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頁
當你對家具比較深的認知的時候,有時候遠遠地一看就看出來了,你比如遠遠地一看這是紫檀的,紅木的,黃花梨的,有時候不必走近了看,你比如我們電視節目裡老有就是這樣的情節,就是請觀眾走到跟前近距離的觀看。這個鑑定近遠有時候不起作用的。不是你遠了就能看懂,你近了就看懂,沒這事。就跟我不會英語,你說你大聲點,我大聲也不會說,對不對?跟這是兩回事。
那麼你掌握它的整體風格的變化,這個變化一定要熟知,就跟我們了解一個人似的。你比如說我跟張三熟,熟到什麼程度呢?就是他一說話我就知道他來了。如果我跟他再熟一點,他一咳嗽,我就知道他來了。如果我跟他再熟一點,他轉過身來,我沒看見他,他從樓道里一走過來,我一聽他走路,我就知道他來了。這記速滑熟悉的程度。你如果不熟,這人跟你不熟,早年見過一面,不熟,站你跟前介紹半天,你還不知道這人是誰呢,對不對?就是熟悉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你要是喜歡這個鑑定,喜歡在文物收藏中有一個判斷能力的話,那你就儘可能熟悉它。有展覽一定要去看。尤其是專業展覽,博物院做的,專業性的展覽一定要抓緊去看,要仔細的看,看它所有的細部,這樣對你的日積月累,對你的這個鑑定會有很大的一個提高。
【包漿】
鑑定中有一個術語,每個喜歡家具收藏的人都掛在嘴邊的,叫"包漿"。凡是喜歡家具收藏的人都把這掛在嘴邊。不喜歡家具收藏的人他聽不懂這倆字是啥意思,對不對?人不知道家具什麼叫包漿呢?聽不懂。但是什麼是包漿呢?是過去古董界對文物,不僅僅是對家具,包括對畫都這麼說,對它表面上由於長時間氧化形成的一層殼,我們俗稱是殼,形成的這層氧化層的一個稱謂叫包漿。民國的時候也較寶漿,像寶貝一樣,閃著一種幽暗的光澤,這叫包漿。這包漿時間長了呢,以訛傳訛,就被很多收藏家誤以為是一種污垢,就是一種髒,覺得上面有這殼就是真,南方人索性叫"皮殼",南方人不叫包漿,就叫皮殼。那麼今天的首次很多人以這個為標準。一看沒包漿我就不要了,非得要這包漿。後來我看很多人端來的那帶包漿的,我一看就是那農民糊上的泥巴,一層髒。
走遍全世界所有的博物館,所有有收藏中國家具的博物館,比較著名的法國集美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費城博物館、波士頓博物館,這都有著名的中國家具收藏,每個家具都是乾乾淨淨的,體現了我們當時中國明清兩代最高的生活品質。都是乾乾淨淨的,你不能想像400年前的中國人使用如此精美漂亮的家具。
不是上面全是泥,全是髒,那種髒全部讓清理掉。那不是它先天的,是它後天的。它不代表它的真偽,不是說糊上泥巴就成真的,沒有泥巴就成假的,不是這事。
我們對這種家具的陳舊一定要採取換一種角度去看。你比如這東西是個新的還是舊的,有時候你看不出來,那你就想你對衣服的新舊能不能看出來。一般來說,女同志比男的敏感。你比如你這衣服穿過一次,只要你穿過一次,你就是洗乾淨了,你到那兒退貨,你試試,售貨員一打開說這你穿過。肯定她知道,你洗得多乾淨,怎麼熨,她也知道你穿過了,對吧?就一次就能看出來。那麼你看看牛仔褲,新的它做舊了,砂洗了,你拿過來你也知道是一個新褲子。你要真是個舊褲子,你還就不買了。我們對衣服的判斷相對來說是日積月累的一個經驗。所以你很容易做出判斷,你的衣服到底是新的舊的。
