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膾是什麼?杜詩邵注;“繪,即今之魚生、肉生。”更多指魚生,膾的繁體字是“鱠”,可知。
杜甫《閿鄉姜七少府設鮐戲贈長歌》對切膾有較詳細的描寫。膾要切得極細,“膾不厭細”,杜詩亦云:“無聲細下飛碎雪。”膾是切片還是切絲呢?段成式《酉陽雜俎-物革》云:“進士段碩常識南孝廉者,善斫膾,谷薄絲縷,輕可吹起。”看起來是片和絲都有的。切膾的魚不能洗。杜詩云:“落砧何曾白紙濕。”邵註:“凡作膾,以灰去血水,用紙以隔之”,大概是隔著一層紙用灰吸去魚的血水。《齊民要術》:“切鱠不得洗,洗則繪濕。”加什麼作料?一般是加蔥的,杜詩:“有骨已剁觜春蔥。”《內則》:“鱠,春用蔥,夏用芥。”蔥是蔥花,不會是蔥段。至於下不下鹽或醬油,乃至酒、酢,則無從臆測,想來總得有點鹹味,不會是淡吃。
切膾今無實物可驗。杭州樓外樓解放前有名菜醋魚帶把。所謂“帶把”,即將活草魚的脊背上的肉剔下,切成極薄的片,澆好醬油,生吃。我以為這很近乎切膾。我在一九四七年春天曾吃過,極鮮美。這道菜聽說現在已經沒有了,不知是因為有礙衛生,還是廚師無此手藝了。
日本魚生我未吃過。北京西四牌樓的朝鮮冷麵館賣過魚生、肉生。北京乃切成一寸見方、厚約二分的魚片,蘸極辣的作料吃。這與“谷薄絲縷”的切膾似不是一回事。
與切膾有關聯的,是“生吃螃蟹活吃蝦”。生螃蟹我未吃過,想來一定非常好吃。括蝦我可吃得多了。前幾年回鄉,家鄉人知道我愛吃“嗆蝦”,於是餐餐有嗆蝦。我們家鄉的嗆蝦是用酒把白蝦(青蝦不宜生吃)“醉”死了的。解放前杭卅l樓外樓嗆蝦,是酒醉而不待其死,活蝦盛於大盤中,上覆大碗,上桌揭碗,蝦蹦得滿桌,客人捉而食之。用廣東話說,這才真是“生猛”。聽說樓外樓現在也不賣嗆蝦了,惜哉!
下生蟹活蝦一等的,是將蝦蟹之屬稍加醃製。寧波的梭子蟹是用鹽醃過的,醉蟹、醉泥螺、醉蚶子、醉蟶鼻,都是用高粱酒“醉”過的。但這些都還是生的。因此,都很好吃。
我以為醉蟹是天下第一美味。家鄉人貽我醉蟹一小壇。有天津客人來,特地為他剁了幾隻。他吃了一小塊,問:“是生的?”就不敢再吃。
“生的”,為什麼就不敢吃呢?法國人、俄羅斯人,吃牡蠣,都是生吃。我在紐約南海岸吃過鮮蚌,那絕對是生的,剛打上來的,而且什麼作料都不擱,經我要求,服務員才給了一點胡椒粉。好吃麼?好吃極了!
