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
「在離你很近的旅館裡。」
「……那我過去,我現在過去。」
二〇〇〇年的除夕,我下了火車,倉促間只能在北京一家小小的招待所里度過。沒有熱水,洗臉只能用冷水的非常平民式的招待所。不過價錢也因此厚道地一天才收五十塊。睡鋼絲床,一間屋子有三張。第一天夜裡有個女人和我同屋。原本打算看春節聯歡晚會,但因為太過疲倦,很早就入睡了。
睡到一半時突然被人拖醒。
我努力地從睏倦中睜開眼睛。看見兩身警服,剎那稍微清醒一些,但依然得用力打起精神聽清他們的聲音。
「把身份證拿出來。拿出來給我們看。」他們對我說完,又轉去對對床那個女人說。
似乎就這樣迷迷糊糊地從錢包里翻出身份證,他們拿著對照一番後還給了我。
應該是碰上了例行的治安檢查。第二天醒來時還懷疑究竟是做夢還是真實發生過。
大年初一早上,從床底下找到一個塑料臉盆,對床的女人很快制止我說「最好別用這個,可能之前有人在裡面尿尿」。
所以就用手去接涼水,洗了新年後的第一把臉。
從窗戶望出去,雪地里滿是鞭炮燃放後的紅屑。
非常非常地新年氣氛。
不過我很清楚,在家中過年的父親和母親,一定有著與我同樣有史以來記憶最深刻的新年。完全可以想像。命令自己不准去想像。
反正總有,過了幾年,事件能夠用平和的緬懷式的溫和口吻予以講述時,我聽說他們被親戚們圍坐著,沉默地聽各種對我的譴責。沒有良心或是愚蠢,衝動或是不會有出息的。一面倒的言論和氣憤,而他們的內心一定是徹底的……傷心和絕望吧。
年夜飯上筷子一動不動。
「——總會有一天,以翠綠的形式,鑽出地面。」
{「總會有一天」}
因為只通過電話,所以見面是在已經離家出走的數月之後。
在旅館見到了父親,陪他坐了會兒,然後請半天假和他去北京的名勝轉了轉,圓明園還是頤和園呢,站在倒下的殘垣前合影。
要坐當天晚上的火車返回,所以很快我們就來到北京站。
沒話找話。
我或者父親。
沒話找話地說著一些無意義的內容。你的車票給我看看。你要不要去買點水啊。你等下坐什麼車回去。還沒開始放閘吧。
想拖延時間。對話里暴露了放緩節奏的意圖。
最後終於進入停頓的沉默,他說:「那我走了」。
「噢,拜拜。」
「再會。」
——總有一天,以翠綠的形式,鑽出地面。
——總有一天,會以翠綠的形式,鑽出地面。
——總有一天,要以翠綠的形式,鑽出地面。
——總有一天……
而它們此刻積聚在我的喉嚨口,如同遇水膨脹的根莖,發生出串狀圓形的果實。結結實實地堵塞住了。
發不出聲音。
所有詞句仿佛融在身體的酒精,只在皮下徒勞地沸騰。
{無法顯示}
一個不唯美但確切的比方是,寫了幾千字後按下「提交」,結果卻是「網頁無法顯示」。
當然再也沒有力氣去重新再寫一遍。
雖然那些話語依然留在心裡。
儘管做不到把它們一模一樣地複述。可如同飛越千里而回歸的鴿子,銜回古老的信箋,依然擁有能夠時時刻刻沉重起來的回憶。
「我是」……「說不清楚」……「但是」……「沒有辦法」……「殘忍和自私」……「毫無感覺」……「選擇」……「新年快樂」。
就像每一個「結局的幸福」向「過程的艱難」所能說的話那樣。
我想自己曾經是艱難生活的。
所以現在成為能販賣過往來營生的幸福的人。
不能忘。
{生日}
在北京住滿半年後,進入夏季的一天,從日曆上想起父親的生日就在明天。
當時剛剛結束了階段的工作,得到小長假,而原本只是和朋友乘車上街閒逛,卻一下來到火車站的售票窗口,然後稍微撓撓頭,典型的拍腦門念頭,對朋友說「我要回一次家」。
照舊出於經濟考慮,買硬座的車票,似乎是149還是79。
突如其來的想法,決定回上海為父親慶祝生日。
空調特快,入夜後直打哆嗦。沒有考慮到的後果,只穿著背心於是凍得完全不能入睡。左看右看只能扯過窗簾勉強拉直了蓋一點自己的胳膊。但雞皮疙瘩還是密布著,從手到背。
透過玻璃看著窗外,漆黑的平原,落著總是惹人聯想的紛紛的零星雨點,很少經過城市,有也只是被橘色路燈孤單照亮的無人馬路。更多時候,車頭打出白光,仿佛是在光創造的軌道上前行。
早年以戲劇化來標榜自己,所以當時覺得既然有著劇情性的離家,也應該有一個有劇情性的呼應——出走多時後,沒有報備地突然回家。足夠小說了吧,足夠跌宕了吧。
為了突顯這樣的目的性,抵達上海後先去商店買了蛋糕。七月中旬,最炎熱的時候,奶油在紙盒裡稍微待久一點便會融化。加快腳步急走到家門。半年多沒有踏入的家門前。
按下門鈴。
