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如果飛機已作為一種偵察武器成為巡洋艦的競爭對手的話,那麼,飛機也是巡洋艦最危險的敵人。德國的巡洋艦“柯尼斯堡”號於1940年成為飛機的第一個受害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及其共同體三分之一的巡洋艦都損失於來自空中的襲擊。然而美國的情況卻不同,在損失的九艘巡洋艦中,有五艘基本上是由敵巡洋艦的炮火打沉的,兩艘是因為中了潛艇的魚雷,另外一艘是中了驅逐艦的魚雷,只有一艘被飛機空投的魚雷擊沉。這時,一種如同裝甲與火炮之間的爭鬥——現在仍在進行著,即水面艦艇和飛機之間的爭鬥開始了。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英國的一些老式輕型巡洋艦就已經改裝為防空艦了,同時還建造了一種裝備兩用火炮的新型巡洋艦。事實證明,巡洋艦因為噸位大,比小型的護衛艦艇平穩,是安裝防空火炮的理想平台。它的航速快,能夠隨同航空母艦攻擊群一起航行,它的桅杆高,能夠安裝更多的火控雷達天線;它的彈藥艙可以存放更多的彈藥;它的多門大口徑對空火炮同時也可以有效地對水面艦艇和陸地目標進行炮擊。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巡洋艦在防空作用方面和在參加航空母艦反擊編隊執行任務方面的前途看來是肯定的。因為在許多國家的海軍中,都有這樣的巡洋艦在服役。
到了本世紀的60年代,大量的飛彈開始裝備軍艦。這時有人認為,裝有重炮的巡洋艦在海軍中沒有地位了,因為由重炮發射大量炮彈所產生的殺傷力,現在可以由一枚飛彈去完成,況且這樣的飛彈還可以安裝在很小的艦艇上。火炮——當然是指大口徑火炮——在製造上是困難的,造價高,炮的重量大,使用上也很複雜。相比之下,飛彈發射架卻比較簡單,它的重量輕,造價也低。但是,與飛彈相比,炮彈卻很便宜,製造也容易,而飛彈是極其昂貴的,技術相當複雜,建造也很困難(在此,可以用這樣一個數字正確地說明這種觀點:一枚飛彈的價錢,是一發防空炮彈價錢的1000倍)。因此,如果在可以使用廉價的火炮的情況下或是在戰場形勢中使用火炮比使用飛彈的效果更佳的情況下,偏要使用昂貴的飛彈,那是很不明智的。所以,幾乎在世界各國海軍的大型軍艦上,都可以發現火炮與飛彈並存的情況。
對於那些沒有大型軍艦——更談不上航空母艦——的海軍來說,飛彈是它們的一種理想武器。一艘裝有艦對艦飛彈的快速巡邏艇,能夠對遠距離的目標進行打擊。它的射程比巡洋艦的舷側炮射程要遠的多,況且飛彈幾乎是可以肯定會命中目標的。50年代的蘇聯海軍只不過是一支近海防禦海軍,它能夠用來進行海戰的明顯武器就是飛彈。它的快速飛彈巡邏艇如同它的近海潛艇一樣,是早期魚雷快艇的一種現代化改進型艦艇。蘇聯當時能夠對付美國遠程航空母艦威脅的,只有岸基航空兵和潛艇,因為沒有航空母艦,所以北方艦隊需要很多飛彈艦艇。在挪威海或者更遠的海區里,蘇聯需要有較大續航力的軍艦。這種軍艦要能夠頂得住惡劣的天氣,要有較大的噸位,以便安裝艦對艦飛彈發射架及其所必需的雷達制導系統。這樣,大型飛彈驅逐艦和巡洋艦在剛剛才成為遠洋海軍的蘇聯海軍中出現了。這就是:遲至1962年才開始的、使人吃驚的蘇聯海上擴張活動。
如果說蘇聯的飛彈驅逐艦或巡洋艦是對付美國航空母艦的一種措施,那麼美國的反措施仍然是航空母艦的艦載飛機。不論是美國還是英國,海軍飛機的技術都已日臻完善了,並且可廣泛地得到應用。所以,當高性能的飛機能夠擔負起反艦任務並且它們的主要精力已集中於反潛作戰的時候,看來不必花很多錢來發展反艦飛彈了。當1966年英國政府決定不再為皇家海軍建造大型航空母艦時,一種很大的“飛彈空缺”立即明顯地出現了。由於每發展一種先進的武器系統,從設計到投產都需要10年時間,儘管西方有先進的技術,但也不能很快的填補這個空缺。