【做舊】
做舊最簡單的辦法是把家具做好了以後,拿繩一拴,硬木家具在農村,我親眼看見的,臭糞坑,哐,就給扔裡頭去了。扔裡頭拴兩塊石頭,本來它就沉底,再拴兩塊石頭就在底下沉著,一泡倆禮拜,提溜上來,一看差不多泡得,擱太陽底下曬著。曬倆禮拜,然後又給扔進去了。又曬倆禮拜,來回折騰。一夏天下來,什麼家具也都成舊的了,對吧?但它這個舊是均勻的腐蝕的一個舊,它所有的都一樣。我們穿衣服都知道,你哪兒最愛壞,肯定是膝蓋,今天不興穿補丁的衣服。我小時候還穿補丁的衣服,那這兒都是補丁,沒有這兒補倆補丁的吧?對不對?這位置你得弄明白。
那麼還有做舊的就是刷漆。刷完漆褪掉,刷完漆褪掉,他多次的來回折騰它們,就會使他的家具的陳舊度迅速增加。染色,火燒,鋼絲刷刷,各種手段,就是怎麼能毀它怎麼來。但這個毀一定是人為的,你動一動腦子,你好好想一想,你仔細看一看,你就能發現他作偽的痕跡。
染色,歷史上我們也染色,,歷史上我們把很多黃花梨家具染成黑的,冒充紫檀。民國的時候興紫檀的時候,把黃花梨的一部分就染成紫檀賣。那麼現在呢,有的木頭的顏色跟古代的木頭有差異,幹嘛染色,紅木染成黑色,冒充紫檀,我見過,好多年前了,有一個女孩,穿著大白裙子,大夏天的,去買紫檀家具,人家那兒那假紫檀染色的,她往上面一坐,坐著,走的時候屁股上兩個牡丹花,紅的,那濕啊,那木頭掉色。她自個兒看不見,我們從後頭看,她還說呢,我這裙子貴著呢,都染了,對吧?它染色,染色就會掉色。
這說起來都是閒篇了,但是了解這些小的各方面的知識對你綜合地對一個家具作出判斷是有好處的。
辨偽是一種很重要的技術,它這個技術不是你一朝一夕能夠學會的。我覺得不少專業人員學這個嚴格說沒有太大的意義,我們了解一些知識酒足夠了,像這一講你能吸收多少就吸收多少,主要要想人生有什麼道理,這一點是對你人生最重要的一點。那麼我們下一講就講一講明清家具長盛不衰的一個原因。
《馬未都說收藏·家具篇》 10 隨方制象--沿革
中國過去的收藏領域裡,家具不算一個門類,過去比如晚清時期的古玩店裡,古玩都是分門類的,很少有人專門以賣家具為生,家具都是捎帶著賣的。這證明什麼呢?證明中國人對家具的認知程度偏低,中國人對家具認知程度偏低,對建築的認知程度也偏低,所以我們不願意保護古建築。我們到現在為止,能夠留下來的唐代建築全國僅有四座,宋代的也不多,明清還是有一部分,我們特別願意拆了重蓋,但西方的建築觀念不是這樣,我們只要去到歐洲,所有有歷史傳統國家的建築都依然保留下來了。這是我們一個觀念上的一個差距。
家具因為跟建築的關係最為密切,所以我們對家具一般也不重視,過去家具來了以後,很多老家具,50年代,60年代,乃至70年代,都拆了改算盤珠,硬木嘛,毀了很多很多優良的家具,想起來讓人痛心。我們今天家庭中所用的家具大部分都是西式的,都是近100多年以來西方家具隊我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所以我們家裡用的家具都是西式家具。
【相關出版物】