「在離你很近的旅館裡。」
「……那我過去,我現在過去。」
二〇〇〇年的除夕,我下了火車,倉促間只能在北京一家小小的招待所里度過。沒有熱水,洗臉只能用冷水的非常平民式的招待所。不過價錢也因此厚道地一天才收五十塊。睡鋼絲床,一間屋子有三張。第一天夜裡有個女人和我同屋。原本打算看春節聯歡晚會,但因為太過疲倦,很早就入睡了。
睡到一半時突然被人拖醒。
我努力地從睏倦中睜開眼睛。看見兩身警服,剎那稍微清醒一些,但依然得用力打起精神聽清他們的聲音。
「把身份證拿出來。拿出來給我們看。」他們對我說完,又轉去對對床那個女人說。
似乎就這樣迷迷糊糊地從錢包里翻出身份證,他們拿著對照一番後還給了我。
應該是碰上了例行的治安檢查。第二天醒來時還懷疑究竟是做夢還是真實發生過。
大年初一早上,從床底下找到一個塑料臉盆,對床的女人很快制止我說「最好別用這個,可能之前有人在裡面尿尿」。
所以就用手去接涼水,洗了新年後的第一把臉。
從窗戶望出去,雪地里滿是鞭炮燃放後的紅屑。
非常非常地新年氣氛。
不過我很清楚,在家中過年的父親和母親,一定有著與我同樣有史以來記憶最深刻的新年。完全可以想像。命令自己不准去想像。
反正總有,過了幾年,事件能夠用平和的緬懷式的溫和口吻予以講述時,我聽說他們被親戚們圍坐著,沉默地聽各種對我的譴責。沒有良心或是愚蠢,衝動或是不會有出息的。一面倒的言論和氣憤,而他們的內心一定是徹底的……傷心和絕望吧。
年夜飯上筷子一動不動。
「——總會有一天,以翠綠的形式,鑽出地面。」
{「總會有一天」}
因為只通過電話,所以見面是在已經離家出走的數月之後。
在旅館見到了父親,陪他坐了會兒,然後請半天假和他去北京的名勝轉了轉,圓明園還是頤和園呢,站在倒下的殘垣前合影。
要坐當天晚上的火車返回,所以很快我們就來到北京站。
沒話找話。
我或者父親。
沒話找話地說著一些無意義的內容。你的車票給我看看。你要不要去買點水啊。你等下坐什麼車回去。還沒開始放閘吧。
想拖延時間。對話里暴露了放緩節奏的意圖。
最後終於進入停頓的沉默,他說:「那我走了」。
「噢,拜拜。」
「再會。」
——總有一天,以翠綠的形式,鑽出地面。
——總有一天,會以翠綠的形式,鑽出地面。
——總有一天,要以翠綠的形式,鑽出地面。
——總有一天……
而它們此刻積聚在我的喉嚨口,如同遇水膨脹的根莖,發生出串狀圓形的果實。結結實實地堵塞住了。
發不出聲音。
所有詞句仿佛融在身體的酒精,只在皮下徒勞地沸騰。
{無法顯示}
一個不唯美但確切的比方是,寫了幾千字後按下「提交」,結果卻是「網頁無法顯示」。
當然再也沒有力氣去重新再寫一遍。
雖然那些話語依然留在心裡。
儘管做不到把它們一模一樣地複述。可如同飛越千里而回歸的鴿子,銜回古老的信箋,依然擁有能夠時時刻刻沉重起來的回憶。
「我是」……「說不清楚」……「但是」……「沒有辦法」……「殘忍和自私」……「毫無感覺」……「選擇」……「新年快樂」。
就像每一個「結局的幸福」向「過程的艱難」所能說的話那樣。
我想自己曾經是艱難生活的。
所以現在成為能販賣過往來營生的幸福的人。
不能忘。
{生日}
在北京住滿半年後,進入夏季的一天,從日曆上想起父親的生日就在明天。
當時剛剛結束了階段的工作,得到小長假,而原本只是和朋友乘車上街閒逛,卻一下來到火車站的售票窗口,然後稍微撓撓頭,典型的拍腦門念頭,對朋友說「我要回一次家」。
照舊出於經濟考慮,買硬座的車票,似乎是149還是79。
突如其來的想法,決定回上海為父親慶祝生日。
空調特快,入夜後直打哆嗦。沒有考慮到的後果,只穿著背心於是凍得完全不能入睡。左看右看只能扯過窗簾勉強拉直了蓋一點自己的胳膊。但雞皮疙瘩還是密布著,從手到背。
透過玻璃看著窗外,漆黑的平原,落著總是惹人聯想的紛紛的零星雨點,很少經過城市,有也只是被橘色路燈孤單照亮的無人馬路。更多時候,車頭打出白光,仿佛是在光創造的軌道上前行。
早年以戲劇化來標榜自己,所以當時覺得既然有著劇情性的離家,也應該有一個有劇情性的呼應——出走多時後,沒有報備地突然回家。足夠小說了吧,足夠跌宕了吧。
為了突顯這樣的目的性,抵達上海後先去商店買了蛋糕。七月中旬,最炎熱的時候,奶油在紙盒裡稍微待久一點便會融化。加快腳步急走到家門。半年多沒有踏入的家門前。
按下門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