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主持會議的李耀文告訴大家:尼克森訪華的先遣小組17人,由美國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黑格准將領隊,定於1972年1月3日來華。他們將逗留一周左右,除了到北京外,還要到杭州、上海了解有關接待的事宜。在京期間,他們住民族飯店。

  會上議論了有關尼克森訪華接待工作的一些細節問題,如工作人員的證件、使用車輛的證件,由誰負責製作發放;中國方面參加攝影、錄像的人數;拍攝紀錄片需要在車隊前放一輛敞篷車;到外地檢查接待工作的日期等等。

  12月23日,周總理詢問了接待、安全工作準備的進展情況,有關負責人亦向周總理請示了一些尚未定案的問題。

  詢問和請示的問題相當繁雜,有些問題是當時特定環境下產生的問題,60年代以後出生,70年代以後成長起來的人,可能對之知之不多。而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如今回顧一下還是蠻有意思的。

  例如其中就有部分場所的毛主席像,是不是要移走的問題。文化大革命開始後,許多單位和公共場所都樹立了毛主席的塑像,經暴曬雨淋有些遭損蝕。毛主席在同30年代進入延安採訪過他的美國記者斯諾再見時,對這種表面化、形式主義的做法表示了反感。林彪事件後,有一些場所的毛主席像被移走。此刻,有人提議將部分外賓會參觀場所的毛主席像移走,當時不能說移走,而要說“請走”。周總理表示同意“請走”。

  和塑像有點相關的是標語問題,街道的牆幾乎都被塗紅了,寫上了毛主席語錄或標語口號,一片“紅海洋”。周總理提出可利用過新年的機會,把不合適的標語口號換掉。

  請示的問題還有三軍儀仗隊三百餘人的服裝,是否新做?周總理同意做新的。後來,這個換了新裝的儀仗隊,給尼克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中國的儀仗隊是我看到最出色的一個。他們個子高大、健壯,穿著筆挺……在密集的行列中產生一種幾乎使人認為行動受催眠影響的感覺。”

  周總理很關心杭州飛機場、房子、馬路的工程進度,詢問何時能竣工。當聽說1972年1月即可完工後,他一再強調要保證質量。

  因中美尚未建交,故而周總理指示招待宴會不懸掛國旗。宴會上也不吃魚翅。宴會上要請軍樂隊演奏,除了中國的樂曲外,還應該找一些美國的民間樂曲來演奏。他還提議有關方面了解一下,有沒有帶點革命性的歌曲。可以找些美國的紀錄片,給有關的人員看看。

  後來,樂隊演奏就演奏了《美麗的阿美利加》《牧場上的家》等美國樂曲,《牧場上的家》的選定顯然是含有用意的,因為這首樂曲誕生自尼克森的故鄉,他很喜歡,而且在他的就職儀式上就演奏了這首樂曲。但據說江青聽了排練,對選這首樂曲表示不滿,認為“是為美帝國主義唱讚歌”,周總理聽有關人員反映後說:“我記得這是一首讚美美國風光的曲子嘛,不要太‘左’了。”

  關於招待美國方面的文藝節目,周總理指示由文化部通盤考慮。他認為上海的雜技不錯,中央芭蕾舞劇團的《紅色娘子軍》,都可以演。電影則可以放《成昆鐵路》、《紅旗渠》、《沙石峪》這幾部紀錄片。

  對於要不要贈送禮品,周總理說:如果是有紀念意義的,可以先提出設想來,再議一議。

  周總理提出要對群眾進行教育,在美國人來華時不要圍觀形成“夾道”,警衛人員也不要形成“封鎖線”。招待的車子儘可能減少,要注意節約,而且車隊太長也不好。為避免車隊過長,可讓記者先走,不要跟車隊行動。

  周總理最後囑咐領導小組的成員:要遵照毛主席“一定要過細”和“戒驕戒躁”的教誨,把接待和安全工作搞好。黑格帶領的先遣小組就要來了,為尼克森訪華的行政事務和後勤、安全工作做安排,對他們可能提出的問題,要事先做好成分充分的準備。

  與訪問相關的材料,在很短的時間裡,就相繼編寫了出來/

  尼克森夫人愛吃土豆、無花果也寫進了材料/

  “她可能希望會見江青、鄧穎超同志和宋慶齡副主席。”/

  美國國務卿威廉?羅傑斯,“處事謹慎,老練圓滑”/

  對格林的介紹有他“走到哪裡,哪裡就一定發生可怕的事件”等語

  12月27日,周總理有關接待問題的談話,向參加接待和警衛工作的負責人做了傳達,同時提出要編寫和整理一些材料,供參與接待的人員學習,熟悉相關的情況。

  於是,有關國際形勢的,有關美國當前戰略、外交思想的,有關尼克森夫婦、基辛格及尼克森訪華重要成員基本情況的材料,在很短的時間裡,就相繼編寫了出來。

  這些材料內容廣泛而詳盡,例如像尼克森夫婦、基辛格、隨尼克森訪華重要成員的材料,不僅有這些人的履歷、政治背景、主要著述和觀點,甚至還包括了這些人的性格特長、興趣好惡、家庭成員和親屬的情況等細節。

  ------------

  張思之:“林彪”“四人幫”兩案的審判(1)

  ------------

  當我知道委託我採訪的對象,是差點成為江青辯護律師、並被指定為“兩案”辯護組組長的張思之先生時,那尚未久遠的歷史畫面,隨即浮現在我腦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