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這以後,主席又講了慧能的學說,及其在中國佛教史上的地位。他告訴我,慧能受袈裟後南下,在嶺南曹溪落腳。他主張佛性人人皆有,創頓悟成佛說,一方面使繁瑣的佛教簡易化,一方面使印度傳入的佛教中國化。因此,他被視為禪宗的真正創始人,亦是真正的中國佛教的始祖。在他的影響下,印度佛教在中國至高無上的地位動搖了,甚至可以‘喝佛罵祖’。後世將他的創樹稱為‘佛學革命’。”

  林克當時並未全然領會毛澤東三番五次讚嘆慧能的深刻用心。直到他開始回溯與毛澤東相處的歲月,並加以爬梳整理,翻閱了有關慧能及其學說的論述,才感到:慧能自幼辛勞勤奮,在建立南宗禪時與北宗禪對峙,歷盡磨難的經歷;他不屈尊於至高無上的偶像,敢於否定傳統的規範教條,勇於創新的精神;以及把外來的宗教中國化,使之符合中國國情,為大眾所接受等特徵,與毛澤東一生追求變革,把馬克思主義原理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性格、思想、行為,頗多相通之處。同時,毛澤東言談幽默含蓄,寓意頗深,這也不能不說是與熟悉禪宗有關。

  “1956年7月16日,主席和我一起讀英文本《共產黨宣言》,其中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有如下一段,‘這些基本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主席指著這段說:‘可惜教條主義者不懂得這個道理。’

  “毛主席反對將馬列理論視為不能再攀的頂峰,幾次講道:‘現在我們已經進入社會主義時代,出現了新的一系列的問題,如果不適應新的需要,寫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論,也是不行的。’主席很喜歡讀列寧的書,列寧根據俄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發展了馬克思社會主義革命不可能首先在一國取得成功的論斷;而他對史達林的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卻持不同的看法。1958年夏,毛主席說:政治經濟學和歷史唯物論有些問題要重新寫。我們解決了一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問題,先搞農業,同時搞重工業。我們一反蘇聯之所為,先搞農業,促進工業發展。先搞綠葉,後搞紅花。看來有些問題要重新解釋,經濟學和歷史唯物論要有新的補充和發展。”

  不因人熱,敢向權威挑戰,不讓僵死的教條捆住自己的手腳,敢於走前人沒走過的路,在自己的實踐中,創立適合本國國情的新鮮理論,正是毛澤東成為被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擁戴的領袖所必不可缺的偉人性格和獨特魅力。

  “項羽其貌不凡,鐵馬重瞳”,可惜有勇無謀,不講政策

  “戲馬台”、畫眉人、“燕子樓”/“劉備這個人會用人,能團結人,終成大事。”/

  瀟灑莫如毛澤東

  想像力和超越常人的氣魄,對於開創和領導嶄新事業的政治家來說,是不可缺少的氣質。而如若這位政治家學貫中西,博古通今,睿智過人的話,那麼他即便是在領導一場亘古未有、波瀾壯闊的偉大歷史運動,他所展示給人們的風采,也絕不會是凝重和疲憊,而是勝任愉快的瀟灑。當林克從他記憶的長河中,揀出幾段與毛澤東相處的往事,我們頓時感到,他所敘說的人物,正與我們想像中那淵博睿智、勝任愉快的政治家形象重疊。

  在林克的寓所,我們有幸看到大量毛澤東手跡的複製件,其中他即興賦詩填詞,及他在默誦古人詩詞時信手寫下的文字,占了相當的部分。有些古詩詞,就抄在他當時正在閱讀的書籍報刊邊角空白處。顯然這些文字並未經過他深思熟慮,而是忽然有感,隨即下筆的產物。

  在一部書的邊角處,毛澤東用雄渾蒼勁的字寫道:

  “古徐州形勝,銷磨盡,幾英雄。想鐵甲重瞳,烏騅汗血,玉帳連空。楚歌八千子弟兵散,料夢魂,應不到江東。空有黃河如帶,亂山回合雲龍。漢家陵闕起秋風,禾黍滿關中。更戲馬台荒,畫眉人遠張敞,燕子樓空。人生百年寄耳,應且開懷,一飲盡千鍾。回首荒城斜日,倚欄目送飛鴻。”

  這是元朝人薩都剌的《木蘭花慢?徐州懷古》。我問林克是否還記得毛澤東書寫時的情景。林克說:當時主席興致盎然,說了許多意味深長的話,故記憶猶新。

  “那是1957年春季,毛主席4天之間到了天津、濟南、徐州、南京、上海。除了徐州外,主席每到一地,都要會見各地的主要領導幹部,並在幹部大會上做報告,講人民內部矛盾問題,匆忙而緊張。但到達‘其山嵯峨,其士穎多’的古城徐州,主席突然問及徐州轄區內的劉邦故鄉沛縣,並提議去那裡看看。

  “3月19日上午,我們從徐州登機赴南京,可古城風物人情,似乎仍在主席的意念中盤桓。他問我讀沒讀過薩都剌的徐州懷古,我回答沒讀過,他隨即在我正看的一本書扉頁和正文邊角上寫下整篇詞。並告訴我薩都刺是蒙古人,出生在現在的山西雁門一帶。‘他的詞寫得不錯,有英雄豪邁、博大蒼涼之氣。這首詞牌叫木蘭花慢,原題是彭城懷古。彭城就是古徐州,就是那個800歲的彭祖的家鄉。

  “接著主席便向我解說起詞文,重瞳指的是西楚霸王項羽,司馬遷《史記》中提及項羽其貌不凡,鐵馬重瞳。他的坐騎叫烏騅,起初兵多勢大,可惜有勇無謀,不講政策,喪失人心,最後‘玉帳連空’,兵敗垓下,自刎烏江。

章節目錄