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梧桐籽炒食極香,極酥脆,只是太小了。

  我的小學校園中有幾棵大梧桐,大風之後,我們就爭著撿梧桐葉。我們要的不是葉片,而是葉柄。梧桐葉柄末端稍稍鼓起,如一小馬蹄。這個小馬蹄纖維很粗,可以磨墨。所謂“磨墨”,其實是在硯台上注了水,用粗纖維的葉柄來回磨蹭,把硯台上干硬的宿墨磨化了,可以寫字了而已。不過我們都很喜歡用梧桐葉柄來磨墨,好像這樣磨出的墨寫出字來特別的好。一到梧桐落葉那幾天,我們的書包里都有許多梧桐葉柄,好像這是什麼寶貝。對於這樣毫不值錢的東西的珍視,是可以不當一回事的麼?不啊!這裡凝聚著我們對於時序的感情。這是“俺們的秋天”。

  第四節 冬天

  天冷了,堂屋裡上了槅子。槅子,是春暖時卸下來的,一直在廂屋裡放著。現在,搬出來,刷洗乾淨了,換了新的粉連紙,雪白的紙。上了桶子,顯得嚴緊,安適,好像生活中多了一層保護。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床上拆了帳子,鋪了稻草。洗帳子要撿一個晴朗的好天。當天就曬乾。夏布的帳子,晾在院子裡,夏天離得遠了。稻草裝在一個布套里,粗布的,和床一般大。鋪了稻草,暄騰騰的,暖和,而且有稻草的香味,使人有幸福感。

  不過也還是冷的。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難受,屋裡不生火。晚上脫了棉衣,鑽進冰涼的被窩裡,早起,穿上冰涼的棉襖棉褲,真冷。

  放了寒假,就可以睡懶覺。棉衣在銅爐子上烘過了,起來就不是很困難了。尤其是,棉鞋烘得熱熱的,穿進去真是舒服。

  我們那裡生燒煤的鐵火爐的人家很少。一般取暖,只是銅爐子,腳爐和手爐。腳爐是黃銅的,有多眼的蓋。裡面燒的是粗糠。粗糠裝滿,鏟上幾鏟沒有燒透的蘆柴火(我們那裡燒蘆葦,叫做“蘆柴”)的紅灰蓋在上面。粗糠引著了,冒一陣煙,不一會,煙盡了,就可以蓋上爐蓋。粗糠慢慢延燒,可以經很久。老太太們離不開它。閒來無事,抹抹紙牌,每個老太太腳下都有一個腳爐。腳爐里粗糠太實了,空氣不夠,火力漸微,就要用“撥火板”沿爐邊挖兩下,把粗糠撥松,火就旺了。腳爐暖人。腳不冷則周身不冷。焦糠的氣味也很好聞。仿日本俳句,可以作一首詩:“冬天,腳爐焦糠的香。”手爐較腳爐小,大都是白銅的,講究的是銀制的。爐蓋不是一個一個圓窟窿,大都是鏤空的松竹梅花圖案。手爐有極小的,中置炭墼(煤炭研為細末,略加蜜,築成餅狀),以紙煤頭引著。一個炭墼能經一天。

  冬天吃的菜,有烏青菜、凍豆腐、鹹菜湯。烏青菜塌棵,平貼地面,江南謂之“塌苦菜”,此菜味微苦。我的祖母在後園辟小片地,種烏青菜,經霜,菜葉邊緣作紫紅色,味道苦中泛甜。烏青菜與“蟹油”同煮,滋味難比。“蟹油”是以大螃蟹煮熟剔肉,加豬油“煉”成的,放在大海碗裡,凝成蟹凍,久貯不壞,可吃一冬。豆腐凍後,不知道為什麼是蜂窩狀。化開,切小塊,與鮮肉、成肉、牛肉、海米或鹹菜同煮,無不佳。凍豆腐宜放辣椒、青蒜。我們那裡過去沒有北方的大白菜,只有“青菜”。大白菜是從山東運來的,美其名“黃芽菜”,很貴。“青菜”似油菜而大,高二尺,是一年四季都有的,家家都吃的菜。鹹菜即是用青菜醃的。陰天下雪,喝鹹菜湯。