現在的軍艦越造越大。這種軍艦要有良好的適航性,續航力要大,航速要高,還要有足夠的地方安裝大型飛彈發射架和儲存備用飛彈。此外,還要安裝雷達基陣並能攜帶一至兩架直升機。這樣,在美國海軍中被定為驅逐艦或護衛艦的那些軍艦,都象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巡洋艦那麼大了,這種術語上明顯的混亂,既令人討厭,也容易令人產生誤解,但這種情況並不新鮮。在一個多世紀以前,英國皇家海軍的“勇士”號護衛艦實際上比當時的戰列艦還要優越。一艘有巡洋艦規模的軍艦被稱為護衛艦,只有在20世紀裡才讓人覺得奇怪。具有驅逐艦規模起著反潛作用的護衛艦重新出現於海上,是在本世紀的40年代。自從那時以來,護衛艦一般都是起反潛和防空的護衛驅逐艦的作用。在現代聲納特別是直升機出現以後,由於吊放聲納和反潛飛彈的使用,巡洋艦用於反潛作戰就很不合適了。今天,如果一艘反潛護航艦要在挪威海或丹麥海峽執行各種任務,它至少要具備一艘小型巡洋艦的噸位和續航力。由於這種艦上的武器越來越多,所以我們看到越來越大的護航艦出現了。總而言之,巡洋艦之所以稱為巡洋艦,並不在於它的名字,而在於它所起的作用——只要能起到它的作用,任何軍艦都可以被認為是一種“巡洋艦”。
到了本世紀的60年代,大量的飛彈開始裝備軍艦。這時有人認為,裝有重炮的巡洋艦在海軍中沒有地位了,因為由重炮發射大量炮彈所產生的殺傷力,現在可以由一枚飛彈去完成,況且這樣的飛彈還可以安裝在很小的艦艇上。火炮——當然是指大口徑火炮——在製造上是困難的,造價高,炮的重量大,使用上也很複雜。相比之下,飛彈發射架卻比較簡單,它的重量輕,造價也低。但是,與飛彈相比,炮彈卻很便宜,製造也容易,而飛彈是極其昂貴的,技術相當複雜,建造也很困難(在此,可以用這樣一個數字正確地說明這種觀點:一枚飛彈的價錢,是一發防空炮彈價錢的1000倍)。因此,如果在可以使用廉價的火炮的情況下或是在戰場形勢中使用火炮比使用飛彈的效果更佳的情況下,偏要使用昂貴的飛彈,那是很不明智的。所以,幾乎在世界各國海軍的大型軍艦上,都可以發現火炮與飛彈並存的情況。
對於那些沒有大型軍艦——更談不上航空母艦——的海軍來說,飛彈是它們的一種理想武器。一艘裝有艦對艦飛彈的快速巡邏艇,能夠對遠距離的目標進行打擊。它的射程比巡洋艦的舷側炮射程要遠的多,況且飛彈幾乎是可以肯定會命中目標的。50年代的蘇聯海軍只不過是一支近海防禦海軍,它能夠用來進行海戰的明顯武器就是飛彈。它的快速飛彈巡邏艇如同它的近海潛艇一樣,是早期魚雷快艇的一種現代化改進型艦艇。蘇聯當時能夠對付美國遠程航空母艦威脅的,只有岸基航空兵和潛艇,因為沒有航空母艦,所以北方艦隊需要很多飛彈艦艇。在挪威海或者更遠的海區里,蘇聯需要有較大續航力的軍艦。這種軍艦要能夠頂得住惡劣的天氣,要有較大的噸位,以便安裝艦對艦飛彈發射架及其所必需的雷達制導系統。這樣,大型飛彈驅逐艦和巡洋艦在剛剛才成為遠洋海軍的蘇聯海軍中出現了。這就是:遲至1962年才開始的、使人吃驚的蘇聯海上擴張活動。
如果說蘇聯的飛彈驅逐艦或巡洋艦是對付美國航空母艦的一種措施,那麼美國的反措施仍然是航空母艦的艦載飛機。不論是美國還是英國,海軍飛機的技術都已日臻完善了,並且可廣泛地得到應用。所以,當高性能的飛機能夠擔負起反艦任務並且它們的主要精力已集中於反潛作戰的時候,看來不必花很多錢來發展反艦飛彈了。當1966年英國政府決定不再為皇家海軍建造大型航空母艦時,一種很大的“飛彈空缺”立即明顯地出現了。由於每發展一種先進的武器系統,從設計到投產都需要10年時間,儘管西方有先進的技術,但也不能很快的填補這個空缺。
現在的軍艦越造越大。這種軍艦要有良好的適航性,續航力要大,航速要高,還要有足夠的地方安裝大型飛彈發射架和儲存備用飛彈。此外,還要安裝雷達基陣並能攜帶一至兩架直升機。這樣,在美國海軍中被定為驅逐艦或護衛艦的那些軍艦,都象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巡洋艦那麼大了,這種術語上明顯的混亂,既令人討厭,也容易令人產生誤解,但這種情況並不新鮮。在一個多世紀以前,英國皇家海軍的“勇士”號護衛艦實際上比當時的戰列艦還要優越。一艘有巡洋艦規模的軍艦被稱為護衛艦,只有在20世紀裡才讓人覺得奇怪。具有驅逐艦規模起著反潛作用的護衛艦重新出現於海上,是在本世紀的40年代。自從那時以來,護衛艦一般都是起反潛和防空的護衛驅逐艦的作用。在現代聲納特別是直升機出現以後,由於吊放聲納和反潛飛彈的使用,巡洋艦用於反潛作戰就很不合適了。今天,如果一艘反潛護航艦要在挪威海或丹麥海峽執行各種任務,它至少要具備一艘小型巡洋艦的噸位和續航力。由於這種艦上的武器越來越多,所以我們看到越來越大的護航艦出現了。總而言之,巡洋艦之所以稱為巡洋艦,並不在於它的名字,而在於它所起的作用——只要能起到它的作用,任何軍艦都可以被認為是一種“巡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