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詩歌散文] 《須臾》作者:落落【完結】
{起點}
有時候會覺得,一根絨毛漂浮的姿態比一隻鳥更像是飛行。
{一些}
在我解釋不了的諸多問題里,為什麼要寫作,為什麼會有記錄的衝動,它們的意義在哪裡。很多時候寫作等於販賣自己的故事、過往、心情想法,也包括隱私。連帶回憶中部分的故人,自說自話將他們一同打包出售。
寫作這回事。
以這樣的說法來形容,會顯得有一點點,一點點不知羞恥。
猶如想要推銷自己的悲傷、喜悅、困惑、頭疼欲裂的某個黎明。渴望它們變得對他人來說也具有一定的價值。
小時候寫日記,如果被父母偷看的話幾乎會有想死的念頭。為什麼長大了以後,卻願意並開始樂此不疲地寫各種內心深處的秘密給許許多多的陌生人看呢。
我想要分享什麼呢。
{電梯}
一年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樓道的電梯需要檢修。發現這點,是注意到轎廂的上方貼著牌子。銘牌上寫有「檢修單位,哪裡哪裡哪裡」,「檢修人員,誰誰誰」,而後是「下次檢修日期」的「某年某月某日」。將近大半年之後的未來,越過三個季節的遙遠。
但是,完全地,僅僅是某天再次抬頭,就發現銘牌已經被人更新。那個先前的「下次檢修日期」的某月某日,變成又一個幾百天後的時間。而曾以為遙遠的某天,原來已經出現。
{二十五}
二十五年。即將二十六年。
也只是二十五個「還有好久呢」和「很快就過去」彼此侵蝕抵消後的微薄累計而已。
所幸終於疊加出可計量的厚度。不足兩厘米。
取名成一本叫《須臾》的書。
「很快,很快就將過去。」
{雪}
去年冬天下了讓人意想不到的雪。
電視從傍晚一直開到凌晨,二十四小時播放的新聞里都是關於雪的情報。漸漸的,關於它的說法被組成另一個詞語「雪災」,電視裡銀妝素裹的畫面,又與美好無關。而從窗戶往外眺望,南方的城市露出讓人完全陌生的臉。
時空倒錯。
有天早上以滑行的方式在小區里移動了幾百米。後來和保安及其他住戶一起握著大掃帚將主幹道上的積雪儘量清除,而草坪上已經是,能踩出數厘米深的腳印的厚度了。
鞋沿在摩擦中發出吱吱聲,潮濕的,卻宛如乾澀的觸感。
天空銀灰,雪從十米,百米,千米的無法探知的地方落下來。
沿用物質守恆的定理。這場大雪,在過去無數次凝結、融化、蒸發與液化的過程里,也許已經和我們有過多次相見。
五歲時的暴雨和洪水。
十歲時容納蚱蜢和樹葉的泳池。
十九歲時冬雨混合了細密的冰珠,窗台上堆一隻弱小的雪人,並且不到兩天頭部便融化成一枚碗盞。
然後過去六年,它再次聚集在空中,以駭人的氣勢襲來。
循環,往復。
循環,往復。
{致詞}(1)
我對十年後的自己毫無概念。假設與構想都無計可施。宛如用頭髮打成的結,卻套不住兔子的尾巴。
只有以未來時的身份,從現在時里去會見那個過去的自己。
相距十年。卻近在身邊。
回憶擁有萬能的柔化的力量,連一輛髒兮兮的公交車都出現朦朧輪廓。早年的破舊公交車,前段和後段由一截摺疊的橡膠連接,好像手風琴里拉長縮短的風箱部分。演奏混亂的音樂,如同掌紋。
小學時記憶模糊不清,初中與高中過分地陡然鮮明:冬天早晨半夢半醒地去上學,在路邊買的熱包子吃完剩下一團溫熱的綿綿塑膠袋塞在褲兜里。
巴士到站後,擠出人群,在過分擁擠的時候得拼命將還留在車廂里的腳掌拔出來。髮型和衣著更是顧及不上了。
也無非墨綠或深藍色校服。頭髮梳成馬尾一把扎,左右對稱兩枚黑色髮夾。
遵循當時的「流行要點」,拉鏈停在1/3的地方。運動服的肩線整個朝後扯下去,總之不能穿得太過服帖,為了表現得足夠隨意。唯一能夠突出的只有鞋子。黑白色耐克是生日時父母送的禮物。雖然隔了沒多久便發覺似乎不是正版貨,來源於超市的它異常可疑。
書包有時背在胸前,方便掏東西。回家路上買一副豆腐乾或是雞蛋餅。黃色膩紙包裹著,迅速地滲出油印子。
從父母那裡偷拿過錢。
——可以用沉重的,隨意的,感慨的,說笑的口吻分別講出不同效果的事。
偷拿的錢去買嚮往已久的上衣或裙子。卻因為害怕由此暴露而遲遲不敢穿。
有過自行車與巴士輪流替換的上學旅程。初一時總騎母親用過的舊式女車,偏大尺寸,座墊高高的,剎車和車胎鋼圈鏽跡班駁。
在自行車也可以成為一種默默攀比的敏銳時節,當年希冀的生日禮物就是一輛嶄新的漂亮的女式車。
大約過去一年多心愿實現。我獲得了天藍色的,和那些閃閃發亮的女生騎的相似的新車。
而背景是,早些年前自行車還算不上消耗品,做不到想換就換,所以母親說,你要好好愛護它。每堂課結束我都會跑上走廊,張望自己的新車是不是還在那個地方。