  冬天的遊戲:踢毽子,抓子兒,下“逍遙”。“逍遙”是在一張正方的白紙上,木版印出螺旋的雙道,兩道之間印出八仙、馬、兔子、鯉魚、蝦……每樣都是兩個,錯落排列,不依次序。玩的時候各執銅錢或象棋子為子兒,擲骰子,如果骰子是五點,自“起馬”處數起,向前走五步,是兔子,則可向內圈尋找另一個兔子,以子兒押在上面。下一輪開始,自里圈兔子處數起,如是六點,進六步,也許是鐵拐李,就尋另一個鐵拐李,把子兒押在那個鐵拐李上。如果數至里圈的什麼圖上,則到外圈去找,退回來。點數夠了,子兒能進終點(終點是一座宮殿式的房子,不知是月宮還是龍門),就算贏了。次後進入的為“二家”、“三家”。“逍遙”兩個人玩也可以,三個四個人玩也可以。不知道為什麼叫做“逍遙”。

  早起一睜眼,窗戶紙上亮晃晃的,下雪了!雪天,到後園去折臘梅花、天竺果。明黃色的臘梅、鮮紅的天竺果,白雪,生意盎然。臘梅開得很長,天竺果尤為耐久,插在膽瓶里,可經半個月。

  舂粉子。有一家鄰居,有一架碓。這架碓平常不大有人用,只在冬天由附近的一二十家輪流借用。碓屋很小,除了一架碓,只有一些篩子、籮。踩碓很好玩,用腳一踏,吱扭一聲,碓嘴揚了起來,嘭的一聲,落在碓窩裡。粉子舂好了,可以蒸糕,做“年燒餅”(糯米粉為蒂,包豆沙白糖,作為餅,在鍋里烙熟),搓圓子(即湯糰)。舂粉子,就快過年了。

  第五節 花

  荷花

  我們家每年要種兩缸荷花,種荷花的藕不是吃的藕,要瘦得多,節間也長,顏色黃褐,叫做“藕秧子”。在缸底鋪一層馬糞,厚約半尺,把藕秧子盤在馬糞上,倒進多半缸河泥,曬幾天,到河泥坼裂,有縫,倒兩擔水,將平缸沿。過個把星期,就有小荷葉嘴冒出來。過幾天荷葉長大了,冒出花骨朵了。荷花開了,露出嫩黃的小蓮蓬。很多很多花蕊。清香清香的。荷花好像說:“我開了。”

  荷花到晚上要收朵。輕輕地合成一個大骨朵。第二天一早,又放開,荷花收了朵,就該吃晚飯了。

  下雨了。雨打在荷葉上啪啪地響。雨停了,荷葉面上的雨水水銀似的搖晃。一陣大風,荷葉傾側,雨水流瀉下來。

  荷葉的葉面為什麼不沾水呢?

  荷葉粥和荷葉粉蒸肉都很好吃。

  荷葉枯了。

  下大雪,荷花缸里落滿了雪。

  報春花·勿忘我

  昆明報春花到處都有。圓圓的小葉子,柔軟的細梗子,淡淡的紫紅色的成簇的小花。田埂的兩側開得滿滿的,誰也不把它當做“花”。連根挖起來,種在淺盆里,能活。這就是翻譯小說里常常提到的櫻草。

  偶然在北京的花店裡看到十多盆報春花,種在青花盆裡,標價相當貴,不禁失笑。昆明人如果看到,會說:這也賣?

  ——勿忘我,名字很有詩意,花實在並不好看。草本,矮棵,幾乎是貼地而生的。抽條頗多,一叢一叢的。灰綠色的布做的似的皺皺的葉子。花甚小,附莖而開,顏色正藍。藍得很正,就像國畫顏色中的“三藍”,花裡頭像這樣純正的藍色的還很少見——一般藍色的花都帶點紫。

  為什麼西方人把這種花叫做Forget-me-not呢?是不是思念是藍色的。

  昆明人不管它什麼勿忘我,什麼Forget-me-not,叫它“狗屎花”!

  這叫西方的詩人知道,將謂大煞風景。

  繡球

  繡球,周天民編繪的《花卉畫譜》上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