研究中國家具最早的一個人是德國人。這個人叫古斯塔夫艾克,1944年的時候他就出了專著,現在也還可以買到,叫《中國花梨家具圖考》,有大量的圖片以及他對中國家具的見解。一個德國人以非常嚴謹的治學態度寫了有關中國家具研究的第一部專著,也是全世界公認的研究中國家具的第一個里程碑。因為有了艾克的這本書,所以才有了世界追逐中國家具的一個收藏。
那麼你掌握它的整體風格的變化,這個變化一定要熟知,就跟我們了解一個人似的。你比如說我跟張三熟,熟到什麼程度呢?就是他一說話我就知道他來了。如果我跟他再熟一點,他一咳嗽,我就知道他來了。如果我跟他再熟一點,他轉過身來,我沒看見他,他從樓道里一走過來,我一聽他走路,我就知道他來了。這記速滑熟悉的程度。你如果不熟,這人跟你不熟,早年見過一面,不熟,站你跟前介紹半天,你還不知道這人是誰呢,對不對?就是熟悉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你要是喜歡這個鑑定,喜歡在文物收藏中有一個判斷能力的話,那你就儘可能熟悉它。有展覽一定要去看。尤其是專業展覽,博物院做的,專業性的展覽一定要抓緊去看,要仔細的看,看它所有的細部,這樣對你的日積月累,對你的這個鑑定會有很大的一個提高。
【包漿】
鑑定中有一個術語,每個喜歡家具收藏的人都掛在嘴邊的,叫"包漿"。凡是喜歡家具收藏的人都把這掛在嘴邊。不喜歡家具收藏的人他聽不懂這倆字是啥意思,對不對?人不知道家具什麼叫包漿呢?聽不懂。但是什麼是包漿呢?是過去古董界對文物,不僅僅是對家具,包括對畫都這麼說,對它表面上由於長時間氧化形成的一層殼,我們俗稱是殼,形成的這層氧化層的一個稱謂叫包漿。民國的時候也較寶漿,像寶貝一樣,閃著一種幽暗的光澤,這叫包漿。這包漿時間長了呢,以訛傳訛,就被很多收藏家誤以為是一種污垢,就是一種髒,覺得上面有這殼就是真,南方人索性叫"皮殼",南方人不叫包漿,就叫皮殼。那麼今天的首次很多人以這個為標準。一看沒包漿我就不要了,非得要這包漿。後來我看很多人端來的那帶包漿的,我一看就是那農民糊上的泥巴,一層髒。
走遍全世界所有的博物館,所有有收藏中國家具的博物館,比較著名的法國集美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費城博物館、波士頓博物館,這都有著名的中國家具收藏,每個家具都是乾乾淨淨的,體現了我們當時中國明清兩代最高的生活品質。都是乾乾淨淨的,你不能想像400年前的中國人使用如此精美漂亮的家具。
不是上面全是泥,全是髒,那種髒全部讓清理掉。那不是它先天的,是它後天的。它不代表它的真偽,不是說糊上泥巴就成真的,沒有泥巴就成假的,不是這事。
我們對這種家具的陳舊一定要採取換一種角度去看。你比如這東西是個新的還是舊的,有時候你看不出來,那你就想你對衣服的新舊能不能看出來。一般來說,女同志比男的敏感。你比如你這衣服穿過一次,只要你穿過一次,你就是洗乾淨了,你到那兒退貨,你試試,售貨員一打開說這你穿過。肯定她知道,你洗得多乾淨,怎麼熨,她也知道你穿過了,對吧?就一次就能看出來。那麼你看看牛仔褲,新的它做舊了,砂洗了,你拿過來你也知道是一個新褲子。你要真是個舊褲子,你還就不買了。我們對衣服的判斷相對來說是日積月累的一個經驗。所以你很容易做出判斷,你的衣服到底是新的舊的。
【做舊】
