我依然無法理解。她的義姐妹已經答應愛她。但是,雪花和我是老同啊,是最最真摯最最強烈的情感的結合,甚至超越了地域和空間的阻隔。我們之間的結合甚至比純粹的男女婚姻關係更為神聖。我們是發過誓的,保持對彼此的堅貞和坦誠直到死亡把我們分開。而她現在似乎是拋棄了所有的誓言,為了去追尋和義姐妹間新的結合,她的做法毫無道理可言,並且深深地傷害了我。更讓我震驚的是她居然還建議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還可以繼續是朋友。對我而言,她所寫下的話,比我丈夫現在走進來宣布他將娶第一小妾更致命。而且我也不是沒有機會締結婚後的義姐妹關係的。我的婆婆就曾經一再地敦促我這麼做,但是我卻一次次機智巧妙地躲避了過去,保住了雪花在我生命中的地位。可是現在她卻要把我甩開了?這讓我覺得,雪花這個我深愛的女人,我所珍愛的女人,我願意為之奉獻一生的女人,並不像我愛她一樣愛我。
最讓我難以接受的是,她所提及的義姐妹就是那三個我們在山裡避難時遇見的同樣來自荊田村的婦女。我腦海里一次次地回放著發生在那個冬天的每一個細節。難道在那個晚上她們就已經在密謀用歌聲把我的老同吸引過去?難道她也像新娶了比髮妻更年輕、更美艷。更惹人喜愛的小妾的丈夫一樣喜新厭舊?難道那些女人的床被更暖和,還有她們的身體更結實,故事更好聽?難道當她看著她們的臉時就沒有想起一點對我的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