為什麼“切膾”生魚活蝦好吃?日:存其本味。
我以為“切膾”之風,可以恢復。如果覺得這不衛生,可以依照紐約南海岸的辦法:用“遠紅外”或什麼東西處理一下,這樣既不失本味,又無致病之虞。如果這樣還覺得“硌應”,吞不下,吞下要反出來,那完全是觀念上的問題。當然,我也不主張普遍推廣,可以滿足少數老饕的欲望,“內部發行”。
河豚
閱報,江陰有人食河豚中毒,經解救,幸得不死。楊花撲面,節近清明。這使我想起,正是吃河豚的時候了。蘇東坡詩: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梅聖俞詩:
河豚當此時,
貴不數魚蝦。
宋朝人是很愛吃河豚的,沒有真河豚,就用了不知什麼東西做出河豚的樣子和味道,謂之“假河豚”,聊以過癮,《東京夢華錄》等書都有記載。
江陰當長江入海處不遠,產河豚最多,也最好。每年春天,魚市上有很多河豚賣。河豚的脾氣很大,用小木棍捅捅它,它就把肚子鼓起來,再捅,再鼓,終至成了一個圓球。江陰河豚品種極多。我所就讀的南菁中學的生物實驗室里搜集了各種河豚,浸在裝了福馬林的玻璃器內。有的很大,有的小如金錢龜。顏色也各異,有帶青綠色的,有白的,還有紫紅的。這樣齊全的河豚標本,大概只有江陰的中學才能搜集得到。
河豚有劇毒。我在讀高中一年級時,江陰鄉下出了一件命案,“謀殺親夫”。“姦夫”、“淫婦”在遊街示眾後,同時槍決。毒死親丈夫的東西,即是一條煮熟的河豚。因為是“花案”,那天街的兩旁有很多人鵠立佇觀。但是實在沒有什麼好看,姦夫淫婦都蠢而且丑,姦夫還是個黑臉的麻子。這樣的命案,也只能出在江陰。
但是河豚很好吃,江南諺云:“拚死吃河豚”,豁出命去,也要吃,可見其味美。據說整治得法,是不會中毒的。我的幾個同學都曾約定請我上家裡吃一次河豚,說是“保證不會出問題”。江陰正街上有一飯館,是賣河豚的。這家飯館有一塊祖傳的木板,刷印保單,內容是如果在他家鋪里吃河豚中毒致死,主人可以償命。
河豚之毒在肝臟、生殖腺和血,這些可以小心地去掉。這種辦法有例可援,即“潔本金瓶梅”是。
我在江陰讀書兩年,竟未吃過河豚,至今引為憾事。
野菜
春天了,是挖野菜的時候了。踏青挑菜,是很好的風俗。人在屋裡悶了一冬天,尤其是婦女,到野地里活動活動,呼吸一點新鮮空氣,看看新鮮的綠色,身心一快。
南方的野菜,有枸杞、薺菜、馬欄頭……北方野菜則主要的是苣蕒菜。枸杞、薺菜、馬欄頭用開水焯過,加醬油、醋、香油涼拌。苣蕒菜則是洗淨,去根,蘸甜麵醬生吃。或日吃野菜可以“清火”,有一定道理。野菜多半帶一點苦味,凡苦味菜,皆可清火。但是更重要的是吃個新鮮。有詩人說:“這是吃春天”,這話說得有點做作,但也還說得過去。
敦煌變文、《雲謠集雜曲子》、打棗杆、掛枝兒、吳歌,乃至《白雪遺音》等等,是野菜。因為它新鮮。
果蔬秋濃
中國人吃東西講究色香味。關於色味,我已經寫過一些話,今只說香。
水果店
江陰有幾家水果店,最大的是正街正對壽山公園的一家,水果多,個大,飽滿,新鮮。一進門,撲鼻而來的是濃濃的水果香。最突出的是香蕉的甜香。這香味不是時有時無,時濃時淡,一陣一陣的,而是從早到晚都是這麼香,一種長在的、永恆的香。香透肺腑,令人慾醉。