做舊最簡單的辦法是把家具做好了以後,拿繩一拴,硬木家具在農村,我親眼看見的,臭糞坑,哐,就給扔裡頭去了。扔裡頭拴兩塊石頭,本來它就沉底,再拴兩塊石頭就在底下沉著,一泡倆禮拜,提溜上來,一看差不多泡得,擱太陽底下曬著。曬倆禮拜,然後又給扔進去了。又曬倆禮拜,來回折騰。一夏天下來,什麼家具也都成舊的了,對吧?但它這個舊是均勻的腐蝕的一個舊,它所有的都一樣。我們穿衣服都知道,你哪兒最愛壞,肯定是膝蓋,今天不興穿補丁的衣服。我小時候還穿補丁的衣服,那這兒都是補丁,沒有這兒補倆補丁的吧?對不對?這位置你得弄明白。
那麼還有做舊的就是刷漆。刷完漆褪掉,刷完漆褪掉,他多次的來回折騰它們,就會使他的家具的陳舊度迅速增加。染色,火燒,鋼絲刷刷,各種手段,就是怎麼能毀它怎麼來。但這個毀一定是人為的,你動一動腦子,你好好想一想,你仔細看一看,你就能發現他作偽的痕跡。
染色,歷史上我們也染色,,歷史上我們把很多黃花梨家具染成黑的,冒充紫檀。民國的時候興紫檀的時候,把黃花梨的一部分就染成紫檀賣。那麼現在呢,有的木頭的顏色跟古代的木頭有差異,幹嘛染色,紅木染成黑色,冒充紫檀,我見過,好多年前了,有一個女孩,穿著大白裙子,大夏天的,去買紫檀家具,人家那兒那假紫檀染色的,她往上面一坐,坐著,走的時候屁股上兩個牡丹花,紅的,那濕啊,那木頭掉色。她自個兒看不見,我們從後頭看,她還說呢,我這裙子貴著呢,都染了,對吧?它染色,染色就會掉色。
這說起來都是閒篇了,但是了解這些小的各方面的知識對你綜合地對一個家具作出判斷是有好處的。
辨偽是一種很重要的技術,它這個技術不是你一朝一夕能夠學會的。我覺得不少專業人員學這個嚴格說沒有太大的意義,我們了解一些知識酒足夠了,像這一講你能吸收多少就吸收多少,主要要想人生有什麼道理,這一點是對你人生最重要的一點。那麼我們下一講就講一講明清家具長盛不衰的一個原因。
《馬未都說收藏·家具篇》 10 隨方制象--沿革
中國過去的收藏領域裡,家具不算一個門類,過去比如晚清時期的古玩店裡,古玩都是分門類的,很少有人專門以賣家具為生,家具都是捎帶著賣的。這證明什麼呢?證明中國人對家具的認知程度偏低,中國人對家具認知程度偏低,對建築的認知程度也偏低,所以我們不願意保護古建築。我們到現在為止,能夠留下來的唐代建築全國僅有四座,宋代的也不多,明清還是有一部分,我們特別願意拆了重蓋,但西方的建築觀念不是這樣,我們只要去到歐洲,所有有歷史傳統國家的建築都依然保留下來了。這是我們一個觀念上的一個差距。
家具因為跟建築的關係最為密切,所以我們對家具一般也不重視,過去家具來了以後,很多老家具,50年代,60年代,乃至70年代,都拆了改算盤珠,硬木嘛,毀了很多很多優良的家具,想起來讓人痛心。我們今天家庭中所用的家具大部分都是西式的,都是近100多年以來西方家具隊我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所以我們家裡用的家具都是西式家具。
【相關出版物】
研究中國家具最早的一個人是德國人。這個人叫古斯塔夫艾克,1944年的時候他就出了專著,現在也還可以買到,叫《中國花梨家具圖考》,有大量的圖片以及他對中國家具的見解。一個德國人以非常嚴謹的治學態度寫了有關中國家具研究的第一部專著,也是全世界公認的研究中國家具的第一個里程碑。因為有了艾克的這本書,所以才有了世界追逐中國家具的一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