{起點}
有時候會覺得,一根絨毛漂浮的姿態比一隻鳥更像是飛行。
{一些}
在我解釋不了的諸多問題里,為什麼要寫作,為什麼會有記錄的衝動,它們的意義在哪裡。很多時候寫作等於販賣自己的故事、過往、心情想法,也包括隱私。連帶回憶中部分的故人,自說自話將他們一同打包出售。
寫作這回事。
以這樣的說法來形容,會顯得有一點點,一點點不知羞恥。
猶如想要推銷自己的悲傷、喜悅、困惑、頭疼欲裂的某個黎明。渴望它們變得對他人來說也具有一定的價值。
小時候寫日記,如果被父母偷看的話幾乎會有想死的念頭。為什麼長大了以後,卻願意並開始樂此不疲地寫各種內心深處的秘密給許許多多的陌生人看呢。
我想要分享什麼呢。
{電梯}
一年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樓道的電梯需要檢修。發現這點,是注意到轎廂的上方貼著牌子。銘牌上寫有「檢修單位,哪裡哪裡哪裡」,「檢修人員,誰誰誰」,而後是「下次檢修日期」的「某年某月某日」。將近大半年之後的未來,越過三個季節的遙遠。
但是,完全地,僅僅是某天再次抬頭,就發現銘牌已經被人更新。那個先前的「下次檢修日期」的某月某日,變成又一個幾百天後的時間。而曾以為遙遠的某天,原來已經出現。
{二十五}
二十五年。即將二十六年。
也只是二十五個「還有好久呢」和「很快就過去」彼此侵蝕抵消後的微薄累計而已。
所幸終於疊加出可計量的厚度。不足兩厘米。
取名成一本叫《須臾》的書。
「很快,很快就將過去。」
{雪}
去年冬天下了讓人意想不到的雪。
電視從傍晚一直開到凌晨,二十四小時播放的新聞里都是關於雪的情報。漸漸的,關於它的說法被組成另一個詞語「雪災」,電視裡銀妝素裹的畫面,又與美好無關。而從窗戶往外眺望,南方的城市露出讓人完全陌生的臉。
時空倒錯。
有天早上以滑行的方式在小區里移動了幾百米。後來和保安及其他住戶一起握著大掃帚將主幹道上的積雪儘量清除,而草坪上已經是,能踩出數厘米深的腳印的厚度了。
鞋沿在摩擦中發出吱吱聲,潮濕的,卻宛如乾澀的觸感。
天空銀灰,雪從十米,百米,千米的無法探知的地方落下來。
沿用物質守恆的定理。這場大雪,在過去無數次凝結、融化、蒸發與液化的過程里,也許已經和我們有過多次相見。
五歲時的暴雨和洪水。
十歲時容納蚱蜢和樹葉的泳池。
十九歲時冬雨混合了細密的冰珠,窗台上堆一隻弱小的雪人,並且不到兩天頭部便融化成一枚碗盞。
然後過去六年,它再次聚集在空中,以駭人的氣勢襲來。
循環,往復。
循環,往復。
{致詞}(1)
我對十年後的自己毫無概念。假設與構想都無計可施。宛如用頭髮打成的結,卻套不住兔子的尾巴。
只有以未來時的身份,從現在時里去會見那個過去的自己。
相距十年。卻近在身邊。
回憶擁有萬能的柔化的力量,連一輛髒兮兮的公交車都出現朦朧輪廓。早年的破舊公交車,前段和後段由一截摺疊的橡膠連接,好像手風琴里拉長縮短的風箱部分。演奏混亂的音樂,如同掌紋。
小學時記憶模糊不清,初中與高中過分地陡然鮮明:冬天早晨半夢半醒地去上學,在路邊買的熱包子吃完剩下一團溫熱的綿綿塑膠袋塞在褲兜里。
巴士到站後,擠出人群,在過分擁擠的時候得拼命將還留在車廂里的腳掌拔出來。髮型和衣著更是顧及不上了。
也無非墨綠或深藍色校服。頭髮梳成馬尾一把扎,左右對稱兩枚黑色髮夾。
遵循當時的「流行要點」,拉鏈停在1/3的地方。運動服的肩線整個朝後扯下去,總之不能穿得太過服帖,為了表現得足夠隨意。唯一能夠突出的只有鞋子。黑白色耐克是生日時父母送的禮物。雖然隔了沒多久便發覺似乎不是正版貨,來源於超市的它異常可疑。
書包有時背在胸前,方便掏東西。回家路上買一副豆腐乾或是雞蛋餅。黃色膩紙包裹著,迅速地滲出油印子。
從父母那裡偷拿過錢。
——可以用沉重的,隨意的,感慨的,說笑的口吻分別講出不同效果的事。
偷拿的錢去買嚮往已久的上衣或裙子。卻因為害怕由此暴露而遲遲不敢穿。
有過自行車與巴士輪流替換的上學旅程。初一時總騎母親用過的舊式女車,偏大尺寸,座墊高高的,剎車和車胎鋼圈鏽跡班駁。
在自行車也可以成為一種默默攀比的敏銳時節,當年希冀的生日禮物就是一輛嶄新的漂亮的女式車。
大約過去一年多心愿實現。我獲得了天藍色的,和那些閃閃發亮的女生騎的相似的新車。
而背景是,早些年前自行車還算不上消耗品,做不到想換就換,所以母親說,你要好好愛護它。每堂課結束我都會跑上走廊,張望自己的新車是不是還在那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