我後來到過很多地方,走進過很多水果店,都沒有這家水果店的濃厚的果香。這家水果店的香味使我常常想起,永遠不忘。
那年我正在戀愛,初戀。
果蔬秋濃
今天的活是收蘿蔔。收蘿蔔是可以隨便吃的——有些果品不能隨便吃,頂多嘗兩個,如二十世紀明月(梨)、柔丁香(葡萄),因為產量太少了,但金貴。蘿蔔起出來,堆成小山似的。農業工人很有經驗,一眼就看出來,這是一般的,過了磅賣出去;這幾個好,留下來自已吃。不用刀,用棒子打它一傢伙,“棒打蘿蔔”嘛。喀嚓一聲,蘿蔔就裂開了。蘿蔔香氣四溢,吃起來甜、酥、脆。我們種的是心裡美。張家口這地方的水土好像特別宜於蘿蔔之類作物生長,苤藍有籃球大,疙瘩白(圓白菜)像一個小銅盆。蘿蔔多汁,不艮,不辣。
杜甫《閿鄉姜七少府設鮐戲贈長歌》對切膾有較詳細的描寫。膾要切得極細,“膾不厭細”,杜詩亦云:“無聲細下飛碎雪。”膾是切片還是切絲呢?段成式《酉陽雜俎-物革》云:“進士段碩常識南孝廉者,善斫膾,谷薄絲縷,輕可吹起。”看起來是片和絲都有的。切膾的魚不能洗。杜詩云:“落砧何曾白紙濕。”邵註:“凡作膾,以灰去血水,用紙以隔之”,大概是隔著一層紙用灰吸去魚的血水。《齊民要術》:“切鱠不得洗,洗則繪濕。”加什麼作料?一般是加蔥的,杜詩:“有骨已剁觜春蔥。”《內則》:“鱠,春用蔥,夏用芥。”蔥是蔥花,不會是蔥段。至於下不下鹽或醬油,乃至酒、酢,則無從臆測,想來總得有點鹹味,不會是淡吃。
切膾今無實物可驗。杭州樓外樓解放前有名菜醋魚帶把。所謂“帶把”,即將活草魚的脊背上的肉剔下,切成極薄的片,澆好醬油,生吃。我以為這很近乎切膾。我在一九四七年春天曾吃過,極鮮美。這道菜聽說現在已經沒有了,不知是因為有礙衛生,還是廚師無此手藝了。
日本魚生我未吃過。北京西四牌樓的朝鮮冷麵館賣過魚生、肉生。北京乃切成一寸見方、厚約二分的魚片,蘸極辣的作料吃。這與“谷薄絲縷”的切膾似不是一回事。
與切膾有關聯的,是“生吃螃蟹活吃蝦”。生螃蟹我未吃過,想來一定非常好吃。括蝦我可吃得多了。前幾年回鄉,家鄉人知道我愛吃“嗆蝦”,於是餐餐有嗆蝦。我們家鄉的嗆蝦是用酒把白蝦(青蝦不宜生吃)“醉”死了的。解放前杭卅l樓外樓嗆蝦,是酒醉而不待其死,活蝦盛於大盤中,上覆大碗,上桌揭碗,蝦蹦得滿桌,客人捉而食之。用廣東話說,這才真是“生猛”。聽說樓外樓現在也不賣嗆蝦了,惜哉!
下生蟹活蝦一等的,是將蝦蟹之屬稍加醃製。寧波的梭子蟹是用鹽醃過的,醉蟹、醉泥螺、醉蚶子、醉蟶鼻,都是用高粱酒“醉”過的。但這些都還是生的。因此,都很好吃。
我以為醉蟹是天下第一美味。家鄉人貽我醉蟹一小壇。有天津客人來,特地為他剁了幾隻。他吃了一小塊,問:“是生的?”就不敢再吃。
“生的”,為什麼就不敢吃呢?法國人、俄羅斯人,吃牡蠣,都是生吃。我在紐約南海岸吃過鮮蚌,那絕對是生的,剛打上來的,而且什麼作料都不擱,經我要求,服務員才給了一點胡椒粉。好吃麼?好吃極了!
為什麼“切膾”生魚活蝦好吃?日:存其本味。
我以為“切膾”之風,可以恢復。如果覺得這不衛生,可以依照紐約南海岸的辦法:用“遠紅外”或什麼東西處理一下,這樣既不失本味,又無致病之虞。如果這樣還覺得“硌應”,吞不下,吞下要反出來,那完全是觀念上的問題。當然,我也不主張普遍推廣,可以滿足少數老饕的欲望,“內部發行”。
河豚
閱報,江陰有人食河豚中毒,經解救,幸得不死。楊花撲面,節近清明。這使我想起,正是吃河豚的時候了。蘇東坡詩: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梅聖俞詩:
河豚當此時,
貴不數魚蝦。
宋朝人是很愛吃河豚的,沒有真河豚,就用了不知什麼東西做出河豚的樣子和味道,謂之“假河豚”,聊以過癮,《東京夢華錄》等書都有記載。
江陰當長江入海處不遠,產河豚最多,也最好。每年春天,魚市上有很多河豚賣。河豚的脾氣很大,用小木棍捅捅它,它就把肚子鼓起來,再捅,再鼓,終至成了一個圓球。江陰河豚品種極多。我所就讀的南菁中學的生物實驗室里搜集了各種河豚,浸在裝了福馬林的玻璃器內。有的很大,有的小如金錢龜。顏色也各異,有帶青綠色的,有白的,還有紫紅的。這樣齊全的河豚標本,大概只有江陰的中學才能搜集得到。
河豚有劇毒。我在讀高中一年級時,江陰鄉下出了一件命案,“謀殺親夫”。“姦夫”、“淫婦”在遊街示眾後,同時槍決。毒死親丈夫的東西,即是一條煮熟的河豚。因為是“花案”,那天街的兩旁有很多人鵠立佇觀。但是實在沒有什麼好看,姦夫淫婦都蠢而且丑,姦夫還是個黑臉的麻子。這樣的命案,也只能出在江陰。
但是河豚很好吃,江南諺云:“拚死吃河豚”,豁出命去,也要吃,可見其味美。據說整治得法,是不會中毒的。我的幾個同學都曾約定請我上家裡吃一次河豚,說是“保證不會出問題”。江陰正街上有一飯館,是賣河豚的。這家飯館有一塊祖傳的木板,刷印保單,內容是如果在他家鋪里吃河豚中毒致死,主人可以償命。
河豚之毒在肝臟、生殖腺和血,這些可以小心地去掉。這種辦法有例可援,即“潔本金瓶梅”是。
我在江陰讀書兩年,竟未吃過河豚,至今引為憾事。
野菜
春天了,是挖野菜的時候了。踏青挑菜,是很好的風俗。人在屋裡悶了一冬天,尤其是婦女,到野地里活動活動,呼吸一點新鮮空氣,看看新鮮的綠色,身心一快。
南方的野菜,有枸杞、薺菜、馬欄頭……北方野菜則主要的是苣蕒菜。枸杞、薺菜、馬欄頭用開水焯過,加醬油、醋、香油涼拌。苣蕒菜則是洗淨,去根,蘸甜麵醬生吃。或日吃野菜可以“清火”,有一定道理。野菜多半帶一點苦味,凡苦味菜,皆可清火。但是更重要的是吃個新鮮。有詩人說:“這是吃春天”,這話說得有點做作,但也還說得過去。
敦煌變文、《雲謠集雜曲子》、打棗杆、掛枝兒、吳歌,乃至《白雪遺音》等等,是野菜。因為它新鮮。
果蔬秋濃
中國人吃東西講究色香味。關於色味,我已經寫過一些話,今只說香。
水果店
江陰有幾家水果店,最大的是正街正對壽山公園的一家,水果多,個大,飽滿,新鮮。一進門,撲鼻而來的是濃濃的水果香。最突出的是香蕉的甜香。這香味不是時有時無,時濃時淡,一陣一陣的,而是從早到晚都是這麼香,一種長在的、永恆的香。香透肺腑,令人慾醉。
我後來到過很多地方,走進過很多水果店,都沒有這家水果店的濃厚的果香。這家水果店的香味使我常常想起,永遠不忘。
那年我正在戀愛,初戀。
果蔬秋濃
今天的活是收蘿蔔。收蘿蔔是可以隨便吃的——有些果品不能隨便吃,頂多嘗兩個,如二十世紀明月(梨)、柔丁香(葡萄),因為產量太少了,但金貴。蘿蔔起出來,堆成小山似的。農業工人很有經驗,一眼就看出來,這是一般的,過了磅賣出去;這幾個好,留下來自已吃。不用刀,用棒子打它一傢伙,“棒打蘿蔔”嘛。喀嚓一聲,蘿蔔就裂開了。蘿蔔香氣四溢,吃起來甜、酥、脆。我們種的是心裡美。張家口這地方的水土好像特別宜於蘿蔔之類作物生長,苤藍有籃球大,疙瘩白(圓白菜)像一個小銅盆。蘿蔔多汁,不艮,不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